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圓桌論壇系列之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5-11 10:54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主題: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時間:2016年4月20日

主持人: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金融領域各位專家來參加國辦信息公開辦和人大重陽共同舉辦的第22期文津圓桌閉門研討會。這一期主題是“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首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會議背景,今年兩會答記者問中,李克強總理第一個問題就回答了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總理多次強調,金融與實體經濟密切聯絡、互促共生。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要在保持宏觀政策穩定的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創新服務方式,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2013年7月1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要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2016年1月2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壯大實體經濟基礎的一系列重大舉措。2016年2月14日,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銀監會、證監會等八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

基於此,今天下午文津圓桌閉門研討會以“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主題,邀請各位專家學者圍繞當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何通過金融改革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如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等議題,從理論與實踐角度進行深入研討。

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

來自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教授、博導,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老師;

國家外匯管理局前副局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魏本華老師;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的劉向耘副局長;

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的徐潔勤副局長;

中國證監會公司債權監管部陳飛副主任;

中關村科技園海淀園管委會黃英副主任;

億讚普科技集團董事長羅峰先生;

大信會計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肖立傑女士;

民生銀行研究院的黃劍輝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宋瑋教授。

下面進入研討環節,首先有請來自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老師發言。

曹鳳岐:很高興受邀參加研討會,下面我簡單談幾點:

一、金融必須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我們做得還不夠。去年社會總融資規模是16萬億,銀行貸款近10萬億。統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7.1%,同比高了0.9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我們還是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現在應以“十三五”規劃的高度來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問題。因為“十三五”到2020年要實現小康社會這一目標,從經濟上來説,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是“三去一降一補”,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還要補短板,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需要金融支持。

二是我們要實現城鎮化這一宏偉目標,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大量資金,哪來呢?還得靠金融,沒有金融就不可能加速城鎮化進程。

三是創新是我們的驅動力,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也需要大量金融投入。所以,我們要根據“十三五”規劃看金融怎麼支持社會和實體的發展,這一點非常重要和特別必要。

二、金融要真正支持實體經濟應該支持什麼?

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國99%企業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解決了中國就業的70-80%,稅收佔到50%以上,但這些中小企業往往是自生自滅。美國一個中小企業至少活三五十年,我們是各領風騷三五年,前三年可以免稅減稅,過了三年換個牌子,這怎麼發展?

二是要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沒有高新技術,不提高生産力,怎麼發展經濟?

三是戰略新興産業必須大力發展和支持,包括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製造業,都需要支持。

三、怎樣發揮支持作用?

一是銀行要發揮作用。現在有人説銀行被P2P代替了,網絡金融代替了,代替不了。銀行還要發揮作用。當然銀行有大銀行,也有民營銀行,我覺得最重要的要改變自己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方向。我們也不能要求大銀行都支持中小企業,但是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民營銀行,可以支持中小企業。要確定服務方向來解決。包括大銀行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支持所謂個人金融、財務管理和資産管理。所以,大中小銀行要根據各個情況佔領各個市場,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為中小企業服務。

二是發揮互聯網金融的作用。互聯網金融發展是對整個傳統金融模式的挑戰和顛覆,銀行通過互聯網來做貸款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是純粹的互聯網金融,或者以P2P為代表的金融,也必須要明確,所以P2P從開始到現在就要搞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要規範發展,讓他們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

三是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目前而言,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夠規範。企業從股票市場、基金市場上IPO到的資金還較少,不足7萬億,去年股票發行都是佔社會融資規模的3%左右。所以,這個資本市場的潛力還有待挖掘,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還要發展。尤其企業債券市場。然後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市場(這裡指陽光私募)要發展。公募資金投資于股票,也是投資實業。

主持人:非常感謝曹老師從這幾大方面非常全面深刻地講到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從金融必須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如何支持,支持哪些,支持的方式、手段以及市場怎麼發展。下面我有請來自央行研究局的劉向耘副局長。

