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圓桌系列論壇之打造特色小鎮:特點、難點與對策

2016-11-16 08:3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主題:打造特色小鎮:特點、難點與對策

時間:2016年10月14日 

吳亮:歡迎大家參加這次研討會,今天會議主題是“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最近特別熱,這個“熱”和一般城鎮化不一樣,我們在美國發現很多大企業、大學都在小鎮上,但我國不同,是圍繞著幾個大城市圈建城市。大家對特色小鎮都非常關注,産業資本在關注,實業界也在關注,房地産界、産業界都很關注,關注能不能成為資金、資本、實業、科研的聚合體。國務院高度重視特色小鎮的建設,今天這個會議要圍繞打造特色小鎮的特點、難點、對策來討論,我們究竟應該怎麼配套政策層面的東西,産業層面的東西,資本層面的東西,怎麼把這個事情發展好、規劃好。這次會議按照原定的計劃,先請來自部委的領導講一講,然後請專家發言和産業界朋友一塊兒就一些問題展開討論。

張學勤:先講比較難講,這個材料我提前看了一下。

現在大家確實非常關心特色小城鎮和小城鎮建設這個事兒。大的背景是去年結合浙江省的情況,開展了特色小城鎮的活動,這個事情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去年中財辦專門對浙江的特色小鎮的經驗和做法進行了充分的調研,之後習總書記、克強總理、高麗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對浙江特色小城鎮的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把浙江培育特色小城鎮建設作為推行新型城鎮化,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抓手和載體,提的高度非常高。浙江是去年開始了探索,有一年多的經驗,今年從全國來説我們也在搞試點,原來的想法是大概五年時間,全國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基本的要求是地方有一定的産業基礎,這是核心。當然,城市也得有一定的規模,發展要有一定的潛力,通過這樣的培育帶動全國其他地方特色小城鎮的發展。這是一個基本背景。

通知發了以後,各地也推薦了一下名單,幾個部委經過審定,第一批名單昨天對外正式公佈了,第一批是127個。為什麼昨天公佈呢?昨天中財辦、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三部門在浙江杭州召開了特色小(城)鎮經驗交流會,上午考察,下午開會。

特色小城鎮這個事情各地確實是高度關注,社會上也非常關注這個事兒。

作為特色小鎮的培育,首先我們要強調“特”。首先,一個小城鎮的發展要有生命力,要有獨特的産業支撐這個小城鎮的發展才有長遠的生命力。第二,小城鎮在建設風貌上也要有獨特的方面,比如説小城鎮的風貌、文化、山水別墅,防止所有的城市都千城一面。第三,我們擔心地方在這個過程中過度一哄而起,所以現在除了縣裏面的城關鎮之外的建制鎮,全國大數是1.88萬。除了城關鎮之外,含上城關鎮就是2萬多,我們擔心方向看不好的時候就一哄而起。所以對特色小城鎮有一些要求。

為什麼擔心大家一哄而起呢?因為中國城鄉發展差異太大,小城鎮的規模、基礎、區域不同,差異化也很大,全國小城鎮有幾類。一類是服務農業的小城鎮,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交通的發展,現在很多小城鎮依託農業,打造農業加工業,特別是物流業。現在陜西、黑龍江農業比較集中的區域,圍繞農業的加工、土地的流轉,有服務農業的小城鎮。比如説有的地方以養殖業形成一個大市場,內蒙有一個鎮是北方最大的黃牛交易市場。第二類是圍繞特色的文化風貌資源的旅遊産業;第三類是工業方面,一方面是有傳統工業基礎的城鎮,把産業兩端進一步延伸,做大做強做精的地方,比如説紹興平水鎮的陶瓷很發達,浙江的襪業小鎮,一年産30億雙襪子,佔全國市場的70%。除了原來簡單的生産,現在到前端的研發,後端的展覽等等都有。另一方面是依託純粹的大工業,現在有一些鎮有工業園區或者是特殊的新興産業。第四類是特色區位優勢小鎮,比如説北京現在好多旅遊鎮,一晚上兩、三千塊錢的房間有得是,還得提前兩周訂。這些小城鎮走到這一步都各有特色,不管是有區位優勢還是其他資源優勢也好,都很有特色。

周久才:今天很高興在討論特色小鎮建設的主題研討會上,把旅遊局邀請來了,感覺非常榮幸。

中國小鎮有它原有的特色,我們不能否認幾千年的發展結果,當前特色小鎮更多的是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怎麼樣讓它進一步煥發活力的問題。特色小鎮建設在中國這盤大棋裏面,無論是經濟、社會、“三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等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三部委推動的這項工作意義非常重大,而且這項工作非常重要。

特色小鎮這個事兒別看就是一個小鎮,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很多,怎麼樣處理好這些關係,怎麼樣把握好小鎮發展的節奏,以及怎麼樣按照現在凸顯出的規律去推動它非常重要。

第一,在特色小鎮建設裏面至少有幾個關係需要大家關注。

一是過程和前景,手段和目的關係。

雖然説原來的小鎮,至少有當地的文化特色,但是在這階段面臨的更多的是經濟轉型,社會轉型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煥發活力的問題,從結果上來講沒人懷疑,誰都會支持。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們更多的是在推進小鎮特色建設的過程中。所以國家要高度的重視起來,如果這個有了偏差,結果恐怕適得其反。

二是宏觀要求和微觀自覺的關係。

現在從國家大的宏觀形勢來講,推動特色小鎮沒錯,但是小鎮畢竟有很多的原住民,是當地人生産生活依託的東西,他們怎麼樣認識,怎麼樣把宏觀的要求和微觀的自覺協調起來,恐怕是一個難題。特色小鎮從結果來講,大家都認同,但是真正能夠形成特色,肯定不是從宏觀角度來做的,肯定是微觀才能做出特色來。這個問題也是目前值得關注的。

三是區域和重點的關係。

目前三部委提出拿1000個做示範,這個示範有帶動也有試點的意思,但是全國有1.8萬個這樣的鎮,我們把重點放在哪兒?改革開放以來,不排除有些小鎮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們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什麼位置上,更多的是來了機遇還不知道怎麼幹的鎮上,已經形成了特色,甚至已經往這條路上走的,某種程度上不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我們想讓18000個鎮都形成特色,這是我們的長遠目標,但是不可能齊步走,所以當下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什麼位置上?值得我們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

第二,當前背景下要順勢而為,突出旅遊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的作用。目前一説特色小鎮,大家無形中都會想到旅遊小鎮。這些年鄉村旅遊是發展最快的板塊,這個過程中毫無疑問要依託特色村鎮發展,我們跟張司長他們合作了很多年,推出了全國的特殊旅遊景觀名鎮名村600多個。這些年旅遊小鎮建設成績非常可觀。而且特色旅遊小鎮的發展有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當地的文化得到了彰顯,搞村鎮建設,文化自信,特別是農村的文化自信在目前來講是一個難題,恰恰是因為旅遊使得當地的文化價值,老百姓保護的意願增強了。黃山的西遞宏村也在做旅遊,老百姓不願意改變當地的風貌、歷史遺跡,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改變了就沒有價值,這是旅遊在特色村鎮發展過程中獨有的作用。

二是旅遊業在大的區域內,在省市層面很難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在村鎮這個角度上,很可能成為支撐性的産業,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剛剛過完十一,出行普遍會堵在路上,堵不愉快,但堵也要出去,這是一種市場需求。應該説旅遊這個産業對村鎮來講非常重要,當然不是所有的村鎮都適合搞旅遊。至少有相當多的村鎮應該把旅遊産業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即使不搞旅遊,恐怕將來也不是簡單的用以往的工業思維去做,也要有旅遊的意識、旅遊的思維,尤其是在面對地區特色的問題上。

三是中國農村的問題集中體現在村鎮上,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社會組織結構出了問題。傳統的結構打破了,現代的結構又沒出來,旅遊最大的作用是把村民重新組織起來,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經濟組織和社會結構。這樣的話,旅遊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産業支撐了特色村鎮的建設,更多的是通過産業的特性使得村鎮煥發了自己的活力。這裡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大家人為地造小鎮,某種車間上不是造小鎮,而是造一種産品,這種現象是另外一個考慮方式,跟我們講的特色小鎮不太一樣。

第三,現在結合旅遊業發展的需要來講,需要政策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用改革的思維破解一些問題。大家知道,現在旅遊業最火的是鄉村板塊,工程資本很多也盯著這塊兒,但是進不去,進不去的主要原因在於現行的管理制度,包括規劃和農村的宅基地政策、集體土地政策,如果這些政策不做適當的調整,不跟旅遊業發展相吻合的話,這種糾結的局面還會延續。所以特色村鎮從旅遊這個角度來講大有可為,但是真正可為還需要用一種改革的思路破解一些目前的體制和政策上的障礙。

村鎮規劃是法定的規劃,法定的規劃是按照當地的人口、按照原有的産業佈局規劃的。如果發展旅遊的話,這個地方需要公共服務設施,需要接待設施,這些原有的規劃恐怕就難以滿足。至於説土地、宅基地等要素不能做活,不能融資、不能流動的話,整個規劃、建設肯定會受影響,這方面的制約在旅遊行業體現的比較集中,所以旅遊小鎮的建設也需要一種改革的思路,更重要的是需要改革的實實在在的舉措。

吳亮:剛剛周司長提到了一些問題,下面請一些學者講一講。為了提高今天討論的質量,大家還是以問題為導向來發言。比如説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當中遇到了哪些實實在在的問題和困難,難題有哪些?比如説周司長講的小城鎮建設涉及到土地的規劃、土地性質的變更等等。學者是不是也跟部委的同志有一個對話,有什麼問題也可以請他們解答一下。

馮奎:首先,作為研究城市和小城鎮方面的專家,特色小鎮的發展我們覺得很有意義,應該予以大力支持,這種衡量下,講一些觀點。

第一,特色小鎮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一哄而起,具有非常強的背景,或者説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們高度警惕,大致有幾方面的原因。

