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三部門關於印發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的通知 | 發文機關: | 工業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市場監管總局 |
發文字號: | 工信部聯消費〔2025〕57號 | 來 源: |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
主題分類: | 工業、交通\其他 | 公文種類: | 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5年03月08日 |
工業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印發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聯消費〔2025〕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教育、市場監管主管部門:
現將《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市場監管總局
2025年3月8日
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傳統優勢産業和民生産業,在穩增長、擴內需、促消費、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推動數字技術加快賦能輕工業發展,系統指導輕工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培育形成新質生産力,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深化實施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數字化轉型場景培育為牽引,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為驅動,以數字化標準和人才建設為支撐,促進輕工業梯次數字化轉型,著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到2027年,重點輕工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0%左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左右,打造100個左右典型場景,培育60家左右標桿企業,制修訂50項左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成果。到2030年,規模以上企業普遍實施數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數轉網聯”數字生態,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行動
1.釋放數據要素價值。鼓勵行業基礎條件好的企業建設完善數據管理平臺,利用數據挖掘、知識圖譜、智慧建模等技術,開展産品研發、工藝優化、消費預測、營銷服務、供應鏈管理等應用,強化企業內部、産業鏈上下游數據共享,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引導中小企業建立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與應用等基礎能力,健全數據管理制度。推廣應用數據管理有關標準,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實施重要數據識別與目錄備案,提升風險監測與處置能力。
2.加快先進技術研發應用。鼓勵家電、傢具、造紙、皮革、輕工機械等重點行業編制數字化轉型關鍵技術創新應用路線圖。實施“揭榜挂帥”等機制,集中優勢資源研發智慧控制、人機交互、系統集成等共性技術和協同設計、智慧排産、個性化定制等應用技術。支持企業開展設備更新,推廣應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佈式控制系統(DCS)等工控系統和工業機器人、智慧檢測裝備、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製造執行系統(MES)、供應鏈管理系統(SCM)等智慧裝備和工業軟體。
3.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部署。鼓勵大型企業、地方等結合行業和區域優勢,培育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增強設備接入、知識沉澱、應用開發、標識解析、産融合作等平臺能力。支持五金製品、塑料製品、皮革、照明、眼鏡等以中小企業為主産業集群加快5G、工業光網、IPv6等網絡通信技術應用,培育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集群內和産業鏈資源高效配置。依據網絡安全有關標準開展分級分類防護。
4.深化人工智慧賦能應用。支持家電、傢具、照明等行業骨幹企業,基於特定場景開展數據模型開發、應用測試驗證,在智慧製造、智慧家居等領域打造一批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場景。鼓勵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組織推廣人工智慧技術場景化應用,重點培育協同設計、智慧生産、在線檢測、預防性維護、智慧營銷等生産端場景和智慧家居、智慧穿戴、智慧騎行、智慧養老等消費端場景。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開展輕工業領域産業鏈供應鏈分析診斷,加強跨區域産業鏈合作,提升重要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二)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應用行動
1.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鼓勵家電、傢具等行業建設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平臺,構建基於消費數據驅動的産供銷一體化運營模式,推廣全屋定制、智慧家居解決方案。引導珠寶首飾、製鞋箱包、工藝美術等行業應用三維建模、用戶參與設計、模塊化設計等技術,提升個性化消費服務水平。推廣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認證,促進行業規範化發展。
2.提升柔性化生産能力。面向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流程型行業推廣應用智慧傳感器、智慧控制、數字孿生等技術,建設數字化産線,提升設備運行、工藝參數等關鍵要素在線監測與優化調控能力。面向家電、傢具、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五金製品、輕工機械等離散型行業推廣應用智慧裝備和工業軟體,加強計劃排産、加工裝配、檢驗檢測等環節智慧協同,提升按需精準交付能力。
3.拓展服務化延伸模式。鼓勵大型企業搭建設計服務平臺,推廣眾包設計、協同設計等新模式。引導鏈主企業開展智慧供應鏈認證,構建協同採購、協同生産、協同配送等新模式。支持智慧家居企業搭建“産品+服務”平臺,以智慧産品為載體提供娛樂、健康、陪護等生活服務,發展智慧家居體驗中心,構建沉浸式、場景化服務空間。推動輕工機械等裝備製造企業開發推廣智慧機械産品,提供設備預防性維護、遠程運維等增值服務。
