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22-09-02 16:55:00
索 引 號: 000014349/2022-00101 主題分類: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産監管\其他
發文機關: 國務院 成文日期: 2022年08月25日
標  題: 國務院關於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發文字號: 國發〔2022〕18號 發佈日期: 2022年09月02日

索 引 號:

000014349/2022-00101

主題分類: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産監管\其他

發文機關:

國務院

成文日期:

2022年08月25日

標  題:

國務院關於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發文字號:

國發〔2022〕18號

發佈日期:

2022年09月02日


國務院關於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國發〔2022〕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為支持山東在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基礎上,著力探索轉型發展之路,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動力,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山東工作“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為中心任務,以形成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發展和安全,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和培育壯大新動能並舉,努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共同富裕,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二)發展導向。

——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依託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創新高地和科技創新策源地,培育一批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加快探索形成新舊動能轉換的路徑模式。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推動重化工業轉型、低碳技術研發推廣、綠色發展機制創新,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

——促進工業化數字化深度融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協同推進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以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發展為牽引,強化底層技術突破,匯聚海量數據,豐富産業應用場景,創新融合發展模式,促進數字技術全鏈條賦能實體經濟,推動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

——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全方位、多層次深化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在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水資源深度節約集約利用和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加強探索創新。

(三)發展目標。

到2027年,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現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産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能源結構、産業結構顯著優化,增量能源消費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提供,重點行業和企業能效水平全國領先。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城鄉人居環境和居民生活品質顯著改善。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營商環境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到2035年,山東成功跨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常規性長期性關口,努力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發展動能持續轉換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成熟定型,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

二、降碳提質並舉,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四)推動傳統支柱産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以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為牽引,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和質量提升行動,支持傳統優勢産業做精做強,向産業鏈中高端邁進。支持山東以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紡織、輕工等行業為重點,“一業一策”制定改造提升計劃。推進産業園區循環化改造,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

(五)加快重化工業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促進鋼鐵、石化企業兼併重組,實現産能向沿海地區園區集中。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鋼鐵産能實現應退盡退,推動重要鋼鐵産業基地工藝流程優化和産品結構升級。深入推進化工園區整治提升,鼓勵企業減油增化,延伸石化産業鏈,提高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紮實推進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嚴格落實産能置換指標,穩妥推動後續地煉産能整合。

(六)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聚焦重點耗能行業,強化環保、質量、技術、節能、安全標準引領,對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全面推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落實産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減量替代要求,主要産品能效水平對標國家能耗限額先進標準並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存量項目積極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後産能。

三、堅持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優化能源和交通結構

(七)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在確保能源安全可靠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加快實施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原則上不再新建自備燃煤機組。大幅壓減散煤消費,因地制宜推進“煤改氣”、“煤改電”,推廣工業餘熱余壓綜合利用。提升勝利油田、渤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清潔低碳生産水平,加強油氣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推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山東段)、沿海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八)促進非化石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支持山東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打造千萬千瓦級深遠海海上風電基地,利用魯北鹽鹼灘塗地、魯西南採煤沉陷區等建設規模化風電光伏基地,探索分佈式光伏融合發展模式。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在膠東半島有序發展核電,推動自主先進核電堆型規模化發展,拓展供熱、海水淡化等綜合利用。推動“綠電入魯”,支持山東加強與送端省份合作,積極參與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加快隴東至山東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新建特高壓輸電通道中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原則上不低於50%。構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的智慧能源系統,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提升新型儲能應用水平。

(九)優化交通設施佈局和結構。推動青島經濟南至鄭州、西安通道建設,加快建成京滬高鐵輔助通道,推進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適宜河段復航。推動青島港和日照港、煙臺港等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港,強化與天津、河北、江蘇等沿海省份港口合作互動,共同打造世界級港口群。完善多式聯運體系,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支持青島港擴大氫能利用、日照港建設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示範港口,構建以電氣化鐵路、節能環保船舶為主的中長途綠色貨運系統。

四、推動數字綠色文化賦能,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産業

(十)全面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以石化、高端裝備、紡織、家電等行業為重點,大力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支撐、數據資源匯聚運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進特色優勢産業補鏈強鏈,打造國際一流的智慧家電、軌道交通、動力裝備等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標識解析體系層次和應用深度,積極發展網絡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智慧化管理等新模式。佈局一批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梯次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十一)培育壯大數字産業。構建“5G+光網”雙千兆高速網絡,建設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和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大力提升先進計算、新型智慧終端、超高清視頻、網絡安全等數字優勢産業競爭力,積極推進光電子、高端軟體等核心基礎産業創新突破,前瞻佈局未來網絡、碳基半導體、類腦計算等未來産業。建設濟南、青島國家E級超算中心,提升雲計算能力,完善國家級、省級及邊緣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

(十二)大力發展海洋特色新興産業集群。面向深海大洋資源開發,突破海工高端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建設世界領先的海工裝備基地。加快海洋新材料研發應用,延伸海洋化工産業鏈。促進海洋生物醫藥創新,實施現代漁業“藍色良種”工程,建設國家深海基因庫。打造集成風能開發、氫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場建設等的海上“能源島”。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威海),實施智慧海洋工程。

(十三)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産業。支持山東佈局大功率海上風電、高效光伏發電、先進核電等清潔能源裝備與關鍵零部件製造。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範工程,構建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的創新應用生態。壯大污染治理、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環境監測等節能環保裝備産業,加快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鼓勵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十四)實施文化賦能行動。深入發掘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黃河文化、運河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獨特魅力,為産品研發、設計製造、文旅發展鑄魂賦能,塑造一批積澱深厚、特色鮮明的原創標識和國潮品牌。大力發展創意設計、網絡視聽、文化會展、數字出版等文化産業,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好客山東”全域旅遊示範區、國際著名文化旅遊目的地。

