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圓桌論壇系列之“互聯網+”:經濟新引擎

2015-05-29 08:42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主題:“互聯網+”:經濟新引擎

時間:2015年5月8日

地點:新華社1518室

主持人:吳亮

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黃國梁:

“互聯網+”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催生出的新業態。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未來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互聯網+”在形式上是互聯網和其他産業的加法,但産生的效果是乘法,互聯網在其中發揮了乘數放大效應。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動“互聯網+”建設,既是優化生産要素配置,促進生産組織和商業模式的變革之路,也是實現質量效率型集約化新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國家質檢總局非常關注“互聯網+”,大力推動“互聯網+”建設,以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為切入點,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出臺了一攬子扶持措施。

首先,著力營造有利於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引發了新的投資熱潮,開闢了新的就業渠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的空間,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動力。但是,與此同時,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管理方式不適應、誠信體系不健全、市場秩序不規範等問題,亟需政府採取措施,為電子商務發展營造開放、公平、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制度機制。加快推進電子商務法立法進程,制定修訂相關法規,完善電子商務標準規範體系,研究電子商務基礎性關鍵標準,積極主導和參與制定電子商務國際標準。二是加大電子商務産品執法打假力度,查處利用網絡制售假冒偽劣的産品案件,反溯生産源頭,嚴查違法企業,為電商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規範電子商務市場競爭行為。三是依法打擊網絡虛假宣傳、違反國家出口管制法規政策跨境銷售等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促進合法經營。四是推進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檢驗檢疫等關鍵環節“單一窗口”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簡化與完善跨境電子商務貨物返修與退運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

其次,加強電子商務産品質量監管。電商不只是負責搭建平臺,質量出了問題就是廠家和消費者的,平臺應該承擔首付責任。現在,我們的産品通過電商行銷全球,其質量水平代表著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從這個角度來説,電商企業也必須落實好質量安全責任。質檢總局為了維護公平競爭,規範電子商務競爭市場行為,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産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探索建立風險監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的電子商務産品質量監督機制,完善部門間、區域間監管信息共享和職能銜接機制。我們專門成立了電子商務産品質量風險監測中心,收集、分析、研究電子商務網上産品質量風險信息,提出産品質量風險監測建議。我們還完善跨境電子商務貨物通關與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及相關物流企業誠信分類管理制度,防止疫病疫情傳入、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和物種資源流失。同時,我們認為,電商平臺也有義務、有責任把相關數據和政府部門進行共享,支撐政府對産品質量進行監管。

第三,積極推動電子商務産品質量提升。電商飛速發展最初的動因是便捷和便宜,實際上這是數量粗放式增長的一種體現,而這樣的發展方式已經遇到了瓶頸,最近一段時間關於電商的熱點事件就是因質量而起。未來電商的競爭是質量和信譽的競爭,質量是保證電商長遠發展的生命線。質檢總局正在組織開展電子商務産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一是推動電子商務質量信用體系建設,現在,電子商務産品的消費者可以在電商平臺上點讚或者投訴,這也是質量信用的體現,但這還不遠遠夠,還需要政府統籌建設電商的質量信用體系。目前,我們正在推動以組織機構代碼實名制為基礎的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推進電子商務企業信用分類監管,運用質量“大數據”,為消費者提供信用信息,倒逼電商提升質量水平。二是推動電子商務信用評價,建立健全電子商務領域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推動信用調查、信用評估、信用擔保等第三方信用服務和産品在電子商務中的推廣應用。三是推動電子商務領域應用網絡身份證,完善網店實名制。指導電子商務經營企業建立認證機制,對平臺供應企業進行認證,利用認證手段,提升市場信心。四是引導先發展起來的、規模較大的、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制定行業規範、行業標準,推廣其成功的質量管理經驗,引導更多電商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最後,我要特別強調一下,質量的主體是企業,提升質量、確保質量安全最終還要靠電商企業自身的努力,電商應該高度重視質量,抓好質量,提升質量。電子商務經營企業自身也可以建立源頭追溯機制,配合政府部門開展質量問題的追查,將發現的質量問題積極反映給質檢部門,不論屬於哪個産區,當地質檢部門都可以進行監督檢查。而跨境的電子商務産品出了質量問題,也可以向檢驗檢疫部門報告,把好國門關。電子商務企業自己也要加強品牌建設,大力開展品牌經營,面向“一帶一路”,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實施走出去戰略,創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

物流是重要的生産性服務行業,也有一個提升質量的問題。而通過互聯網+,融合信息化的手段,將極大提升物流服務的質量水平。國家標準委正在指導制定物流行業的系列標準,支撐物流産業的進一步發展。

冷鏈也是物流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為生鮮農産品的質量安全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就對質量有更加特殊的要求,所以推動生鮮農産品電子商務發展,尤其要把好物流質量關。國家標準委負責制定冷鏈産品的相關標準,通過對整個冷鏈全過程進行規範,確保質量安全。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陳震

就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來説,當前突出是電子商務的服務更加重視,應該做得更好,記得電子商務十一五規劃提出來電子商務服務是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這次文件裏面提到的政策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我覺得服務創新對於我們來説是更顯重要。更為迫切。

電子商務首先是一個服務。2008年我國服務業13.1萬億,2013年達到26.2萬億,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産業,2020年要達到55%,超過50萬億,再翻一番。電子商務服務承擔著巨大的任務。電子商務是跨行業跨部委的,涉及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等,電子商務服務包括電子商務促進金融創新,電子商務與金融融合發展。電子商務物流服務協同發展,電子商務與人力資源服務融合發展等等……

剛才看到《財經國家週刊》數據:2015年小微企業盈利的佔46.3%,虧損的從去年9.5%現在上升到今年一季度是23.3%,這個數字就比較的嚴重了。如何為小微企業服務,首先要幫助企業更好的盈利,更好的發展,就是從今天會議一開始提到金融服務這個問題,電子商務服務必須強調金融服務中小企業,關注解決融資難問題,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在金融服務方面,去年順應形勢,採取了一些措施,去年和北京市特許經營權交易所合作,成立了以眾籌為主的互聯網金融專委會,現在5月8號在貴陽搞分所,他們圍繞很多惠及民生的行業,包括新疆果園的,寧夏光伏節能的,包括老齡服務的,包括餐飲業很多有關民生的項目給予眾籌,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我們也成立了供應鏈金融專業委員會和移動金融專業委員會,供應鏈金融圍繞物流服務,推進先行賠付,做一些對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更好的服務。

再講講物流服務,國家《物流中長期規劃》有一個電子商務物流工程,提出編制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規劃、構建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和配送網絡,我們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電子商務物流專業委員會(聯盟)承擔了這個國家課題,我們組織企業和相關部門如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西安交大的專家一起,去年年底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規劃研究。現在我們和中國快遞協會合作在一些地區建設電子商務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推進電子商務物流試點示範,包括生鮮冷鏈,包括社區物流最後一公里這些項目,去年年底我們的電子商務物流大會,註冊企業代表的有1000多。另外移動電子商務,我們也象咱們《財經國家週刊》提的像上海,微信對上海的城市服務有16項,民生服務全部介入微信,現在咱們的微商服務也在積極推進。