劉向耘:感謝主辦單位邀請,我想就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談談我的看法。

總理多次強調金融與實體經濟密切聯絡,互促共生,確實如此,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經濟金融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比如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階段,適應經濟改革發展的需要,金融體系從過去的大一統的銀行體制開始改革發展,現代金融體系開始逐步形成壯大,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經濟增速每年超過10%的快速增長階段,也是金融改革和發展取得非常大的進展的時期。

總之,從過去經濟金融發展的實踐來看,可以説金融體系在動員儲蓄配置資源、支持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金融與經濟發展的結構特點,契合度是非常高的。在過去主要以出口和投資帶動的經濟增長模式的環境下,金融也出現了一些比較獨特的特徵,如匯率制度、利率制度和整個金融體系的制度特點,都與經濟增長模式有較大的關係。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無論是經濟還是金融都面臨轉型的新課題。關於怎樣適應經濟轉型,中央提出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是供給側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現代金融體系的建設,此外還要完善金融調控機制,實施金融穩健對外開放,建立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加強金融法治建設。

從目前金融業面臨的主要任務看,一是如何支持新經濟發展,同時補短板,增強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二是怎樣支持傳統産業升級改造,包括怎麼支持去産能,同時支持傳統行業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競爭力。三是基於金融自身的特點,如何妥善處置應對防範金融風險。

面對這些任務金融行業如何應對,從根本上來説,就是要加強金融體系的市場化和法制化建設,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促進金融轉型,提高金融體系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是建立均衡的社會融資結構,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建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滿足經濟發展和轉型活動中的多元化的融資需求。

二是建立覆蓋廣泛的中小微金融組織,發展普惠金融和多業態的中小金融組織,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

三是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建立一個更加多元的金融機構股權結構,促進金融機構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

主持人:非常感謝劉向耘副局長的分享,通過金融的供給側改革來支持實體經濟。下面有請來自銀監會的徐潔勤副局長發言。

徐潔勤:非常感謝有機會參加這次研討會。剛才聽了曹老師和劉向耘副局長的發言,很受啟發。

銀監會每一年工作會講話中,第一個講的問題都是銀行業怎樣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這是銀監會工作的核心任務。今天主要講幾點我的看法。

一、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內涵的思考

銀行業是實體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一方面,銀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核算中第三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産出有直接貢獻,並吸納就業。2015年,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之比為8.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6.6%。另一方面,銀行業為實體經濟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主體之間提供資金融通、支付清算、分散和管理風險等服務,對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和發展質量具有重要影響。

其次,協同共進是銀行業與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如果實體經濟陷入衰退,企業持續虧損,最終將反映為各類金融資産質量下降,銀行業的安全穩健運行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金融發展理論以及巴西、阿根廷、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的實踐表明,缺乏資金支持、金融服務不足、金融發展滯後,會影響實體經濟的穩步增長。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則表明,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的自我循環、過度膨脹,最終也會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銀行業應與實體經濟協同共進,在不同階段和不同環境下,銀行業需要圍繞實體經濟的變化,適時調整服務重點、優化工具方法,有效對接實體經濟需求。

再者,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前提是有效管控風險。高效配置資源和有效防控風險實際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銀行進行信用轉換和期限轉換,既是配置資源的過程,也是分散和管理風險的過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銀行業要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首先要強身健體,確保自身風險管控到位。

二、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是推動銀行業合理滿足重點領域重大工程項目資金需求,充分發揮穩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出臺提高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工作意見等,制定關於銀行業支持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建設的指導意見,督促銀行業主動對接“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支持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建設。

