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題: 十部門關於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 發文機關: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財政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能源局
發文字號: 工信部聯通信〔2021〕77號   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主題分類: 工業、交通\信息産業(含電信) 公文種類: 通知
成文日期: 2021年07月05日
  • 標       題: 十部門關於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
  • 發文機關: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財政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能源局
  • 發文字號:工信部聯通信〔2021〕77號
  • 來       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 主題分類:工業、交通\信息産業(含電信)
  • 公文種類:通知
  • 成文日期:2021年07月05日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財政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通信〔2021〕7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黨委網信辦、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局,教委)、文化和旅遊廳(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廳(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局、委)、能源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黨委網信辦、發展改革委、教育局、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財政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能源局,各地高等院校,各中央企業,各相關單位:

現將《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財政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能源局
2021年7月5日

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
(2021-2023年)

5G融合應用是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的重要引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5G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動5G全面協同發展,深入推進5G賦能千行百業,促進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發展模式,驅動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級,培育壯大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特製訂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面向實體經濟主戰場,面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需求,統籌發展和安全,遵循5G應用發展規律,著力打通5G應用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協同推動技術融合、産業融合、數據融合、標準融合,打造5G融合應用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需求牽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5G應用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釋放消費市場、垂直行業、社會民生等方面對5G應用的需求潛力,激發5G應用創新活力。

堅持創新驅動。圍繞5G行業應用個性化需求,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強關鍵技術和産品研發,奠定5G應用發展的技術和産業基礎。遵循5G技術、標準、産業、網絡和應用漸次導入的客觀規律,緊扣國際標準節奏,有重點地推動5G應用發展。

堅持重點突破。聚焦5G發展關鍵環節,著力解決協議標準互通、應用生態構建、産業基礎強化等關鍵共性問題。支持基礎紮實、模式清晰、前景廣闊的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示範引領5G應用規模化落地。

堅持協同聯動。加強各方溝通銜接,暢通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作。發揮行業、地方等積極性,出臺並落實支持5G應用發展的政策舉措。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推動上下游企業深度互聯和協同合作,形成“團體賽”模式。

(三)總體目標

到2023年,我國5G應用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打造IT(信息技術)、CT(通信技術)、OT(運營技術)深度融合新生態,實現重點領域5G應用深度和廣度雙突破,構建技術産業和標準體系雙支柱,網絡、平臺、安全等基礎能力進一步提升,5G應用“揚帆遠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5G應用關鍵指標大幅提升。5G個人用戶普及率超過40%,用戶數超過5.6億。5G網絡接入流量佔比超50%,5G網絡使用效率明顯提高。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年均增長率超200%。

——重點領域5G應用成效凸顯。個人消費領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費的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用戶獲得感顯著提升。垂直行業領域,大型工業企業的5G應用滲透率超過35%,電力、採礦等領域5G應用實現規模化複製推廣,5G+車聯網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促進農業水利等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社會民生領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醫療、5G+文化旅遊樣板項目,5G+智慧城市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每個重點行業打造100個以上5G應用標桿。

——5G應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同聯動的機制初步構建,形成政府部門引導、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的5G應用融通創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5G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100種以上的5G應用解決方案。完成基礎共性和重點行業5G應用標準體系框架,研製30項以上重點行業標準。

——關鍵基礎支撐能力顯著增強。5G網絡覆蓋水平不斷提升,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超過18個,建成超過3000個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一批5G融合應用創新中心,面向應用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能力進一步增強。5G應用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打造10-20個5G應用安全創新示範中心,樹立3-5個區域示範標桿,與5G應用發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二、突破5G應用關鍵環節

(一)5G應用標準體系構建行動

1.加快打通跨行業協議標準。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標準化重要事項的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相關標準化組織合作機制,儘快實現協議互通、標準互認,系統推進5G行業應用標準體系建設及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加速推動融合應用標準的制定。充分發揮5G應用産業方陣行業組織優勢,促進融合應用標準的實施落地。

2. 研製重點行業融合應用標準。系統推進重點行業5G融合應用標準研究,明確標準化重點方向,加強基礎共性標準、融合設備標準、重點行業解決方案標準的研製,加快標準化通用化進程,突破重點領域融合標準研究和制定。

3. 落地一批重點行業關鍵標準。發揮各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帶頭作用,帶動各方進一步強化協作,合力推動5G行業應用標準的迭代、評估和優化,促進相關標準在重點行業的應用落地。

(二)5G産業基礎強化行動

4. 加強關鍵系統設備攻關。持續推進5G增強技術基站研發,鞏固中頻段5G産業能力。組織開展5G毫米波基站研發和端到端測試,加快技術和産品成熟,奠定5G毫米波商用的産業基礎。按照5G國際標準不同版本階段性特徵,R15版本聚焦高速率大帶寬應用,R16版本聚焦高可靠低時延應用,R17版本聚焦中高速大連接應用,分階段開展技術、産業化和應用導入。

