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概況 國家機構 政府機構 法律法規 政務公開 政務互動 政府建設 工作動態 人事任免 新聞發佈
文字實錄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華清]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發表《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為此,我們特地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來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先生介紹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等方面的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感興趣的問題。出席發佈會的還有國家航天局外事司司長張偉先生,下面先請孫來燕先生做簡要的開場。 [2006-10-12 10:05:22]
[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今天,國務院新聞辦發佈《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繼2000年11月22日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以後,發表的第二版關於中國航天活動的白皮書。通過這個白皮書的發表,回答國內和國際上對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關切,表明中國政府對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高度關注,重申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以及和平探索、利用外層空間的願望,以利於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航天事業的了解,進一步加強國際空間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2006-10-12 10:11:18]
[孫來燕]新版白皮書正文由五部分組成,包括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宗旨與原則、過去五年進展、未來五年主要目標與任務、發展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等。結合白皮書內容,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有關情況。 [2006-10-12 10:12:05]
[孫來燕]今年是我國航天事業創建50週年,中國政府始終把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鼓勵和支持。經過50年的發展,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已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的行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過去五年,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持續、平穩、較快的發展。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開展載人航天的國家。 [2006-10-12 10:13:41]
[孫來燕]在過去五年中,中國自主研製併發射了20余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和5艘飛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續24次發射成功;新一代運載火箭兩個發動機的研製取得重要進展;“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順利完成,繞月探測工程正式啟動;新一代通信衛星大平臺的研製工作已完成,使用該平臺的鑫諾二號通信衛星將於近期發射;通過推動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的統籌規劃與發展,帶動了相關學科和技術的整體躍升,也為中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總結過去五年,我們所確定的目標、任務已基本實現。 [2006-10-12 10:14:10]
[孫來燕]面向未來,《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作了整體描述。圍繞國家戰略目標,遵循既定的宗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要堅持以下原則,即“堅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滿足國家需求,體現國家意志;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重點跨越;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航天科技對國家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與支撐作用;堅持對外開放,積極開展空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2006-10-12 10:14:27]
[孫來燕]在未來五年及稍長一段時期,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有: 一是自主創新,重點跨越。國家將啟動並繼續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及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帶動性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中國航天事業跨越式發展。 [2006-10-12 10:15:27]
[孫來燕]二是服務社會,惠及民生。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系統、較完善的衛星通信廣播系統和滿足區域應用需求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加快發展空間應用,初步實現應用衛星及衛星應用向業務服務型轉變,積極構建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製造、運營服務的航天産業鏈,服務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6-10-12 10:15:56]