二是引導銀行業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加強對暫時困難企業的幫扶,大力推進綠色和能效信貸。修訂《商業銀行並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助推産業升級。對造船、鋼鐵等行業困難企業,推動實施金融債務重組。建立綠色信貸自評價機制和監測機制,聯合發改委發佈實施《能效信貸指引》,督促銀行業加大對重點能效項目、節能環保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三是促進銀行業改進對創新創業企業的金融服務,研究探索投貸聯動機制。引導銀行業針對科技創新創業企業的特點,通過創新信貸管理機制、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方式,持續優化“雙創”金融産品和服務。截至2015年末,共設立超過170多家科技分(支)行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積極研究制定科技創新創業企業投貸聯動融資試點指導意見,允許有條件的銀行設立子公司從事科技創新創業企業股權投資,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優選有意願的創新區進行試點。

四是推動銀行業盤活存量信貸資産,有效釋放信貸空間。推動修改《商業銀行法》,及時修訂《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將存貸比指標調整為流動性風險監測指標。將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發行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不斷擴大發起機構和基礎資産範圍,持續推動信貸資産流轉。

五是督促銀行業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改善薄弱領域金融服務。將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目標調整為增速、戶數和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於”。督促銀行業落實不良貸款考核等差異化監管政策、細化盡職免責制度。會同國家稅務總局建立銀稅合作機制,利用納稅信息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起草並由國務院發佈《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面系統規劃普惠金融發展。持續大力清理規範金融服務收費,跟蹤、回查、抽查政策落實情況,銀行服務價格目錄大幅精簡,免費基礎金融服務大幅增長。

三、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市場需求萎縮,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經營現金流不足,不良貸款持續“雙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一是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嚴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防控風險的平衡難度加大。當前我國經濟的傳統增長動能明顯下降、新興動能支撐尚需時日,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嚴重,企業經營困難,一些地方的經濟增長仍比較依賴傳統過剩産業、房地産及基礎設施投資,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任務艱巨,金融服務穩增長、調結構和防風險的協調難度上升。

二是企業投資意願減弱和資金使用效率下降,弱化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首先,企業投資意願和能力減弱。由於內外需增長乏力,企業訂單下降,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嚴重,企業擴大再生産和新開工項目投資的意願和能力下降。

三是金融市場結構不合理,服務實體經濟壓力和金融風險過於集中在銀行業。長期以來我國直接融資佔比較低,銀行信貸主導的融資結構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2015年末債券和股票融資存量在社會融資規模中佔比僅為13.9%,不僅低於美國、英國等直接融資相對發達的國家,也低於德國、日本等間接融資相對發達的國家及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新興經濟體。直接融資發展滯後,一方面導致實體經濟的融資壓力和風險過度集中在銀行業,銀行業承擔了大量本應該由資本市場解決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大眾創業、兼併重組等需要股權融資主導的領域;另一方面導致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期限錯配,杠桿率居高不下。

五是銀行不良貸款核銷和風險化解處置面臨一些現實困難。隨著銀行利潤增速持續下降,可用於消化不良貸款的財務資源趨於減少。當前不良貸款核銷自主性和效率偏低。

四、關於銀行業有效服務經濟新常態的思考

經濟新常態催生金融新需求,銀行業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按照“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及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基礎上,更好地服務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新需求。

首先,銀行業應在支持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大力優化信貸結構,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支持實體經濟供需兩側雙向發力,推動消費、投資、出口領域的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同時,推動實體經濟創新、綠色、共享發展,大力加強科技創新、綠色節能、薄弱領域等方面的金融服務。穩妥推進投貸聯動試點,通過制度安排做好風險隔離,更好地實現風險和收益匹配。落實好綠色信貸和能效信貸指引,建立有利於發展綠色信貸的長效機制,加強綠色信貸團隊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加快補足薄弱領域金融服務短板,切實推進實施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和扶貧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

其次,銀行業應在持續豐富金融産品和改進服務質量的同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內生動力。完善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業機構體系,實現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與商業性合作性金融機構、銀行機構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合理分工、科學佈局、差異競爭、聯動互補,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架構,深化公司治理機制改革,明確戰略目標,強化激勵約束,將服務實體經濟的外部需求轉變為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最後,在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應加強政府部門的協調統籌和政策支持,為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外部環境。銀行業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既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服務能力,也需要各方合力為金融服務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統籌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和産業、投資、價格等政策工具,為經濟平穩增長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基礎保障。加快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健全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緩解企業“貸款難”和銀行“難貸款”之間的矛盾。