5. 加快彌補産業短板弱項。加大基帶芯片、射頻芯片、關鍵射頻前端器件等投入力度,加速突破技術和産業化瓶頸,帶動設計工具、製造工藝、關鍵材料、核心IP等産業整體水平提升。加快輕量化5G芯片模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發及産業化,進一步提升終端模組性價比,滿足行業應用個性化需求,提升産業基礎支撐能力。支持高精度、高靈敏度、大動態範圍的5G射頻、協議、性能等儀器儀錶研發,帶動儀錶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儘快突破。

6. 加快新型消費終端成熟。推進基於5G的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居産品、超高清視頻終端等大眾消費産品普及。推動嵌入式SIM(eSIM)可穿戴設備服務縱深發展,研究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推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沉浸式設備工程化攻關,重點突破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內容製作等關鍵核心技術,著力降低産品功耗,提升産品供給水平。

三、賦能5G應用重點領域

(一)新型信息消費升級行動

7. 5G+信息消費。推進5G與智慧家居融合,深化應用感應控制、語音控制、遠程控制等技術手段,發展基於5G技術的智慧家電、智慧照明、智慧安防監控、智慧音箱、新型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不斷豐富5G應用載體。加快雲AR/VR頭顯、5G+4K攝像機、5G全景VR相機等智慧産品推廣,拉動新型産品和新型內容消費,促進新型體驗類消費發展。

8. 5G+融合媒體。開展5G揹包、超高清攝像機、5G轉播車等設備的使用推廣,利用5G技術加快傳統媒體製作、採訪、編輯、播報等各環節智慧化升級。推廣高新視頻服務、推動5G新空口(NR)廣播電視落地應用,提供廣播電視和應急廣播等業務。開展5G+8K直播、5G+全景式交互化視音頻業務,培育360度觀賽體驗,結合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重大活動,推動5G在大型賽事活動中的普及。

(二)行業融合應用深化行動

9. 5G+工業互聯網。推進5G模組與AR/VR、遠程操控設備、機器視覺、AGV等工業終端的深度融合,加快利用5G改造工業內網,打造5G全連接工廠標桿,形成信息技術網絡與生産控制網絡融合的網絡部署模式,推動“5G+工業互聯網”服務於生産核心環節。圍繞研發設計、生産製造、運營管理、産品服務等環節,聚焦“5G+工業互聯網”發展重點行業,打造典型應用場景,持續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支持5G在質量檢測、遠程運維、多機協同作業、人機交互等智慧製造領域的深化應用,不斷強化示範引領,推動成熟模式在更多行業和領域複製推廣。打造産業生態,推廣區域應用,鼓勵各地建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不斷拓展5G在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領域的應用。

10. 5G+車聯網。強化汽車、通信、交通等行業的協同,加強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間聯絡,共同建立完備的5G與車聯網測試評估體系,保障應用的端到端互聯互通。提煉可規模化推廣、具備商業化閉環的典型應用場景,提升用戶接受程度。加快提升C-V2X通信模塊的車載滲透率和路側部署。加快探索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支持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推動車聯網基礎設施與5G網絡協同規劃建設,選擇重點城市典型區域、合適路段以及高速公路重點路段等,加快5G+車聯網部署,推廣C-V2X技術在園區、機場、港區、礦山等區域的創新應用。建立跨行業、跨區域互信互認的車聯網安全通信體系。

11. 5G+智慧物流。加強5G在園區、倉庫、社區等場所的物流應用創新,推動5G在無人車快遞運輸、智慧分揀、無人倉儲、智慧佩戴、智慧識別等場景應用落地。加速基於5G的物流物聯網數據接入、計算和應用平臺建設,推進端邊雲協同的物流自動化智慧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實現物流行業自動化運輸、智慧倉儲和全流程監控。

12. 5G+智慧港口。研製適用於港口集裝箱環境的5G輔助定位産品,加快自動化碼頭、堆場庫場數字化改造和建設。推動港口建設和養護運行全過程、全週期數字化,加快智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推廣5G在無人巡檢、遠程塔吊、自動導引運輸、集卡自動駕駛、智慧理貨等場景的應用,助力港口智慧化。

13. 5G+智慧採礦。加快可適應採礦環境具有防爆等要求的5G通信設備研製和認證,推進露天礦山和地下礦區5G網絡系統、智慧化礦區管控平臺、企業雲平臺等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推廣5G在能源礦産、金屬礦産、非金屬礦産等各類礦區的應用,拓展採礦業遠程控制、無人駕駛等5G應用場景,推進井下核心採礦裝備遠程操控和集群化作業、深部高危區域採礦裝備無人化作業、露天礦區實現智慧連續作業和無人化運輸。

14. 5G+智慧電力。突破電力行業重點場景5G確定性時延、授時精度、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搭建融合5G的電力通信管理支撐系統和邊緣計算平臺。開展基於5G的工業控制與監測網絡升級改造,推廣發電設備運維、配電自動化、輸電線/變電站巡檢、用電信息採集等場景應用,實現發電環節生産的可視化、配電環節控制的智慧化、輸變電環節監控的無人化、用電環節採集的實時化。