五、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

(十五)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發揮山東海洋科技資源雄厚、海洋産業基礎較好的綜合優勢,高質量建設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支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礦山等領域按程序穩步重組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工業互聯網、生命健康、虛擬現實等新興産業領域培育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

(十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建立研發投入增長機制和研發準備金制度。支持産業鏈領航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共建産業創新中心,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組織開展“技術攻關+産業化應用”重大科技示範工程。鼓勵大型企業科技設施、科研數據、技術驗證環境與中小企業共享共用,構建産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

(十七)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支持山東探索建立頂尖人才“直通車”機制,實行“一人一策”。通過事業育才、政策聚才、柔性引才等模式,聚集一批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賦予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創新高校人才培育和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建設適應産業升級需求的技術人才隊伍。實行科技攻關“賽馬制”、“揭榜挂帥”,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依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

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十八)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打好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培育水權交易市場,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比例和海水淡化利用規模。開展黃河下游“二級懸河”治理,實施黃河下游防洪工程、引黃涵閘改建工程,推動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加強黃河口地區、東平湖蓄滯洪區綜合治理,確保黃河下游長久安瀾。研究論證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境內工程線路佈局,優化水資源配置。

(十九)提升生態系統功能和碳匯能力。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構建沿海岸帶、沿黃河、沿大運河等生態廊道和魯中山區、魯東低山丘陵等生態屏障,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深入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全面保護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加強沿海防護林、河口、岸線、海灣、濕地、海島等保護修復,實施自然岸線保有率目標管控,探索建立海岸建築退縮線制度。定期開展森林、濕地、海洋、土壤等碳匯本底調查、碳儲量評估、潛力分析。

(二十)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打好藍天保衛戰,制定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路線圖,推動細顆粒物(PM2.5)濃度持續下降,有效遏制臭氧(O3)濃度上升,消除重污染天氣。打好碧水保衛戰,規範入河(海)排污口設置,加快推進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範圍內高耗水、高污染企業搬遷入園,消除國控斷面劣Ⅴ類水體,加強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污染治理。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受污染耕地、礦區用地等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確保人口密集區化工企業騰退土地安全利用。全面排查、堅決防止污染項目向農村地區轉移。持續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堅持“一灣一策”推進海灣綜合治理,強化陸源污染排放項目和岸線、灘塗管理,佈局建設北方海洋環境應急處置中心。

(二十一)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擴大節能環保汽車、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等綠色産品供給,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等綠色消費激勵機制,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擴大政府綠色採購覆蓋範圍,引導企業深入執行綠色採購指南。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推動建築光伏一體化和超低能耗建築規模化發展。

(二十二)建立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碳匯補償和交易機制,支持山東更多行業企業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展重點産品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核算。在具備條件的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探索建設大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範項目,通過市場化方式鼓勵利用廢棄油田、礦井等發展多樣化低成本碳封存,拓展二氧化碳在油氣開採、大棚種植、冷鏈運輸等領域應用場景。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發綠色金融産品、擴大綠色信貸規模,支持符合條件企業發行綠色債券。

七、促進城鄉區域協調,構築高質量發展空間動力系統

(二十三)提升省內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水平。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集約發展,打造黃河流域增長極。培育發展濟南、青島現代化都市圈,高質量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和青島西海岸新區。提升魯西、膠東、魯南地區發展水平,促進協同互動。支持資源型城市、區域交界城市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二十四)提升城市建設和治理現代化水平。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全面推進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建設活力街區。健全重大突發事件快速響應機制,加大城市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嚴格保護生態空間、泄洪通道等。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健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推動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實現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加快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治理數字化網格化精細化水平。

(二十五)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扛牢維護糧食安全大省責任,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鹽鹼地等耕地後備資源利用。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建設重要農産品和蔬果供應保障基地。推進綠色生態農業技術研發應用,實現化肥、農藥、地膜使用量負增長,提升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做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後續扶持,統籌推進搬遷安置、産業就業、公共設施和社區服務體系建設。

八、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

(二十六)健全動能轉換的市場化機制。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企業率先淘汰低效落後産能,促進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中。健全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政策,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破除制約勞動力、技術、數據等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決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探索能源、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路徑。依法推動農村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領域改革。

(二十七)建設高效能服務型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結合山東實際深化“一網通辦”、“一次辦好”、“一鏈辦理”改革,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構建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臺,打造場景牽引、數據驅動、智慧高效的數字政府。聚焦企業、個人全生命週期政務服務事項,大力推進極簡辦、集成辦、全域辦,實現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兌現。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等監管手段,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

(二十八)拓展對外開放合作新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揮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作用,深化與有關國家在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合作,積極支持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實施,發揮與日韓等東亞國家深度合作優勢,在服務貿易、電子商務、知識産權等領域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創建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深化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國際合作,推動技術、産品走出去,合理調控高耗能、高排放産品出口,率先開展綠色貿易規則銜接。推動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各項改革開放任務加快落地。

九、組織實施

(二十九)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各環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全面調動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力營造鼓勵改革、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三十)強化政策支持和改革探索。賦予山東更大改革自主權,在科技創新、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標準化創新發展等領域優先開展探索實踐。健全有利於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與土地、價格、生態環境、社會等公共政策形成合力。發揮重大項目對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牽引帶動作用,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

(三十一)加強統籌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對山東省的指導,統籌協調落實本意見提出的跨領域、跨區域重點任務,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幫助解決改革轉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山東省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推進各項任務落實。重大情況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

2022年8月25日

(此件公開發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