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政、銀、企之間的投融資信息共享,聯合打擊逃廢債和失信行為,為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提供良好信用環境。推動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協調發展,發展多層次股權市場和互聯互通的債券市場,更好地滿足企業在不同生命週期的差異化金融需求,以及經濟新常態下各類企業的專業化、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

主持人:非常感謝徐潔勤副局長的發言,從數量到結構方面,銀監會都在推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下面有請來自證監會債權監管部的陳飛副主任發言。

陳飛:我就如何發揮直接融資特別是債券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談幾點認識。

一、債券市場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支持企業融資。當前,我國企業普遍面臨“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企業缺乏市場化的融資機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上還沒有真正發揮決定性的作用。直接融資發展不足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長期以來,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在我國社會融資中居主導地位,直接融資佔比偏低。2015年,我國企業債券凈籌資2.94萬億元,佔社會融資總規模的比重為19.1%,雖然較2004年的1.6%有大幅提高,但與美國大約60%的佔比相比明顯偏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十三五”規劃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均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而發展債券市場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要手段。

2015年以來,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發展,支持實體企業融資,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非金融企業發行公司債券9096億元;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企業發行公司債券6688億元,同比均有大幅度的增長,並且呈加速發展的態勢。從行業結構看,涵蓋能源、交通、電力、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建築業等各行業,房地産企業發債佔比明顯下降,製造業、建築業等行業佔比快速上升。企業類別方面,既有優質央企,也有民營企業和創新創業企業等。從發行成本看,2015年,公募發行的公司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為4.68%,若貸款平均利率按照5.5%測算(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報告,2015年6月貸款平均利率為6.04%,2015年12月貸款平均利率為5.27%),2015非金融企業通過交易所債券市場節省資金成本約75億元。

因此,大力發展債券融資,對於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債券市場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應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進一步發揮債券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

(一)工作中透明高效,形成明確穩定的市場預期

企業債券融資,最為關注的是成本和效率,而成本的高低與發債的時間窗口密切相關。為了使發債企業形成明確的預期,必須高度關注效率和工作透明度。交易所債券市場通過簡化審核流程、將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債券交由交易所進行預審核等一系列簡政放權舉措,公司債券審核效率明顯提高,審核時間縮短到30-35個工作日,市場活力被有效激發。同時,我們完善審核工作流程並在外網公示,定期公開審核進度信息,發行人和仲介機構可以提前預估發行時間,及時公佈審核反饋意見、發佈監管政策問答,向市場傳達監管政策動向。所有這些工作,使債券市場形成了一個穩定的預期,有利於企業合理安排籌資活動。

(二)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債券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應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法治化和市場化並不矛盾,市場化過程中,相關的工作都要嚴格依法行政,嚴守法定條件,不搞惡性競爭,不過多主觀判斷,堅守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念。久而久之,市場內在約束機制就會發揮作用。

(三)要加強監管,保證募集資金用於實體經濟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監督資金真正進入實體企業,而不是在金融系統空轉或者用於非法用途。近期,證監會完成了首次公司債券發行人現場檢查工作。通過檢查我們發現,部分發行人存在將募集資金挪用、轉借他人,或是用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産品的情況。募集資金非法挪作他用,分流實體經濟的“活水”,不利於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針對上述情況,證監會堅決加強監管,責令發行人立即改正,並採取多項行政監管措施,將發行人記入誠信檔案,指導自律組織採取自律監管措施;對於涉嫌欺詐或逃廢債務的,配合有關部門加強稽查執法,予以堅決打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資金真正用於實體經濟發展,真正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主持人:非常感謝陳飛副主任對債券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的分享。下面有請魏本華老師做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發言。

魏本華:我對以上嘉賓的觀點很贊成、很支持,而且對金融機構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他們講得很具體很詳細。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談一談我的看法。