1.宏觀經濟背景變化了以後,現在進入了新常態,大規模開發條件不具備了,所以各方面的力量比較集中于特色小鎮、小城鎮發展,這是一個大背景。

2.工商企業,特別是房地産商在尋求轉型發展過程當中,會從大城市轉移出來,轉到特色小鎮、小城鎮,尋求出路。我們看到在很多所謂的特色小鎮、小城鎮發展基本上還是在搞物理空間的建設,這一點也需要高度警惕。

3.地方政府為了尋求經濟的增長點,要拉動經濟增長,對於以上這樣一些方面的迎合。

4.發展的對象現在並不清晰,我們講兩個概念:一是小城鎮;一個是特色小鎮。從小城鎮的概念講是2萬個,按照特色小鎮來講,1—3平方公里,很多特色小鎮數以千萬計,都可以叫特色小鎮,也就是説我們發展的對象沒有明確界定,這會導致發展的基數、統計方面都比較混亂,這也是導致大家一哄而起的很重要的原因,你説你搞特色小鎮發展,我説我在搞小城鎮發展,我在搞重點鎮發展,這樣的情況下,會容易導致一哄而起的情況。

5.門檻過低,現在搞很多特色小鎮發展,在中西部結合特色旅遊,但是做地方規劃的時候已經發現一些特色小鎮,特別是旅遊型小城鎮的發展,新鮮勁一過就冷冷清清,即使當初推出的典型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節假日擁擠不堪,剩下的日子就沒人去了。

6.對特色小鎮、小城鎮發展規律的認識不夠,我們總認為我們幹過大城市,幹過城區就會搞特色小鎮,導致上上下下覺得搞小城鎮小菜一碟,實際上小城鎮的規律沒有很好的把握,造成對這方面的發展缺乏規範的引導。

7.輿論的誤導,大家在前一段時間的宣傳過程當中充分的呈現了特色小鎮發展的多方面的意義。但是下一階段的宣傳需要更多地闡明不要一哄而上。

我們觀察到了一些地方的現象,比方説最近邀請我做演講的都跟我講特色小鎮,這説明大家很有積極性。如果我們繼續分析下去,會看到一種模型,地方政府要經濟增長點,房地産要找出路,我們把旅遊的東西加在一起,還是在傳統的模式下怎麼可能不過熱呢?

如果我們對於特色小鎮的發展思路模式沒有改變,容易導致這種過熱的出現。比如説在政策方面的導向,開始是以浙江的特色小鎮的模式為導向,倡導要建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城鎮,是産、城、人、文、景融合的小城鎮,是多位一體小範圍的開發,走的是綠色低碳智慧的發展之路。我們現在又把整個思路疊加到中心鎮、重點鎮的發展上去,實際上發展的基數就變得模糊不清了。從個案意義上來説,特別是作為中央媒體可以關注這方面的現象。

另一方面,因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涉及到未來中國城鎮化的重要發展戰略,不是一兩年,而是很長時間,各個地方都在制定這方面的政策,因此從政策層面有幾方面的建議。

1.省市制定的政策,部委的支持政策一定要特別突出創新、綠色的發展道路。如果現在一哄而上造成了大量浪費,就徹底違背了搞特色小鎮的初衷。

2.政策組合上要有完整週密的體系,浙江玩兒特色小鎮,從前到後有非常深厚的政策基礎,從上世紀80年代的小城鎮發展戰略、主導産業集群,到開放經濟等形成了深厚的政策積累。但是在很多地方大家只是學了皮毛的東西,然後就在搞特色小鎮,這樣就很危險。建議其他地方在研究支持特色小鎮過程當中要進行大量的政策儲備,否則不能夠輕易上馬。

3.政策要支持那些看得見,行得通的地方。看得見原則是産業經濟學上很重要的規律,這個地方具備基本條件,有這個基因,才是政策支持的基礎。既不能認為本地一無是處,也不能異想天開,要把決定權交給有眼光的企業,當地的開發主體機構。

4.從政策實施上來説要執行嚴格的評估,創建過程中要建立倒逼機制。在浙江省的經驗中,允許你去申報,但是如果一兩年創建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把給你的政策收回,同時還要給予一些警告。這樣就避免了沒有退出機制,大家都爭一個帽子,找到了一些政策支持,爭了帽子睡大覺的情況。

5.從政策支持的主要對象來看,是各類中小型企業。我們在浙江也發現這一點,只有把支持政策重點落實到中小企業頭上才會持久的煥發活力。這些中小企業小到一兩個人,有些是有限公司,有利於形成未來的産業集群。如果再走以往的道路,變成大的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勾結,大家把一些政策化解掉,會帶來很大的問題。

6.在政策支持的突破口上主要講改革,這在浙江的這一輪發展中也很典型,不但要講發展還要講改革,還要講中小企業的改革、科技創新的改革、政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7.在政策支持的延展上來看,希望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給各個地方一顆定心丸。特色小鎮發展不是一兩年,國家層面要有持續的政策,避免某些地方為了爭取一個時間段入選而一哄而上。

因此,在這一輪特色小鎮發展過程當中,如何避免一哄而上,對於我們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將是巨大的貢獻。

吳亮:馮秘書長的發言質量非常高,把很多問題涵蓋在了裏面,大家都想做這個事情,積極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馮主任講的我非常認同,不僅要蓋房子,還要裝東西,而且要有退出機制,要有標準化和可完善的足夠的政策儲備。我們也到浙江看了,確實搞的不錯,因為有産業支持,有旅遊,有些地方靠近上海,有些地方也有産業配套的東西。

下面請穆主任講一講。

穆榮平:三部委發的文件,我的理解是,既然政府這麼重視這件事情,一定有道理。在過去中國走小城鎮化這個道路走了幾十年了,有一些問題大家應該思考一下。

1.總體來講,小城鎮的發展效率不高,如果沒有特色,小城鎮的發展在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是我們的工作重點。現在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説,城市化加快以後,在原有的小城鎮領域出現了很多問題,通過發展特色小城鎮解決馬上要面臨的、以及已經存在的社會發展問題,顯得更重要。從經濟的角度來説,小城鎮的産業格局基本上比較小。建設思路還是應該從“十三五”規劃的五大發展理念的角度去思考,不是説一個小城鎮一定要符合五大發展理念,而是要擇其要,一定要適合當地的自然稟賦、人文特色。特色小城鎮的建設跟城市化之間的關係,如果僅僅孤立地談城鎮建設,跟城市化建設割裂開的話是低效的。

2.現在地方政府還是從經濟發展、産業發展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即使是發展旅遊,還是從經濟的角度思考的更多一點。文化傳承、環境保護、公共服務、創新等其它的角度已經提上了日程,但是考慮的不夠全面。當然産業發展很重要,一個城鎮作為生産生活的一條鏈的話,沒有産業就沒有收入,靠外面注入資金是不可能持續的。但是唯産業轉型來驅動的話,一定會走偏。

從規劃角度來看,更多的應該強調長遠系統性,要軟硬結合,以軟為主。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小城鎮的規劃權限還是應該往上收。一般一個城鎮的規劃是根據自己的財力物力來考慮的,不可能考慮很長遠的東西。

3.從機制的角度講,文件裏面強調了PPP,從大方向上來講是對得,但實際上這個PPP是不平等的。如果地方小城鎮作為一方,他們看問題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是不夠的,所以規劃這塊兒應該往上一級,確保城鎮建設的方向。規劃要思考的問題是在空間上看特色小鎮和周邊的關係,也就是説,如果在一個大的城市群裏面,規劃就要跟大的城市群規劃銜接。

4.特色小鎮不僅僅是經濟,還應該把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通過配套中小學,把教育質量提升。要利用新技術、新手段,通過智慧城鎮系統建設來解決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等的問題。同時增加醫療衛生投入,這個地方要想宜居,要想讓人願意到小城鎮發展,醫療衛生和教育的問題解決了,城鄉統籌的主要問題就解決了。可以通過新技術手段和政府管理的創新,把大城市周邊的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在小城鎮裏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共享。但是在規劃裏面一個小城鎮可能做不到,需要在更高層面推進這件事情。

5.中國小鎮的破壞,跟傳統歷史規律不太一樣。古代有告老還鄉制度。現在為什麼不願意回去呢?主要還是跟醫療衛生、教育有關係。小城鎮要建得好,很多人在城裏工作一段時間,乾脆就回老家了。因此從恢復傳統意義上可以挖掘一下。從資金上、社會網絡的角度來説,比如馮主任回到安徽,就把在北京認識的人帶過去了。所以文化不僅僅是當地的文化,我們要創造條件把傳統文化引入到地方。當然這是我的一己之見。

最核心的東西還是集約發展的問題,小城鎮所有的配套都是在不經濟的規模上配套的,所以這是一個大問題,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也很重要。

吳衛星:剛才幾位領導和專家都提到了特色小鎮的發展,大家都擔心一哄而起的問題。

在我看來,項目的選擇是頭等大事,政府和企業在其中起什麼樣的作用?我覺得,企業起的作用更大一些。政府的主要任務是要提供公共産品,擴大稅收的基礎,政府選擇特色小鎮會有考核目標,指標到底是什麼?修了多少條路?把當地的基礎設施修的多好?在這個基礎上要有一個發展目標,剩下所有的事情應該交給企業做,也就是説要讓市場決定資源的配置,讓市場決定這個特色小鎮能不能做得下去,做不下去就要退出。

退出機制要求現金流分配權要明晰,這個項目建立了以後,項目是不是有一個實體,特色小鎮未來會不會形成現金流。如果現金流只是形成了政府稅收,這個項目是進行不下去的;如果只是形成企業的利潤,當地的居民和政府也不願意。所以現金流的分配權、所有權怎麼定,需要政府花很大的心思來設計,怎麼樣和企業把利益分配得更好。政府和企業合作的話,期望企業和政府共同兜底,而不是只有政府來兜底。政府最好是提供一定的支持,以固定上限的所有權或者利益分配權,剩下的交給企業,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