15. 5G+智慧油氣。開展適應油田油井複雜環境的5G特種終端設備的研發,推進多協議智慧數據採集5G網關、監控産品的研製,實現與油氣領域通信接口的有效銜接。實施5G在油田油井、管線、加油站等環節高清視頻監控、管道洩露監測、機器人智慧巡檢、危化品運輸監控等業務場景的深度應用,為油氣採集、管道傳輸、油氣冶煉等環節提供安全高效的智慧化支撐。

16. 5G+智慧農業。根據農業農村數字化需求,重點推進面向廣覆蓋低成本場景的5G技術和應用。豐富5G在智慧農業的應用場景,加快智慧農機、農業機器人在無人農業作業試驗等農業生産環節中的5G應用創新,發展5G在農産品冷鏈物流、電商直播等領域應用。加強數字鄉村與5G融合應用,提升鄉村治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利用5G推動教育、文化、醫療等資源向農村延伸,促進農村信息消費。

17. 5G+智慧水利。推進5G技術與水利行業的深度融合,應用5G、物聯網、遙感、邊緣計算等新技術,提高水利要素感知水平。結合北斗定位、人工智慧等技術,針對水利工程施工場景,研究人工智慧施工系統頂層設計和模型算法實現,在5G人機協同應用方面實現突破。

(三)社會民生服務普惠行動

18. 5G+智慧教育。加快5G教學終端設備及AR/VR教學數字內容的研發,結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術實現場景化交互教學,打造沉浸式課堂。推動5G技術對教育專網的支撐,結合具體應用場景,研究制訂網絡、應用、終端等在線教育關鍵環節技術規範。加大5G在智慧課堂、全息教學、校園安防、教育管理、學生綜合評價等場景的推廣,提升教學、管理、科研、服務等各環節的信息化能力。

19. 5G+智慧醫療。開展5G醫用機器人、5G急救車、5G醫療接入網關、智慧醫療設備等産品的研發。加強5G醫療健康網絡基礎設施部署,重點優化覆蓋全國三甲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便民醫療點、醫養結合機構等場所,打造面向院內醫療和遠程醫療的5G網絡、5G醫療邊緣雲。豐富5G技術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場景,重點推廣5G在急診急救、遠程診斷、健康管理等場景的應用,加快培育技術先進、性能優越、效果明顯的智慧醫療服務新業態。

20. 5G+文化旅遊。突破數字內容關鍵共性技術,推進超高清視頻編解碼、端雲協同渲染、三維重建等關鍵技術研發,開發適配5G網絡的AR/VR沉浸式內容、4K/8K視頻等應用。打造AR/VR業務支撐平臺和雲化內容聚合分發平臺,推動與5G結合的社交、演播觀影、電子競技、數字藝術等互動內容産業發展。促進5G和文旅裝備、文保裝備、冰雪裝備的融合創新。推動景區、博物館等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産品,培育雲旅遊、雲直播、雲展覽、線上演播等新業態,鼓勵定制、體驗、智慧、互動等文化和旅遊消費新模式發展,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遊體驗新場景。

21. 5G+智慧城市。加大超高清視頻監控、巡邏機器人、智慧警用終端、智慧應急終端等産品在城市安防、應急管理方面的應用,建設實時精準的安全防控體系。加快智慧表計等産品在市政管理、環境監測等領域部署,探索構建數字孿生城市,提高城市感知能力。圍繞信息惠民便民,加快推廣基於5G技術的智慧政務服務。以社區、園區、街區等為基本單元加快數字化改造,形成一批5G智慧社區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全方位數字化社區生活新服務。推動5G技術在基於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創新應用,全面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和運行效率。

四、提升5G應用支撐能力

(一)5G網絡能力強基行動

22. 提升面向公眾的5G網絡覆蓋水平。加快5G獨立組網建設,擴大5G網絡城鄉覆蓋,持續打造5G高質量網絡,推動“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新建5G網絡全面支持IPv6,著力提升5G網絡IPv6流量。強化室內場景、地下空間、重點交通樞紐及幹線沿線5G網絡覆蓋,推動5G公網上高鐵,提升典型場景網絡服務質量。推廣利用中低頻段拓展農村及偏遠地區5G網絡覆蓋。

23. 加強面向行業的5G網絡供給能力。加快提升端到端網絡切片、邊緣計算、高精度室內定位等關鍵技術支撐能力,推進面向行業的自貿區、工業園區、企業廠區、醫衛機構等重點區域5G覆蓋。支持各地結合區域需求,建設5G行業虛擬專網,探索建網新模式,形成區域先導效應。

24. 加強5G頻率資源保障。繼續做好5G基站和衛星地球站等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協調工作。推動700MHz頻段廣播電視業務的頻率遷移,加快700MHz頻段5G網絡部署,適時發佈5G毫米波頻率規劃,探索5G毫米波頻率使用許可實行招標制度,開展5G 工業專用頻率需求以及其他無線電系統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適合我國的5G工業專用頻率使用許可模式和管理規則。

