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25-01-15 17:00
索 引 號: 000014349/2025-00009 主題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其他
發文機關: 國務院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25年01月12日
標  題: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態環境部《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發文字號: 國辦函〔2025〕2號 發佈日期: 2025年01月15日

索 引 號:

000014349/2025-00009

主題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其他

發文機關:

國務院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25年01月12日

標  題: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態環境部《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發文字號:

國辦函〔2025〕2號

發佈日期:

2025年01月15日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態環境部

《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國辦函〔202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生態環境部《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國務院辦公廳      

2025年1月12日      

(此件公開發佈)



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

生態環境部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構建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的關鍵支撐。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探索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路徑模式,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聚焦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中心任務,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為著力點,堅持改革創新、重點突破、示範帶動,在區域、省域、城市、縣域各層級,聚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築牢生態安全底線、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目標任務,分級分類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久久為功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眾滿意的示範樣板,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積累經驗、樹立標桿。

二、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國家層面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突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協同推進長江、黃河流域高水平保護,聚焦解決跨省共性問題,加強區域綠色發展協作,深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麗中國建設佈局。

(一)加快建設京津冀減污降碳協同和生態修復示範區。支持京津冀三地完善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深化生態環境協同立法,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深入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加快打造跨省零排放貨運通道。以渤海重要岸線、重要濱海濕地和河口海灣修復為重點,推進美麗海灣建設。深入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協同共建太行山—燕山區域生態安全屏障和沿海生態防護帶,加強京津風沙源治理。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態城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及雄安新區綠色發展城市典範建設。

(二)持續建設長三角區域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樣板區。支持長三角三省一市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培育發展綠色生産力,壯大綠色産業集群。加強節能減排降碳區域政策協同,建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推進重要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共同保護,深入開展區域大氣、跨界水體、固廢危廢共保聯治,完善長三角地區會議協商、利益磋商、共享聯動、科技協作等機制,推進跨區域排污權交易。建設好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三)共同建設粵港澳融合創新美麗灣區。支持粵港澳三地深化生態環境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探索試行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環境管理體系。大力推動綠色金融改革、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探索建立大灣區産品碳足跡與低碳産品認證制度。高水平建設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深化生態環境領域對外開放合作。實現空氣質量全域改善,協同推進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和珠江口近岸海域系統保護,共建美麗海灣,建設“無廢灣區”。

(四)推動長江流域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帶。穩步推進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生態共治,優化高水平保護機制。實施長江全流域按單元精細化分區管控,系統推進長江干支流及重要湖泊保護治理,實施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繼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措施落實。堅持旱澇同防同治,加強丹江口庫區及其上遊流域水質安全保障。深入推進長江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促進共抓大保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進跨界污染協同治理,共建綠色低碳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五)推動黃河流域上中下游協同保護和治理。支持沿黃河各省區加強生態保護治理,加快沿黃能源、化工等基地綠色低碳轉型。實施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提高重點行業水資源利用效率。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等“三北”工程標誌性戰役。建立上中下游協同共治機制,加強黃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加強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提升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健全黃河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形成“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護和治理格局。

三、發揮特色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省域篇章

充分發揮省域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落實區域重大戰略要求,一體部署本地區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等“美麗系列”建設工作,立足各自優勢和特色探索實踐,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築牢生態安全底線、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五個方面走在前、作表率。本著少而精、示範性與帶動性強的原則,堅持一省域一特色,重點支持5個左右省份開展先行區建設。

(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嚴守“三條控制線”,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應用,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和管理實踐模式。開展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應用,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加快應用標準化多式聯運裝備和新能源運載工具、工程機械。強化各類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加快實施重點領域節能工程,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建成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範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經過努力,實現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成效處於全國前列。

(七)促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聚焦解決突出問題,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細顆粒物控制為主線,大力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行業績效提級行動,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智慧應用噪聲地圖,建設寧靜小區。開展重點行業企業污水治理與排放水平績效分級,健全排污口監測監管體系。建設城市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加快推進母親河復蘇行動,強化生態流量監管。以美麗河湖建設指標體系為指引,持續提升河湖生態環境品質。鼓勵先行區沿海城市試點開展全域美麗海灣建設,探索創新美麗海灣建設管理模式。加強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和重要棲息地保護修復。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探索固體廢物歷史堆存總量與産生強度“雙降”發展模式,建設全域“無廢城市”。實施新污染物治理重大工程。經過努力,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或改善幅度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八)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實施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建立健全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加強生態狀況監測評估。在重點地區建立跨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治理聯合推進機制。經過努力,實現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明顯提升。

(九)築牢生態安全底線。完善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健全生態安全、生物安全監測預警防控體系。完善飲用水水源地名錄和安全評估制度。提高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環境監管覆蓋率。實施重金屬環境風險精準防控。完善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和分類分級監管制度。推進環境健康風險監測和管理。開展重點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有效提升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風險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能力。經過努力,實現區域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研判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全國領先。

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多樣化實現路徑和創新模式。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強化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現“一證式”管理。建設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立監測數據集成共享機制。完善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制度體系。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經過努力,實現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優化協同高效。

四、統籌城鄉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行動

聚焦城鄉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探索城市、整縣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踐的新機制、新模式,引導全社會積極行動。重點支持50個左右城市、100個左右縣開展先行區建設,率先形成一批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標桿。

(十一)高標準建設美麗城市。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導向,推進新時代美麗城市建設。塑造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優勢,提升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創新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模式,見縫插綠提高城市綠化面積,建設生態社區,提升垃圾分類水平,加快解決噪聲、惡臭、光污染等城市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智慧賦能推進城市生態環境精細化治理。

(十二)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鄉村。選擇不同主體功能定位的縣,以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兩山”轉化、農業綠色發展、促進宜居宜業為重點,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聚焦農業面源污染突出區域強化系統治理,加快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加強鄉村河湖管護。優化鄉村産業發展空間,因地制宜開展鄉村空間設計,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風貌引導,科學推進鄉村綠化美化。

五、支持引導政策

(十三)強化資金支持。建立健全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積極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中美麗中國建設任務,以減污降碳協同、環境品質提升、生態保護修復和現代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謀劃先行區建設重大工程,依規統籌納入財政資金和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

(十四)完善市場化機制。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支持先行區建設政策體系,在長江、黃河流域等地區探索建立支持生態環境治理與綠色低碳産業一體推進的投融資機制,豐富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産品和服務。以美麗城市建設為重點,鼓勵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共同探索區域性環保建設項目金融支持模式。優先支持先行區符合條件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開發。有序發展基於各類資源環境權益的金融産品,完善市場化環境權益定價機制。

(十五)強化科技支撐。支持在先行區開展減污降碳、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污染物治理、核與輻射安全等重點領域基礎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強以先行區為載體的戰略性研究,聚焦先行區建設重點任務,儲備推出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科技工程。推動建設美麗中國高端智庫,為先行區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六、組織實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先行區建設。先行區所在省級人民政府對先行區建設負總責,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組織編制實施方案,按程序報生態環境部;實施過程中適時組織開展自評估,總結梳理實踐成果。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優先將美麗中國建設領域的改革試點、創新示範任務部署在先行區,形成工作合力。生態環境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技術指南,指導和規範省、市、縣先行區建設工作,加強技術幫扶,多渠道公開展示,宣傳推廣重大改革成果,營造共建共享美麗中國的良好氛圍。

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