特別是今年,跨境電子商務很火,一帶一路的戰略非常重要,在國內一帶一路大大帶動了陜西、新疆等西部的發展、在國際上形成衝破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大格局,尤其是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和走出去,有些過剩産能可能更好的得到利用,而國際市場特別是剛才講的融合發展能更好的充分運用我們的存量,而且拓展我們的增量,那這個一帶一路,跨境電子商務是非常重要的。圍繞跨境電子商務,我們昨天剛剛成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我們也在推進對金磚五國特別是對俄羅斯的電子商務合作。比如羅萊家紡,在南通這個地區家紡産品生産加工和市場規模有年800億至1000億,疊石橋是商務部統計家紡指數考核地區,現在線上網商超過5000家,除了變革存量的經營方式,通過對匈牙利等境外市場,推進跨境電子商務,拓展增量是很有意義的。

還有就是人才孵化的問題,我們確確實實感覺到凡是電子商務大力推進的地方,我們就首先感覺到是缺少人才,缺少有能力的人、有電子商務國際戰略視野又有業務拓展能力的人,這個人才缺口很大。

我們理事長兼任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電子商務行業分院院長,就是在教育部指導下成立了職業教育研究院唯一面向行業的分院。協會高度重視電子商務複合型人才教育培訓問題。比如説我們有一個在深圳落地的機構,在全國已經有他們的培訓教師和培訓團隊超過2000人,這兩年開展了深入的實戰性的培訓。我們主張:培訓一定是要從培訓實效上讓學生們在培訓過程當中真正掌握到實戰的本領,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夠,至少你100個人的培訓後,至少要有一小半人不但能夠進行實際操作,而且在實戰中取得成果。在教育培訓方面,當前重要的一點就是説一定是要形成一些標準規範,要把電子商務人才教育培訓標準研究和達標工程建設好,也要把法律法規的一些學習跟上。

我非常贊成梁院長説的增量拓展、存量變革的説法。去年以來比如説京津冀,北京、天津和河北,就是有許多的地方,新的城市群的出現,伴隨高鐵、空鐵水公聯運等交通設施的完善,長三角將會出現超級城市經濟群,這就要打破一些企業間、一些城市、地區行政區間劃分造成的“信息孤島”,中國在過去,就是各個地方圍繞著自己本地的一個縣也好一個市也好,就是為本地的經濟發展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現在的需要是如何跨地區形成一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如何通過協同創新形成新局面,拓展業務形成經濟增量,我們應該進行新的研究,如何發揮各自優勢,用好存量,電子商務更好地配置資源。例如,互聯網+支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如何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服務産品,研製統一産品標準等方面,例如在建設總部經濟、突出區域特色、著重建設專業人才孵化園等方面,都要打破地區界限,形成協同創新新的局面。

工信部中小企業司司長鄭昕:

工信部作為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主管部門,這幾年從加強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務、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包括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特別是近幾年,互聯網産業對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拉動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也産生了很大影響。正如克強總理説“互聯網+”未知大於已知,未來空間無限,我們都在逐步認識。

“互聯網+”體現了融合、放大、精準,對中小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1800萬家,要想提高這麼多企業的總體技術水平不容易,但互聯網可以發揮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互聯網,中小企業獲取信息更為公平、更為便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慧終端已經成為中小企業開展生産經營活動的重要載體,一些基於互聯網的創業型小微企業快速發展,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涌現。總理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將在全社會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以國發14號文件為標誌,國家的政策取向已經從支持中小企業轉向重點支持小微企業,現在又從支持小微企業轉向了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這種新形勢下,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都在調整工作思路,適應這種新的變化。

現在大家都談“互聯網+”,實際上,中小企業信息化工作已經開展了十年。2005年8月,我們在全國啟動了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重點就是緩解中小企業在研發設計、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籌資融資、人才培養、信息諮詢方面的難題,使中小企業能夠通過信息化服務,降低經營管理成本,發展核心業務。在新形勢下,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我們將把“互聯網+”作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要深入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和中小企業兩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動。

在學習政府工作報告時,我有一個體會,總理在判斷形勢上講到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一般文件都講下行壓力加大,但是政府工作報告中説還在加大,這是非常實事求是的。按照國務院要求,我們也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生産運行的調研分析,上個月,我們集中對8個省開展了專題調研。

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存在的問題確實還比較嚴峻、比較突出,融資難仍然是制約當前小微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中小企業量大面廣,去年國家統計局統計,註冊的1800萬企業中基本都是中小企業,中型企業僅佔2.4%。國內個體工商戶大概接近5000萬了,面對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政府能做的工作就是營造發展環境,提供公共服務,在發展環境方面,近年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含金量也很高。在公共服務方面,這些年主要通過政府支持仲介,仲介服務企業,採取政府採購服務等方式,包括我部與財政部支持了30個省(區、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實現年服務100多萬家中小企業,這幾年我部還認定了511家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信息技術也好,互聯網也好,都是一個途徑、一種手段,真正發揮作用還得與實體經濟、與中小企業結合起來,“互聯網+”要落地,具體要怎麼落地、怎麼推動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提高?最終還是要把“互聯網+”聚焦到工作中,聚焦到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上,落實到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上。

工信部今年在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工作方面,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包括:召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信息發佈會;舉辦以“萬眾創新,客意創造”為主題的“創客中國”大賽;在天津市召開中小企業創新轉型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總結和推廣天津市開展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試點的經驗;廣泛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和推廣應用活動,進一步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環境;在廣州舉辦第十一屆中小企業信息化論壇。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原理事長楊培芳:“互聯網+”促進經濟轉型和理論創新

“互聯網+”這幾個月成了一個熱詞,但是社會對“互聯網+”的深遠意義認識並不到位。在圈子內部,大家擔心熱的過頭,難以落地,因為還面臨許多問題,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可是社會上也有不少人認為這不過是新一輪互聯網泡沫,對社會經濟沒有多少實質性貢獻。我國政策長期以來也是重産品生産,輕基礎服務。最早是鋼鐵元帥、機械工業,現在是鋼材、水泥、房地産。明明産能已經嚴重過剩,可就是減不下來,反而擔心搞了“互聯網+”,就會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影響就業。我們國家這麼多年來一直強調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為什麼總是轉不過來?就是因為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傳統工業甚至小農經濟時代。

