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題: 六部門關於印發《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發文機關: 工業和信息化部 農業農村部 商務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知識産權局
發文字號: 工信部聯消費〔2020〕151號   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主題分類: 工業、交通\輕工紡織 公文種類: 通知
成文日期: 2020年09月18日
  • 標       題: 六部門關於印發《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 發文機關:工業和信息化部 農業農村部 商務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知識産權局
  • 發文字號:工信部聯消費〔2020〕151號
  • 來       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 主題分類:工業、交通\輕工紡織
  • 公文種類:通知
  • 成文日期:2020年09月18日

工業和信息化部 農業農村部 商務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知識産權局
關於印發《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消費〔2020〕1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商務、文化和旅遊、市場監管、知識産權主管部門:

現將《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
農業農村部
商務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知識産權局
2020年9月18日

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

我國是桑樹原産地和絲綢發祥地,也是全球最大的蠶桑絲綢生産、出口國。蠶桑絲綢産業涉及種植養殖、加工製造、商貿流通、文化創意等多個領域,聚集大量中小微企業、農戶、商戶、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是一二三産業協同發展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典型。近年來,蠶桑絲綢産業在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2019年,我國桑園1200萬畝,柞樹場1300萬畝,絲綢工業年産值1500億元,蠶繭和生絲産量佔全球80%以上。“東桑西移”成效明顯,中西部地區蠶繭、生絲産量佔全國75%以上,東部地區形成了一批絲綢特色集群和知名品牌;蠶桑品種選育、家蠶病害防治、工廠化養蠶、自動繅絲等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蜀錦、宋錦、雲錦、緙絲等傳統絲綢工藝技法得到傳承和發揚,絲綢文化影響力有所增強。同時,長期以來種桑養蠶生産模式落後、絲綢製造關鍵技術裝備進步緩慢、創新設計能力不強、品牌建設滯後等問題比較突出,加之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産業和貿易格局調整,增加了産業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性。為推進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及脫貧攻堅,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推進蠶桑絲綢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一二三産業協同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體系,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探索産業轉型新模式,開創新時代蠶桑絲綢産業發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則。

永續傳承,創新發展。聚焦問題和短板,推動傳統文化和技藝保護傳承,推動産業發展與現代信息技術及文化創意深度融合,加快技術、應用、模式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

市場主導,統籌發展。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培育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農業、工業、商貿、文創等領域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共同推動産業發展。

因地制宜,特色發展。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延伸農産品加工鏈條,根據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突出地域、民族、文化、行業特色,推進産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鞏固優勢,聯動發展。利用國內産業體系完整、市場規模巨大的優勢,加強國際合作,穩定優化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逐步形成産業新發展格局,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三)行動目標。

到2025年,實現種桑養蠶規模化、絲綢生産智慧化、綜合利用産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基地蠶繭産量佔全國蠶繭産量的20%以上,形成一批桑園面積達10萬畝以上的重點蠶桑生産基地。全齡飼料工廠化養蠶的鮮繭産量在我國桑蠶鮮繭總産量中的佔比達10%左右。形成一批數字化智慧化繅絲、織綢工廠和國際化大型骨幹企業,繅絲綜合能耗降低50%、勞動生産率提高30%。種桑養蠶和絲綢工業上下游協同發展,蠶桑繭絲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絲綢文化和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産業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1.支持蠶桑良種選育。加強蠶桑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建立科研機構、蠶桑基地、絲綢企業協作攻關體系,研發培育優質蠶品種和適合機械化的耐伐桑樹品種。構建産、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發展模式。(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2.開發省力蠶桑機械。將蠶桑機械納入農機發展重點,圍繞桑樹種植、桑園管理、桑葉採摘、蠶種制育、智慧養蠶等環節,引導農機科研製造單位加強關鍵技術裝備研發,開發省力蠶桑機械和智慧機器人,開展示範應用。(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3.研發智慧繅絲裝備。組織科研機構、機械及電氣控制企業與制絲企業聯合攻關,推動繅絲關鍵設備、機器選繭、智慧煮繭、蠶繭快速綜合檢測與生絲電子檢測等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形成智慧繅絲生産線。(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二)推進蠶桑生産産業化集約化。