(三)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1.推動高端化躍升。深化物聯感知、智慧控制、人機交互等技術在家電、傢具、照明、手錶等終端消費品的應用,推動智慧産品跨品牌互聯互通。圍繞老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研究開發適老化智慧家居、生活服務類機器人等智慧産品。鼓勵家電、傢具、皮革、五金製品等數字化基礎好的産業園區,加快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佈局和規模化應用,推動園區內配套企業間數據可信共享,打造高水平數字化園區。
2.加快智慧化升級。引導輕工業開展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等評估診斷,梯次開展數字化、智慧化改造。推動五金製品、塑料製品、文體用品、眼鏡等行業中小企業實施精益管理,應用傳感器、工控系統等開展關鍵工序、製造單元等數字化“微改造”,建設數字化産線。支持家電、傢具、皮革、造紙、日用化學品等行業數字化基礎好的企業,開展智慧裝備和工業系統的集成化改造,培育一批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5G工廠。
3.加快綠色化轉型。聚焦皮革、造紙、塑料、電池、陶瓷、日用玻璃等重點行業,推廣應用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工藝和設備,融合應用數字技術加強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智慧監測和控制,建設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加快完善家電、照明等終端産品能效標準,引導企業強化産品綠色設計,增強綠色智慧産品研發供給能力。
(四)夯實基礎支撐行動
1.強化標準引領。編制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生産端重點研製關鍵技術、設備互聯互通、數據安全與共享、評估評價等共性應用標準,消費端重點研製智慧家居、智慧穿戴設備等産品技術標準。鼓勵行業協會、標準化機構等深入開展貫標活動,推動數字化轉型標準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群。積極跟蹤ISO、IEC等國際標準化動態,支持智慧家電等優勢領域制定國際標準路線圖,加快國際標準佈局。持續開展先進適用國際標準轉化,提升一致性水平。
2.加強質量支撐。鼓勵塑料製品、眼鏡、箱包等中小企業推廣應用質量管理系統等數字化工具,加強産品質量信息的採集和利用,開展設計驗證、質量檢驗、質量分析與改進,實現精細化質量管控。支持家電、傢具、燃氣灶具等耐用消費品企業開展基於數據模型的産品質量全生命週期管理,推廣應用機器視覺等技術和智慧檢測裝備,提高産品質量在線監測和溯源響應能力。
3.選樹典型標桿。編制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遴選引領行業智慧化、綠色化、品質化發展的輕工産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以家電、傢具、皮革、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數字化基礎較好的行業為重點,培育一批數字技術融合應用成效顯著、引領帶動作用強的標桿企業。鼓勵地方、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等組織開展標桿企業創建經驗交流活動,加快形成學標桿、建標桿的行業氛圍。
4.培育創新載體。鼓勵地方、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開發數據模型、工業APP、標準化工具等解決方案,以購買服務、技術幫扶、供需對接等形式賦能企業。支持家電、傢具、皮革、造紙等重點行業搭建中試平臺,形成一批具備較高技術水平和推廣價值的中試方案。支持骨幹企業聯合科研院所等建立技術研發創新中心,推進關鍵技術研究與産業化應用。
5.壯大服務隊伍。依託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挂帥、供應商能力評估等工作機制,遴選發佈一批優質數字化轉型供應商。面向家電、傢具、五金等離散型輕工業研發推廣智慧排産、自動化裝配組裝、智慧倉儲等解決方案。面向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流程型輕工業研發推廣智慧配方設計、質量在線監測、設備預防性維護等解決方案。面向中小企業研發推廣一批“小快輕準”的解決方案。
三、組織保障
(一)完善工作機制
建立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聯盟組織、骨幹企業等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重要政策、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利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渠道支持輕工數字化轉型相關關鍵技術攻關。將符合條件的輕工業數字化改造項目納入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相關資金支持範圍。發揮國家産融合作平臺作用,運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重點輕工領域數字化改造升級。
(二)促進交流合作
鼓勵地方、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等分行業、分區域開展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活動,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解決方案,宣貫先進適用的數字技術和標準。舉辦輕工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輕工業信息化大會等活動,加強同行業和跨領域先進技術、解決方案等對標交流。支持依託“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等合作機制,在數字技術開發和融合應用等方面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三)深化研究評價
推動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等編制輕工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和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參考實施指南,加大行業和地區推廣應用和實施效果評估,發佈行業、區域、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發展報告。組織開展不同行業典型場景、智慧工廠、智慧供應鏈建設的實施路徑研究,編制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案例集,宣傳推廣一批優秀成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織開展面向輕工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支持“智改數轉網聯”項目實施。
(四)加強人才培養
鼓勵行業協會、普通高校、職業學校、骨幹企業建立聯合培養模式,加快建立多層次的輕工數字化專業教育體系。支持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數字技術領域)和現代産業學院,培養輕工業數字化領域卓越工程師。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依託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各級各類職業競賽,培養一批在智慧控制、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具有創新和實踐應用能力的輕工數字化人才。