我們學會研究信息經濟從80年代開始快30年了,主流學界總批評我們太超前了。近年來,我們突然發現,經濟理論已經遠遠落後於互聯網産業的實踐。

“互聯網+”是比蒸汽機和電氣化更具強滲透性的一場革命,正在成為信息時代的核心生産力。經濟轉型,産業升級是世界發展大趨勢,許多傳統産業肯定會慢慢被淘汰出局,大量新型服務業會不斷增長。比如2014年我國服務業的增加值已經佔GDP的51%點幾,將來還要佔到更高的比例,真正的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就是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我們過去有一種理論認為“只有工業、農業創造價值,服務業只轉移價值不創造價值”,實際上這是把現代服務業當成幾百年前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主要是生産型的服務業,我曾經説過,牛郎自己養牛種地這是農業;後來牛郎的兒子造拖拉機種地就變成工業了;現在牛郎的孫子在網上出租拖拉機種地,就成了生産型服務業,是“互聯網+農業”的一種重要形式。現在許多人沒轉過來這個彎,總覺得服務業不重要,動不動就要保GDP,就要回歸傳統産業。

前幾天外地有一個親戚説到北京來看病,讓我提前到某三甲醫院排隊掛號,昨天我在網上一搜,直接可以掛號。然後我告訴他可以自己在家直接挂,他很快微信告訴我搞定了。我想如果搞好“互聯網+醫療”,光路費住宿費再加上飯費,全節省了,所以發展“互聯網+”不一定是增加GDP,很可能是減少了GDP。

“互聯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擴張新經濟的增量,改造傳統經濟存量,然後再把存量也變成增量。我説的增量就是生産型服務業,也包含高新技術業。現在流行一組詞彙,叫做:軟體即服務,數據即服務,平臺即服務,製造即服務。工信部一位司長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製造業的服務化》。國際上有很多老牌跨國製造公司,如IBM、愛立信,它們主要産出已經不是産品,而是轉為服務。隨著智慧工業、新硬體、3D打印技術的普及,“互聯網+”將催生更龐大的生産型服務業群體。

互聯網發展在我國遇到很多阻力和現實矛盾,但是許多人從他們現在的工作職能出發,認為互聯網就是個工具,不過是讓人們工作更方便一些,並不能改變整個工作流程。但是我們不這麼認為,我們認為互聯網經過了信息交流和信息媒體兩個階段,現在的“互聯網+”正在延伸到人們的生産和生活各個環節裏面去,成為信息時代的核心生産力,這就一定會出現新型生産力和傳統生産關係的矛盾。

比如農業時代的生産力主要是耕牛和鐮刀,農民用獨佔方式就可以發揮作用,工業時代的機器生産力則要靠集中壟斷方式才能發揮效率,但是信息時代的互聯網生産力,必須通過關聯共享才能發揮效益。這就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大家可能看到一本暢銷書叫做《零邊際成本社會》,講的就是信息經濟的成本曲線、收益曲線都和傳統産業不一樣了。前幾天李克強總理提出來,要讓電信運營商提網速、降網費,業內不少人有抵觸。他們希望全部由市場自由定價,用不著你政府來管,實際上就是希望獨享零邊際成本帶來的巨大紅利。

因為把上網也倣照實物商品收費,多少比特的流量賣多少錢,就完全背離了真實的成本曲線。實際上比特流量跟成本沒有直接關係,信息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固定成本”很高,“從量成本”為零,這個老百姓也不清楚。

現在社會上矛盾比較多的還有專車出租分享服務,遇到了監管難題,美國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説明新舊經濟的轉軌過程中,新型生産力和原生産關係矛盾,必定出現劇烈摩擦。將來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可能會遇到更多的麻煩,傳統的生産關係不適應新型生産力的發展。

大家知道,發展“互聯網+”需要大量的網絡寬帶,但是現在電信企業到一個地方挖溝埋光纖光纜,道路部門、農民甚至小區保安就是不讓挖,要麼就漫天要價。還有樓頂上要建移動天線,業主有意見,説拆就拆,沒有法律保障。

現在許多國家開始部署5G寬帶通信,我國工信部也很頭疼,因為大量的優質頻率資源在廣電手裏閒置。美國是由總統簽署國家戰略釋放閒置的頻率資源拍賣給移動運營商發展4G/5G,但是中國很難協調,主要是部門利益作怪。我們似乎是在用工業思維甚至小農經濟思維搞“互聯網+”,必然會出現好多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14年提交了一份《信息生産力促進生産關係變革》的報告,今年還要研究“我國産權制度的理論支撐及未來趨勢”。最近國發2015號文件【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新經濟動力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電子商務正加速與製造業融合,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催生新業態,成為提供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新力量”。那麼“公共産品和服務”是否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同時該不該賦予它相應的權利和政策優惠?這裡面又遇到一個新經濟理論問題。

傳統工業時代,哪些應該歸市場、哪些應該歸政府比較清楚,現在多了一大塊公共企業。我提出一個新理念,叫做“去行政化、去資本化,倡導社會化”。因為“互聯網+”將派生出大量的社會化的公共平臺企業,這種企業既不是完全歸政府的事業單位,也不是傳統市場化的企業,而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企業。

如果我們不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創新經濟理論和經濟規則,就會影響“互聯網+”的發展,也會貽誤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重要契機,這是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在這個時代質量就是責任,一個企業的發展也是信譽的責任。在産品行銷全球的時代,平臺銷售的産品,消費者包括世界各地,也就通過這一個産品來想象一個企業的形象,一個民族的形象,甚至一個國家的形象,因此在經營平臺要有責任,加強自己內部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合格評定認證,對進入平臺供應商的質量檢測。

現在檢測監督電子商務産品的質量檢測,主要採取以消費者的形式。我們的問題監測有一些數據可能監測出來了,我們也只能對相關電商也進行一下預報,如果説有關信息直接報出來,對一些公司會引起震蕩的,但是在發展的初期還是要保護,抓質量就是找問題,提升質量就是要解決問題的。

因此關係到電子商務能否健康持續發展,或是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質量問題。咱們説建立小康社會,中國經濟總量全球規模第二,增長速度也跟其他國家一樣,差的就是與中等發展國家質量的差距。在電子産品方面,在國際上很多是便捷的,做電子商務,除了便捷很多是為了便宜,因此只有物有所值,物美價廉是不存在的。

但是要想要物有所值,除了互聯網解決渠道直接、便捷之外,更主要在這個信息時代,電商平臺有義務有責任把相關數據和有關部門進行共享,然後便利産品的質量進行監測監管。

國家稅務總局徵管和科技發展司副司長李偉:

“互聯網+”是經濟加速器,會大大促進各種生産方式、經營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很早就關注電子商務涉及的稅收問題,研究過電子商務的稅收制度建設。我分幾個方面來談。

第一個方面,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對稅收管理帶來挑戰和機遇。挑戰就不用多説,我們服務和管理的對象,即納稅人的行為複雜度、精細度、規模、體量均大幅度增加,確實給稅收服務和管理帶來一些挑戰。但同時,這個挑戰也是一個好事,也是一個機遇。因為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是政府和公眾共同希望的事情。互聯網經濟給稅收服務和管理造成一些困難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機遇,那就是互聯網發展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並且從技術操作層面,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給稅收管理帶來可用、可選的、先進的工具,包括一些現代化的管理方法。這種現象比較鮮明地體現在發票管理現代化上。發票是重要商事憑證,對稅收管理來説是計稅憑證,還有稅控功能。發票管理現代化,在經濟社會當中的運轉當中,確實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效率問題一個是準確性的問題。