中國2016年總體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應該是積極的,貨幣政策應該是繼續穩健的,結構調整政策應該是強勁的,可以説把宏觀經濟、金融政策都涵蓋到了。

以前大家在討論的時候,其中就有一條説到中國的貨幣政策和其他大國還是有區別的。人家的貨幣政策目標可以説簡單的很,過去就一個保持物價穩定,在最近幾年金融危機以來才考慮到就業,才考慮到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可是我們的貨幣政策除此之外,像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也是貨幣政策的考慮點,還有很多其他點,現在我們有一連串的任務。包括扶貧也好,小微企業、三農也好,科技創新也好,人民銀行也是非常大智慧,很聰明,在這種情況下採取定向貨幣政策去完成這個任務,做得很成功,也很好。今年我們是G20主席國,我們有非常明確的政策建議,上海已經開過一輪央行行長和財政部長會了,7月又要舉行第二次會議,華盛頓那邊的會議也剛開完,説一定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包括發達國家、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協調,對國內來説也是這三個方面要加強協調。

第二,前面幾位發言人也提到了,“一帶一路”是我國的國內政策,又是國際政策一個非常重要的倡議,這是創造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全球共贏,我們是公開的、敞開的。我倒覺得從“一帶一路”發展,其中有一項非常重大的問題,就是怎樣從資金上,從央行的政策至少要有適當的考慮,要提供這樣一種形式,有利於“一帶一路”項目的發展和其他國家合作的發展,這一因素要考慮。

第三,還有一個前面的發言人也提到的很重要的點,我們的應急機制。最近債券市場,實事求是説,(教訓)也很深刻的,我們的確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從2014年以來,我也看到了這些數字,有債券發生了違約事件,這至少是個苗頭,現在不光是民營企業,也有國有企業發生了違約事件,幸虧他們的總量不大。因為國務院已經很明確了,“一行三會”要保證不能發生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表現在幾個領域,銀行領域、資本市場。從這些方面要有一些應急政策,過去正因為沒有發生這些事情,像過去對債券評級都給得比較高,那麼讓市場來判斷,發得出去就去發,但投資人應該有風險意識。

第四,在進一步改革開放中,現在大家都承認改革紅利是使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在金融領域我們還要繼續採取開放的政策,改革的政策。資本市場雖然面臨很多問題,但還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在保持中國宏觀穩定的環境,以及金融政策穩定的同時,還要繼續把握好開放的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考慮。我覺得我們應該把內外這些面臨的挑戰都要結合在一起,協調好來進行。

主持人:非常感謝魏老師從國際、從政策的角度,尤其是央行的貨幣政策,以及防風險的角度來講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魏老師講到“一帶一路”方面,我們金融確實應該做更多的支持,我們今天也有幸邀請到億讚普科技集團董事長羅峰,請他介紹如何幫助我國進入“一帶一路”市場的企業如何使用人民幣方便地進行貿易結算及投資和結算和匯兌,如何更方便地直接使用人民幣兌換以及清算、支付等方面的工作和面臨的挑戰。

羅峰:金融不僅是投資、融資、貸款,也包括國際的結算和清算。金融對實業的支持不僅是對實業在國內的發展和成長,更重要的是支持實業更好的走向海外,能夠把我們國內的過剩産能變成海外優勢産能。

分享兩個案例。第一個是深圳的一家手機公司生産手機。它的商業模式簡單而高效,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半産品,運到埃塞俄比亞建立工廠,雇傭當地的大學生組裝,2014年賣了4300萬部中國的手機,在中低端市場份額排第一位,整個市場份額排第二位,給當地帶來大量的稅收和就業。但2015年下半年這家工廠就倒閉了,是因為在2015年埃塞俄比亞發生了大旱,該國的美元都用來購買食品了,所以公司手裏的本地貨幣又買不到美元,也不能跟人民幣兌換,從而不能購買中國的原材料,從而導致這家大工廠倒閉。中國企業也有在國外投資,有大把的錢、本地貨幣,但他們卻買不到中國的商品。

