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題: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發文機關: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發文字號: 人社部發〔2022〕83號   源: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
主題分類: 勞動、人事、監察\勞動就業 公文種類: 通知
成文日期: 2022年12月05日
  • 標       題: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 發文機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 發文字號:人社部發〔2022〕83號
  • 來       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
  • 主題分類:勞動、人事、監察\勞動就業
  • 公文種類:通知
  • 成文日期:2022年12月05日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人社部發〔2022〕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各副省級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決策部署,積極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決定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就業優先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以産業引導、政策扶持和環境營造為重點,深化人力資源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市場化就業和人才服務力量,加快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水平,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新動能,促進勞動力、人才順暢有序流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二、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一)做強做優龍頭企業。統籌規劃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佈局,到2025年重點培育形成50家左右經濟規模大、市場競爭力強、服務網絡完善的人力資源服務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併、收購、重組、聯盟、融資等方式,調整優化市場結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産業集中度。支持龍頭企業發揮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創新優勢,參與制訂行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標準規範、按規定承擔就業和人才工作領域相關試點示範等事項。建立人力資源服務龍頭企業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實行常態化聯絡和動態調整,提高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發展組織化水平。

(二)支持“專精特新”發展。將人力資源服務業納入國家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範圍,到2025年重點培育形成100家左右聚焦主業、專注專業、成長性好、創新性強的“專精特新”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推動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創新企業集聚。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專精特新”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遴選培育,在人力資源測評、人力資源培訓、網絡招聘、人力資源管理軟體、人力資源大數據分析應用等領域,發展具有原始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實力的人力資源科技型、創新型企業。

三、強化服務發展作用

(三)擴大市場化就業和人才服務供給。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大規模開展求職招聘、就業指導、政策諮詢等服務。舉辦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國聘行動、人力資源服務進校園進企業等專項活動。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勞動者提供貫穿職業生涯全過程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服務,創造更多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開展市場化引才聚才行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專業領先、貢獻突出的高水平獵頭機構。深化人才引領驅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採用市場化引才獎補等措施,通過“揭榜挂帥”等多種方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依法依規有序承接政府人才服務項目。企業委託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引才的所需費用,可按規定列入經營成本。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圍繞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開發人力資源測評、人力資源管理諮詢、薪酬及績效管理等服務産品。

(四)強化製造業人力資源支持。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著力點,搭建製造業等重點領域人力資源服務供需對接平臺,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深度融入製造業産業鏈。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製造業企業設計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和模式,梳理整合相關環節的人力資源服務需求,持續提供專業化規範化信息對接和供需匹配服務。推動製造業企業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互利共贏、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共同發展面向相近領域的人力資源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在各類功能區、産業園區、創業園區等建立人力資源服務聯絡站,貼近市場一線開展需求監測、用工保障、人才引育等服務。

(五)促進人力資源市場協調發展。實施西部和東北地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援助計劃,引導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圍繞鄉村振興開展專項招聘、供需對接、技能培訓、勞務品牌建設等服務。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與脫貧地區特別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廣泛開展對接合作,通過設立子公司、分支機構等方式,形成常態化就業幫扶合作機制。支持縣域經濟比較發達、人口規模較大的地區,因地制宜建設人力資源服務業集聚區。

四、建強集聚發展平臺

(六)完善産業園功能佈局。圍繞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到“十四五”末建成30家左右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和一批有特色、有活力、有效益的地方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提高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服務産業集群發展能力,促進專業人才向産業集群高度集聚。支持有條件的地方依託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創建公共實訓基地、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強化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樞紐和産業發展平臺功能。建立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交流協作機制,推進人力資源服務區域協同和開放合作。定期評估總結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發展狀況,加強成果運用和督促指導。

(七)發展專業性行業性人才市場。圍繞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聚焦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規劃建設一批專業性行業性國家級人才市場。完善國家級人才市場綜合性人才服務功能,打通專業人才開發、引進、流動、配置全鏈條。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綜合運用區域、産業、土地等政策,推動人才市場高質量發展。

五、增強創新發展動能

(八)全面提升數字化水平。鼓勵數字技術與人力資源管理服務深度融合,利用規模優勢、場景優勢、數據優勢,培育人崗智慧匹配、人力資源素質智慧測評、人力資源智慧規劃等新增長點。制定發佈人力資源服務數字化發展評價標準,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支持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加速實現業務數據化、運營智慧化。支持有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龍頭企業打造一體化數字平臺,提升系統集成水平,形成數據驅動的智慧決策和服務能力。支持中小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從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的業務環節入手,加快推進數字化辦公、業務在線管理等應用,逐步向全業務全流程數字化升級拓展。

(九)鼓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人力資源服務業態,推動行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持人力資源服務領域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引導人力資源服務平臺企業加強數據、産品、內容等資源整合共享,擴大網絡招聘、遠程面試、直播帶崗、協同辦公、在線培訓等線上服務覆蓋面。深化共享經濟在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應用,創新發展服務業態,為企業開展共享用工和勞動者兼職、靈活就業提供優質服務。