關於金融支持,分為兩方面:一是金融服務的便利化,包括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非現金業務,由互聯網來解決支付的手段、服務的手段,包括符合市場規則的貸款,再去發行便利化,不管是有沒有特色小鎮這些都應該做,這是也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是G20倡導的數字金融的一部分。二是投融資機制的創新和改革,特別是PPP機制的創新和改革是特色小鎮的重點,而且很難把這個機制設計好。

有幾個問題:

一是收益的損失是不是按照市場規則來分配,政府提供了公共産品,到底要提供多少?每個省、每個縣都有自己的預算,預算規模到底有多大?政府也可以舉債,可以花未來的錢建設基礎設施,那麼給他多大的餘地,特別是要避免縣級政府為了短期的業績的擴張,造成了長期損失。

二是這個項目運行過程中,PPP的項目的合作方式的選擇。比如説園林建設交給一個民營企業和政府合作,道路建設、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可以交給一些企業。我們團隊針對這個案例做了一些研究,其實不同的項目不同,並不是每個項目都要合包或者分包,因為涉及到是旅遊還是一個具體的産業,有些信息的不確定性更強,合包更合適一點。比如説美國出現了並購潮以後企業非常大了,建立縣級、鎮級項目一個企業就可以做得很好。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特色小鎮設計的時候跟民企是怎樣的合作方式。

怎麼樣設計激勵相融的機制?前面專家提到了要輻射中小企業。從國內經濟的發展來講中小企業也應該佔大部分,但是要根據項目的情況,如果項目中間的不確定性比較大,特別是企業自身的外部性因素非常大的時候,就要選擇大型的企業進入,這個時候企業內部可以解決激勵機制的問題。

三是關於充分競爭的問題,從PPP的國際案例來看,很多PPP的案例效率並不高,只是滿足了招投標的要求,實際上競爭力不強,往往一些通用型的項目或者是參與方非常多的項目效率會高一點,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怎麼樣把建設的標準更加清晰化。標準清晰化,參與人多的話,效率就會很高。

邢軍:議題裏面有一個問題是“關於金融手段如何促進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風險如何規避的問題。”我來自於中國開發金融促進會,開發金融就是用市場的手段來促進。服務國家戰略,我們開發金融非常關注特色小鎮建設的問題,我們對這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就關於金融如何支持的問題彙報一下。

關於小城鎮怎麼有序發展,最基本的問題是要找到特色小鎮發展的價值在哪,價值弄清楚了,投資、規劃、發展都會有基礎了。特色小鎮的價值首先體現在産業價值,將來在這個地方投資會形成的規模和産生的GDP。除此之外還有生態價值。從目前來看,我國大城市化發展,也就是城市病帶來的約束是什麼?霧霾、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這些已經成為我國大城市發展的約束。對一個大城市來講,生態成為了需求,有了生態需求就有了生態價值。

當年開發銀行在支持中國城鎮化的過程中,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土地價值的實現,城市化帶動了土地價值的實現,支持了我國城市的發展。隨著大城市病的出現,土地的承載價值是有限的,土地上面建設了建築物,使用價值是有限的,只能是居住、生産提供載體。土地是有限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下一步真正要關注的價值是生態價值。

我們認為,特色小鎮是在國家城市化過程中的逆城市化方向,逆城市化的過程中,很多人就願意到有特色的地方去就業、居住、休養,這就是對生態的追求。我們認為,在逆城市化過程中要關注生態的價值。打造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我們提出要關注生態價值。

生態價值怎麼衡量?願意去一個生態好的地方就業、居住、投資,就會形成一個地方的生態價值。有了産業價值、生態價值,投資就有抓手,金融支持就有了依據。生態價值等於人的消費總數乘上消費量,社會價值乘上人數,我們會有一套公式。

有了生態價值的基礎,地方政府做規劃、企業投資、銀行支持就有了評價的抓手,就有了指標,解決了目前土地財政怎麼做的問題。土地財政在一定時期歷史使命在某一方面已經有約束,怎麼找到新的突破,我們認為生態價值能夠帶來新的生態現金流、生態金融、生態財政。

圍繞這些事情,簡單談一下融資的問題。

第一,特色小鎮要做好,要規劃先行。既有大的區域規劃也有具體的項目規劃,現在中央提出多規合一,很多地方都在做多規合一,這也是一個做法,規劃裏面要體現生態價值,這樣的話可以和融資規劃結合在一起做。

第二,特色小鎮建設前期要引導社會資本進來,我們提出了資金的“上山下鄉”。因為資本是有人格化的,掌握資本的都是機構或者個人,他對生態價值有一定的需求,從這個角度可以引導資本“上山下鄉”。

第三,怎麼樣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開發金融最基本的做法是把政府的信用拿過來跟市場結合在一起,對市場形成孵化和引導。很多領域有PPP模式,包括新的開發領域怎麼做起來,前端市場化程度不高,很難形成長期的現金流和好的收益。這個時候做市場孵化,政府就要起一定的引導作用,才會取得開發性金融的效果。所以我們提倡由政府出面進行引導,搭建一些平臺。政府的平臺搭建以後,能避免亂開發、泛房地産化的現象,使小城鎮建設更有序的進行,這些才能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本進入。政府還有一個基本的功能是提供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的發展也好,美麗鄉村建設也好,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最基本的東西,這應該是政府要做的事情。

開發性金融促進會也在做相關的社會引導,準備搞一個小城鎮引導基金引導投資。該基金已經啟動了,準備做500億的規模。10、11號在贛州開了南北“4+8”的會議,我們想從綠色發展、從生態入手,北方四省是黑、吉、遼、內蒙東部。南方8個省,閩西北、贛南、兩廣、雲貴、江西等地方。這些地方相對生態好,人口少,但是以前基礎設施不完善,發展的基礎比較差,有一些貧困地區。我們想從這些地方做起來,在保護好生態的基礎上,把生態價值體現出來,把特色小鎮做起來。為什麼“4+8”,因為我國地域差異很大,希望資源能夠互補連通。比如説搞一個養老小鎮,在南方夏天很熱,北方很舒服,這樣就可以互動起來,也提供了候鳥經濟戰略模式。

我們還推動了幾個機制建設:一是希望政府推動地區協作,提出了地方政府之間協作,政府之間交流經驗,理念上進行溝通,特別是法制建設的經驗交流。二是成立了一個産業聯盟,引導投資者、企業家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進行投資。三是啟動了500億的特色小鎮的引導基金,希望能夠在有關部委的指導下和有關政策配合,跟銀行信貸資金結合,投貸結合解決小城鎮的融資難問題。

劉士林:我們一直做相關研究,給大家做一個彙報。

關於特色小鎮建設,一是要看問題的背景,這個問題搞清楚腦子就會比較清醒。二是要找規律,我有哪些客觀的必然性決定了這個特色小鎮的形成,哪些客觀規律在未來還會影響它,再説對策。三是對策要根據中國的情況按照輕重緩急、經濟適用的原則來提,因為國家發展這麼快,矛盾這麼多,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現在要探討的問題是,政府要預防出現政策決策問題,企業也不要盲目跟風,普通市民應該明辨是非,特色小鎮到底應該是什麼東西,我和它的關係是什麼。這三個問題解決了以後,有望特色小鎮會有客觀理性的建設。我們做了一些調研和研究,聽了大家的發言以後談一談我的看法。

第一,目前,特色小鎮的基本情況不太明了,下一步怎麼樣出政策,要對特色小鎮做全面的調研和了解。

一講特色小鎮就説浙江,我這邊有很多數據都不是從浙江開始的,北京2011年就建了100億的小城鎮建設基金,雲南省2011年就提出了建設意見了,也提了很多類型。基本上每個省都提了一些。江西省比較落後,2012年也提出了建設三類17種類型。哈爾濱這麼亟待轉型的地方,2010年結合園區轉型也提出特色城鎮的建設。勞動人民和第一線人民有很多智慧和方法,他們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生活在其中,有困難和需求,所以他們的經驗和方法值得我們深入調查研究。我們的參照係需要再全面一點,跳出浙江、雲南這樣的地方,河北也有很多很好的經驗。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判斷形勢,在確立發展的模式方面,參照係需要更加寬泛。比如安徽,好幾位專家領導都是安徽人。

第二,之前我們做了一個研究報告,對中國特色小鎮主要問題做了梳理,這個梳理和在座的各位專家的判斷不太一樣,但是所有的調研不可能是全面的數據,而是根據自己掌握的數據和情況,一家之言,大家可以參考。

一是認識上存在偏差,發展定位不準。

我們經常下去調研,很多人並不清楚,以為特色小鎮就是來錢了,來了發展機遇了。我們發現有兩個問題,越往下問題越大,他們把特色小鎮作為要帽子、要票子的途徑,這是他們想建設特色小鎮最大的推動力。

二是企業主體作用不明顯,集聚能力不強。

特色小鎮目前的狀況是政府熱,企業冷,企業會參加你的會,真正讓他簽協議,拿錢的時候,企業非常挑剔。企業的日子也不是那麼好過,也不會亂花錢。表面上可以説開一個招商大會,來很多企業家,真正投資落子很難,所以現實並不樂觀。因為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差很多,我們以前有一個測算,表面上看小城鎮土地便宜、勞動力便宜,但是基礎設施的費用加上成本就很高了,很多小城鎮現在還斷電、斷水呢。

三是缺乏長遠規劃,特色元素不突出。

小城鎮都是縣級以下,規劃眼光、想法思路、人才資源跟大城市都沒法比,目前發展比較好的都是靠近大城市,因為大城市的力量介入了,雖然小城鎮很熱,但是不要覺得會成為主流,它還是在城市群的框架下,依託大城市、中心城市的輻射和拉動。我們要判斷一下小城鎮有多大規模,有多大的黃金期,要做精準的判斷和研究,如果不研究計劃就跟不上變化了。特色小鎮的核心區劃不確定。哪個企業説我願意在哪個區塊投錢就給他了,但是這個區塊是否符合鄉鎮建設和規劃是不管的,企業和政府考慮的角度不同,企業願意找最好的地方做,會造成很多的後遺症。