(二)5G應用生態融通行動

25. 加快跨領域融合創新發展。支持電信運營、通信設備、垂直行業、信息技術、互聯網等企業結合自身優勢,開展5G融合應用技術創新、集成創新、服務創新和數據應用創新。深化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融合創新,打好技術“組合拳”,不斷培育5G應用新藍海。打造一批既懂5G又懂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5G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名錄,支撐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芯片模組規模化發展,促進上下游跨界協同聯動。

26. 推動5G融合應用政策創新。鼓勵和支持各地結合區域特色和行業優勢,開放5G應用場景,加快地方特色應用落地。打造協同效應顯著、輻射帶動能力強、商業模式清晰的5G應用創新引領區,探索應用推廣新模式,以點帶面、縱深推進重點行業規模化應用。

27. 開展5G應用創新載體建設。依託5G應用産業方陣,以龍頭企業、科研單位為創建主體,建設一批5G融合應用創新中心,開展面向應用創新的技術和産業服務。依託行業龍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5G應用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等雙創載體建設,完善創新載體運營模式。發揮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區域産業聚集優勢,結合地方産業特色,推動5G技術和應用解決方案成果轉移轉化。

28. 強化5G應用共性技術平臺支撐。面向工業製造、交通、醫療等重點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需求,依託行業龍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5G行業應用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建設重點行業共性技術平臺,解決制約行業應用複製推廣的技術瓶頸。重點支持建設與5G結合的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室內5G蜂窩獨立定位、人工智慧、超高清視頻、增強現實/虛擬現實(AR/VR)等共性技術平臺,提供跨行業的5G應用基礎能力。

(三)5G應用安全提升行動

29.加強5G應用安全風險評估。構建5G應用全生命週期安全管理機制,指導企業將5G應用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納入5G應用研發推廣工作流程,同步規劃建設運行安全管理和技術措施,並與5G應用同步實施。做好5G應用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監督檢查,提升5G應用安全水平。

30.開展5G應用安全示範推廣。鼓勵各地方和企業打造5G應用安全創新示範中心,研發標準化、模塊化、可複製、易推廣的5G應用安全解決方案,開展5G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範和推廣應用,推動最佳實踐在工業、能源、交通、醫療等重點行業頭部企業落地普及。在5G應用中推廣使用商用密碼,做好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

31.提升5G應用安全評測認證能力。支持與國際接軌的5G安全評測機構建設,構建5G應用與網絡基礎設施安全評價體系,開展5G應用與基礎設施安全評測和能力認證。

32.強化5G應用安全供給支撐服務。支持5G安全科技創新與核心技術轉化,鼓勵5G安全創新企業入駐國家網絡安全産業園區。加強5G安全服務模式創新,推動5G安全技術合作和能力共享,鼓勵跨行業、跨領域制定融合應用場景安全服務方案。加強5G網絡安全威脅信息發現共享與協同處置。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統籌聯動。加強部門協同和部省聯動,做好標準、産業、建設、應用、政策等方面有機銜接。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將5G應用作為行業發展規劃、行動計劃等重點方向,充分利用相關專項資金,持續引導行業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5G行業應用發展。鼓勵各級地方政府圍繞5G應用落地、生態構建、産業培育、網絡建設等工作,積極出臺並落實政策舉措,促進5G融合應用加快落地。支持上下游企業深度耦合、緊密銜接,形成高效有機的合作模式。成立5G應用推廣專家諮詢委員會,對應用推廣中的戰略性、前瞻性問題進行指導和決策支撐。

(二)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政府採購支出向5G應用領域傾斜,率先在城市管理、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5G應用,加大對5G應用樣板項目、示範標桿的宣傳力度。依託産融合作平臺打造“5G+金融”發展生態,以産融合作試點為載體開展5G應用場景創新的産融對接活動。完善5G應用創新企業服務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更多市場主體進入5G應用創新創業領域。有序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建立5G應用投資基金,加大對5G重點行業應用和關鍵産業環節投資。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5G應用創新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融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加強協同監管,加快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重點領域5G應用相關法律法規研究,探索監管新模式。

(三)培育人才隊伍。厚植5G人才培育基礎,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精準培養,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實訓基地、專業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加強共享型工程實習基地建設。推進5G相關專業升級與數字化改造,實施好5G相關領域“1+X”證書制度試點,開展安全技術技能大賽、組織5G相關職業培訓和認證,豐富5G人才挖掘和選拔渠道,培育一批既懂5G通信技術又具備行業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面向公眾開展5G知識科普,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四)推動國際合作。支持建設5G應用海外推廣渠道和服務平臺,推動成熟5G應用走出去。發揮國際組織協調作用,鼓勵企業參與5G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鼓勵國內企業加強海外5G應用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或地區提供更為優質産品和服務,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

