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之問三:如何突破産業升級技術之困?

2024-07-10 17:0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之問三:如何突破産業升級技術之困?

新華社記者

佔我國GDP近三成的製造業,正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工業互聯網覆蓋全部41個工業大類;建成421家國家級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

但同時,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也面臨産業鏈長、企業量大、技術複雜等挑戰。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48.3萬戶,去年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5.76%,廣大中小企業位於價值鏈中低端,利潤微薄,數字化基礎較弱、改造週期長難度大。

身處轉型浪潮中的製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如何擁抱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

基石:打破信息孤島 連接設備、産品、供應商、客戶

一家汽車零部件廠生産線90%互聯,平均每8秒生産一隻馬達。

一家變速器企業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後,技術圖紙可直接傳到供應商的生産線,帶動140多家供應商數字化。

一家工程裝備企業根據客戶電子訂單靈活決定生産,交付週期縮短50%,産品庫存降低70%……

這是記者近期走訪企業看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生産效率提升。記者發現轉型的一個基礎是連接,最初是內部的設備、生産線、工廠、産品相連,更先進的是把産業鏈上遊的供應商和下游的客戶等也連起來,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製造需求。

傳統製造業一個主要痛點是不能根據市場需求靈活生産。目前,大型企業對於數字化轉型普遍意願強烈,積極打造平臺連接上下游企業,形成綜合客戶和供應商信息的樞紐。

中小企業則被數字化技術門檻較高、成本較高等困擾,艱難探索。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今年對約3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調研顯示,超過半數的企業認為存在轉型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轉型成本高企,抑制企業轉型需求。

中小企業多分佈在傳統産業和價值鏈中低端,數字化基礎薄弱。重慶、湖南多家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工廠缺乏協同採集、數據相互融合的新製造設備,市場上數字化服務商主要提供的是通用型解決方案,難以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

“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是IT技術升級,更是認知、思維方式與經營模式的深層轉型。”賽迪研究院總工程師秦海林説,在頂層規劃、藍圖設計、架構搭建、軟硬體開發、系統實施、數據分析等方面,中小企業僅靠自身很難實現,依託平臺生態是重要路徑。

數字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算力規模全球第二;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工業軟體等産品和服務能力提升。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正在多措並舉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會議指出“做好設備聯網、協議互認、標準制定、平臺建設等工作”“要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

廣東省為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産業園、産業鏈部署4種不同的轉型路徑,預計到明年推動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帶動100萬家企業上雲。

湖南省推進“智賦萬企”行動,預計到明年推動70萬家企業上雲和4萬家企業上平臺,75%的規上製造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

重慶市實施“一鏈一網一平臺”試點示範,力促産業鏈“抱團”數字化轉型,預計到2027年規上製造業企業基本進入數字化普及階段,推動15萬家企業上雲。

專家説,政府推動企業“上雲上平臺”,很大程度幫助中小企業走上智慧化的“高速公路”。

重構:以數據驅動構建嶄新製造模式和生態

個性化定制一套西裝要多少錢?

“十年前要上萬元,現在1000多元。”青島酷特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蘊藍説。

針對高庫存這個服裝行業的痛點,脫胎于傳統服裝企業紅領集團的酷特智慧,十多年前開始創建數據大腦,研發版型、工藝等數據庫,工廠每一步指令都由數據驅動完成,並提出從客戶到製造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改變傳統以産定銷的工業批量生産模式,實現從“供需”到“需供”的轉變。

以設計為例,酷特智慧可在7秒內完成對人體19個部位的數據自動採集,依託已形成的百萬萬億量級數據,快速調出與客戶身材相匹配的西裝版型,設計成本降低90%多。與轉型前的傳統産線相比,目前的“全模塊數字化治理體系”幫助公司減少80%的生産管理崗位,企業效率直接提升20%;該數字體系已在服裝鞋帽、機械、電子等50多個行業150多家企業應用。

製造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就是,數據成為新的生産要素和發展引擎。數據可以推動資源優化配置,重構製造模式和生態,提升製造業的質量和效率。

“日益出現的産業互聯網平臺,就是動態採集匯聚産業鏈上下游各類數據,以數據驅動設計、採購、倉儲、生産、銷售、風控等多業務場景的産品服務創新,通過數據流帶動商品流、訂單流、發票流、資金流、物流等多流合一,提升全産業鏈效率。”中國信息協會産業互聯網分會副會長張健説。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説,工業互聯網大規模發展可以暢通經濟循環,因為工業互聯網下面連接設備、設施、工業資産,外面連接企業、産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是一個全面、深度、廣泛的連接體系,信息和數據可以無縫流動。

專家指出,在萬物智聯、平臺經濟、生態重構的大趨勢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改進,更重要的是在數字生態中尋找生存發展空間。

引擎: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融合將帶來巨大變革

長虹美菱打造“菱雲”工業互聯網,將上下游1700余家企業納入同一系統,接入約2.4萬台工業設備終端,為鏈上企業免費提供賬戶和軟體,改變以往“兩家人”的溝通模式,在一個平臺實現産銷協同,鏈上企業可一目了然看到訂單數量、生産安排、完成進度,成為鏈主企業的一個“內部單元”。

“這樣可解決産業鏈上的共性問題,讓中小企業多快好省用上工業互聯網,它們切身體會了數字化的好處,才會追加投入,最終推動行業整體轉型。”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智慧製造所所長胡明勇説。

越來越多像長虹美菱這樣的大企業參與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中小企業。據統計,目前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340家,連接設備近1億台。

從適用行業範圍看,有的是面向所有行業的通用平臺,有的是針對一到少數幾個行業的專用平臺。從形式上看,有的是交易平臺,打通企業上下游的採購數據,對接交易資源;有的是工廠管理平臺,通過打通工廠的海量設備數據實現控制和管理。

工業互聯網運行的重要難點在於,打通不同層級之間的數據。按照數據走向,工業互聯網架構大致分為四層:網絡層、存儲層、軟體層、産線層,每一層都對相應的服務商提出技術要求。

目前工業互聯網的服務商,有華為、聯想、中國移動等信息通信企業,有騰訊、阿裏巴巴等大型互聯網企業,也有用友、金蝶等軟體開發商,還有深耕製造業的龍頭,如工程機械領域的徐工、三一,家電行業的海爾等。

“我們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很有活力,可以開發出更好適應工業發展需要的應用、數字化産品及解決方案。”余曉暉指出,5G應用不只是傳輸技術,而是把5G的高帶寬、低時延的能力與計算技術、人工智慧、AR、VR、人機交互等結合形成的技術組合能力,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能夠更大程度釋放生産力,帶來更大的變革。

為進一步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家建議打造優質服務商隊伍,豐富數字化服務産品,加強服務供需對接,完善數字化服務生態。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中小企業所所長龍飛説,應鼓勵服務商分析行業共性問題和企業個性需求,打造一批“小快輕準”服務産品,精準匹配企業需求。研究探索建設全國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打造滿足行業共性需求和中小企業個性需求的數字化轉型資源池、工具箱,提供標準化、便利化解決方案。(記者 熊爭艷、白田田、黃興、馬姝瑞)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呂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