那在互聯網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怎麼去推進制度性的改革,推出先進管理平臺?安全可靠、標準統一、開具方式多樣性的現代化發票系統,可能就會以嶄新的形態呈現在企業家和社會大眾面前。

第二個方面,新的經濟形態體現在社會管理方面,即是直接促成稅收管理的現代化。如果現代化的稅收管理模式不及時跟進,甚至用落後的管理方式去適應新模式,那麼管理和服務就會失效,管理失效就可能會造成不公平,不公平就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損傷和微觀行為扭曲。

同時,我們在稅務管理和服務的過程當中,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將會積累大量的社會管理信息,這些信息和微觀的經濟活動相關聯,對稅務部門以及國家更高層面來説,是巨大的戰略資源。在政府決策當中,不管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都會帶來一些決策的精細化,這可以反過來促進社會制度良性的演進和發展。

第三方面,“互聯網+”行動計劃快速的推進和蓬勃發展,對稅務部門而言該做些什麼?就交易的本質而言,電子商務也好,“互聯網+”也好,與傳統的商務模式沒有太大區別。我們管理和服務的對像是納稅人,管理要素是納稅人的涉稅經營行為,即使在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和傳統的商業模式相比,從稅收管理的角度,還沒有體現出本質性的差異。“互聯網+”或者電子商務,更多的體現是網上進行宣傳、談判和合同簽署。接下來發生的商業行為,包括付款、物流、售後服務等,均與實體經濟無本質差異。所以在稅收政策上還是要堅持中性、公平、效率原則,確保不對社會微觀經濟主體在發展模式和行業的選擇上形成不良影響。目前,相比傳統經濟模式,我國現行稅收政策對電子商務沒有特殊的安排。涉及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電子商務和傳統經濟模式,都同等享受。

更進一步,從稅收服務與管理上來講,對新興業態,尤其要注意寓服務於管理之中,積極支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健康發展。稅務部門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完善對新興業態、新型商業模式的服務管理措施,大力培育新經濟增長點,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特別是對處在起步階段、規模不大但發展前途廣闊、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經濟形態,在服務管理中更要抓好小微企業減半徵收所得稅、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等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堅決杜絕違規收稅現象。 

根據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電子商務市場中B2B、B2C、C2C分別佔比為80%、10%、10%左右。其中,小微企業都享受著國家針對小微企業出臺的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和個體戶月銷售額三萬元以下不徵稅的起徵點政策,稅收對電商企業的現實支持力度還是很大的。

我國稅務機關在電子稅務、包括“互聯網+”行動中,主要還是非常關注跨境電子商務。面對跨境電商增加,我們要更好地保障我國稅收管轄權的有效行使,切實維護我國稅收利益,避免出現消費在我們這,生産服務的提供在某一個地方的現象,避免監管不到位。

在稅收管理制度上,包括目前推進修訂的稅收徵管法,對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務都是平等對待的。對傳統商務與新興産業,我們在稅收上實施的是平行的戰略,我個人認為,從客觀上講,平等對待,營造統一公平的市場環境,對促進新的商業模式發展會有好的幫助。

國家如此重大的戰略安排,對於國家發展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因素,可以讓每一個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再加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鼓勵措施,對企業家和企業家發展均是好事。我們在稅收管理方面不應該也不會産生對整個戰略的阻礙,從國際經驗方面也暫時沒有對電子商務的特殊政策安排。

在稅收政策上,無形産品的銷售是個難題。比如,軟體、歌曲,是産品還是服務,是誰發來的,服務器在哪兒,這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明確的問題。我們尤其關注無形産品的跨境銷售,比如我們通過網絡下載方式購買國外的電影、歌曲,如何界定涉稅行為,對我們來説是一個重點,值得關注並研究,提高稅收政策水平。對於實物商品交易,則和傳統的商業沒有什麼區別

電子商務對稅收管理,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積極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發揮稅收對穩增長、惠民生、促就業的促進作用,同時,提高稅收政策的科學化水平,提高稅收徵管的現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副院長張建軍: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要求“高新技術産品(服務)收入佔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電子商務企業尤其B2C網絡零售企業的收入以網絡商品銷售收入為主,不認定為高新技術産品(服務)收入,所以在認定高新時遇到很大障礙。

各位嘉賓從政策角度對互聯網+做了全面的解讀,首先在新常態經濟背景和互聯網+創新大潮下,政府的定位、角色和作用也需要發生轉變。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正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技術、新産品、新服務和新模式的出現期待政府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改革與創新,如何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提升政府在經濟運營中的效率、最大限度釋放互聯網+活力,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的。

第二個就是電子商務標準。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法規體系相比産業發展需要仍較滯後。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約12.8萬億人民幣,其中,網絡零售交易額約2.8萬億,是名副其實的電子商務大國。但我國的電子商務標準無論在標準質量、採用比例和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不能適應産業的發展。我們前期做過一個統計,目前我國一共約有100多項電子商務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地方標準若干,而使用率非常低。同時,電子商務企業參與標準制定的動力不足,“一流企業做標準”並沒有在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中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企業的收入和成長沒有形成正關聯。關鍵的是,標準的缺失不利於資源共享和中小企業創新創業,並在基礎設施、開放數據、公共服務和國際市場拓展方面造成資源浪費。

第三是電子商務人才問題。在各地電子商務發展中非常普遍,具有共性。一是行業急速擴張,人才缺口巨大;二是行業粗放發展,人才流動性大;三是電商人才結構單一,專業技能型人才匱乏。由於行業快速發展、人才供應不足,導致依靠微博利潤的電商企業和創業機構難以負擔高額人力,而行業快速更新的知識技能與傳統人才教育的錯配又不斷加劇了這一矛盾。互聯網+歸根結底是人+,解決互聯網經濟的知識更新和專業技能培訓是落實互聯網+戰略、釋放經濟新活力的重中之重。

阿裏巴巴副總裁梁春曉:網商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的要義、電商教育落後、不能只把互聯網當工具,是全面轉型,共享經濟理念。

網商發展十分迅猛,擴展為“大網商”,已經成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新引擎,要在從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看“互聯網+”,實現全面轉型。

我們現在討論網商也好,“互聯網+”也好,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大的時代背景,即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轉型。

我們現在談“互聯網+”,是在談信息經濟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互聯網經濟的核心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主體是網商,就是這樣一個邏輯:信息經濟——互聯網經濟——電子商務——網商。

網商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十多年前開始涌現,到後來崛起;第二個階段從崛起到主流;第三個階段,網商擴展為“大網商”,網商不僅成為主流,而且還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這跟國務院文件的提法,即培育經濟新動力是一致的。