(五)做好監測評估。加強政策成效評估和動態調整,建立5G發展監測體系,構建全景化5G網絡地圖,常態化監測5G應用和産業進展,推動5G全面協同發展。

附件:5G應用發展主要指標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財政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通信〔2021〕7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黨委網信辦、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局,教委)、文化和旅遊廳(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廳(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局、委)、能源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黨委網信辦、發展改革委、教育局、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財政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能源局,各地高等院校,各中央企業,各相關單位:

現將《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財政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能源局
2021年7月5日

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
(2021-2023年)

5G融合應用是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的重要引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5G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動5G全面協同發展,深入推進5G賦能千行百業,促進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發展模式,驅動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級,培育壯大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特製訂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面向實體經濟主戰場,面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需求,統籌發展和安全,遵循5G應用發展規律,著力打通5G應用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協同推動技術融合、産業融合、數據融合、標準融合,打造5G融合應用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需求牽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5G應用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釋放消費市場、垂直行業、社會民生等方面對5G應用的需求潛力,激發5G應用創新活力。

堅持創新驅動。圍繞5G行業應用個性化需求,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強關鍵技術和産品研發,奠定5G應用發展的技術和産業基礎。遵循5G技術、標準、産業、網絡和應用漸次導入的客觀規律,緊扣國際標準節奏,有重點地推動5G應用發展。

堅持重點突破。聚焦5G發展關鍵環節,著力解決協議標準互通、應用生態構建、産業基礎強化等關鍵共性問題。支持基礎紮實、模式清晰、前景廣闊的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示範引領5G應用規模化落地。

堅持協同聯動。加強各方溝通銜接,暢通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作。發揮行業、地方等積極性,出臺並落實支持5G應用發展的政策舉措。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推動上下游企業深度互聯和協同合作,形成“團體賽”模式。

(三)總體目標

到2023年,我國5G應用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打造IT(信息技術)、CT(通信技術)、OT(運營技術)深度融合新生態,實現重點領域5G應用深度和廣度雙突破,構建技術産業和標準體系雙支柱,網絡、平臺、安全等基礎能力進一步提升,5G應用“揚帆遠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5G應用關鍵指標大幅提升。5G個人用戶普及率超過40%,用戶數超過5.6億。5G網絡接入流量佔比超50%,5G網絡使用效率明顯提高。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年均增長率超200%。

——重點領域5G應用成效凸顯。個人消費領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費的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用戶獲得感顯著提升。垂直行業領域,大型工業企業的5G應用滲透率超過35%,電力、採礦等領域5G應用實現規模化複製推廣,5G+車聯網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促進農業水利等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社會民生領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醫療、5G+文化旅遊樣板項目,5G+智慧城市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每個重點行業打造100個以上5G應用標桿。

——5G應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同聯動的機制初步構建,形成政府部門引導、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的5G應用融通創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5G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100種以上的5G應用解決方案。完成基礎共性和重點行業5G應用標準體系框架,研製30項以上重點行業標準。

——關鍵基礎支撐能力顯著增強。5G網絡覆蓋水平不斷提升,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超過18個,建成超過3000個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一批5G融合應用創新中心,面向應用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能力進一步增強。5G應用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打造10-20個5G應用安全創新示範中心,樹立3-5個區域示範標桿,與5G應用發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二、突破5G應用關鍵環節

(一)5G應用標準體系構建行動

1.加快打通跨行業協議標準。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標準化重要事項的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相關標準化組織合作機制,儘快實現協議互通、標準互認,系統推進5G行業應用標準體系建設及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加速推動融合應用標準的制定。充分發揮5G應用産業方陣行業組織優勢,促進融合應用標準的實施落地。

2. 研製重點行業融合應用標準。系統推進重點行業5G融合應用標準研究,明確標準化重點方向,加強基礎共性標準、融合設備標準、重點行業解決方案標準的研製,加快標準化通用化進程,突破重點領域融合標準研究和制定。

3. 落地一批重點行業關鍵標準。發揮各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帶頭作用,帶動各方進一步強化協作,合力推動5G行業應用標準的迭代、評估和優化,促進相關標準在重點行業的應用落地。

(二)5G産業基礎強化行動

4. 加強關鍵系統設備攻關。持續推進5G增強技術基站研發,鞏固中頻段5G産業能力。組織開展5G毫米波基站研發和端到端測試,加快技術和産品成熟,奠定5G毫米波商用的産業基礎。按照5G國際標準不同版本階段性特徵,R15版本聚焦高速率大帶寬應用,R16版本聚焦高可靠低時延應用,R17版本聚焦中高速大連接應用,分階段開展技術、産業化和應用導入。

5. 加快彌補産業短板弱項。加大基帶芯片、射頻芯片、關鍵射頻前端器件等投入力度,加速突破技術和産業化瓶頸,帶動設計工具、製造工藝、關鍵材料、核心IP等産業整體水平提升。加快輕量化5G芯片模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發及産業化,進一步提升終端模組性價比,滿足行業應用個性化需求,提升産業基礎支撐能力。支持高精度、高靈敏度、大動態範圍的5G射頻、協議、性能等儀器儀錶研發,帶動儀錶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儘快突破。