[孫來燕]三是帶動科技,支撐發展。以航天科技進步為先導,帶動相關學科技術的整體躍升,促進新興産業的形成和發展;加強空間科學研究,取得重要原創性成果,帶動相關基礎學科的創新和發展。 [2006-10-12 10:15:55]
[孫來燕]未來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政府加強宏觀指導和支持。白皮書簡要介紹了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政府發展航天事業的主要政策和措施。通過實施這些政策和措施,推動航天科技自主創新,促進航天活動發揮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保證航天活動有序、規範、健康發展,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 [2006-10-12 10:16:39]
[孫來燕]21世紀是人類探索與開發利用外層空間的新世紀,加強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已成為世界航天國家發展的有效途徑。中國政府將按照 “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 原則,繼續支持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等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合作領域範圍,提升合作的層次,注重合作實效。加強空間科學、對地觀測衛星數據共享與服務、國際商業發射服務等領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擴大航天産品出口,重視航天活動各領域的人員交流與培訓。 [2006-10-12 10:17:11]
[孫來燕]中國航天事業走過了50年的歷程。回顧過去,成就輝煌,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在新的征程中,我們將緊緊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推進航天事業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貢獻,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謝謝大家。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06-10-12 10:17:13]
[華清]請各位記者提問。 [2006-10-12 10:18:00]
[中央電視臺記者]孫來燕局長,2006年新版的《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有哪些變化和特點?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發佈? [2006-10-12 10:18:47]
[孫來燕]應該説,新版白皮書同2000年發表的白皮書比較,它是一個延續和發展,我們也要與時俱進。 新版白皮書應該説有以下新的內容和特點: 第一,圍繞國家的發展戰略和需求,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要高舉兩面旗幟,一面就是自主創新的旗幟,再一面就是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旗幟。所以,新版白皮書突出了自主創新這個主題,也突出了和平發展這個主題。 [2006-10-12 10:19:48]
[孫來燕]第二,結合新時期、新階段的發展,新版白皮書提出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這個指導方針也就是我們要遵循國家科技發展的指導方針,是“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同時也提出了指導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四條原則,就是剛才我在講話裏談到的“四個堅持”。同時,我們提出了在新的時期和新的發展階段,國際合作的原則就是“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 [2006-10-12 10:22:18]
[孫來燕]第三,在新版白皮書中,我們增加了一個章節,就是發展政策和措施,更體現了要加強政府的宏觀指導和對航天事業發展的管理、引導。 [2006-10-12 10:22:37]
[孫來燕]第四,在新版白皮書中,我們對過去五年取得的成就進行了總結,同時對未來五年或稍長一段時間的重點任務、發展目標進行了描述。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國家要啟動並繼續實施五大航天科技工程。五大航天科技工程,我剛才在講話中已經談到了,第一是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是探月工程,第三是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第四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五是大型運載火箭。我們把五大工程歸納為“221”工程。 [2006-10-12 10:25:13]
[外國記者]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每年中國花費很大量的資金,幾十億美金用在發展中國的航天計劃上。我的問題是:在未來的五年裏,中國將在航空事業上花費多少錢?而且這種花費或者是這些項目能給普通的中國人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和利益? [2006-10-12 10:28:08]
[孫來燕]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發展航天事業就是為了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服務,要帶動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我們用了很少一些錢來幹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要突出一點,叫做“有所為、有所不為”。 [2006-10-12 10:29:30]
[孫來燕]因為我知道,明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用於民用航天的預算將近170億美元,我們的航天經費遠遠不足於他的十分之一。我們認為,發展中國航天事業,能夠解決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多經濟、社會問題。 [2006-10-12 10:30:54]