(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機構等,加強人力資源服務理論、商業模式、關鍵技術等方面的研發和應用。鼓勵和支持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轉化研發成果,參與技術合同登記,參評高新技術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或創新實踐基地。加強對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主體的知識産權保護。

六、提升開放發展水平

(十一)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貫徹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落實人力資源服務領域外商投資國民待遇,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託我國超大規模人力資源市場優勢,積極引進我國市場急需的海外優質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項目和技術。推動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政府採購、標準制定。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人力資源領域國際規則和技術標準制定。

(十二)發展人力資源服務貿易。開展“一帶一路”人力資源服務行動,支持國內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研發中心和分支機構。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框架下舉辦人力資源服務業國際合作論壇。高質量建設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培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依託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企業跨境貿易投資法律綜合支援平臺,為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走出去”提供跨境磋商、法律政策諮詢、商務考察、案件應對等服務。

七、夯實行業發展基礎

(十三)加強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萬名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建立覆蓋行業龍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大型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的領軍人才庫和專家智庫。依託高等院校、大型企業、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國家級人才市場,建立人力資源服務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鼓勵高等院校培養人力資源服務業方向的專業碩士。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將其納入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職稱評審制度,提高從業人員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十四)完善統計監測制度。加強和改進行業統計調查,逐步健全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基礎,以市場主體、主要業態、經濟指標、社會效益為主要內容的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統計組織和監督管理,落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主體責任,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科學性、及時性。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息數據管理,完善定期監測與快速調查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持續開展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監測分析。優化統計監測數據分析應用,提升科學決策水平。

(十五)健全信用和標準體系。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服務活動。建立健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用記錄,推動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行信用分類管理。加強人力資源服務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制修訂和宣貫工作,建立覆蓋全業態和全過程的標準體系。鼓勵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制定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探索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

八、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十六)加大支持力度。落實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各項産業、財政和稅收優惠政策,在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下設立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發展專項。支持各地利用現有資金渠道開展機構培育、人才培養、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建設以及促就業活動等工作。發揮各類政府引導基金帶動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出資組建優質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培育基金。拓寬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投融資渠道,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適合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的信貸産品。

(十七)規範市場秩序。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實施人力資源服務行政許可和備案,進一步落實告知承諾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持續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加強人力資源市場領域信息安全保護,推動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和侵害勞動者權益行為。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學會,充分發揮行業代表、行業自律、行業協調作用。

(十八)加強宣傳引導。綜合利用多種宣傳方式,及時總結推廣人力資源服務業在促進就業創業、優化人才配置和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成效。定期舉辦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鼓勵各地舉辦經驗交流、創新創業、供需對接等品牌活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編制發佈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報告,開展創新案例遴選。辦好《人力資源服務》雜誌,提高行業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加強理論研究和輿論引導,努力營造全社會重視、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2022年12月5日

(此件主動公開)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人社部發〔2022〕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各副省級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決策部署,積極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決定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就業優先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以産業引導、政策扶持和環境營造為重點,深化人力資源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市場化就業和人才服務力量,加快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水平,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新動能,促進勞動力、人才順暢有序流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二、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一)做強做優龍頭企業。統籌規劃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佈局,到2025年重點培育形成50家左右經濟規模大、市場競爭力強、服務網絡完善的人力資源服務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併、收購、重組、聯盟、融資等方式,調整優化市場結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産業集中度。支持龍頭企業發揮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創新優勢,參與制訂行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標準規範、按規定承擔就業和人才工作領域相關試點示範等事項。建立人力資源服務龍頭企業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實行常態化聯絡和動態調整,提高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發展組織化水平。

(二)支持“專精特新”發展。將人力資源服務業納入國家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範圍,到2025年重點培育形成100家左右聚焦主業、專注專業、成長性好、創新性強的“專精特新”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推動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創新企業集聚。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專精特新”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遴選培育,在人力資源測評、人力資源培訓、網絡招聘、人力資源管理軟體、人力資源大數據分析應用等領域,發展具有原始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實力的人力資源科技型、創新型企業。

三、強化服務發展作用

(三)擴大市場化就業和人才服務供給。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大規模開展求職招聘、就業指導、政策諮詢等服務。舉辦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國聘行動、人力資源服務進校園進企業等專項活動。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勞動者提供貫穿職業生涯全過程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服務,創造更多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開展市場化引才聚才行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專業領先、貢獻突出的高水平獵頭機構。深化人才引領驅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採用市場化引才獎補等措施,通過“揭榜挂帥”等多種方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依法依規有序承接政府人才服務項目。企業委託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引才的所需費用,可按規定列入經營成本。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圍繞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開發人力資源測評、人力資源管理諮詢、薪酬及績效管理等服務産品。

(四)強化製造業人力資源支持。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著力點,搭建製造業等重點領域人力資源服務供需對接平臺,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深度融入製造業産業鏈。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製造業企業設計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和模式,梳理整合相關環節的人力資源服務需求,持續提供專業化規範化信息對接和供需匹配服務。推動製造業企業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互利共贏、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共同發展面向相近領域的人力資源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在各類功能區、産業園區、創業園區等建立人力資源服務聯絡站,貼近市場一線開展需求監測、用工保障、人才引育等服務。