談到新動力、新引擎,有四個方面特別值得重視,第一是增長的動力,即包括電子商務本身的增長,也包括電子商務帶動的增長。去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到了2.7萬億。阿裏巴巴平臺上天貓、淘寶和聚划算加一起的交易額最遲在2016年超過沃爾瑪全球交易額。這將是一個歷史性的節點,到2016年我們可以説全球最大的零售平臺,不在美國而在中國了,不在線下而在線上了。

與此同時,電子商務的增長也帶動了相關行業的增長,2014年,中國物流快遞的量超過了140億件,比美國高了不少,美國大約110億件;網上支付早在兩三年前就是全球最大的了,這些就是因為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被帶動起來的。前年,麥肯錫發佈了一個報告,研究我國網絡零售中有多少屬於轉移性消費,有多少屬於增量性消費,結論是39%,即每一百億網絡零售中有39億是因為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被創造起來的,這是增量。以去年2.7萬億為基礎,39%是個很大的量。怎麼認識新常態?相當程度上,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成了新的支撐,而原有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可能促成了新常態,不然就會面臨經濟持續下滑的局面,這是非常重大的意義。

第二是轉型的動力。首先是經濟結構的調整,最突出的就是電子商務服務業的興起,十多年前沒有想到,在電子商務裏出現了一個新興的電子商務服務業。電子商務服務業的年增加值很大的,已經超過了1萬多億,僅杭州市2014年的電子商務服務業的增加值就超過了600億。現在談電子商務,主要就是談兩部分,一部分叫做電子商務應用,一部分叫做電子商務的服務。前者是指企業在網上賣東西或消費者在網上買東西,即如何運用互聯網從事商務活動,。像淘寶這樣是既不買東西也不賣東西,而是提供服務的,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物流快遞、網上支付、數據服務、網店裝修、淘女郎等,都是嶄新的服務業。電子商務服務業的崛起,不僅促進了網商和電子商務發展,也已經成為支撐傳統企業轉型的基礎設施。

其次是生産方式的轉型。電子商務變革最早發生在零售端,由此引發了供應鏈和製造方式的變革。生産方式的轉變有幾個特點,一是C2B(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的出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一些行業如傢具、家居和服裝領域已經被打通了,這是這兩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中最激動人心的模式創新。紅領西服是做男士正裝的,其董事長告訴我,一般是先生産後銷售,導致銷售價格是生産成本的5到10倍,但利潤都被庫存消耗掉了,服裝企業大多在盈虧線上下徘徊。在服裝領域完全可以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産,沒有庫存積壓,不佔用過多資本,社會資源被充分利用。這件事的意義一點都不亞於所謂德國工業4.0,因為這是生産方向的大轉型,是真正革命性的。

工廠本身的生産方式也在變革.阿裏生態裏出現了“淘工廠”,即工廠本身的平臺化上百家工廠可以像一個雲計算一樣同時面對消費者生産的需求,均衡生産。另一個例子是阿裏巴巴跟福建莆田的合作,媒體説阿裏與莆田“打著打著就相愛了”,莆田原來制假嚴重,阿裏巴巴打了好幾年,打到現在為止大家就連起手來幫助莆田擺脫制假,實現轉型升級。第三創新的動力。昨天總理在中關村看到很多互聯網創業,目前許多年輕人沒有多少成本就能夠創業,這跟1998年、1999年完全不一樣,那時互聯網公司創業需要花不少錢購買或者租用一台或許多服務器,現在直接在雲計算上做,成本大大下降。前段時間很火的臉萌,運用雲計算一個月的數據服務成本甚至不到100塊錢。整個創新的基礎設施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都得到有了變化。

很多個性化的東西起來了。以前不是説沒有能力,但是缺乏一個規模化的市場基礎。淘寶網這樣的市場有超過3億的消費者,哪怕萬分之一的消費者喜歡這個産品,就有3萬消費者支撐。市場規模的擴大使專業化水平提高了。

電子商務服務本身也是一項重大産業創新。十幾年前認為搞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就是去仲介化,有了電子商務廠商就可以“裸奔”了,現在看來有些仲介的確會去掉,但是出現了很多服務商。甚至韓都衣舍這樣的網商都開始成為一個服務平臺了,服務超過20個品牌,這在很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其他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還有很多,如農村電商、淘寶村、網上司法拍賣等。

第四是創業和就業的動力。2013年底的統計,阿裏平臺上淘寶、天貓等的直接就業是962萬,間接就業是300萬。

現在談“互聯網+”的時候,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全面轉型”。所謂全面是什麼概念?就是許多因素的相互協同,如新基礎設施、新要素(包括從勞動、資本向數據擴展,數據成為新的要素)、新結構(從分工到共享,共享成為未來經濟重點)。交通部長的一個言論引起社會那麼大的反響,關鍵是就在是于與強調共享這件事背道而馳了。還有商業主體、商業模式、商業生態、規則、制度、思維和文化等,這是一個全面轉型,沒有這樣全面的轉型,如果我們僅僅是採取一種取巧的方式把“互聯網+”隨便加上去,最後的結果是不會好的。如果只是把互聯網作為一個工具看待,而沒有在其他方面全面轉型,什麼都不動,文化也不動,主體也不動,模式也不動,流程也不動,就加一個互聯網,這個不解決任何問題,尤其是我們傳統企業轉型這個是很大的問題。

這也涉及怎麼理解未來發展路徑的問題。從這些年的發展情況看,無論是從行業還是區域看,都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是培育增量。許多行業和區域都希望所有的傳統企業一二三齊步走轉型進入信息社會,但傳統經濟自身轉型在國內外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比較可行的方式是通過增量帶動存量的轉型,比如物流快遞就是網絡零售增量帶動起來的。

第二步是存量變革。比如餘額寶與各家銀行的各種“寶”之間的關係,餘額寶出現之後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寶”。存量促進存量變革的方式很多,可能是帶動,可能是促進,可能是協同,也可能是通過市場競爭倒逼傳統經濟。

第三步是整體轉型。

面向互聯網+的未來,有幾個方面的制約需要重視。第一是關鍵制度方面的制約。比如共享經濟,有關共享的思維、理念和制度,要成為發展“互聯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剛才談到很多的東西都是在平臺上共享。共享除了經濟也包括政府信息等資源的共享,如政府信息的公開,整個社會都有共享的問題。

第二個是有關數據的。數據開始成為新的生産要素,但是關於數據的立法現在幾乎還是空白。數據産權不清妨礙了數據的開放、保護和利用。第三四關於大眾創新。在互聯網+中特別需要關注的是這個時代創新的主體是什麼?是那些大塊頭的科研院所還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化的創客?美國開始涌現新硬體時代,大量創新不是那些大公司,而是大量創客創造出來的。如果改變科研創新激勵體系,鼓勵那些企業、個人或小微企業創新,甚至允許創新研發的投入也計入資産,等等,一定會改變創新的局面。不然像現在這樣,一邊講創新,另外一邊創新的主體不變,激勵體系表,那創新型國家就很難落實。