附件:
工業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印發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聯消費〔2025〕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教育、市場監管主管部門:
現將《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市場監管總局
2025年3月8日
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傳統優勢産業和民生産業,在穩增長、擴內需、促消費、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推動數字技術加快賦能輕工業發展,系統指導輕工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培育形成新質生産力,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深化實施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數字化轉型場景培育為牽引,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為驅動,以數字化標準和人才建設為支撐,促進輕工業梯次數字化轉型,著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到2027年,重點輕工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0%左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左右,打造100個左右典型場景,培育60家左右標桿企業,制修訂50項左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成果。到2030年,規模以上企業普遍實施數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數轉網聯”數字生態,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行動
1.釋放數據要素價值。鼓勵行業基礎條件好的企業建設完善數據管理平臺,利用數據挖掘、知識圖譜、智慧建模等技術,開展産品研發、工藝優化、消費預測、營銷服務、供應鏈管理等應用,強化企業內部、産業鏈上下游數據共享,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引導中小企業建立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與應用等基礎能力,健全數據管理制度。推廣應用數據管理有關標準,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實施重要數據識別與目錄備案,提升風險監測與處置能力。
2.加快先進技術研發應用。鼓勵家電、傢具、造紙、皮革、輕工機械等重點行業編制數字化轉型關鍵技術創新應用路線圖。實施“揭榜挂帥”等機制,集中優勢資源研發智慧控制、人機交互、系統集成等共性技術和協同設計、智慧排産、個性化定制等應用技術。支持企業開展設備更新,推廣應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佈式控制系統(DCS)等工控系統和工業機器人、智慧檢測裝備、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製造執行系統(MES)、供應鏈管理系統(SCM)等智慧裝備和工業軟體。
3.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部署。鼓勵大型企業、地方等結合行業和區域優勢,培育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增強設備接入、知識沉澱、應用開發、標識解析、産融合作等平臺能力。支持五金製品、塑料製品、皮革、照明、眼鏡等以中小企業為主産業集群加快5G、工業光網、IPv6等網絡通信技術應用,培育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集群內和産業鏈資源高效配置。依據網絡安全有關標準開展分級分類防護。
4.深化人工智慧賦能應用。支持家電、傢具、照明等行業骨幹企業,基於特定場景開展數據模型開發、應用測試驗證,在智慧製造、智慧家居等領域打造一批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場景。鼓勵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組織推廣人工智慧技術場景化應用,重點培育協同設計、智慧生産、在線檢測、預防性維護、智慧營銷等生産端場景和智慧家居、智慧穿戴、智慧騎行、智慧養老等消費端場景。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開展輕工業領域産業鏈供應鏈分析診斷,加強跨區域産業鏈合作,提升重要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二)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應用行動
1.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鼓勵家電、傢具等行業建設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平臺,構建基於消費數據驅動的産供銷一體化運營模式,推廣全屋定制、智慧家居解決方案。引導珠寶首飾、製鞋箱包、工藝美術等行業應用三維建模、用戶參與設計、模塊化設計等技術,提升個性化消費服務水平。推廣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認證,促進行業規範化發展。
2.提升柔性化生産能力。面向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流程型行業推廣應用智慧傳感器、智慧控制、數字孿生等技術,建設數字化産線,提升設備運行、工藝參數等關鍵要素在線監測與優化調控能力。面向家電、傢具、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五金製品、輕工機械等離散型行業推廣應用智慧裝備和工業軟體,加強計劃排産、加工裝配、檢驗檢測等環節智慧協同,提升按需精準交付能力。
3.拓展服務化延伸模式。鼓勵大型企業搭建設計服務平臺,推廣眾包設計、協同設計等新模式。引導鏈主企業開展智慧供應鏈認證,構建協同採購、協同生産、協同配送等新模式。支持智慧家居企業搭建“産品+服務”平臺,以智慧産品為載體提供娛樂、健康、陪護等生活服務,發展智慧家居體驗中心,構建沉浸式、場景化服務空間。推動輕工機械等裝備製造企業開發推廣智慧機械産品,提供設備預防性維護、遠程運維等增值服務。
(三)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1.推動高端化躍升。深化物聯感知、智慧控制、人機交互等技術在家電、傢具、照明、手錶等終端消費品的應用,推動智慧産品跨品牌互聯互通。圍繞老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研究開發適老化智慧家居、生活服務類機器人等智慧産品。鼓勵家電、傢具、皮革、五金製品等數字化基礎好的産業園區,加快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佈局和規模化應用,推動園區內配套企業間數據可信共享,打造高水平數字化園區。