(五)促進人力資源市場協調發展。實施西部和東北地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援助計劃,引導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圍繞鄉村振興開展專項招聘、供需對接、技能培訓、勞務品牌建設等服務。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與脫貧地區特別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廣泛開展對接合作,通過設立子公司、分支機構等方式,形成常態化就業幫扶合作機制。支持縣域經濟比較發達、人口規模較大的地區,因地制宜建設人力資源服務業集聚區。

四、建強集聚發展平臺

(六)完善産業園功能佈局。圍繞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到“十四五”末建成30家左右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和一批有特色、有活力、有效益的地方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提高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服務産業集群發展能力,促進專業人才向産業集群高度集聚。支持有條件的地方依託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創建公共實訓基地、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強化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樞紐和産業發展平臺功能。建立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交流協作機制,推進人力資源服務區域協同和開放合作。定期評估總結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發展狀況,加強成果運用和督促指導。

(七)發展專業性行業性人才市場。圍繞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聚焦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規劃建設一批專業性行業性國家級人才市場。完善國家級人才市場綜合性人才服務功能,打通專業人才開發、引進、流動、配置全鏈條。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綜合運用區域、産業、土地等政策,推動人才市場高質量發展。

五、增強創新發展動能

(八)全面提升數字化水平。鼓勵數字技術與人力資源管理服務深度融合,利用規模優勢、場景優勢、數據優勢,培育人崗智慧匹配、人力資源素質智慧測評、人力資源智慧規劃等新增長點。制定發佈人力資源服務數字化發展評價標準,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支持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加速實現業務數據化、運營智慧化。支持有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龍頭企業打造一體化數字平臺,提升系統集成水平,形成數據驅動的智慧決策和服務能力。支持中小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從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的業務環節入手,加快推進數字化辦公、業務在線管理等應用,逐步向全業務全流程數字化升級拓展。

(九)鼓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人力資源服務業態,推動行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持人力資源服務領域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引導人力資源服務平臺企業加強數據、産品、內容等資源整合共享,擴大網絡招聘、遠程面試、直播帶崗、協同辦公、在線培訓等線上服務覆蓋面。深化共享經濟在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應用,創新發展服務業態,為企業開展共享用工和勞動者兼職、靈活就業提供優質服務。

(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機構等,加強人力資源服務理論、商業模式、關鍵技術等方面的研發和應用。鼓勵和支持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轉化研發成果,參與技術合同登記,參評高新技術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或創新實踐基地。加強對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主體的知識産權保護。

六、提升開放發展水平

(十一)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貫徹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落實人力資源服務領域外商投資國民待遇,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託我國超大規模人力資源市場優勢,積極引進我國市場急需的海外優質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項目和技術。推動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政府採購、標準制定。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人力資源領域國際規則和技術標準制定。

(十二)發展人力資源服務貿易。開展“一帶一路”人力資源服務行動,支持國內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研發中心和分支機構。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框架下舉辦人力資源服務業國際合作論壇。高質量建設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培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依託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企業跨境貿易投資法律綜合支援平臺,為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走出去”提供跨境磋商、法律政策諮詢、商務考察、案件應對等服務。

七、夯實行業發展基礎

(十三)加強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萬名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建立覆蓋行業龍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大型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的領軍人才庫和專家智庫。依託高等院校、大型企業、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國家級人才市場,建立人力資源服務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鼓勵高等院校培養人力資源服務業方向的專業碩士。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將其納入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職稱評審制度,提高從業人員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十四)完善統計監測制度。加強和改進行業統計調查,逐步健全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基礎,以市場主體、主要業態、經濟指標、社會效益為主要內容的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統計組織和監督管理,落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主體責任,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科學性、及時性。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息數據管理,完善定期監測與快速調查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持續開展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監測分析。優化統計監測數據分析應用,提升科學決策水平。

(十五)健全信用和標準體系。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服務活動。建立健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用記錄,推動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行信用分類管理。加強人力資源服務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制修訂和宣貫工作,建立覆蓋全業態和全過程的標準體系。鼓勵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制定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探索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

八、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十六)加大支持力度。落實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各項産業、財政和稅收優惠政策,在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下設立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發展專項。支持各地利用現有資金渠道開展機構培育、人才培養、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建設以及促就業活動等工作。發揮各類政府引導基金帶動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出資組建優質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培育基金。拓寬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投融資渠道,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適合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的信貸産品。

(十七)規範市場秩序。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實施人力資源服務行政許可和備案,進一步落實告知承諾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持續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加強人力資源市場領域信息安全保護,推動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和侵害勞動者權益行為。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學會,充分發揮行業代表、行業自律、行業協調作用。

(十八)加強宣傳引導。綜合利用多種宣傳方式,及時總結推廣人力資源服務業在促進就業創業、優化人才配置和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成效。定期舉辦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鼓勵各地舉辦經驗交流、創新創業、供需對接等品牌活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編制發佈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報告,開展創新案例遴選。辦好《人力資源服務》雜誌,提高行業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加強理論研究和輿論引導,努力營造全社會重視、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2022年12月5日

(此件主動公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