第二個案例,對國有企業來説,比如像中國石油公司在哈薩克斯坦有3萬工人,只有300多中國人,其餘都是本地人。在2015年哈薩克斯坦堅戈對美元貶值100%,一天平均最高貶值23%,就這一項就損失5億美元的利潤。

目前來看,我們超過80%左右的貿易結算是通過本幣到美元再到人民幣的結算,我們中間必須要繞一次。美元清算體系和全球清算體系的扁平化、點對點根本是背離的,這種背離讓我們的世界經濟和很多區域的經濟變得更加脆弱而不是更加穩定。以前的跨境清算網絡,主要是VISA、萬事達的天下,佔87%以上的市場份額。現在我們做的事情是通過在國外部署清算網絡,提供美元之外的第二個清算的渠道。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建立“區域清算環”。區域清算環區域有很大的創新,比如解決了區塊鏈不能解決的一個問題,區塊鏈的結算體系仍然是基於美元結算的,區域清算環提供了人民幣或美元或第三方貨幣的計價,多幣種結算體系。解決了單一依賴美元結算的瓶頸。

因為我們能夠提供“本地貨幣-人民幣”的直接結算網絡,而不是以前依賴美元的“本幣-美元-人民幣”,這樣即使一些國家沒有美元儲備,但只要有與中國央行建立的互換協議的頭寸,就是以即使將本幣結算到人民幣,這無疑增強了中國在海外投資的信心。

主持人:在美國退出QE美元回流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面臨“美元荒”,已經影響到經濟和企業運營,正如剛才羅總講到的,人民幣是以一個很好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更多支持走出去的企業和當地經濟發展。下面有請來自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的黃英副主任給我們分享一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黃英:中關村海淀園是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産業園區,也是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區,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作為政府來説,我們海淀區委區政府會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科技産業的發展,我們每年大概有18億是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打造一個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高地。一方面強化創新服務支撐,建設一些有助於降低創新成業成本的共享技術支撐平臺。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推出集中辦公區、一照一碼等政策,設立創業會客廳,低價或者免費提供創業涉及的辦證、知識産權、勞動關係等各項服務,用政府的“減法”換取市場的“乘法”。另一方面強化創新創業的金融支撐。鼓勵各類科技金融要素和主體入駐海淀,支持總部金融機構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發展,引導各類科技金融機構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開展金融産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第二,政府設立引導基金,吸引大量的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加入到支持科技産業創新中。我們現在已經設立有科技成果轉換引導基金,海淀區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初創期股權投資基金,以龍頭企業為發起的産業發展投資基金,並購引導基金和海外創新母基金,這些都是以政府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第三,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積極爭取金融政策先行先試。截止2015年底我們有8個試點項目負責外匯登記,申請獲得受理,實現外匯登記總額2.9億美元。據初步統計,海淀區一共有39家企業獲得外債總額達到19億美元,節約財務成本大概2.9億人民幣。

主持人:非常感謝黃主任的分享,我們下面有請來自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的黃劍輝院長。

黃劍輝:我將就促進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化解金融風險,提出幾點政策建議。

首先,明確政策目標,創新實施方式。在今年及“十三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並使其成為撬動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要支點。其次,以“政府引導、依法合規、市場運作、銀企自主、多方共贏”為基本原則。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方針,在積極發揮政府的相關關鍵性作用的同時,更加重視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相關操作中的決定性作用。再次,中央、地方兩級財政設立“促進國企改革專項資金”。中央層面首期不低於3000億元,後續可酌情追加,並可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籌集,並應研究構建相關審核認定機制,從源頭上破解我國當前推動國企改革動力不足、成本分攤缺乏有效機制等問題。最後,設定“優先股”與“普通股”兩種模式。運用於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偏好的市場主體,以增加政策的覆蓋面,提升適用靈活性。