4.建設規模化集約化蠶桑基地。通過産業政策引導,在蠶桑主産區持續推動蠶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建立適合機械化作業、自動化操作的標準化蠶桑種養新體系,推廣水肥一體灌溉、病蟲害防控、桑葉選儲保鮮、小蠶共育大蠶集中飼養等技術。(商務部、農業農村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探索推廣種桑養蠶産業化發展新模式。支持工商企業積極參與産業扶貧,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種桑養蠶産業化發展。發揮絲綢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廣“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等模式,向上遊延伸産業鏈。利用工商企業的技術、人才、服務、訂單、資金等優勢,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圍繞資源開發、土地運營、技術服務、質量控制、資本運作等探索建立農村種桑養蠶産業化發展新模式。(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6.培育推廣全齡飼料工廠化養蠶模式。在浙江、江蘇、四川、廣西等産業基礎較好的地區適時推廣全齡飼料工廠化養蠶模式,推進傳統養蠶模式創新變革。提升環境控制、生産管理、飼料生産及投放、病害防治等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三)建設現代絲綢産業體系。

7.發展智慧綠色製造。推動絲綢企業開展智慧繅絲、織綢及智慧絲綢印染工廠(車間)建設,培育推廣絲綢終端産品個性化定制生産模式。推動絲綢精煉和印染環節智慧化、綠色化改造,加快數碼噴墨印花、染化料自動配送、在線監控、功能性後整理等先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開展綠色設計産品評價,發佈絲綢綠色設計産品名單,發揮絲綢綠色品牌影響力。支持企業建設綠色工廠,打造蠶桑絲綢産業綠色供應鏈,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實現綠色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8.推動絲綢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在絲綢行業的應用,推動絲綢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面向絲綢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研發設計、生産製造、運維服務、原料採購、産品銷售、物流倉儲等各環節資源要素的數字化匯聚和網絡化配置,培育基於平臺的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零工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9.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充分發揮大型絲綢企業引領作用,形成基於創新鏈共享、供應鏈協同、數據鏈聯動、産業鏈協作的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的産業生態。夯實融通載體、完善融通環境,支持絲綢龍頭企業農工貿一體化、平臺化運營,提高中小企業專業化水平和協作能力。培育一批蠶桑絲綢企業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和機構創建服務蠶桑絲綢産業的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支持絲綢主産區建設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鼓勵江蘇、浙江、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絲綢産業集群。(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10.穩定優化國內産業供需體系。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釋放市場潛力,擴大有效投資,打通産業堵點,連接斷點,實現原料、生産、流通、消費等供需循環。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産要素跨區域有序流動。在“東桑西移”取得積極成效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蠶桑絲綢産業轉移。推動絲綢專業市場和絲綢産業集群信息互通,實現市場、集群、企業聯動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

11.推動資源綜合利用豐富産品種類。堅持立桑為業,加快桑葉、桑果、桑枝開發,培育一批食品、茶、飲料、酒、食用菌、飼料等領域的骨幹企業。提高蠶蛹油脂、蛋白質及活性肽,蠶繭絲素絲膠,蠶沙葉綠素,桑蠶及柞蠶蛹抗菌肽的提取和利用水平,推動蛹油、蛹蛋白、蠶絲蛋白水解物等原料開發和應用,支持企業開發蠶絲面膜、蠶絲蛋白化粧品、蠶絲氨基酸等産品。鼓勵絲綢企業、設計機構及設計師開發原創設計産品。(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提高産品質量打造絲綢精品。以絲綢面料精品工程為抓手,推動蠶繭、生絲、面料、服裝、家紡、禮品等絲綢精品體系建設。鼓勵精品蠶繭、精品生絲發展,推動功能性、高品質面料開發,加強絲綢産業鏈上下游協同開發,發展時尚化、個性化、綠色化絲綢服裝、家紡、禮品等消費品。加強蠶桑絲綢質量監測,採信蠶繭、生絲質量公證檢驗及商業檢驗數據,完善繭絲綢産品質量分等分級制度,優化升級繭絲産品質量等級標準。(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提升創意設計水平培育絲綢品牌。支持地方和企業創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園區(平臺)。在絲綢行業持續推廣使用高檔絲綢標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申報地理標誌。支持絲綢企業參加廣交會、國際面輔料展會以及非商業性境外辦展項目,在展會期間通過舉辦“中國絲綢日”、時裝發佈會等活動,擴大中國絲綢影響力。利用“中國品牌日”、時裝周等平臺,培育推廣絲綢高端品牌。支持行業協會和地方舉辦各類展會和創意設計大賽,增強展會和創意設計機構服務産業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知識産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弘揚絲綢文化。