第三是教育。目前高校教育跟新經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脫節嚴重,可以説是嚴重滯後,更不要説跟上國外整個大的教育變革,比如有的國家已經開始嘗試不按傳統學科上課,而是按主題上課。

第四是關於政策支持。總的來説,政府支持新經濟、支持互聯網+當然是好事情,但在支持的過程中有幾點需要注意。一是在方向和路徑的判斷上要謹慎,對於新經濟和互聯網+,基本上所有的企業都在摸索,不論現在已經做到多大,沒有一家企業敢於掉以輕心的。未來存在無限種可能性,這要通過大量的企業探索來試錯,而不是由政府來主導,比如光伏産業,不要由政府代替市場做一些方向性、路徑性的判斷和決策。對於確定試點、示範等同樣要謹慎。僅靠一些遠離前沿的專家和官員,通過層層上報申報文檔以及很短時間的答辯來判斷哪個項目該支持或不該支持,很不靠譜。結果反而是扭曲市場機制、扭曲企業導向和企業文化,並可能導致灰色行為。

韓都衣舍CEO趙迎光:

一、韓都衣舍概況

韓都衣舍(集團)創立於2006年,是一家純互聯網電商品牌。目前已經由一個淘寶小賣家成為中國互聯網快時尚第一品牌、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時品牌孵化平臺,並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時尚品牌孵化平臺”和時尚管理集團這一願景努力。

韓都衣捨近幾年實現了跳躍式發展,網絡交易額從2008的300萬元到2014年的15.7億元,增長了500倍;員工從2008年的40人到今天的2000多人,增長了50倍;截至2015年3月,公司有50多個部門,在韓國、北京設有分支機構;3月份的增長率同比為128%。

目前韓都衣舍旗下有18個子品牌,全部為互聯網原創時尚品牌,每年可上線2萬款以上的服裝;分為韓風、東方風和歐美風三大風格,覆蓋童裝、女裝、男裝、戶外、中老年全風格。在天貓等主流平臺,女裝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男裝2014年成為互聯網原創第一、童裝成為第三。2014年,創造了天貓歷史上女裝交易第一個“三冠王”。至2015年4月,韓都衣舍有4個品牌佔據全國互聯網品牌交易第一的位置,其它品牌的發展速度也比較喜人。

韓都衣舍現象引起了業界和高校的極大關注,目前已經成為清華大學、長江商學院等高校教學案例;哈佛大學、中歐商學院等國內外著名高校也正在做案例研究。

韓都衣捨已經進入上市期,計劃2017年或者2016年,在內地或者香港上市。

二、韓都衣舍發展模式

韓都衣舍有1.0——4.0四個發展階段。1.0為單品牌發展階段,2.0為多品牌發展階段;3.0為品牌孵化平臺發展階段;4.0為行業專業性生態系統發展階段。目前,處於3.0到4.0發展的關鍵時期。

韓都衣舍獨創的、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以小組織為核心的單品全程運行體系”是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這被稱為“阿米巴模式”在中國的生動實踐,它創造性地在最小的業務單元上,實現了員工“責權利”的統一,極大地適應了互聯網商業的特性,使韓都衣舍“多款少量、快速返單、庫存快轉”的運營需求得到保證。

目前韓都衣舍主要通過品牌孵化、品牌並購、“韓都衣舍+”來擴大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每個品牌必須符合刀片理論的細分市場定位,規避重復建設和內部競爭。

之所以可以孵化、並購N個品牌,並保證取得足夠的市場份額,是因為韓都衣舍打造了5大系統。包括電商運營必須的四大核心繫統:柔性供應鏈系統、IT信息系統、中央智慧儲運物流系統和專業客服系統。這四大系統針對客戶、生産、內部管理形成了高效的閉環。其中韓都衣舍推動建設的柔性供應鏈系統,是極具互聯網基因的工業生産體系,屬於中國原創。

另外一個系統是“集成服務系統”,這是一個專業系統,包括戰略、金融、人資、法務四個方面,涵蓋了服裝、家居、鞋包等領域專業性的服務集成。

在這個系統內,韓都衣舍自己孵化了18個品牌,大約1/3位於類目10強,其中類目第一有4個。針對每個品牌,韓都衣舍都實行創始人認證和掌門人任命制度,這一制度使韓都衣舍成為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創客空間”,有夢想的團隊在此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達到一定經營指標的團隊可以參與集團利潤的分配。

“韓都衣舍+”是基於“互聯網+”提出的,在5大體系的支撐下,可以接入不同領域、實現極具韓都衣舍特色的互聯網+,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韓都衣舍+”目前主要針對以下幾個領域+:

1.互聯網品牌。以並購、合作的方式進行;2.傳統品牌。以代運營、合資創立新的互聯網品牌的方式;3.創客空間。與外部品牌創業團隊對接;4.國外一流品牌。整合國際資源,通過合作創立新互聯網品牌。

以上是第一層次,還有第二個層次1.網商培訓;2.互聯網攝影;3.金融服務4.模特經紀等。

通過這些,韓都衣舍打造出專業性生態系統平臺化服務,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通過對這一體系的不斷完善,可以使之實現像亞馬遜、阿裏等平臺一樣的國際化發展。

三、面臨的問題

作為草根發展起來的電商企業,時間短、積累少、底子薄、投入大,發展中也遇到很多問題,對韓都衣舍來説,主要表現在:

1.平臺建設中,人力、技術、設備投入巨大,成為發展的掣肘因素。主要是懂技術和運營的電商人才奇缺,企業一邊發展,一邊自我培訓,投入壓力大。

2.高新技術企業認證難。目前,平臺級電商企業發展,技術人才投入、高新技術設備投入都很大,尤其是發展中,管理系統的原創技術比例極大,應該説都屬於高新技術範疇。但以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和辦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互聯網企業發展的現狀。

3.信息化是成敗的關鍵。平臺和生態建設,必須依靠IT信息系統的支持。電商企業歷史短、底子薄,而信息系統的研發,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不斷摸索和創新,原創出適合自己的各個信息體系。然而,由於原有的高新企業認定條件不能適應現在的互聯網時代,企業難以享受有關優惠政策。所以,建議政府能夠在這方面對平臺級企業的發展需求進行關注。

四、政策建議

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藍圖可以參照,完全靠企業自己摸索發展,創業者多為草根,其實創業的風險、發展的風險極大。

由於電商屬於整體創業期,按照韓都衣捨得感受,提出的建議就是:在目前階段,政府為電商的發展多服務,搭建寬鬆的創業、創造性的發展環境,少做管制性、禁止性管理,讓企業去除羈絆,釋放潛能,創造性地發展。