[孫來燕]比如1984年以前,我們沒有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比如在新疆、雲南,人們要想收看今天的新聞聯播,他們需要等七到八天時間,現在通過衛星就可以實時傳輸。再比如,我們現在國家實施支援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搞“村村通”,我們在10月底不久,就要發射一顆直播衛星,這樣在每一個農村家庭裝一個小衛星天線就能夠收到電視節目,就能解決農村的教育問題、科普的問題,包括遠程醫療、遠程教育。 [2006-10-12 10:33:03]
[孫來燕]比如最近我們回收了一顆育種衛星,裝載了200多公斤農業種子,經過地面的培育、繁殖,它會比地面種子的培育時間縮短兩到三年,這樣對農民將來有新的優良品種,增産增收、抗災害都會起到作用。再比如氣象衛星、遙感衛星,我們每天收到天氣預報,對我們預報天氣、防止自然災害造成損失,包括遙感衛星對農業的估産、土地面積的測量都有作用,我舉一些這樣的例子説明,航天事業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2006-10-12 10:36:20]
[新京報記者]我想問孫局長兩個問題:第一,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創建五十週年,近五年來我們的航天事業碩果纍纍,作為航天局的局長,五年當中您最感欣慰的有哪幾件事?第二個問題,從去年以來,北京有一個公民申請設了一個叫月球大使館的公司,他以極低的價格向社會上的公民和企業賣月球的土地,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抄了。作為空間利用的主管部門,你怎麼看企業或者公民利用外層空間的做法? [2006-10-12 10:38:21]
[孫來燕]針對五十年,我簡單做一個概述。今年我國航天事業創建50週年,應該説,50年來,我們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走過了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發展路程。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當時中國應該説是一窮二白,我們的經濟、科技的基礎都非常薄弱。但是,正是在那種條件下,毛澤東主席在1958年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英明決策。 [2006-10-12 10:38:24]
[孫來燕]回顧五十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的每一個重大事件、每一個重大工程,都是我們國家政府作出的正確決策,比如載人航天工程、兩彈一星,再有探月工程。因為航天事業的發展標誌著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象徵。所以,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都把它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給予考慮。我們國家在1970年4月24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這應該説是我們航天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這幾十年的發展中,現在衛星已經形成了六個系列,“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經形成了12種型號,能夠滿足不同軌道、不同重量、無人或有人的發射任務。 [2006-10-12 10:41:34]
[孫來燕]過去的五年,我們在這三個領域中推進了工作。再有,比如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動機,研製新型靜止軌道衛星大平臺,這都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至於剛才提到的另一個問題,有人賣月球上的土地,外層空間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這種做法我們是不贊成的,也是反對的,這也違反了國際上的一些公約的。 [2006-10-12 10:42:54]
[孫來燕]到目前,我們已經發射了70余顆自己研製的衛星,發射了6艘飛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進行了90余次的發射,其中有將近28次的商業發射服務。我們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這個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們也廣泛地開展了國際合作,這也促進了我們自己的發展。 [2006-10-12 10:43:26]
[孫來燕]如何概括總結50年的成就?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已經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的行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載人航天的飛行成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2006-10-12 10:43:55]
[孫來燕]談到過去五年的工作,在舊版(2000年版)白皮書中,我們提出來一個“大航天”的概念,就是説航天活動應該包括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這三個領域。 [2006-10-12 10:45:32]
[香港無線電視記者]因為“神六”發射至今剛好一年了,我們想了解一下目前“神七”籌備的情況,是不是會有可能明年發射,是不是選定了一些宇航員?楊利偉他們有沒有機會參與“神七”這個計劃?還有,什麼時候中國培訓女宇航員? [2006-10-12 10:48:53]
[孫來燕]我們可以告訴大家,目前載人工程的進展還是非常順利的,下一步要幹什麼,在新版白皮書中已經做了描述。我們要進行宇航員的出艙活動和飛船的交會對接活動。白皮書中也提到,我們要開展具有一定應用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自主實驗室的研製。載人航天活動要求高可靠性,必須要安全至上、可靠性第一,因為涉及到宇航員的生命。所以,我們現在的計劃還是按照進度的節點在一步一步地走。根據工程的進展,到底是明年或者是後年,我們要根據工程的進展來最後決定。預計是在2008對接,我們進行宇航員的出艙。究竟是選擇哪個宇航員,現在我們的宇航員都在做培訓,往往是在臨發射前或者最後一段時間看誰的狀態好再做決定。 [2006-10-12 10:56:29]
[孫來燕] 您説的關於女宇航員的問題,我想隨著我們載人航天活動的發展,我們不僅要送女宇航員上去,我們還要把一些科學家、哲學家,也許有一天我們的新聞記者也會被送到太空。 [2006-10-12 10:57:07]
