EN
https://www.gov.cn/

把握因地制宜的方法論

2024-06-03 15:1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當前,各地正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各地從實際出發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重要方法論,需要認真領會、貫徹落實。

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是唯物辯證法的一條重要原則。馬克思指出:“一切都取決於它所處的歷史環境”“極為相似的事變發生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也是我國古已有之的觀念和方法。如《晏子春秋》中寫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唯有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對生産力發展普遍規律和我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中央關於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大趨勢,符合當今時代生産力發展規律,對於各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同時要認識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水平、發展條件、發展狀況存在差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點難點不盡相同。因而,必須充分考慮各地區各行業的實際情況,善於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創造性地落到實處。只有根據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科研水平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緊扣科技創新這個核心要素,有選擇地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在固長板、補短板、鍛新板上狠下功夫,才能探索出發揮本地優勢、展現本地特長的新質生産力發展路子。

比如,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培育未來産業”“依託東北的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優勢,發展現代生物、大數據等新興特色産業”等;江蘇擁有産業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優良、市場規模巨大等優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突出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産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等等。這些重要論述,為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科學指引。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首先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家底,明確發展的優勢和短板,這樣才能精準施策、有的放矢。其次要尊重科技發展及成果轉化規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科技創新要素整合,著力解決制約本地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還要善於從大局看問題,牢牢把握自身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深入了解本地産業在産業鏈上中下游、高中低端不同環節的位置以及國內外産業的整體佈局,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地特色和優勢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制定出符合全局利益並切實可行的新質生産力發展策略。(任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