14.傳承弘揚傳統絲綢文化。開展絲綢文化研究整理工作,深入闡釋中華絲綢文化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構建中國絲綢文化話語體系。開展絲綢文化資源普查,建設絲綢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臺。組織織錦、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傳播普及絲綢文化,增強社會影響力。綜合運用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通過報道、紀錄片、影視作品、動漫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展示絲綢文化。(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15.保護利用絲綢文化遺産。充分發揮絲綢工業遺産的保護、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支持符合條件的絲綢工業遺産項目申報國家工業遺産。做好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南京雲錦織造技藝、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項目的保護傳承。利用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等平臺,推動蜀錦、宋錦、雲錦、緙絲、杭羅、香雲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創新。提升絲綢文化博物館建設水平,保護開髮絲綢文物。支持江蘇吳江、海安,四川成都、南充,浙江湖州等有條件的地區建設絲綢特色小鎮。加強絲綢文化古鎮、絲綢歷史文化街區、絲綢名人故居保護和開發,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絲綢文化旅遊景點,推動絲綢文化融入大眾生活。(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國際合作。

16.推動蠶桑國際産能合作。圍繞中非合作論壇“八大行動”要求,持續推進在非洲國家開展蠶桑種植養殖加工技術交流合作,探索推動共同建立蠶桑産業示範園。支持企業在拉美、中亞、東南亞等地合作建設蠶桑生産基地。支持種桑養蠶納入境外替代種養殖目錄。(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支持絲綢産業國際合作。面向國際市場和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搭建開放式、國際化平臺。鼓勵國內絲綢企業與拉美、中亞、東南亞等地開展絲綢生産合作,推進資源優勢互補。支持企業參加國際時尚和文化推廣交流活動,在國外設立研發設計機構,與國外知名廠商開展品牌合作,促進雙方在品牌、技術、創意設計、營銷渠道等多方面合作。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國內絲綢標準國際化進程,加大中國絲綢對外宣傳力度。(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按職能分工統籌推進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強化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的協同推進,中央和地方的上下聯動,有效利用中央、地方、企業資源,吸引調動相關社會資源,推動重大項目實施。加強跟蹤研究和督促指導,確保重要工作有序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牽頭負責)

(二)加大政策扶持。將更多符合條件的蠶桑生産農機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支持繭絲綢産業調結構、強品牌,向國際化發展。將智慧繅絲、全齡飼料工廠化養蠶等關鍵技術裝備列入技術改造重點方向,支持企業和産業集聚區開展綜合技改提升。推動符合條件的傳統絲綢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發展環境。加大對發明專利、商標、地理標誌等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開展打擊生産和銷售假冒偽劣消費品專項行動,支持有條件的産業集群按有關規定爭創蠶桑繭絲産業質量提升示範區。支持繭絲質量監測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建立公證檢驗質量信息服務平臺,推行公證檢驗交易結算制度,促進質量信息互聯和共享服務。發揮好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融資信息對接清單及産融信息對接服務平臺作用,鼓勵蠶桑絲綢主産區或重點地區申報産融合作試點城市。培育各類人才隊伍,加大人才對産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市場監管總局、知識産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發揮社團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標準化組織等社團組織作用,支持開展運行監測、調查研究、品牌評價、品牌宣傳、人才培訓等活動,引導蠶桑絲綢企業用好國家各項政策措施,及時反映行業動態和企業訴求,提出完善政策措施建議,推動全産業鏈協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業和信息化部 農業農村部 商務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知識産權局
關於印發《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消費〔2020〕1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商務、文化和旅遊、市場監管、知識産權主管部門:

現將《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
農業農村部
商務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知識産權局
2020年9月18日

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

我國是桑樹原産地和絲綢發祥地,也是全球最大的蠶桑絲綢生産、出口國。蠶桑絲綢産業涉及種植養殖、加工製造、商貿流通、文化創意等多個領域,聚集大量中小微企業、農戶、商戶、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是一二三産業協同發展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典型。近年來,蠶桑絲綢産業在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2019年,我國桑園1200萬畝,柞樹場1300萬畝,絲綢工業年産值1500億元,蠶繭和生絲産量佔全球80%以上。“東桑西移”成效明顯,中西部地區蠶繭、生絲産量佔全國75%以上,東部地區形成了一批絲綢特色集群和知名品牌;蠶桑品種選育、家蠶病害防治、工廠化養蠶、自動繅絲等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蜀錦、宋錦、雲錦、緙絲等傳統絲綢工藝技法得到傳承和發揚,絲綢文化影響力有所增強。同時,長期以來種桑養蠶生産模式落後、絲綢製造關鍵技術裝備進步緩慢、創新設計能力不強、品牌建設滯後等問題比較突出,加之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産業和貿易格局調整,增加了産業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性。為推進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及脫貧攻堅,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推進蠶桑絲綢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一二三産業協同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體系,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探索産業轉型新模式,開創新時代蠶桑絲綢産業發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則。

永續傳承,創新發展。聚焦問題和短板,推動傳統文化和技藝保護傳承,推動産業發展與現代信息技術及文化創意深度融合,加快技術、應用、模式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

市場主導,統籌發展。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培育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農業、工業、商貿、文創等領域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共同推動産業發展。

因地制宜,特色發展。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延伸農産品加工鏈條,根據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突出地域、民族、文化、行業特色,推進産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鞏固優勢,聯動發展。利用國內産業體系完整、市場規模巨大的優勢,加強國際合作,穩定優化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逐步形成産業新發展格局,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三)行動目標。

到2025年,實現種桑養蠶規模化、絲綢生産智慧化、綜合利用産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基地蠶繭産量佔全國蠶繭産量的20%以上,形成一批桑園面積達10萬畝以上的重點蠶桑生産基地。全齡飼料工廠化養蠶的鮮繭産量在我國桑蠶鮮繭總産量中的佔比達10%左右。形成一批數字化智慧化繅絲、織綢工廠和國際化大型骨幹企業,繅絲綜合能耗降低50%、勞動生産率提高30%。種桑養蠶和絲綢工業上下游協同發展,蠶桑繭絲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絲綢文化和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産業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1.支持蠶桑良種選育。加強蠶桑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建立科研機構、蠶桑基地、絲綢企業協作攻關體系,研發培育優質蠶品種和適合機械化的耐伐桑樹品種。構建産、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發展模式。(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2.開發省力蠶桑機械。將蠶桑機械納入農機發展重點,圍繞桑樹種植、桑園管理、桑葉採摘、蠶種制育、智慧養蠶等環節,引導農機科研製造單位加強關鍵技術裝備研發,開發省力蠶桑機械和智慧機器人,開展示範應用。(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3.研發智慧繅絲裝備。組織科研機構、機械及電氣控制企業與制絲企業聯合攻關,推動繅絲關鍵設備、機器選繭、智慧煮繭、蠶繭快速綜合檢測與生絲電子檢測等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形成智慧繅絲生産線。(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二)推進蠶桑生産産業化集約化。