[孫來燕]因為我們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目的,還是要探索宇宙、了解未知的東西。正像俄國的宇航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講過一句話“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滿足躺在這個搖籃裏,而會不斷地對新的天體和外層空間進行探索”,這就是我們的願望和目的。 [2006-10-12 11:01:54]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孫局長,前不久美國航空航天局長格瑞芬訪華和您進行了會談,您能介紹一下會談的主要內容以及達成的成果?這是否意味著中美航天界由此展開一系列的合作呢?謝謝! [2006-10-12 11:03:00]
[孫來燕]今年9月,格瑞芬局長率領美國國家航空航天代表團正式訪華。這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代表團第一次正式來華訪問。這裡有一個背景,就是今年4月胡錦濤主席成功訪問美國,同布什總統就全面推進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達成了重要共識。 [2006-10-12 11:04:02]
[孫來燕]這次格瑞芬局長的來華訪問也正是落實兩國元首所達成的共識。對格瑞芬局長的來華訪問,我們也做了積極的安排。在格瑞芬局長來華訪問期間,我同他舉行了正式會談,我們坦誠友好地交換了彼此的看法和關切,我們都贊同為兩國建設性合作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貢獻。 [2006-10-12 11:04:49]
[孫來燕]為此,中方提出了四點建議,美方代表團也完全贊同。第一條,要加強交流、增進互信、發展友誼、促進合作;第二條,每年兩國航天局要舉行定期會晤,交換彼此的看法和關切,使得中美航天的合作能夠穩步地發展; [2006-10-12 11:05:20]
[孫來燕]第三條,我們要共同探討開展合作的領域,包括空間科學、地球科學、空間碎片等方面,做好合作的起步工作; [2006-10-12 11:05:47]
[孫來燕]第四條,要努力消除彼此合作中的干擾、障礙,增信釋疑,發展建設性合作關係。我們雙方都認為,這次會談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我們也希望在兩國元首的推動下,通過格瑞芬局長的這次來華訪問,通過我們的會面,能夠掀開中美航天合作新的一頁。 [2006-10-12 11:06:17]
[布隆博格通訊社]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中國未來空間計劃,尤其是關於中國探月計劃,無論是有人的還是無人的,在月球上著陸的計劃,您能不能告訴我們一個具體的時間表或者是具體的細節?您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國有沒有可能繼續探索火星的計劃?您能不能告訴我們中國在哪一年完成這樣的計劃?同時,這樣的一些計劃的花費成本是多少?我還有一個問題,關於中國航天項目和航天活動的預算能不能告訴我一些具體的數字,您剛才説還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能不能説的更加詳細一些? [2006-10-12 11:07:17]
[孫來燕]我們未來發展的重點,在新版白皮書中已經談到,我們要優先發展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適度發展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積極支持空間科學的研究。您談到月球探測計劃,目前我們的探月計劃是分“繞、落、回”三個階段。當然,這些都是無人的探測。目前我們的“嫦娥一號”探測器應該説進展順利,現在已經完成了衛星的總裝,預計這顆衛星明年發射。 [2006-10-12 11:07:42]
[孫來燕]這顆衛星的目的,一個是要檢驗工程系統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就是我們常説的要實現它的工程目標,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應用等幾方面,這是我們要實現的工程目標。“嫦娥一號”還有它的科學目標,發射上去以後離月球表面200公里環繞,它的科學目標主要是探測地球到月球之間的環境。 [2006-10-12 11:07:59]
[孫來燕]第二,我們要對月球實施立體成像。第三、第四個目的,我們要探測月壤的厚度,同時探測月壤的成份。我想,我對“嫦娥一號”探測計劃已經講得很詳細了,但是後續什麼時候“落”、什麼時候“回”,我們還要根據第一步,就是繞月探測計劃是不是能夠實施的圓滿成功,再來確定下一步時間表。 [2006-10-12 11:08:32]
[孫來燕]當然我們也有一個計劃表,但是我在這裡不願意提早説出來,以免媒體對我們的科研人員造成很大的壓力。您提到的關於火星探測計劃,我們目前尚沒有制定自己的火星探測計劃。我們的科學家和一些工程師也在地面做一些前期的研究工作,我們希望通過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來開展相關的深空探測活動。 [2006-10-12 11:09:00]
[孫來燕]您剛才提到的花費問題,我在前面也做了回答。因為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重要的任務還是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以,中國用在航天事業上的經費還是很少的。比如,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我們用了190多億人民幣。比如“神舟六號”飛船我們用了不到10億人民幣。所以,有這個數字您就可以做一些判斷。比如探月工程,現在的第一期我們也就是10多億人民幣。謝謝! [2006-10-12 11:09:36]
[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我的問題非常簡單。我想問一下,您如何看待太空旅遊?在未來,中國是否考慮讓人花錢到太空去旅遊? [2006-10-12 11:10:21]
[孫來燕]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項目,我也知道有幾位遊客都已經遨遊了太空,一次要交2000萬美元。應該説航天是大有可為的,它是一個大的産業,同時還能産生出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新的變化。 [2006-10-12 11:11:58]
[孫來燕]但是,要把人送上太空,包括一般的遊客,我想首先是要保證安全性,我們要保證送上去,但是不能讓他回不來,還要讓他安全回來,所以,我們要賣雙程票。 [2006-10-12 11:12:29]
[孫來燕]目前我們的載人航天還是實驗階段,關於一些商業的考慮,我想隨著將來的發展,世界的航空活動發展是有規律的,我們中國的航天發展也會遵循這個規律。 [2006-10-12 11:13:32]