對龍頭性、新興專業平臺級電商企業適當扶持,幫之度過脆弱期,因為這類電商的穩定發展,為其它創業者、中小電商,可以提供生態支持。這是對整個大電商發展的戰略性支持。

羅萊家紡集團副總裁王梁:傳統品牌如何轉型、上市企業下新業務如何上市融資

各位領導我是羅萊家紡的,羅萊是一個線下的傳統企業,這個公司20多年了,連續10年在線下第一,但是現在遇到的問題就是跟中國絕大多數的傳統企業一樣,就是面臨增長乏力的情況,特別是前幾年就遇到這個情況,我個人在羅萊公司幹了18年了,是一個地地道道傳統的營銷人,有這麼一個機會公司轉型到電商成立一個部門,我就從原來的部門,從傳統的企業裏面轉為互聯網的營銷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經歷了很多,羅萊公司經歷互聯網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東西,就是一開始觀望後來徬徨後來發展,後來發展好了有衝突,衝突好了又懷疑,然後甚至痛苦最後再調整,最後再往前走兩步,整個過程其實走了很多彎路。

現在國家在大力提倡“互聯網+”的事情我覺得是很好的,仍然現在有很多的企業在觀望中,如果説政府有一個聲音出來的時候,我覺得可能把最後懷疑的企業拉進圈子來,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我們在智庫是全心投入我們在互聯網上也獲得了第一,在雙十一的時候我們也能夠連續三年家紡類目第一,進入全天貓所有品類的第四名和第八名。

我們賣床上用品,發展是慢于服裝的,産業規模不大,是我們自己的部門成立獨立部門叫做電商事業部,成立之後我們給公司帶來增長的速度是高於公司我們其他的多品牌增長窗口的速度,我們公司像趙總也有20多個品牌,但是其他的和傳統企業一模一樣,但是我們部門的增長就是幾十,甚至高於互聯網的增長速度,那特別是在雙十一的時候,我們一天做了1.8個億,實際上我們在行業領域是非常的震動。

我們在華東地區産生比較好的影響,一些傳統企業的家紡就像我們羅萊以前是走低迷路線,我們做出這個成績之後現在大家就紛紛跟著我們上線了,我們簡單的統計了一下,我們在一季度就是今年2015年的一季度,在光淘寶我們華東地區的一個市,就是在互聯網上賣家紡的就有4250多家,這個銷售額佔到全淘寶銷售額的50%,一個季度銷售多少是2000萬件,如果一年要算一萬億一件,那這個對於整個的我們拉動其實是很大的,比如説物流,甚至做包裝的廠家業務都隨之增長。

我剛才講的是作為傳統企業轉型的代表,有很多很多的傳統企業最多轉型失敗就死在沙灘上了,最後又退回老路,我們分析了一下我們為什麼能夠走到今天還沒有倒下來,我們其實走對了幾步:第一個,是我們團隊獨立的,就是我們很早之前團隊就獨立了,獨立團隊就是老闆充分授權,現在我們成立獨立的公司,就是在集團下面我們成立個人的公司,我們直接進入股份制老闆化,只有這樣做老闆才能真正的授權給團隊,可以説在公司我們幾百萬不需要找老闆了,我們直接可以定;不像有的傳統企業死在哪了,幾千塊錢董事長要簽字的,這個怎麼能活呢,這個是傳統的玩法。

互聯網講究瞬間決策,就是上一秒聽到的事情下一秒就要出來,你看我們的新聞聯播看我們的春節聯歡晚會衣服剛出來,晚上淘寶的衣服就出來的,互聯網講的就是速度,速度從哪來就是從授權來的,沒有快“互聯網+”就是一個話題永遠不可能實現,而快和不快就是傳統企業最大最大的障礙,這個傳統企業這個組織架構人人都要審批,這個事所有的傳統企業甚至機關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第二,我們一開始幹得小沒有人管,大家不在意,走幾百萬量人家不在意的,忽然有一天干了一個億,在“雙十一”時,所有的傳統企業客加盟商都不願意了,因為什麼?因為他那時候份額還是很大的,這個一改變直接動了他的奶酪,這個就是造反。在這個造反的團隊底下,我們份額那麼多,董事長肯定要照顧這個情緒的。歪打正著,破釜沉舟,我們也走出來了,我們在2013年重新打造我們的互聯網品牌,很多人覺得你們必死無疑,相比羅萊,這個新品牌怎麼能第一呢,我們那一年沒有讓大家失望,又第一了。

這個新品牌叫LOVO。這條思路就是給了很多的傳統企業一個信心,我們其實傳統企業很多品牌的機制、設置都是為傳統線下準備的,一上線他覺得這些東西一樣能用,其實是錯的。

我們走的第二步叫做參與化,這一走出來給我們的企業很多事情,帶來一個市場的主體,都叫做網學——都想通過公司內部的學習來插上第二輪的增長。

第三,供應鏈的挑戰,供應鏈以前是傳統企業時候怎麼辦,就是客戶要層層把關,效率很慢,能夠在8個月以後看到商品,就是很快了,很多的會要提前半年一年訂貨。我們對互聯網部門的供應鏈,就像趙總講的柔性供應鏈,利用數據、平臺給我們預售訂貨的機制,這給了我們很多挑戰,數據讓顧客參與的機制。

第四是創新,我理解的互聯網就是把互聯網跟所有的東西連接,就是跨界,我們LOVO這次最近幾年跟一些大的品牌、消費者熟知的形象和當下熱點做了大量的判斷,比如説我們跟卡通形象兔斯基、黃鴨産品的跨界做了賣了2000多萬。我們做了十多個成功案例,有些銷售額是上億的。前不久就是總理正好提到就是“互聯網+”和跨界電商的兩個概念,其實我們也在做,我們把跨界電商作為前段時間跟新亮地,我們一直説互聯網競爭就是價格戰爭,但是我們後來發現這路不能走下去了,再玩下去把自己玩死了。

當然我們遇到的問題,也給領導提一提,第一個就是我們遇到這個環節就是網上的假貨太多了,我們説花錢很快,他就來一個什麼同款,你打也打不完,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打假部,一天到晚打假,總是打不完,因為他的機會成本太低,有的時候我們要主動的去舉報這件事才能被暴露,今天黃司長正好在,有沒有這個國家機關能不能替企業能夠主動考慮這個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互聯網起來之後,消費者該怎麼辦?一方面我們講保護消費者權利,要快速相應消費者的權利,我認為現在消費者就是只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善意佔便宜,還有一個就是惡意佔便宜,善意佔便宜我們鼓勵,惡意佔便宜就是差評師。

還有就是遇到新問題,傳統企業我們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我們作為上市公司的一個子公司,如果我想再融資就遇到困難了,我是上市公司下面的子公司,比如説我們現在就遇到了同業競爭問題和關連交易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就抑制了我們傳統企業轉型的時候,子公司上市融資路就堵死了。

新三板我研究了,目前主要就是我們關連交易的問題,就是我同業還是有點關聯的,因為他是線下,像這種情況我們就得去香港上市或者是美國上市,人家這種人是歡迎的,但是去的估值是被低估的,一點意義都沒有。能在國內解決儘量在國內解決。