四是項目相對疏散,功能疊加不足。

功能都比較簡單,完全靠企業和市場投資,沒有政府的統籌考慮,個人做個人的,都是單兵作戰,過去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是同質性建築,規劃相似,成本很高,重復建設,大拆大建。小城鎮建設是企業主導,企業的這種思路不變就會把大城市病帶到小城鎮,但是要改變很難,因為企業是逐利的,掙錢才會幹,企業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所以我們建議特色小城鎮的建設不能完全由企業主導,政府要兜底,如果完全由企業主導的話,爛攤子還是會扔給政府。2014年我們做了傳統村落調查,曾經非常好的傳統村落旅遊,企業一齣問題就是一片狼藉,所有的問題都扔給了政府。

五是創新集聚轉化困難,産業層次不高。

穆主任是做産業的專家,個別的會有,那是宣傳的,普遍性是沒有的,很簡單,人才、研究基礎、規劃思路決定了他不可能做的很好,浙江做的好是因為跟長三角的氛圍聚集在一起,到東北、西北去看一看,根本不可複製。我們調研發現,即使有一些創新型企業切入了,但是和原來企業的關係不結合,很難結合,形不成完整的産業體系,這個問題也很麻煩。比如説上還有一個科創中心,有什麼科創元素呢?就是一個牌子,就是特色咖啡。

六是要素保障比較淡,導致創業進度差異很大,創業的水平參差不齊。

特色小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傳統虧欠小鎮的比較多,現在要補齊短板要投入的比較大,在有些地區的開發成本會更高。建設投入週期長,見效慢,一哄而上的時候,資金開始的時候會投一些,出了問題沒有效率還會不會持續投,如果不持續投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另外,我們對土地的問題比較擔憂,現在大多數特色小鎮跟以前搞的園區、景區一樣,是為了圈地搞房地産。搞房地産不是不可以,但是這個房地産建設完以後會不會引起新一輪的把大城市買房難轉移到小城鎮去,會不會出現空城、鬼城、爛尾樓,我覺得這種可能性更大。在座的很多專家、領導在某個旅遊城市有一個小別墅,你買了以後會用嗎?不會用,不會用就沒有人氣,各種各樣的後遺症非常多。動作的土地嚴重不足,很多地方都是村鎮最好的土地,建議還是要把緊一點,把粗糙的沒有建設理念和開發模式的企業門檻提高,不要讓他隨便進來。

最後幾句話,有五個問題可以思考一下。

1.要做好理論研究,把概念界定一下,到底什麼是小城鎮,或者説特色小鎮。各省有各省的説法,我們國家是多部委介入,沒人管這個問題,比如説我國四大經濟區,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居然各個部委的劃分是不一樣的。幾個部委要説清楚,什麼是特色小鎮,下面就明白了,以後做統計、做分析、做評價就有了概念。

2.對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要進行深刻的調研,不能光看網上的東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是信息社會,沒有數據和信息我們的決策是有問題的。

3.要建設標準體系,沒有建設標準體系,上面怎麼説,下面想怎麼幹也沒辦法。

4.作為小城鎮的戰略研究要準確的吃透國家的戰略意圖,要結合起來,不要自己想,也不要跟著商人想和地方政府想,要跟國家要解決什麼問題密切結合。

5.要讓特色小鎮走文化型城鎮化的道路,以前叫經濟型。經濟就是GDP提升,人口集聚,那樣就沒有特色了,怎麼樣更好的依賴地方的文化資源做好規劃和引導,走一條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符合國家需要,符合各方面需求的道路。

周堅: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非常榮幸代表夢想小鎮在這裡發言。

夢想小鎮是2014年8月份開始規劃,到現在兩年不到的時間,浙江的特色小鎮建設就是源於夢想小鎮,借勢“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以及建設特色小鎮的政策和服務供給,夢想小鎮應運而生。目前規劃是3平方公里,真正建成是三個區塊,17萬方。新一期建築是創業大街,是4.3萬方,是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從2014年8月到現在,發展方面主要形成了四個特點。

第一,創新創業的勢頭非常良好。

一是引進集聚的資源首先是人,引進了7400多位創業者,其中60%以上是外省。對我們來説很了不起,原來擬建設是以(羊鍋村)為代表,是城市和農村的結合部,這幾年發展下來,那裏已經成了創新創業的樂土。而且我們還批了一批好的孵化器,包括美國有兩家大的孵化器也在我們那裏。另外,形成了一批創業隊伍,特別是以阿裏巴巴為代表的二次創業隊伍都在我們那裏。現在我們有融資額超過百萬元以上的近100個創業隊伍,浙江省杭州市去年辦的海外大賽的第一名這個團隊,一家機構就投資他1500萬美金,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團隊很厲害,也是在眾多的地方PK之後最後選擇了夢想小鎮,落戶在我們那裏。

二是從錢的角度來説,不但引進了人才還引進了資本。超預期的發展引進了1100多億的創投資本,原來規劃是三年引進500—800億,但是我們用一年多的時間引進了1100多億。

三是創業的氛圍非常濃厚,舉辦了中國財富論壇、中國青年互聯網創業大賽、中國互聯網品牌盛典、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等等,活動有450多場,參與的人士超過了7.9萬,小鎮的創業品牌形象已經樹立起來了,中央和媒體也進行了密集的報道,每天到夢想小鎮參觀的各級領導超過了20多批次。

四是帶動效應很明顯,我們哪有一個特點,夢想小鎮孵化出來的項目進入到附近的加速器裏面進行各種産業化,形成了一批小鎮的拓展區的概念,比如説電商村、健康村、手遊村、互聯網村等等,這些村都是加速器的概念。而且在更大的範圍裏,小鎮涌現出來的創業項目和投資機構正在用互聯網的思維滲透到傳統産業,改造傳統産業,所以到夢想小鎮去看,各種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區域經濟注入了全新的動力。短短的一年半時間裏已經有三家企業掛牌新三板。

第二,小鎮的特殊特色,做法方面也是四點。

一是産城融合資質對接。我們打造的是一個産、城、人融合的創業青年社區,儘管是一個小鎮,但是核心打造的是青年創業社區,聚焦的是“四無青年”,無資本、無經驗、無市場、無支撐的創業者,原來認為這種創業者的成功率非常低,但是他們有夢想、有激情、有知識、有創意,他們對科技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原來最早那批靠市場摸爬滾打的創業者相比截然不同,包括我們有一大批海外過來創業的人才。我們怎麼把這批人培養起來,培養創業社區我們引進了配套,咖啡吧、健身房、U+青年公寓等等,讓他們的生活、居住在一個地方,所以我們強調的不是傳統的産業園區,也不是傳統的城鎮化,更不是簡單的人的集群,而是資質對接的産城融合的青年社區。

二是政府主推和市場主體的作用。把市場的無形之手和政府的有之手結合配置資源,政府重點做的是創業服務業的打造,這批年輕人創業,其實光靠政府給他再多的錢,給他搭建一個平臺沒用,實際上需要市場化來幫他整合配置資源。所以政府做的是怎麼樣把創業成本降低,真正能幫他成功的是發揮市場作用。我們有一大批孵化培育機構,原來是三産服務業,現在強調的是創業服務業。比如説一開始也有一些孵化器到我們這兒來,其實很小,可能帶來一些小的項目,但是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振臂一呼,有一個項目900萬美金的融資一個月不到就解決了,説明什麼?他在業內的影響力已經成長起來了。

三是有核無邊的輻射帶動。看著夢想小鎮是一個點,其實是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的面,對於夢想小鎮孵化出來的項目積極推到周邊的産業園進行孵化,小鎮空出來的空間不斷地引進新的項目,所以我們形成的是有進有出的流動機制和滾動開發的産業良性發展路徑。因為我們沒有一個特定的邊界,3平方公里的管理、服務各個方面我們是立足未來科技城的大平臺上面。

四是共生、共融、共享、共治。夢想小鎮選擇的這個地方本身就是古街,是倉前,為什麼叫倉前?當時秦檜跟皇帝介紹,這個地方風水好適合建皇家糧倉,就延續下來了,當時800多年前就是繁華的街鎮,城市化發展以後,那邊反而變得沒落了。夢想小鎮原來是糧倉,改造的老街或在為徵地拆遷謀劃,而現在我們做的是另外一條城鎮化路徑,為老街提供了除純旅遊開發、工業化帶動、房地産驅動之外的另外一條城鎮化的路徑,我們走出來了,這條路徑就是以人為本,以信息化為推動的城市化的新型路徑。所以我們提出來的是先生態,再生活,後生産,以宜居、宜業、宜文、宜遊打造的生態理念也跟著夢想小鎮的成長逐步清晰起來,夢想小鎮一開始的思路和建設供給等等都在逐步的提升。

對我們來説有一個憧憬,要為年輕人、創業人提供一個在出世和入世之間自由徜徉的理想家園。就是你到了農村想進城,但是城裏的人想回鄉,現在你做不到,但是在我這裡你可以做到。我們打造的是把傳統文化、把老街跟現代的創業結合起來的特色小鎮。

後面我們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們在謀劃的事情,聽取一下專家的意見。

第一,後續的開發怎麼做?