2.加快智慧化升級。引導輕工業開展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等評估診斷,梯次開展數字化、智慧化改造。推動五金製品、塑料製品、文體用品、眼鏡等行業中小企業實施精益管理,應用傳感器、工控系統等開展關鍵工序、製造單元等數字化“微改造”,建設數字化産線。支持家電、傢具、皮革、造紙、日用化學品等行業數字化基礎好的企業,開展智慧裝備和工業系統的集成化改造,培育一批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5G工廠。
3.加快綠色化轉型。聚焦皮革、造紙、塑料、電池、陶瓷、日用玻璃等重點行業,推廣應用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工藝和設備,融合應用數字技術加強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智慧監測和控制,建設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加快完善家電、照明等終端産品能效標準,引導企業強化産品綠色設計,增強綠色智慧産品研發供給能力。
(四)夯實基礎支撐行動
1.強化標準引領。編制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生産端重點研製關鍵技術、設備互聯互通、數據安全與共享、評估評價等共性應用標準,消費端重點研製智慧家居、智慧穿戴設備等産品技術標準。鼓勵行業協會、標準化機構等深入開展貫標活動,推動數字化轉型標準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群。積極跟蹤ISO、IEC等國際標準化動態,支持智慧家電等優勢領域制定國際標準路線圖,加快國際標準佈局。持續開展先進適用國際標準轉化,提升一致性水平。
2.加強質量支撐。鼓勵塑料製品、眼鏡、箱包等中小企業推廣應用質量管理系統等數字化工具,加強産品質量信息的採集和利用,開展設計驗證、質量檢驗、質量分析與改進,實現精細化質量管控。支持家電、傢具、燃氣灶具等耐用消費品企業開展基於數據模型的産品質量全生命週期管理,推廣應用機器視覺等技術和智慧檢測裝備,提高産品質量在線監測和溯源響應能力。
3.選樹典型標桿。編制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遴選引領行業智慧化、綠色化、品質化發展的輕工産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以家電、傢具、皮革、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數字化基礎較好的行業為重點,培育一批數字技術融合應用成效顯著、引領帶動作用強的標桿企業。鼓勵地方、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等組織開展標桿企業創建經驗交流活動,加快形成學標桿、建標桿的行業氛圍。
4.培育創新載體。鼓勵地方、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開發數據模型、工業APP、標準化工具等解決方案,以購買服務、技術幫扶、供需對接等形式賦能企業。支持家電、傢具、皮革、造紙等重點行業搭建中試平臺,形成一批具備較高技術水平和推廣價值的中試方案。支持骨幹企業聯合科研院所等建立技術研發創新中心,推進關鍵技術研究與産業化應用。
5.壯大服務隊伍。依託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挂帥、供應商能力評估等工作機制,遴選發佈一批優質數字化轉型供應商。面向家電、傢具、五金等離散型輕工業研發推廣智慧排産、自動化裝配組裝、智慧倉儲等解決方案。面向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流程型輕工業研發推廣智慧配方設計、質量在線監測、設備預防性維護等解決方案。面向中小企業研發推廣一批“小快輕準”的解決方案。
三、組織保障
(一)完善工作機制
建立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聯盟組織、骨幹企業等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重要政策、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利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渠道支持輕工數字化轉型相關關鍵技術攻關。將符合條件的輕工業數字化改造項目納入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相關資金支持範圍。發揮國家産融合作平臺作用,運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重點輕工領域數字化改造升級。
(二)促進交流合作
鼓勵地方、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等分行業、分區域開展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活動,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解決方案,宣貫先進適用的數字技術和標準。舉辦輕工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輕工業信息化大會等活動,加強同行業和跨領域先進技術、解決方案等對標交流。支持依託“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等合作機制,在數字技術開發和融合應用等方面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三)深化研究評價
推動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等編制輕工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和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參考實施指南,加大行業和地區推廣應用和實施效果評估,發佈行業、區域、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發展報告。組織開展不同行業典型場景、智慧工廠、智慧供應鏈建設的實施路徑研究,編制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案例集,宣傳推廣一批優秀成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織開展面向輕工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支持“智改數轉網聯”項目實施。
(四)加強人才培養
鼓勵行業協會、普通高校、職業學校、骨幹企業建立聯合培養模式,加快建立多層次的輕工數字化專業教育體系。支持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數字技術領域)和現代産業學院,培養輕工業數字化領域卓越工程師。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依託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各級各類職業競賽,培養一批在智慧控制、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具有創新和實踐應用能力的輕工數字化人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