6. 加快新型消費終端成熟。推進基於5G的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居産品、超高清視頻終端等大眾消費産品普及。推動嵌入式SIM(eSIM)可穿戴設備服務縱深發展,研究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推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沉浸式設備工程化攻關,重點突破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內容製作等關鍵核心技術,著力降低産品功耗,提升産品供給水平。

三、賦能5G應用重點領域

(一)新型信息消費升級行動

7. 5G+信息消費。推進5G與智慧家居融合,深化應用感應控制、語音控制、遠程控制等技術手段,發展基於5G技術的智慧家電、智慧照明、智慧安防監控、智慧音箱、新型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不斷豐富5G應用載體。加快雲AR/VR頭顯、5G+4K攝像機、5G全景VR相機等智慧産品推廣,拉動新型産品和新型內容消費,促進新型體驗類消費發展。

8. 5G+融合媒體。開展5G揹包、超高清攝像機、5G轉播車等設備的使用推廣,利用5G技術加快傳統媒體製作、採訪、編輯、播報等各環節智慧化升級。推廣高新視頻服務、推動5G新空口(NR)廣播電視落地應用,提供廣播電視和應急廣播等業務。開展5G+8K直播、5G+全景式交互化視音頻業務,培育360度觀賽體驗,結合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重大活動,推動5G在大型賽事活動中的普及。

(二)行業融合應用深化行動

9. 5G+工業互聯網。推進5G模組與AR/VR、遠程操控設備、機器視覺、AGV等工業終端的深度融合,加快利用5G改造工業內網,打造5G全連接工廠標桿,形成信息技術網絡與生産控制網絡融合的網絡部署模式,推動“5G+工業互聯網”服務於生産核心環節。圍繞研發設計、生産製造、運營管理、産品服務等環節,聚焦“5G+工業互聯網”發展重點行業,打造典型應用場景,持續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支持5G在質量檢測、遠程運維、多機協同作業、人機交互等智慧製造領域的深化應用,不斷強化示範引領,推動成熟模式在更多行業和領域複製推廣。打造産業生態,推廣區域應用,鼓勵各地建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不斷拓展5G在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領域的應用。

10. 5G+車聯網。強化汽車、通信、交通等行業的協同,加強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間聯絡,共同建立完備的5G與車聯網測試評估體系,保障應用的端到端互聯互通。提煉可規模化推廣、具備商業化閉環的典型應用場景,提升用戶接受程度。加快提升C-V2X通信模塊的車載滲透率和路側部署。加快探索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支持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推動車聯網基礎設施與5G網絡協同規劃建設,選擇重點城市典型區域、合適路段以及高速公路重點路段等,加快5G+車聯網部署,推廣C-V2X技術在園區、機場、港區、礦山等區域的創新應用。建立跨行業、跨區域互信互認的車聯網安全通信體系。

11. 5G+智慧物流。加強5G在園區、倉庫、社區等場所的物流應用創新,推動5G在無人車快遞運輸、智慧分揀、無人倉儲、智慧佩戴、智慧識別等場景應用落地。加速基於5G的物流物聯網數據接入、計算和應用平臺建設,推進端邊雲協同的物流自動化智慧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實現物流行業自動化運輸、智慧倉儲和全流程監控。

12. 5G+智慧港口。研製適用於港口集裝箱環境的5G輔助定位産品,加快自動化碼頭、堆場庫場數字化改造和建設。推動港口建設和養護運行全過程、全週期數字化,加快智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推廣5G在無人巡檢、遠程塔吊、自動導引運輸、集卡自動駕駛、智慧理貨等場景的應用,助力港口智慧化。

13. 5G+智慧採礦。加快可適應採礦環境具有防爆等要求的5G通信設備研製和認證,推進露天礦山和地下礦區5G網絡系統、智慧化礦區管控平臺、企業雲平臺等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推廣5G在能源礦産、金屬礦産、非金屬礦産等各類礦區的應用,拓展採礦業遠程控制、無人駕駛等5G應用場景,推進井下核心採礦裝備遠程操控和集群化作業、深部高危區域採礦裝備無人化作業、露天礦區實現智慧連續作業和無人化運輸。

14. 5G+智慧電力。突破電力行業重點場景5G確定性時延、授時精度、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搭建融合5G的電力通信管理支撐系統和邊緣計算平臺。開展基於5G的工業控制與監測網絡升級改造,推廣發電設備運維、配電自動化、輸電線/變電站巡檢、用電信息採集等場景應用,實現發電環節生産的可視化、配電環節控制的智慧化、輸變電環節監控的無人化、用電環節採集的實時化。