我們前期的開發非常成功,原來的徵地拆遷、老街的改造,老百姓支持很難,現在老百姓主動跟我們對接,特別是村裏面的幾個書記,哪個老百姓不聽話就找他絕對沒問題,為什麼?老百姓已經認同了我們的發展模式。前面建了一期、二期,後面還有三期、四期,原來一期、二期建設特別好,原因是我們選址比較討巧,原來把糧倉的改造、原來的建設用地拿來建,所以快。後面的創業大街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因為是老街改造,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時候就難,後續的開發會更難,為什麼?存在整個村,整個存量土地的改造,新的土地出讓等問題。另外一塊兒,現在打造的是科技旅遊,這個概念我們自己也在摸索當中,因為前期來參觀的人太多了,接待怎麼辦?來了人認為光看看不過癮,怎麼辦?我們考慮怎麼把科技旅遊做起來。但是怎麼做?怎麼規劃,怎麼弄,跟圍繞産業發展是不一樣的形態,現在老街也起來了,新的建設也要引進大的房地産公司跟我們合作,這個時候的定位、功能謀劃也要進一步發展。另外,從夢想小鎮的發展開始,其實我們還在謀劃建設另外幾個小鎮,也有可能明年會一炮打響。

運營是我們自己做,我們現在打造的是5個小鎮,現在曝光的是1個小鎮,另外的4個小鎮也有特色,比如説南湖我們抓的是世界頂尖的智慧製造的小鎮。浙江的傳統製造能力很強,但是走到全世界的高端製造怎麼改造,我們已經在做了。還有一個健康小鎮,比如説生物醫藥産業,原來是産業定位,但是怎麼跟人結合?我們把浙江醫院引進來,把醫療機械機構引進來等等。前面我們摸著石頭過河,覺得做的還是比較成功的,因為宏觀的要求和微觀的動力結合得很好,下一步怎麼做我們在謀劃。

第二,怎麼樣真正推動生態系統的形成?

我們怎麼把創新鏈、資金鏈、産業鏈融合發展,把自動供給、政策供給、服務供給這些改革結合進去,也就是説前面做的是一個創業社區,做得很成功,但是如何打造一個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對我們來説更加關鍵,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

我們的體制叫杭州未來科技城,我是管委會的副主任,夢想小鎮是科技城3平方公里的區域,在未來科技城上成長起來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未來科技城是什麼?再花一分鐘時間彙報一下。

2011年那裏是一塊田,從2011年到2015年地方財政收入從11.7億突破到了100億,2016年7月份上半年已經突破了110億,所以我們的財政增長速度從省裏、市裏、區裏來看,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這個增長速度代表落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的路徑是對的,而夢想小鎮是一個特色産品。

朱金坤:各位領導、各位嘉賓,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這個圓桌會議。關於打造特色小鎮這個話題,聽了有關領導和各位專家的闡述感受很深刻,我是從企業來的,講道理講不了那麼深,我把華潤這些年在貧困地區建設希望小鎮的情況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彙報。

華潤從2008年開始,持續地到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建設希望小鎮,當時為什麼去呢?因為華潤在2008年的時候是成立70週年,我們本來是搞一些紀念活動,做了幾千萬的預算,後來想一想,與其搞紀念活動,不如幹更有意義的事,所以就想到貧困地區做一些實事,也算是給當地老百姓造福,也算華潤履行社會責任,一做就從2008年做到現在。

做法主要是:一是統一規劃,就地改造重建,改變農民的居住環境;二是通過産業幫扶、合作經營,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三是通過組織的重塑“三位一體”,建立新型的農村管理組織,帶領農民共圓美麗的鄉村夢。

這8年華潤持之以恒,先後投入了5.6億,在廣西的百色、河北的西柏坡、湖南的韶山、福建的古田、徽州的遵義、安徽的金寨,一共建了6個小鎮,是我們拿錢捐建的。這些錢一方面是企業撥款,還有一部分是員工的捐款,還有一部分是合作夥伴的捐款。在建的有江西的井岡山、寧夏的海原,國辦説要關注中西部,我們建的希望小鎮都在中西部,特別是在貧困老區。

建希望小鎮,是華潤按照中央的號召整村全面地推進貧困鄉村面貌的改觀,客觀上取得了效果,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的城鎮化發展,客觀上講有一些效果。我講的華潤希望小鎮跟各位專家探討的小鎮有共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們希望小鎮的規模並不大,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鎮,但是具備了一些城鎮的要素,比如説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都有。

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第一,環境改造;第二,産業發展等。

第一,環境改造,就是改變地方的物理空間,這是第一步。

我們第一個希望小鎮是在廣西的百色,包括3個自然屯,328戶,1300多人,4.2平方公里的建築範圍,土地面積是9805平方米。在建設開始請同濟大學做了統一的規劃,過去小鎮在規劃方面做得很差,我們請同濟大學做了規劃,做的還不錯。建設過程當中,主要是民居改造、新建,建設生態環保市政基礎設施、功能齊備的公共配套設施,重點是對農民的民居實施了改廚、改水、改廁、改房、改院、改圈工程,這個工程用了一年時間就建成了,改建民居275戶,承建的民居是84戶,一共是300多戶,修建了325個化糞池,建了3塊生態濕地處理生活污水。

過去我們去以前發現鄉村裏面非常臟,農民的生活習慣不好,垃圾到處都是,污水橫流,蒼蠅文字嗡嗡叫,所以我們為特色小鎮做了生態設計。就是利用這個地方自然的高地落差,把生活污水排到植物濕地裏面,通過植物的根係過濾污水,排出去進行灌溉。道路綠化12.2公里,開發了太陽能路燈,配備了夜間照明,這是中國的鄉鎮第一個配備夜間照明的設施。實施了電網改造,同時改造了供水系統,這是基礎設施。在公共配套設施方面做了完善和提升,新建了綜合服務中心、便利超市、幼兒園、學校、文化站、衛生站、敬老院等等,建了9145平方米,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鄉鎮公共基礎設施匱乏的短板。

建設的過程中非常注重綠色、環保、生態的理念,考慮到安全、舒適和便捷,同時考慮農民的生活習慣。很多地方給農民建高樓,我們覺得農民不太喜歡上樓,我們建的民居一般都是兩三層,不會超過三層。考慮到農民需要曬果實,擺農具的需求。蓋房子的磚頭、節能發電、環保型的污水凈化、土地的集約化使用基本上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建造成本。

通過這個小鎮的建設,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地村民的生活環境,讓農民能夠像城裏人一樣,走的是平坦路,喝的是乾淨水,用的是清潔灶,上的是衛生的廁所,住的是乾淨整潔明亮的寬敞的住房。小鎮的農民不需要到城裏去,能享受城市來的邊捷、快捷、衛生。

第二,産業發展。我們建立農村集體經濟,實現農民的持續增收。建設一開始聽取了當地黨委和政府的意見,覺得如果只是改變居住環境,所謂的物理空間是不夠的,過不了幾天蓋的新房子、修的好路就損壞了,回到了原來的面貌,所以一開始我們比較注重發展産業經濟,從輸血轉化為造血,建設造血機能。我們確定要發展産業為根本,産業發展必須以市場化為導向,市場與産業對接。過去對接不了,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所以我們以市場化為導向成立農民合作社,以合作社為平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同時跟華潤結合起來,開展了土地的流轉。也就是經營土地的整理,發展規模化生態的綠色現代農業。我們在百色成為了第一個和農民合作組織,農民開始不太積極,後來我們把農民帶到其他地方參觀,回來以後基本上把合作社成立起來了,農民拿錢入股,我們自己捐一部分錢,把合作社成立起來,成立以後以合作社作為小鎮發展經濟的載體,開展了具有當地特色的産業經濟的發展。從優化品種開始,到種養殖。我們把小鎮範圍內可以連片開發的土地進行了流轉和整理,農民的大部分土地都流轉到合作社。流轉到合作社以後,農民的土地通過簽約的方式省了很多事,我們會在合作社給農民土地租金,最早的是一畝地一年給2300塊錢,農民可以轉化為農業産業工人。産業搞的好就不吃虧,搞不好的話給2300塊錢肯定要吃虧,1000斤稻子才多少錢,開始給2300塊錢,後來覺得成本大,後來降低到1700、1800塊錢。農民轉化為産業工人可以拿到工資,有2000、3000。另外,合作社還會分紅,年底經營有利潤會分紅。通過這樣一些舉措,百色希望小鎮2007年的人均收入的基數是2362塊錢,到了2015年這個小鎮的人均收入達到了15000塊錢,不僅如此,這個小鎮還吸引了許多原來在上海、廣州、深圳打工的農民返鄉創業。大概有90多個外地的農民工回到了小鎮,這些人回去了以後成為了小鎮的核心技術和管理人員。

除了在核心小鎮範圍內,我們還把這些做法向周邊地區輻射,現在土地流轉了差不多9000畝。通過土地流轉按照企業化的管理和規模化、集約化的種養殖,不僅幫小鎮發展了産業經濟,也為華潤提供了高品質的農副産品,經過8年的嘗試和探索,華潤希望小鎮産業發展模式目前在各個希望小鎮進行了推廣,每個小鎮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地方偏重於種植,有的地方偏重於養殖,還有的地方偏重於旅遊觀光,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每個地方情況不一樣,每的地方沒有土地,只能依靠青山綠水搞旅遊觀光産業。

除了改變環境和推動産業發展以外,還要在小鎮內開展組織重塑。所謂的組織重塑是説原來這個小鎮是農村建制是村委會,村委會到鄉到縣,我們建的特色小鎮是幾個自然村結合在一起,勢必會打破原來的行政區域,當地政府就把這個區域重新跟國家和民政部報告,成立了希望小鎮的行政區劃。原來的村委會就不適合了,就要成立社區管委會,按照城市裏面的社區化管理,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是經濟組織。一個經濟組織,一個社區管委會是行政管理組織,還有黨組織。這三個組織三位一體,互相支持,經濟發展以合作社為主體,行政管理以社區管委會為主體,黨建工作以核心來支持行政和經濟的發展。除了這個以外,還在小鎮引進了物業管理,過去農村蓋了房子、修了路以後,還按照過去的生活習慣要不了幾天城鎮化的東西就丟掉了,又會出現到處是垃圾和污水,所以我們引進了物業管理,現在我們這幾個希望小鎮都維持的很好,有點田園化的城鎮風貌。

