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解讀高質量發展亮點

2025-01-04 07:4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回首2024年,探月工程、重型燃氣輪機等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1位;傳統産業加快升級,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未來産業加快佈局,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步伐加快……

1月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2024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實踐豐富生動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趙辰昕介紹,2024年,我國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實踐是豐富的、生動的,也是卓有成效的,突出表現為創新能力加快提升、傳統産業加快升級、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未來産業加快佈局。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趙辰昕説,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和技術合同成交額保持快速增長,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2024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長。

這一年,創新活力持續激發,新舊動能轉換加快。

與此同時,協調發展紮實推進,空間格局更趨優化。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三大動力引擎作用持續增強,佔全國經濟增量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發展底色更加鮮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取得新的積極成效,2024年前三季度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6%,預計2024年全年能耗強度下降3%以上。

開放水平穩步提升,國際合作持續拓寬。2024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發佈施行,製造業領域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外貿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

共享發展全面推進,民生保障紮實有力。圍繞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落實惠民舉措,更大力度穩定就業促進增收;持續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托育服務機構達到近10萬家,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到41萬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將堅持幹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切實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趙辰昕説。

對今年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充滿信心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介紹,從近期的月度數據和高頻指標看,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加快落地見效,特別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後,市場預期有效提振,經濟運行明顯回升。

“關於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的考慮,既要兼顧需要與可能,也要做好與中長期規劃銜接,充分體現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需要。”袁達説。

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今年我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新的困難和挑戰,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將有效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2024年出臺政策的效應將持續顯現,2025年宏觀政策還有充足的空間,加上宏觀調控的手段和經驗更加豐富,可以為實現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對推動今年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充滿信心,對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充滿信心。”袁達説,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增強政策一致性,加快政策傳導落地,更快更充分地釋放政策效能。

消費市場將持續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擴大內需是戰略之舉,提振消費是重中之重。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肖渭明介紹,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實施的影響,2024年9至1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增速連續3個月保持50%以上,家電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同比增速連續3個月保持在20%以上。在大宗消費增長比較迅速的同時,服務消費也增長較快,消費新增長點持續涌現。

“展望2025年,我國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優勢沒有改變,消費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消費市場將持續呈現平穩增長態勢。”肖渭明説。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促進居民增收減負,豐富消費産品服務供給。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將手機、平板、智慧手錶手環等消費品納入支持品類。擴大服務消費,打造龍頭企業和服務品牌,放寬市場準入限制,以高質量供給來引領有效需求。

“當前,不僅東北、內蒙古、新疆等地冰雪消費火熱,上海、湖北、四川等地室內滑雪場也持續‘升溫’。”肖渭明説,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大力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持續提升冰雪場地設施數量和公共服務水平,聚焦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産業,擴大老年助餐、居家助老、社區便民、機構養老等服務。此外,還將持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著力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記者 劉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