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部門部署開展質量融資增信工作——拓寬質量效益型企業融資渠道

2024-06-17 08:19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6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質量融資增信工作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增強質量政策與金融政策協同,拓寬質量效益型企業融資渠道。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構建金融賦能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推進加快建設質量強國、金融強國,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

破解質量信息不對稱難題

質量融資增信是指以企業具備的質量能力、資質等質量要素為依據而建立的增信機制,旨在為具有較高質量效益水平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田世宏表示,質量融資增信瞄準廣大企業和金融機構當前在融資增信上的關注點,找準拓寬質量效益型企業融資增信渠道的突破點,是質量和金融協同聯動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一項創新舉措。

從融資增信供給側看,幫助金融機構破解了質量信息不對稱難題。這項工作的關鍵是推動質量信息的互通共享和分析評價。通過建立健全質量信息共享互通機制,便於金融機構動態、全面掌握企業的質量信息,幫助金融機構為企業進行精準“質量畫像”,降低融資風險。

從融資增信需求側看,加大了對質量效益型企業融資支持力度。這項工作創新了融資增信的新模式,幫助廣大企業尤其是優質中小微企業突破原有的傳統貸款方式,開闢了通過質量要素融資增信的新路徑,提高了優質企業融資的可得性、便利性。

從融資增信的供給和需求的適配看,充分發揮了質量與金融工具的組合作用。三部門攜手推進這項創新工作,推動質量工作與金融工作的協同配合、互相促進,讓質量要素信息架起連接廣大企業和各類金融機構的橋梁,讓優質企業找得到金融機構,讓金融機構對接優質企業,提高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滿意度。

明確5個方面要素範圍

質量融資增信工作如何開展?《通知》明確了相關要素範圍。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副局長張蕾蕾介紹,質量融資增信要素包括質量信用、質量管理、質量品牌、質量基礎和質量創新等5個方面,是貫通整個質量融資增信工作的關鍵所在,決定了質量融資增信的成效。

具體看,質量信用主要包括企業的質量信譽評價、信用信息以及産品質量監督抽查等情況,是企業經營穩定性的體現;質量管理主要包括企業的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首席質量官的設立以及獲得的政府質量獎等,是企業的質量保障能力和長期盈利能力的體現;質量品牌主要包括品牌的價值、知名度和影響力,是企業市場競爭力、影響力的體現;質量基礎主要包括企業在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方面的能力和資質,是企業基礎實力的體現;質量創新主要包括企業的技術創新、質量攻關成效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是企業未來發展潛能的體現。

張蕾蕾表示,各地要對照質量融資增信要素範圍,在依法依規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質量要素信息共享通道和相應工作機制,把企業名單和質量融資增信關鍵信息共享給相關金融機構,提高信息採集效率和精準度,推動解決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質量信息不對稱問題。

更好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對銀行機構來説,怎樣運用質量融資增信要素更好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二級巡視員李曉文介紹了4項工作——

建立評價體系。銀行機構要深入挖掘和利用質量融資增信要素信息和企業信用信息,建立健全多維度的綜合評價體系,將質量融資增信要素信息納入信貸評價和風險管理模型,合理分析評價企業質量水平、品牌價值和創新發展能力。

健全工作機制。銀行機構要根據市場監管等部門提供的企業名單和質量融資增信要素信息,積極對接企業融資需求,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機構根據自身業務特色和經營優勢,探索質量融資增信業務發展模式,強化業務全流程管理。

完善産品服務。銀行機構要依託質量融資增信要素,為企業量身定制相關金融産品和服務,在授信額度、利率、融資期限、還款方式等方面體現差異化安排,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提高貸款發放效率和服務便利程度,支持企業質量改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

加強風險防控。銀行機構要建立健全質量融資增信風險管理制度,加強風險監測預警處置。落實好還款來源,防範多頭授信、過度授信。加強貸後管理,動態跟蹤企業經營狀況、風險水平和質量融資增信信息變化,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做好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和真實性查驗。加強與市場監管、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動協同和信息共享。(記者 邱海峰)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