15. 5G+智慧油氣。開展適應油田油井複雜環境的5G特種終端設備的研發,推進多協議智慧數據採集5G網關、監控産品的研製,實現與油氣領域通信接口的有效銜接。實施5G在油田油井、管線、加油站等環節高清視頻監控、管道洩露監測、機器人智慧巡檢、危化品運輸監控等業務場景的深度應用,為油氣採集、管道傳輸、油氣冶煉等環節提供安全高效的智慧化支撐。

16. 5G+智慧農業。根據農業農村數字化需求,重點推進面向廣覆蓋低成本場景的5G技術和應用。豐富5G在智慧農業的應用場景,加快智慧農機、農業機器人在無人農業作業試驗等農業生産環節中的5G應用創新,發展5G在農産品冷鏈物流、電商直播等領域應用。加強數字鄉村與5G融合應用,提升鄉村治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利用5G推動教育、文化、醫療等資源向農村延伸,促進農村信息消費。

17. 5G+智慧水利。推進5G技術與水利行業的深度融合,應用5G、物聯網、遙感、邊緣計算等新技術,提高水利要素感知水平。結合北斗定位、人工智慧等技術,針對水利工程施工場景,研究人工智慧施工系統頂層設計和模型算法實現,在5G人機協同應用方面實現突破。

(三)社會民生服務普惠行動

18. 5G+智慧教育。加快5G教學終端設備及AR/VR教學數字內容的研發,結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術實現場景化交互教學,打造沉浸式課堂。推動5G技術對教育專網的支撐,結合具體應用場景,研究制訂網絡、應用、終端等在線教育關鍵環節技術規範。加大5G在智慧課堂、全息教學、校園安防、教育管理、學生綜合評價等場景的推廣,提升教學、管理、科研、服務等各環節的信息化能力。

19. 5G+智慧醫療。開展5G醫用機器人、5G急救車、5G醫療接入網關、智慧醫療設備等産品的研發。加強5G醫療健康網絡基礎設施部署,重點優化覆蓋全國三甲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便民醫療點、醫養結合機構等場所,打造面向院內醫療和遠程醫療的5G網絡、5G醫療邊緣雲。豐富5G技術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場景,重點推廣5G在急診急救、遠程診斷、健康管理等場景的應用,加快培育技術先進、性能優越、效果明顯的智慧醫療服務新業態。

20. 5G+文化旅遊。突破數字內容關鍵共性技術,推進超高清視頻編解碼、端雲協同渲染、三維重建等關鍵技術研發,開發適配5G網絡的AR/VR沉浸式內容、4K/8K視頻等應用。打造AR/VR業務支撐平臺和雲化內容聚合分發平臺,推動與5G結合的社交、演播觀影、電子競技、數字藝術等互動內容産業發展。促進5G和文旅裝備、文保裝備、冰雪裝備的融合創新。推動景區、博物館等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産品,培育雲旅遊、雲直播、雲展覽、線上演播等新業態,鼓勵定制、體驗、智慧、互動等文化和旅遊消費新模式發展,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遊體驗新場景。

21. 5G+智慧城市。加大超高清視頻監控、巡邏機器人、智慧警用終端、智慧應急終端等産品在城市安防、應急管理方面的應用,建設實時精準的安全防控體系。加快智慧表計等産品在市政管理、環境監測等領域部署,探索構建數字孿生城市,提高城市感知能力。圍繞信息惠民便民,加快推廣基於5G技術的智慧政務服務。以社區、園區、街區等為基本單元加快數字化改造,形成一批5G智慧社區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全方位數字化社區生活新服務。推動5G技術在基於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創新應用,全面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和運行效率。

四、提升5G應用支撐能力

(一)5G網絡能力強基行動

22. 提升面向公眾的5G網絡覆蓋水平。加快5G獨立組網建設,擴大5G網絡城鄉覆蓋,持續打造5G高質量網絡,推動“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新建5G網絡全面支持IPv6,著力提升5G網絡IPv6流量。強化室內場景、地下空間、重點交通樞紐及幹線沿線5G網絡覆蓋,推動5G公網上高鐵,提升典型場景網絡服務質量。推廣利用中低頻段拓展農村及偏遠地區5G網絡覆蓋。

23. 加強面向行業的5G網絡供給能力。加快提升端到端網絡切片、邊緣計算、高精度室內定位等關鍵技術支撐能力,推進面向行業的自貿區、工業園區、企業廠區、醫衛機構等重點區域5G覆蓋。支持各地結合區域需求,建設5G行業虛擬專網,探索建網新模式,形成區域先導效應。

24. 加強5G頻率資源保障。繼續做好5G基站和衛星地球站等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協調工作。推動700MHz頻段廣播電視業務的頻率遷移,加快700MHz頻段5G網絡部署,適時發佈5G毫米波頻率規劃,探索5G毫米波頻率使用許可實行招標制度,開展5G 工業專用頻率需求以及其他無線電系統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適合我國的5G工業專用頻率使用許可模式和管理規則。