通過這七、八年,我們在希望小鎮建設方面主要是以實踐為主,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當然也有一些教訓,存在一些問題。我要説明的是,華潤建這幾個希望小鎮我們的出發點可能不是專家們討論的搞城鎮化,首先的出發點是扶貧開發,是新農村建設,改變農村的面貌。這個過程當中,客觀上希望小鎮的建設推動了農村城鎮化發展。

有幾點小小的體會:

第一,實現了農村的就地城鎮化。一講城鎮化就是建大城市、中等城市,把農民集中到城市去,但是我們建希望小鎮的時候感受到就地城鎮化好處很多,農民不需要離開鄉土,在農村過上城裏人的生活,而且生活很舒服,空氣乾淨,環境美好,田園風光很宜居。

第二,希望小鎮有效地推動了集體經濟的建設和現代化農業經濟的形式。我們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把農民個體化的經營集中到合作社,利用合作社這個平臺跟企業、跟市場對接,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實現農夫産品的均衡供應,也保證了品質。比如説過去百色這個地方種芒果,農民種的芒果品種不一樣,有一些品种老了,我們去以後優化了品種,供應到市場上就很受市場的歡迎。

第三,我們把當地的産業發展和企業自身的業務發展結合起來。華潤下面有零售企業和做食品的企業,這些希望小鎮的産業發展做好了可以很好地為華潤的業務提供農超對接基地,提供優質的農産品來源。比如説廣西養寧夏雞,在湖南養了當地特色的蛋雞、肉雞在市場上都很受歡迎。希望小鎮的所謂特色,産業特色很重要,要形成特色産業不能空降一個特色産業,還是要跟當地的傳統結合因地制宜,這個産業才可能發展起來,也可以跟華潤的業務結合起來,才可能可持續地發展。

第四,小鎮的建設很大程度上不僅幫農民增加了收入,提升了物質文明的基礎上,也提高了農民的精神文明。希望小鎮建設以後農民的精神面貌改變了,過去這個地方的農民娶不了老婆,建了希望小鎮以後女人都願意往這個地方去。另外在教育方面,在希望小鎮5、6里地以外的孩子都希望到希望小鎮上學,上幼兒園。

第五,社區化的服務管理對農村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第六,組織重塑順應了小鎮建設以後行政區劃的改變,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黨的組織三位一體。

第七,小鎮的建設過程當中,我們一直強調的是共建美好家園,什麼叫共建?企業拿錢,政治組織協調,農民出工出力,要把三者綁在一起,如果只是企業做,跟政府不搭界,跟農民不搭界肯定做不成,這裡面的很多事兒要政府來做,要發揮各方的作用,三方共建美好家園。

剛才很多專家提到了首先要對特色小鎮的概唸有一個界定,站在企業實踐的角度上來講,我認為,不一定要先從理論上把特色小鎮這個事兒説的特別清楚,中國的城鎮化發展有多種形式,多種路徑,大、小、中,各具特色都可以,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去摸索,不要指望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大家按照那個模式去套,套出來一定不是特色的東西,一定是模式化的東西。這些年我們建了幾個希望小鎮,從效果來看,至少有效地改變了一方貧困地區農民的生活,包括居住,包括經濟,包括精神都改變了,這是我們的體會。最後放一下我們這些年建設希望小鎮的圖片。

張鵬飛:中青旅城投是團中央所屬的旅遊行業的央企,七幾年李瑞環同志批准成立的,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發展到今天是上千億的企業,我們的負債率是35%,94000多人,目前佈局了國內十幾個省和海外一些國家。作為旅遊特色小鎮我們是先行者,我們很願意把旅遊特色小鎮的開發和建設的經驗和預見的問題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們這幾十個特色小鎮每一個小鎮都要至少拿一個全國第一回來,這是開發特色小鎮的前提條件。所以特色小鎮必須找準自己的第一,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給你開一扇窗戶,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天生稟賦,找準它唯一的東西,這也是自己的定位。我們的定位有一個形象的解釋,就是在腦袋上拔毛,把不相關的都幹掉,剩下一根兒就可以了。這個過程很痛苦,但是這個過程很精準,必須要把事兒吃透,必須做到第一才能往下幹,這是第一個前提。地脈、人脈、文脈要從小鎮本身去考慮,但是市場要從全國的旅遊市場考慮,要從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來考慮。該搞的地方就要考慮全國的旅遊市場,考慮全球的旅遊市場,該低的地方就得扎到小鎮的基因裏看問題。

我從旅遊的該度,從市場的角度,從投資的角度來説小鎮的事兒。我們現在十幾個都在往前推,大家知道的是烏鎮、古北水鎮。

先説一下什麼叫特色小鎮?小鎮不只是在地理上、物理上,區別於農村、城市,具有一定建築規模和特色的社會實體,是農村到城市的過渡性區域,並且有自己獨有的規模和內在的文化、産業、屬性,兼顧農村經濟特點和城市經濟特點起到連接的紐帶作用。特色小鎮要以複合型的角度來看,不是單功能的小鎮,而是農村居落最高級別的概念,是集産業文化旅遊和社區功能于一體的全産業鏈的聚合的新型的居住單位,承載著城市功能的賦性。小鎮不只是是物理和地理的小鎮,更主要的是社會形態,應該拿一個社會現象來看待它,因為它在綜合,太有特點了。

小鎮開發過程中,我們深挖小鎮的地脈、文脈、人脈,要把“三脈”挖透,包括非遺。比如説我們正在蘇州同裏古鎮,跟書記商量統一開發,落座一個全國第一,把那個湖全包下來。我們會植入二、三百項世界級的非遺。例如在廊坊開發一個項目,可能是世界級風箏基地,叫風箏小鎮。小鎮是功能複合,在生活上能夠自給自足,內在循環,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成長體,一個活體。特色小鎮能産生強烈的視覺記憶,不僅僅是傳統的建築空間、商業業態,更主要的是內在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變化,乃至於是傳統文化基因潛移默化的質變。

下面談我們在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首先是開發面臨的政策障礙和瓶頸,一共是五個問題。

1.特色小鎮成為了熱詞,更有人説特色小鎮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的鑰匙,而且是引領新型城鎮化特色的擔當。現今特色小鎮開發建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土地流轉成為主要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個小鎮不光是國有開發用地,還有很多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也不是很多。小鎮有外延,還有農業用地,所以第一件事兒涉及的是基本農地向一般性農地變性的問題。國家要求各個地方政府在這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基本農田土地性質不能變,基本農田什麼也不讓蓋,幹的所有事兒都是違法的,這個鎮自己蓋房子、養豬、養羊自己敢幹,咱們作為企業你敢幹嗎?何況你是國有企業,更不敢幹,所以咱們幹的所有事兒必須以法律為前提,基本農田一點兒事兒也不敢幹,這是一個瓶頸。怎麼辦?就得由基本農田變成一般性農田,變成一般性農田就産生了旅遊空間,就可以建設有綠色特色的主題小鎮。這項工作在進展,我們也希望進度加快。

2.集體建設用地和國有建設用地之間的障礙。國有建設用地太緊張,只能面對集體建設用地,但是集體建設用地主體是農民,審批手續都是到農民的名下,你和農民的關係只是一紙契約的關係,要是沒有協議精神、契約精神,撕毀合約怎麼辦?你的10億、100億已經投入了,你有什麼保證?目前因為這件事兒,還存在法律邊界的問題,到底農民上訪更重要,還是維護法律公平更重要?有一次銀行説我們是弱勢群體,大家直笑,實際上有這樣的問題。咱們也在做試點,可以把房子和地分開,地還是集體建設用地,轉不了國有就轉不了國有,但是地上面蓋的房子和産權能不能歸投資商歸企業所有,或者是怎麼樣的聯營手段,總之必須有保護,沒有保護在集體建設用地上誰敢投?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問題。

3.一個小鎮整個土地結構很重要,天生就把整個小鎮全弄成産業用地、工業用地,只能搞工業,不可能搞成別的,因為土地性質決定了這個小鎮未來的走勢。我們説小鎮未來是什麼特色,那是指終端,開始端其實是土地性質決定的,土地性質是誰決定的?規劃局決定的。規劃局怎麼知道該蓋什麼特色?根本不是商業手段,根本不是投資行為。這裡就有矛盾,要麼是天生麗質,把土地性質弄準了,該有體育用地就是體育用地,該有娛樂用地就是娛樂用地,該旅遊用地就是旅遊用地,要麼你就可以改,放開一個口子,這個項目重新立項,土地性質可以調整,不能兩頭堵。

4.政府應該主導劃清各委辦局的職責任務,明確責任,並且要進行多規合一。以免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相互抵觸,相互矛盾的許多問題,包括文物、水利、環保、規劃、土地,太多部門相互衝突,我們面對的是藍線、紅線、綠線,各種線。水有水的線,綠化有綠化的線,我們面對各種線。

5.政策邊界應該擴大到法律邊界,依法來投資,讓投資商有法律保障,依法開發。目前只能集體獨資才能有審批手續。集體建設用地是審批到個體建設用地合作社的名義下,合作社和投資商沒關係,只是承包關係,你是二包商。一旦投資商跟村民有糾紛就涉及到一系列法律問題。咱們特別怕上訪,後面的一系列問題,造成開頭就有一個問題,不管投資,為什麼國有建設用地就敢買,為什麼集體建設用地不要錢讓你投資你都不敢投,這是很主要的問題。現在一投資,一簽字錢就出去了,出去容易,收的時候是要一單一單收回來,誰負責投誰負責收,我負責投的話我就負責收,我敢投嗎?這是投資決策的時候面臨的心理問題。

第二方面,就是金融手段在特色小鎮上怎麼用?