[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有可能性嗎? [2006-10-12 11:14:04]
[孫來燕]我想,等我們的技術更成熟、更可靠了,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不光是男遊客,包括一些女遊客也能送上太空。你們也不妨到我這兒早點登記。 [2006-10-12 11:17:17]
[中國日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關於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航天白皮書提到的第一條,就是研製新一代大推力的運載火箭,為什麼要進行這種火箭的研製?研製完成以後,對我國的航天活動,包括商業發射會帶來哪些變化?第二,您剛才提到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航天合作,能否介紹一下中國和美國之外的國家近幾年航天合作的主要成就,未來五年航天國際合作的重點領域是什麼?謝謝! [2006-10-12 11:17:48]
[孫來燕]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一個國家的航天能力,很重要的反映在它能進入空間的能力。我們現在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有12種。當然,它用的燃料是一般國際上通用的燃料,它有污染,也有毒。再有,我們目前的火箭最大運載能力,能把九噸重的物體送到三四百公里這樣的一個地球軌道。 [2006-10-12 11:19:08]
[孫來燕]能把五噸重的衛星送到三萬六千公里,我們叫地球靜止軌道,也就是説這個衛星圍繞地球的運轉速度和地球的自轉速度是一致的,這樣通訊衛星始終對一個地點來傳播信號。新一代的運載火箭研製成功以後,它的最大運載能力可以把25噸重的一個物體送到近地軌道,能夠把14噸重的衛星送到地球靜止軌道。 [2006-10-12 11:19:01]
[孫來燕]這樣就使得我們的運載能力有一個大的躍升。這種新的運載火箭無論對我們國家目前研製的衛星、飛船今後的需求,還是在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上參與競爭都是非常有利的。 [2006-10-12 11:20:10]
[孫來燕]新型運載火箭的直徑是5米,我們現在一般都是3.35米的直徑,它的直徑要擴大,因為它的載重量要大。同時,我們要用新的發動機,比如要搞運載火箭,發動機是最關鍵的核心,發動機先行,我們過去五年研製了120噸級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還有50噸級推力的氫氧發動機,這些都是無毒無污染的燃料,我們的研製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所以,既然您提出這個問題,等我們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成功以後,我要記住您,帶您去參觀。 [2006-10-12 11:22:56]
[孫來燕]第二個問題,關於國際合作。在過去五年,中國國家航天局同世界上13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6個有關航天合作的協定或者諒解備忘錄。我們積極開展了雙邊、多邊、區域性的國際合作,同時,我們也積極參加了聯合國的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項活動。 [2006-10-12 11:24:28]
[孫來燕]比如在雙邊方面,我們同巴西、法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都建立了航天聯委會或分委會,這些聯委會、分委會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們同巴西合作已經發射了兩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後續我們還有三顆衛星開展聯合研製。我們同俄羅斯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兩國政府建立了總理定期會晤的機制,在這個機制框架下,我們成立了中俄航天分委會。我們已經制定了一個長期的合作計劃,中俄航天合作應該説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果。 [2006-10-12 11:24:21]
[孫來燕]再比如,我們同歐空局合作,研製發射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的兩顆衛星,同歐空局的四顆衛星結合起來,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六點觀測,這是很不簡單的,也獲得了很多重要的科學成果。 [2006-10-12 11:26:43]
[孫來燕]過去五年,我們同委內瑞拉、尼日利亞簽訂了衛星出口的協定,我們要把衛星打到天上去再交付,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實現了衛星整星出口。我們同時積極地推進亞太地區空間合作組織的組織化進程,已經有亞太地區的九個國家簽署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按照該組織的章程,只要有5個國家的政府再批准公約,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就可以宣佈正式成立,而且這個組織的總部將設在北京。 [2006-10-12 11:28:07]
[孫來燕]同時,中國積極參加了聯合國的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項活動,我們早已加入了聯合國制定的《外空條約》、《責任公約》、《登記公約》、《營救協定》。特別是我們同加拿大、法國一起作為共同的主席國,推動了由40個聯合國外空委成員國和15個國際組織參加的利用天基系統進行減災和災害管理的行動組,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2006-10-12 11:35:36]
[孫來燕]我們也同聯合國合作,多次在中國舉辦了空間技術應用的培訓班和研討會,中國政府為這些活動提供了支持。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願意本著“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原則,同世界上各個國家開展大範圍、寬領域、高層次的合作。我們在新版白皮書中也明確提出五個優先合作的領域,當然,有些是細化展開的。總之,我們希望通過更多地與國外開展航天合作,能夠為和平利用外層空間,造福全人類作出我們的貢獻。 [2006-10-12 11:36:33]
[華清]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謝謝各位! [2006-10-12 11: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