4.建設規模化集約化蠶桑基地。通過産業政策引導,在蠶桑主産區持續推動蠶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建立適合機械化作業、自動化操作的標準化蠶桑種養新體系,推廣水肥一體灌溉、病蟲害防控、桑葉選儲保鮮、小蠶共育大蠶集中飼養等技術。(商務部、農業農村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探索推廣種桑養蠶産業化發展新模式。支持工商企業積極參與産業扶貧,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種桑養蠶産業化發展。發揮絲綢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廣“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等模式,向上遊延伸産業鏈。利用工商企業的技術、人才、服務、訂單、資金等優勢,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圍繞資源開發、土地運營、技術服務、質量控制、資本運作等探索建立農村種桑養蠶産業化發展新模式。(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6.培育推廣全齡飼料工廠化養蠶模式。在浙江、江蘇、四川、廣西等産業基礎較好的地區適時推廣全齡飼料工廠化養蠶模式,推進傳統養蠶模式創新變革。提升環境控制、生産管理、飼料生産及投放、病害防治等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三)建設現代絲綢産業體系。

7.發展智慧綠色製造。推動絲綢企業開展智慧繅絲、織綢及智慧絲綢印染工廠(車間)建設,培育推廣絲綢終端産品個性化定制生産模式。推動絲綢精煉和印染環節智慧化、綠色化改造,加快數碼噴墨印花、染化料自動配送、在線監控、功能性後整理等先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開展綠色設計産品評價,發佈絲綢綠色設計産品名單,發揮絲綢綠色品牌影響力。支持企業建設綠色工廠,打造蠶桑絲綢産業綠色供應鏈,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實現綠色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8.推動絲綢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在絲綢行業的應用,推動絲綢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面向絲綢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研發設計、生産製造、運維服務、原料採購、産品銷售、物流倉儲等各環節資源要素的數字化匯聚和網絡化配置,培育基於平臺的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零工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9.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充分發揮大型絲綢企業引領作用,形成基於創新鏈共享、供應鏈協同、數據鏈聯動、産業鏈協作的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的産業生態。夯實融通載體、完善融通環境,支持絲綢龍頭企業農工貿一體化、平臺化運營,提高中小企業專業化水平和協作能力。培育一批蠶桑絲綢企業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和機構創建服務蠶桑絲綢産業的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支持絲綢主産區建設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鼓勵江蘇、浙江、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絲綢産業集群。(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10.穩定優化國內産業供需體系。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釋放市場潛力,擴大有效投資,打通産業堵點,連接斷點,實現原料、生産、流通、消費等供需循環。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産要素跨區域有序流動。在“東桑西移”取得積極成效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蠶桑絲綢産業轉移。推動絲綢專業市場和絲綢産業集群信息互通,實現市場、集群、企業聯動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

11.推動資源綜合利用豐富産品種類。堅持立桑為業,加快桑葉、桑果、桑枝開發,培育一批食品、茶、飲料、酒、食用菌、飼料等領域的骨幹企業。提高蠶蛹油脂、蛋白質及活性肽,蠶繭絲素絲膠,蠶沙葉綠素,桑蠶及柞蠶蛹抗菌肽的提取和利用水平,推動蛹油、蛹蛋白、蠶絲蛋白水解物等原料開發和應用,支持企業開發蠶絲面膜、蠶絲蛋白化粧品、蠶絲氨基酸等産品。鼓勵絲綢企業、設計機構及設計師開發原創設計産品。(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提高産品質量打造絲綢精品。以絲綢面料精品工程為抓手,推動蠶繭、生絲、面料、服裝、家紡、禮品等絲綢精品體系建設。鼓勵精品蠶繭、精品生絲發展,推動功能性、高品質面料開發,加強絲綢産業鏈上下游協同開發,發展時尚化、個性化、綠色化絲綢服裝、家紡、禮品等消費品。加強蠶桑絲綢質量監測,採信蠶繭、生絲質量公證檢驗及商業檢驗數據,完善繭絲綢産品質量分等分級制度,優化升級繭絲産品質量等級標準。(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提升創意設計水平培育絲綢品牌。支持地方和企業創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園區(平臺)。在絲綢行業持續推廣使用高檔絲綢標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申報地理標誌。支持絲綢企業參加廣交會、國際面輔料展會以及非商業性境外辦展項目,在展會期間通過舉辦“中國絲綢日”、時裝發佈會等活動,擴大中國絲綢影響力。利用“中國品牌日”、時裝周等平臺,培育推廣絲綢高端品牌。支持行業協會和地方舉辦各類展會和創意設計大賽,增強展會和創意設計機構服務産業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知識産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弘揚絲綢文化。