新疆維吉達尼合作社合夥人劉敬文:

在新疆做農村電商,如何面對新疆的特殊環境問題

我覺得現在中國其實是有三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我們現在“互聯網+”最火的北上廣深這些中心城市,還有一個部分就是廣大的鄉村,還有一個部分是非常少出現在我們視野當中的新疆跟西藏特殊的文化區,可能只有恐怖襲擊事件出來的時候大家才會注意一下新疆。

我講兩個數據,第一個數據是QQ兩億用戶同時在線點亮的一個圖,西部基本都是暗的,東部尤其是北山廣深都是亮的,從這個圖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社交網絡,西部和東部基本不在一個層面上,西部落後太多了。兩群人不能愉快玩耍。第二個數據是阿裏研究院的數據,就去年雙十一新疆是全國所有的省份電子商務增長力最快的第二名,還有一個數據更有意思,就所謂最落後的南疆排名第一的産品是智慧手機。這説明新疆包括落後的南疆,對互聯網+有很大的需求。現在問題來了,國家推互聯網+,如果結果是導致新疆西藏這種地方加大了跟東部的信息鴻溝,這裡是有很大的危機的。

我們就是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用互聯網跟農戶一起做農業,我們的團隊基本上就是85後,我們就覺得好玩,這是我們的初衷,而我們的做出來的效果也很好證明,新疆的農戶結合互聯網是可以行得通的。

我簡單介紹一下,維吉達尼是在新疆跟新疆農戶成立互助組織,然後用電子商務社會化營銷銷售他們的農産品,建立新疆生産者和消費者的一個社群,讓農民能夠真正的分享這個品牌的利潤。我們覺得之前生産關係是不對的,這個價值鏈是不對的,因為農民尤其是新疆農戶,他們從來沒有試過那個東西出去以後,跟他們有任何的關係,也不知道賣到哪兒,然後他的利益上也沒有得到什麼保證,所以我們覺得這個東西是不合理的。

其實維吉達尼做的事情,借鑒了世界上農業發達的國家的經驗,大家看很多歐洲、澳洲很多農業的品牌,也都是這樣做的,這個模式在世界範圍內沒有什麼大的創新,只是在新疆可能沒有人這樣做。我們一開始2012年時只想做二三十戶,但是2014年我們做了2000戶合作農戶,如果每戶5個人我們在服務1萬人,我們未來三年想做3萬戶,覆蓋新疆300萬戶的百分之一,那就是服務15萬人。還有一個數據,以我們第一戶農戶穆合塔爾大叔為例,他是賣核桃的,第一年跟我們合作收入6000塊錢,去年是2萬5,那他的2個兒子之前是到內地來打工,現在兩個兒子回去了,因為看到了家裏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消費者跟生産者直接交流,變成一個我們想要的一個社群。

其實穆斯林農戶對於電子商務的理解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的,淘寶就像他們的巴扎,他對這個東西有天然的理解,因為他處於一個原來絲綢之路的地帶。我們現在體系是建立比較好,因為他原來的穆斯林本身有一個金融的體系。

新疆的創業環境不是特別好,南疆在鄉村5個人的聚會都要審批,我們每一次培訓我們都肯定超過5個人,我們每一次都審批的話就沒有辦法搞了,克強總理講這個大眾創業,本來新疆創業本來應該很好的,創業是他們的傳統文化,現在不一樣了,他們想去進入公務員,因為他們心裏有一種巨大的不安全感,國家現在對新疆教育投資那麼大,在南疆到高中是全部免費了,大學基本上很快都全部免費了,培養出那麼多大學生全部要進入國家的公務員機關,這是一個很危險的狀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可以消化那麼多人員嗎?這不符合國家的趨勢,大量的新疆大學生如果畢業就失業,這就是很大的危機。

第二因為新疆網絡環境不好,所以我們只能把營銷團隊放到深圳,我們在農村也會建一些簡易的倉儲,農戶參與合作社,他的這個房子會貢獻出來變成我們的倉儲,我們希望我們的合作社和産品互助組變成農戶的自主組織,新疆太大了我們沒有辦法去全部自己去建,包括我們也跟很多的公益組織合作,他們做前端,我們做後端,他們做的很專業,我們也有大量的合作。

酒仙網副總裁賀松春:

我們是一個新型的電子商務企業,是從傳統的産業轉型過來的,所以説我們對自身的認識和對行業的認識我就説説這兩點。我們最早説的是互聯網機遇,然後是互聯網思維,然後現在又是“互聯網+”,現在這個詞轉的很快,剛才黃司長説到,我認為同樣還可以是互聯網的乘法,我的感觸是非常深刻的,因為我們是傳統的産業轉化的電子商務這一塊,所以説對模式的發展感觸非常的深,但是不排除剛才楊老師説的泡沫的情況,傳統的酒行業的泡沫是很嚴重的,當然現在我們行當很多都是在説“互聯網+”,我覺得這可能也有點過熱,有這種感覺,我上午也參加一個會議都是在屏幕上都是在説“互聯網+”,但是在具體的內容上,因為我們是這麼做的,我們做的有自有開發的産品,比如説我們酒仙網有接近1萬種SKU,和四百多個品牌進行合作。

但是我們面對的阻力就是價格保護,傳統産業價格的保護,那我們在面對互聯網市場還有中國市場我們就自己也開發産品,我們剛才的羅萊還有我們韓都衣舍我們自有開發産品。

同時我們在模式上剛才還有阿裏梁院長説的,和各大平臺合作,天貓淘寶京東阿裏還有所有的一號店噹噹都進行合作,另外,我們還有全模式的覆蓋,我們現在主要模式是B2C,同樣存在的模式還有B2B、O2O,就是為了要迎合現在這個市場發展的趨勢,現在的市場是過程經濟,是買方市場,你必須得不斷的更新這個産品和內容,在這方面最近我們在學趙總韓都衣舍,他們在微信端經常分享的一些內容,我們一直以來在産品這塊研發,但是在團隊這塊的建設我們沒有加強,我們一直是正的金字塔,但是我們注意到是韓都衣舍用的是倒金字塔結構,所以我這個部門有五個小部門,以前我可能説是對每個部門都有嚴格的要求,但是我突然發現除了優秀的産品性價比超高的産品以外你對你的團隊支持的方式要創新。説到這裡以後我更加想説的是什麼,我們大家説需要什麼樣的價值,你説我們這個企業,互聯網企業是需要政府不斷的支持,除此之外還是要自己創新價值,但是我們發現走到現在以後作為70後,就是我們作為企業家,就是你一定得有這個企業家的精神,企業精神就是企業家的精神,那我總結就是創新冒險和負責任,靠自身的競爭力在這個內生動力讓自己的企業在業界才有非常強的競爭力,這才是最關鍵的,所以我就講這麼多,謝謝。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嘯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