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基層幹部幹事創業創造良好條件

2024-06-18 08:42 來源: 學習時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基層幹事創業的氛圍如何,幹部工作狀態如何,關乎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指出,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為基層幹部幹事創業創造良好條件。這一重要論述為破除加重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解決“小馬拉大車”等基層治理問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基層幹部處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的第一線,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關鍵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危害,黨中央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鬆綁減負,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應看到,當前形式主義、基層權責不清等問題不同程度上束縛著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導致有的地方基層幹部將過多的精力用在了務虛功而不是為民服務的實事上。尤其是“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佔用了基層幹部大量時間和精力,他們和手機屏幕的距離近了,而和老百姓的距離遠了。同時,有的地方和部門習慣以“屬地管理”為由,把本屬自身職責範圍之內的任務轉嫁給基層,導致基層“小馬拉大車”。基層任務過多過重,形成“超載”,甚至出現將一些有較大風險、容易被問責的事項“甩鍋”給基層等現象。這不僅消耗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而且影響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使基層治理陷入空轉。

基層幹部幹事創業不僅需要能力和激情,而且需要良好條件。我們要從機制上破題,推動形成幹的合力。

把整治形式主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強化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基層減負常態化機制,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把基層幹部從繁文縟節、文山會海、迎來送往中解脫出來,破除追求“短平快”的紙面政績、數字政績,讓基層把更多時間用在抓工作落實上。改變基層工作落實中的以“跡”為“績”、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的現象,讓基層幹部不再受“指尖”之擾,讓數字化真正服務於基層治理,提升幹部幹事創業和服務群眾的熱情。

堅持在工作中出實招求實效,堅持“做事”而不是“作秀”。上級部門在制定工作目標、採取舉措時,應再多些實地調研,多傾聽基層幹部心聲;多給基層幹部一些冗余空間,考慮地方實際,少些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要求;多些幫扶指導,明確發展重點,少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多些政策支持,幫助解決問題,少些層層加碼的急功近利;多些“怎麼辦”的細則辦法,為工作提供抓手,少些只要結果的生硬通知。

明確基層權責,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通過清單制等厘清基層的權責邊界,改變基層權責不對等的狀況,讓基層幹部明明白白履職,種好“責任田”,幹好“分內事”,從制度上遏制“層層甩鍋”。一方面,嚴格實行上級部門涉基層事務準入制度,健全基層職責清單和事務清單,從整合填報事項、規範機制牌子、清理證明事項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厘清基層幹部的權責邊界,實現從“忙事務”向“抓服務”轉變。另一方面,推動資源、經濟社會事務管理權限、人力物力財力下放到基層,為基層幹部創造更加充分、高效的幹事條件。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幹部是“穿針引線人”,本身就不容易。為基層幹部搞好工作創造條件,卸下不必要的負擔,才能確保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才能讓敢擔當有作為的幹部有幹勁、有奔頭,才能推動廣大基層幹部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抓落實,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曲延春)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郝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