1.國家政策在推進小鎮,銀行為什麼不推進?銀行為什麼沒有專項貸款,為什麼沒有專業的平衡體系?好的小鎮和壞小鎮,有生命裏的小鎮和沒生命力的小鎮,賺錢的小鎮和不賺錢的小鎮銀行分不清楚,分不清楚就一概停止。所以金融機構應該對大的國家戰略,對特色小鎮這個事兒要有專項的一系列的手段跟進。

2.所有的小鎮會落腳在小鎮的經營公司上,銀行對小鎮的經營公司及小鎮的經營情況有沒有專業水準的判斷?這也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想著給貸款,最後又不敢,因為缺乏專業的評判體系。

3.我們可以通過農民入股,或者是把農民作為監管者,或者是捆綁式發展,包括PPP、互聯網金融、眾籌等一系列的手段,根據地塊和企業情況的不同,再展開説。

第三方面,特色小鎮特在哪兒?

1.特在精神旗幟上,特在小鎮的風貌上。因為這個最直接,它是小鎮建築、文化、民生的綜合反映。我們開發了這方面的項目總結了六個關鍵詞:定位、頂層設計、方法論、生産力、邊界、“四板斧”。這六個關鍵詞是我們在開發過程中提煉和總結出來的精華,也是我們的投資依據,也是我們自己投資邏輯裏面的重要環節。定位:我們以定位為破局,以頂層設計為原則,以方法論為導向,以生産力為發力點,以邊界為前提,以“四板斧”落地生根,廣跨界,博採眾長,全業態綜合運營,多産業持續發展。

剛才講的這些問題有的在試點進程中,試點不知道試幾年,試點也不知道試到什麼程度,這是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要看相關部門的政策決定,因為小鎮的發展確實被這些問題卡著脖子,是發展的瓶頸。

現在同時進行的項目有十幾個,全部都是以旅遊為導向,全部是都是中國第一,全部是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我們是按照這個標準做的。這是對外,對市場宣傳的。對內來講,對地方政府肯定是好事兒,旅遊是發動機,是火車頭,以旅遊為基因來開發小鎮是我們的特點。目前中國的旅遊已經成為頂層設計。

旅遊的資源、資産包在裏面?比如説土地的收益,酒店的開發?這是一本整體大賬。目前旅遊是咱們國家的戰略,旅遊是經濟增長的引擎,現在是40多億旅遊人口,旅遊收益4萬億,旅遊成了國家戰略,旅遊和小鎮的關係,旅遊是入口是手段,是破局點,現在國家大力推行的全域旅遊,無處不旅遊,無時不旅遊,全域旅遊不僅是在城市的全域,每條路、每個橋、每棵樹都是全域範圍,而且在生産經營方式上的全域,而且是在人的全域,有遊客、投資商、老百姓,也是全景區、全鎮,乃至於浙江説全省就是全域。特色小鎮緊抓旅遊引擎發動機,實現跨越式飛躍,旅遊大勢所在在風口,就是豬也會飛。作為中國旅遊企業的領導型企業,我們做特色小鎮的過程中,秉承兩個態度。一個態度是項目要麼不做,要做就得做透,做到極致,卓越至死。有人説你優秀其實是在罵你,因為你做不到卓越,你就是98分,99分。所以做旅遊,做小鎮要麼不做,要做必須做透做卓越。

我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堅定投資信心,通過時間來換空間。這個方向是經濟論證之後的方向,這個方向是大勢所趨,不是某個人編得了的,這是歷史。這個過程中,單行好事,莫問前程。把你該做的事兒做好了,這是主導原則或者是企業戰略。在旅遊小鎮的帶動下,我們願意為中國小鎮開發助力。

傅林江:我們對特色小鎮的理解,我們的定位和穆主任的講話差不多,我們是小城鎮定位當中以社會屬性還是經濟屬性為主體的問題。國家發改委特色的小鎮的規定裏面是以經濟為主,體現的是經濟屬性,我認為我們以社會屬性為主體,帶動經濟屬性,這些小鎮就有生命裏。純的以經濟為屬性的一定是功能區。我們對國外所有的小鎮,花了相當的精力進行了考察,小鎮一定是以生態為主體發展起來的,不是以經濟發展起來的。我們小鎮的定位是以生態為主題發展的,打造産業鏈的發展道路。社會屬性當中主要改變的是生活方式,我們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要把教育、醫療、健康和就業問題放在一體化管理中。我們的目標是想改變中國傳統落後的生活方式和解決農民、農村、農業的問題,解決生産、生産、生態問題。我們做了幾個事情,一個是生活小鎮的建設,第二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我們的做法是以高科技的方式來做,我們做成藍城,往大健康、養老産業的方向發展,傳統的房地産我們已經不做了。

中國農業部的院士和浙江農科院為主體成立了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解決的是農村的種子種苗的問題,我們在這方面有了突破,工作已經開展了五年。我們現在做的是現代農莊和現代化農業,我們已經做了五年,用一個商業模式把産量提高,品種多元化,從高科技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叫現代高科技農業。

現在我們碰到的問題,首先是土地問題,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穩定性和確定性的問題。現在的土地很多是從基本農田到一般農田,再到建設用地,一旦建設用地就要高價賣。

張學勤:小城鎮的土地有幾個問題:

第一,小城鎮建設本身拿不到國有土地建設指標的。這個是由我國塔式行政管理體制所決定的,因為所有的公共資源都是基本上由上遊政府向下級政府派。比如説一個政府有1000畝指標,首先留給省會城市,我們實行了市管縣的體制。與地方政府大城市戰略有關係,所有要素市場都往上流動,很多省都要把省會城市做的級別非常高。

第二,小城鎮既然有關農村形態也有城市形態,土地性質至少有幾種。一種有一部分是國有土地,多數是集體建設用地,比如説宅基地,小城鎮的土地只能在集體內流轉,要徵用就得走土地徵用程序。

第三,現在小城鎮沒有建設指標,原來的建設用地有限,現在有基本農田保護的問題,加上我國行政管理權的授權到縣裏部門,鎮一級缺乏行政管理的行政執法權。整個項目主體必須是集體所有,法人主體不確立。

這個事情是很大的事兒,各地都普遍反映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確實很大,涉及到我國基本糧食政策,涉及到耕地政策,我也不能明確表態,但是這個問題是普遍反映的問題。

至少從目前的政策看,土地的佔補平衡可能是一個出路,土地佔補平衡的流轉,以前縣裏的流轉現在可以在省域進行流轉。現在小城鎮的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農民,特別是解決就地就近城鎮化。因為現在全國城鎮化水平是56%,城鎮人口是7.6億,7.6億里面是居住在大城市裏面的城市人口占到70%左右,建制鎮不到20%。小城鎮的問題不僅僅是從經濟功能看,經濟功能肯定需要,但是一定存在著社會問題。今年我們做了十個省的調研,做了大量的調查,我們調查的結果是70、80%的農民願意在小城鎮生活,因為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就地就近城鎮化是低成本的城鎮化。這個事情必須有大突破才行。

傅林江:第二個問題是關於資金的問題,小城鎮的開發資金來源是很大的問題,銀行是沒有渠道的,我們是自己做小額基金,來解決資金的問題。政府如何支持?我們幹這個事情,可以把政府的資金和我們的資金結合在一起做的話會做的非常好。

第三個問題,小城鎮我們做的是1—3萬人,我們跟政府討論,如何來管理這個鎮,用什麼方式管這個鎮。現在我們自己組織、義工組織、民主組織,我們自己做,我們以和諧社區的做法來做,但是從法律來講是有問題的,真正有聚會的時候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第四個問題,很多從小從農村出來的人到了城市以後又想享受田園生活,現在的醫保問題怎麼解決?到了那邊無法生活,年紀大了肯定要看病,但是現在的醫保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所在的社區會配教育、醫療、大健康管理體系,我們會花幾個億配起來。

夏宇:剛才幾位領導和專家都談到了地方的行政管理體制的問題,給大家提供一個信息,10月11號中央神改組28次會議頒布了十幾個文件,有一個文件跟我們有關係,《關於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此前8、9月份我們跟中辦交流關於研究的課題,我們曾經提特色小鎮這個題目,當時跟我們説,好像要上一個會,出一個什麼文,當時也沒有具體説是什麼東西,後來發現出了這麼一個文件。給大家念一下。

會議強調: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圍繞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探索建立解決精幹的組織架構,務實高效的用編用人制度和適宜經濟發達鎮實際的財政管理模式,創新基層服務管理方式,構建符合基層政權定位,適應城鎮化發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激發經濟發達鎮發展內生動力。

中央對經濟發達鎮的定義和我們今天討論的特色小鎮的關係要厘清一下。剛才張司長説了,現在對特色小鎮沒有標準,這是一個“指導意見”,實際上沒有細則,細則要建立在廣泛的調研之上,可能是一城一策,或者是一地一策,各地配套相關的規範或者法規。大家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給大家提供這樣一個信息,中央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現在這是大致的思路和想法。

王健:保利有一個發展研究院對特色小鎮的政策解讀及模式分析做了初步的研究,但是保利沒有做成特色小鎮的概念。我們理解,最近三部委發的文,核心就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新經濟;第二個是城鎮化,這是特色小鎮的核心兩點。城鎮的改造、發展,打造一個新鎮跟這個命題都沒有關係。我想講的是,有關政策的慣例一定要基於調研的數據。比如説我們接觸的天津的房地産開發,持續到今天有750萬方寫字樓賣不出去,我們公司持有15萬方和平區的中心依然賣不出去。你注意到今年的土地政策,全部改成住宅,誰造成的?有很大的風險。所有的調研要做什麼?必須建立在經濟回報規律的基礎上。我認為,特色小鎮這個新型經濟的構建,是環保、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製造戰略型新興産業有別於傳統加工區,另外它融入了國家城城市化發展,把居住、工作一體化,避免了大城市攤大餅的毛病。全國從行政區劃的城鎮建設來講,遠遠超出了作為企業的發展範圍。

企業願意投資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最關心兩點:一是作為投資主體的關係;投資收益的關係能否得到保障。大家講到土地的流轉,所有的東西都是在這個過程中要解決的政策配套的問題,作為投資商要投資這個東西,收益能不能得到保障,可能先把最困難的公益性的市政基礎設施、老城鎮的改造配套設施建完了,最後跟你毫無關係,誰願意投呢?動輒幾十億,剛剛講的土地只不過是投資的平臺,流轉政策是國家的大概念,超出了我們能想到的問題。投資主體和收益的關係能不能確定?二是由於投資的時間特別長,要跨幾屆政府,誰能保證政策的延續性?