14.傳承弘揚傳統絲綢文化。開展絲綢文化研究整理工作,深入闡釋中華絲綢文化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構建中國絲綢文化話語體系。開展絲綢文化資源普查,建設絲綢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臺。組織織錦、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傳播普及絲綢文化,增強社會影響力。綜合運用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通過報道、紀錄片、影視作品、動漫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展示絲綢文化。(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15.保護利用絲綢文化遺産。充分發揮絲綢工業遺産的保護、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支持符合條件的絲綢工業遺産項目申報國家工業遺産。做好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南京雲錦織造技藝、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項目的保護傳承。利用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等平臺,推動蜀錦、宋錦、雲錦、緙絲、杭羅、香雲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創新。提升絲綢文化博物館建設水平,保護開髮絲綢文物。支持江蘇吳江、海安,四川成都、南充,浙江湖州等有條件的地區建設絲綢特色小鎮。加強絲綢文化古鎮、絲綢歷史文化街區、絲綢名人故居保護和開發,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絲綢文化旅遊景點,推動絲綢文化融入大眾生活。(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國際合作。

16.推動蠶桑國際産能合作。圍繞中非合作論壇“八大行動”要求,持續推進在非洲國家開展蠶桑種植養殖加工技術交流合作,探索推動共同建立蠶桑産業示範園。支持企業在拉美、中亞、東南亞等地合作建設蠶桑生産基地。支持種桑養蠶納入境外替代種養殖目錄。(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支持絲綢産業國際合作。面向國際市場和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搭建開放式、國際化平臺。鼓勵國內絲綢企業與拉美、中亞、東南亞等地開展絲綢生産合作,推進資源優勢互補。支持企業參加國際時尚和文化推廣交流活動,在國外設立研發設計機構,與國外知名廠商開展品牌合作,促進雙方在品牌、技術、創意設計、營銷渠道等多方面合作。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國內絲綢標準國際化進程,加大中國絲綢對外宣傳力度。(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按職能分工統籌推進蠶桑絲綢産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強化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的協同推進,中央和地方的上下聯動,有效利用中央、地方、企業資源,吸引調動相關社會資源,推動重大項目實施。加強跟蹤研究和督促指導,確保重要工作有序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牽頭負責)

(二)加大政策扶持。將更多符合條件的蠶桑生産農機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支持繭絲綢産業調結構、強品牌,向國際化發展。將智慧繅絲、全齡飼料工廠化養蠶等關鍵技術裝備列入技術改造重點方向,支持企業和産業集聚區開展綜合技改提升。推動符合條件的傳統絲綢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發展環境。加大對發明專利、商標、地理標誌等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開展打擊生産和銷售假冒偽劣消費品專項行動,支持有條件的産業集群按有關規定爭創蠶桑繭絲産業質量提升示範區。支持繭絲質量監測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建立公證檢驗質量信息服務平臺,推行公證檢驗交易結算制度,促進質量信息互聯和共享服務。發揮好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融資信息對接清單及産融信息對接服務平臺作用,鼓勵蠶桑絲綢主産區或重點地區申報産融合作試點城市。培育各類人才隊伍,加大人才對産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市場監管總局、知識産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發揮社團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標準化組織等社團組織作用,支持開展運行監測、調查研究、品牌評價、品牌宣傳、人才培訓等活動,引導蠶桑絲綢企業用好國家各項政策措施,及時反映行業動態和企業訴求,提出完善政策措施建議,推動全産業鏈協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