(二)5G應用生態融通行動

25. 加快跨領域融合創新發展。支持電信運營、通信設備、垂直行業、信息技術、互聯網等企業結合自身優勢,開展5G融合應用技術創新、集成創新、服務創新和數據應用創新。深化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融合創新,打好技術“組合拳”,不斷培育5G應用新藍海。打造一批既懂5G又懂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5G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名錄,支撐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芯片模組規模化發展,促進上下游跨界協同聯動。

26. 推動5G融合應用政策創新。鼓勵和支持各地結合區域特色和行業優勢,開放5G應用場景,加快地方特色應用落地。打造協同效應顯著、輻射帶動能力強、商業模式清晰的5G應用創新引領區,探索應用推廣新模式,以點帶面、縱深推進重點行業規模化應用。

27. 開展5G應用創新載體建設。依託5G應用産業方陣,以龍頭企業、科研單位為創建主體,建設一批5G融合應用創新中心,開展面向應用創新的技術和産業服務。依託行業龍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5G應用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等雙創載體建設,完善創新載體運營模式。發揮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區域産業聚集優勢,結合地方産業特色,推動5G技術和應用解決方案成果轉移轉化。

28. 強化5G應用共性技術平臺支撐。面向工業製造、交通、醫療等重點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需求,依託行業龍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5G行業應用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建設重點行業共性技術平臺,解決制約行業應用複製推廣的技術瓶頸。重點支持建設與5G結合的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室內5G蜂窩獨立定位、人工智慧、超高清視頻、增強現實/虛擬現實(AR/VR)等共性技術平臺,提供跨行業的5G應用基礎能力。

(三)5G應用安全提升行動

29.加強5G應用安全風險評估。構建5G應用全生命週期安全管理機制,指導企業將5G應用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納入5G應用研發推廣工作流程,同步規劃建設運行安全管理和技術措施,並與5G應用同步實施。做好5G應用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監督檢查,提升5G應用安全水平。

30.開展5G應用安全示範推廣。鼓勵各地方和企業打造5G應用安全創新示範中心,研發標準化、模塊化、可複製、易推廣的5G應用安全解決方案,開展5G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範和推廣應用,推動最佳實踐在工業、能源、交通、醫療等重點行業頭部企業落地普及。在5G應用中推廣使用商用密碼,做好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

31.提升5G應用安全評測認證能力。支持與國際接軌的5G安全評測機構建設,構建5G應用與網絡基礎設施安全評價體系,開展5G應用與基礎設施安全評測和能力認證。

32.強化5G應用安全供給支撐服務。支持5G安全科技創新與核心技術轉化,鼓勵5G安全創新企業入駐國家網絡安全産業園區。加強5G安全服務模式創新,推動5G安全技術合作和能力共享,鼓勵跨行業、跨領域制定融合應用場景安全服務方案。加強5G網絡安全威脅信息發現共享與協同處置。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統籌聯動。加強部門協同和部省聯動,做好標準、産業、建設、應用、政策等方面有機銜接。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將5G應用作為行業發展規劃、行動計劃等重點方向,充分利用相關專項資金,持續引導行業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5G行業應用發展。鼓勵各級地方政府圍繞5G應用落地、生態構建、産業培育、網絡建設等工作,積極出臺並落實政策舉措,促進5G融合應用加快落地。支持上下游企業深度耦合、緊密銜接,形成高效有機的合作模式。成立5G應用推廣專家諮詢委員會,對應用推廣中的戰略性、前瞻性問題進行指導和決策支撐。

(二)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政府採購支出向5G應用領域傾斜,率先在城市管理、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5G應用,加大對5G應用樣板項目、示範標桿的宣傳力度。依託産融合作平臺打造“5G+金融”發展生態,以産融合作試點為載體開展5G應用場景創新的産融對接活動。完善5G應用創新企業服務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更多市場主體進入5G應用創新創業領域。有序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建立5G應用投資基金,加大對5G重點行業應用和關鍵産業環節投資。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5G應用創新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融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加強協同監管,加快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重點領域5G應用相關法律法規研究,探索監管新模式。

(三)培育人才隊伍。厚植5G人才培育基礎,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精準培養,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實訓基地、專業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加強共享型工程實習基地建設。推進5G相關專業升級與數字化改造,實施好5G相關領域“1+X”證書制度試點,開展安全技術技能大賽、組織5G相關職業培訓和認證,豐富5G人才挖掘和選拔渠道,培育一批既懂5G通信技術又具備行業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面向公眾開展5G知識科普,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四)推動國際合作。支持建設5G應用海外推廣渠道和服務平臺,推動成熟5G應用走出去。發揮國際組織協調作用,鼓勵企業參與5G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鼓勵國內企業加強海外5G應用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或地區提供更為優質産品和服務,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

(五)做好監測評估。加強政策成效評估和動態調整,建立5G發展監測體系,構建全景化5G網絡地圖,常態化監測5G應用和産業進展,推動5G全面協同發展。

附件:5G應用發展主要指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