需要根據不同的市場主體,明晰政府與市場的責權邊界,具體可針對經營較為健康的企業、經營出現問題的企業和“僵屍”企業三類市場主體加以區別,並實施不同的操作模式。經營較為健康,但財務壓力較大,有降杠桿需求的企業應使用純市場化操作模式,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通過資産管理公司等平臺,主動通過市場化運作,而對於去産能、去杠桿任務較重的行業中,經營遇到較大困難,但仍有能力通過資産重組和轉型發展重獲新生的企業應採用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模式。此外,對於産能落後,經營管理問題嚴重,且無實質性改革方案或改革推進遲緩的“僵屍”企業,應通過破産清算實現市場出清。

此外,還應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包括在國務院層面成立一個強有力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協調推進機構、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以及抓緊研究修訂《公司法》、《商業銀行法》等基本法律及相關法規等。

主持人:非常感謝黃院長的分享,下面有請來自人大財政金融學院的宋老師和我們分享一下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的。

宋瑋:我想這裡主要是講一下金融如何來支持我們未來的創新發展戰略,主要補充以下幾個方面。

就金融系統來看,我們一直在強調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通過股權融資更多地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特別重要。創新型企業具有高風險、高成長性的特徵,特別適合股權融資的方式,資本市場能為創新提供價格發現和融資供給,也能為創新提供成本補償和風險分擔,還能為創新的各個階段提供相應的特殊支持。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市場對我們實現創新發展戰略意義重大,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從銀行的視角來看,銀行信貸支持創新發展還是需要政府的支持。剛才黃主任也提到,為銀行創新型信貸提供一些風險補償,這樣可以鼓勵銀行有意願做這些項目。銀行是市場化主體,它一定要按照風險收益原則來做項目,如果缺乏稅收上的優惠或者是政府的補償基金的話,銀行很難進入這些新興行業。還有監管政策的調整,包括剛才銀監會的領導也提到了這一點,可以設定對創新型、環保型企業以及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監管比重,提高對銀行新興行業信貸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以各種方式來鼓勵銀行的信貸資金進入新興行業。目前來看,銀行業面臨著來自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壓力,銀行業要進一步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整合大數據資源,實現向智慧銀行的轉變,增強銀行的信用評價和風險管理的能力,這樣做本身也可以提升對新興行業和小微企業的貸款能力。

互聯網金融是支持創新發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互聯網金融具有非常強的普惠金融和鼓勵創新的特徵。而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産品的確給企業創新提供了好的融資方式,對中小企業的創業創新都是很重要的支持。如果我們能夠用資産證券化這種方式把這些産品的現金流做成標準化證券,會促成一個比較好的投資品種。

主持人:非常感謝宋老師的分享,我們下面有請來自大信會計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肖立傑老師簡單分享一下。

肖立傑:這麼多年服務了很多科技型企業,我認為所謂的融資難,其實不是一概而論的,這是要分層次的。有很多符合國家政策扶持方向的,比如説節能環保,比如説醫療産業,無論是在收入指標、經營業績指標都在增長的,在經濟大環境減速的環境下,細分市場其是在增長的。在這些增長的企業中,創新的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輕資産,輕資産是不符合傳統銀行業貸款渠道的要求的。因為銀行資本相對來説成本最低的,股權融資是高的,但在這裡面,當企業輕資産發展,利潤高的情況下,又沒有資産作為抵押物的情況下,就反饋出來的現實狀況是融資難。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幾點嘗試:第一,強化協會等仲介組織的作用,相互抱團取暖,通過協會一起和銀行做談判,一方面提高企業信用,另一方經過銀行的考核體系,通過貸款的企業給他們預貼息,讓企業受惠。第二,我特別同意投貸聯動的試點。因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無論是自身發展還是並購這種高速發展的狀況下,必然需要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相結合。第三,要加強政府、金融機構的協同發展。

主持人:非常感謝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我們還會針對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進行深入研究,希望針對相關問題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謝謝。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劉嘯萱
相關稿件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