我就提這兩個問題。

王軍:我們是一家民營房地産企業,剛剛轉型做文旅,我們做的文旅産業跟今天討論的特色小鎮略有不同,今天專家和企業討論的問題對我們的文旅發展有很多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地方。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在做産品或者説我們的小鎮,我們跟美國六旗合作,美國六旗僅次於迪士尼和環球,有60年曆史的大型文娛産業,我們已經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在浙江海鹽,地方政府希望做成國際度假區,但是我們做到了六旗小鎮,做這個特色小鎮的時候我們對産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我們有了發展計劃,跟美國共同在國內開發做這個産品,當時我們對這個小鎮的理解,已經不是一個行政單元鎮,是要聚焦地方特色的經濟特點,結合地方的環境、旅遊、文化、時尚、金融,融合我們植入的産業,以及加入已有的社區功能,做這樣一個物理空間和發展平臺。

就我們小鎮的特點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我們這個小鎮是發展主題公園為核心,本身應該依託大城市和周邊資源。為什麼我們還叫小鎮呢?不是説那麼多的一線城市有那麼多的人口可以發展這樣大型的旅遊小鎮或者是旅遊産品,當你去別的地方做生態小鎮的時候,就需要有強大的人流和客流支撐,需要有資源和IP能夠植入。

第二,應該突出主題公園,強調IP的植入性,用IP孵化。舉個例子,比如説環球影城,一部電影可以養活幾萬人,造就了非常多的産業,一個小黃人的標能夠容納上萬平米的商場,全是小黃人的IP産品,這是我們産品的特色,IP孵化産業。

第三,跟地方文化的融合。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説建築定位、産品定位,最明顯的是迪士尼的上海首家國內第一個項目就是灰姑娘的夢幻加了海派石庫門文化。

第四,創建産文結合,主要是文化和旅遊的內容帶動城鎮的發展。比如説我們的第一個項目就把當地發展不了的終端學校跟當地合作,跟外方合作,把它變成未來為旅遊和文旅産業,為樂園提供培訓技能的學校,跟國外進行人才交流和互動。

第五,創建生態環境,尤其是教育、醫療,在四線以下的城鎮做的時候這是很有必要的。舉個例子,當年在萬達的版納項目做的並不好,但是植入了教育,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到高中,引入了三甲醫院之後,使整個項目盤活了,而且對整個城市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六個特點是,發展這樣一個城鎮産品我們非常注重設計規劃,注重運營,注重市場創新和注重産品顏值和細節構造,輕於開發。對於開發我們改變了架構,做這樣的項目做非常精細化的發展。

我們剛剛轉型,做這個事情剛剛不到一年的時間,所以今天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聽各位專家的發言。

曾輝: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今天我們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參加這個會議,我們非常關注小鎮的建設,但是到現在為止一個類似的項目都沒做成。我們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旗下唯一混合所有制私募股權基金,每年在房地産方面的投資規模有300億人民幣。我們的股東結構很複雜,使得我們區別於一般的金融投資機構,除了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還有中國華融資産,我們解決了體制問題,所以我們團隊的比一般的金融機構更能夠識別資産的真實性和可靠程度。一般金融機構看不懂的項目我們能看懂,即便如此,雖然我們有相對比一般金融機構更豐富的資金來源渠道以及資産識別能力,但是我們依然沒有辦法在小鎮建設上做成一些事,這是我們遇到的很大問題。我們要在2020年建造1000個小鎮,那就意味這小鎮建設的主體不限於今天在座的企業,而且必須用國家開發銀行的錢,因為所有做不成的項目,領導想做的項目都是國家開發銀行的錢在衝,想要做成1000個一定就要引入社會資本,就要知道一般金融機構關注的問題在哪兒。

我們知道的幾個問題,剛才各位領導説的非常清晰了,簡單回顧一下。

第一,交易主體和回報的問題。

對於創新性的項目我們一般會選擇巨無霸企業做,因為這些企業的體系非常完整,但是實際要麼做社會公益,回報比較低,要麼就是實際控制人非常有理想,這樣的形式我們聽起來很要命,如果你的項目不賺錢,我們是不敢跟進的。事實上,我們希望看到很多沒有這麼大規模,不是這麼巨無霸的企業在從事小鎮的建設。事實上,我們很難跟他們合作,因為小鎮所處的地理位置大部分是法治意識相對比較薄弱,而且還存在政策的不到位、不週全的情況。如果連張總都説他是弱勢群體,我想其他的小鎮企業更是弱勢群體,對我們輔助性的金融機構來説更不敢投了。回報也是如此,所謂的金融就要把資金向更有效率的地方配置,這些巨無霸企業都看不到回報前景的話,我們更不敢盲目的算帳。

第二,很多特色鎮是短期利益驅動,大部分開發商的短期利益驅動的原因是背後的資金方,也就是我們的資金是短期利益驅動,因為中國股權資金的來源跟美國的金融機構的資金有很大的區別,他們是國家養老金、企業年金、信託資金,但是我們能拿到的錢是從社會募集的,大部分是3、4年的錢。短週期的錢的支持下,對於小鎮的建設沒有什麼好處,如果開發商或者建設主體希望在2—3年內能夠還錢的話,不得以需要先做住宅,把住宅賣掉把錢還你才能做産業。大家知道,周主任介紹的成功經驗,住在這兒的人,在這兒工作的人是核心,這個小鎮一定是他住在這兒,生活在這兒才能成功。如果説一個小鎮的項目先開發賣住宅,這些客戶沒有看到産業,不是未來在這兒工作的人,而是大城市外溢的購房人群,這跟小鎮真正需要的人不一樣,所以我們應該先做産業,用産業把我們需要的人導入進來,再來建住宅,這是合理的,但這又需要時間,但是錢又沒有那麼長,這幾乎是無法調和的矛盾。

第三,中國在REITs這樣金融退出方式上沒有完全做好,使得金融機構要考慮未來怎麼退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像我們這樣的金融機構沒法投這樣的項目,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沒有辦法進入這樣的項目。

張學勤:剛才大家提到的問題,我講三點。

第一,關於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界定的問題。我們當時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差異很大,比如説特色小鎮要有特色産業、特色文化、特色風貌、特色的基礎設施、特色的機制體制創新,我們起草了一版。假如説以3—5萬人為界定,最後發現這個證發下去以後,都是3—5萬人。如果以産業為界定,因為産業差異很大,各地區都不一樣,結果你就會發現成了千城一面,一方面是因為沒有規劃,另一方面是因為有規劃。為什麼要辯證地看?一定程度講城市的發展是工業化和標準化的産物,對建築物的設計所有的規劃指標要求是一樣的,比如説採光要求,冬日採光不低於1.5小時,其實已經決定了一個建築物,一間房子開間是3—5米,1.5米的窗戶是決定了的,最後所有的設計,基本上所有的住宅樓窗戶都是一樣的,都可能是1.5×1.5米,因為所有的指標是標準化的,否則的話通過不了規劃設計要求,導致了千城一面。這個時候,大家是不是給出一個特別標準化的定義最好?我個人覺得,這個階段中國的發展有差異性,我鼓勵結合各個地方的實際,積極的探索和摸索更有價值。我不能給出單一的道路,領導的批示和昨天我們開的會都説這個問題,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浙江的特色小鎮是符合浙江實際的,別的地方可以學習借鑒,浙江也在培育一些新的小鎮。這是概念的界定問題。

第二,大家特別關心小鎮一哄而起的事情。這次會議是我們幾個部門一直堅持的重要原則是,強調因地制宜、突出特點、按部就班,防止一哄而起。第一批名單認定上我們非常慎重,這次認定的名單既有社會屬性,同時又有政治要求,我們擔心的是有些地方學杭州經驗又學不好,把原來的工業園區又劃幾個塊兒變相的開發,我們擔心這個問題,所以對總量有一定的把握,防止大家一哄而起。另外,我們一定是推有重點、有特色的小鎮,大家一定要突出地方的産業特色,文化資源特色。特色“特”在哪兒?必須跟城市有差別,跟農村有差別,鎮和鎮之間也要有差別。産業的發展還是小城鎮發展的重要生命力所在,否則的話就會成為空城,而且我們強調産城一體,小城鎮一定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小城鎮的特徵要跟周邊的大的生態系統融為一體。小城鎮一定要産城一體,人文環境要宜居、宜業,所以一定要強調防止出現千城一面,我們也擔心最後都是一個産業。中國很多小城鎮是為了向農民提供公共服務需要做的,就像旅遊鎮,不能算旅遊政策,為了提供公共服務,這個山區就必須有,從國家治理結構來説,這個鎮是必須存在的,這個鎮在短期內形不成産業,就得轉移支付,但是提供國家的治理和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必須的,必須有基本的醫療、教育、社會管理智慧。

我們還堅持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強調市場是主體,政府是引導。大家談的很多問題都是這個問題。小城鎮的管理基本上授權給縣級人民政府,小城鎮沒有基本的行政管理權,這就帶來很多麻煩。另外,特別擔心小城鎮走了縣級管理制,小城鎮將來的社會管理一定是小政府大社會。鎮不能跟所有的縣部門對口起來,一定是綜合性的治理服務機構,我們擔心一授權,先來建機構了,行政級別升格了。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指導原則也是防止千城一面,防止一哄而起。

第三,現在企業的權益如何真正的得到保障,得到關注。

吳亮:小城鎮的問題、特色小鎮的問題看起來是一個很小的題,實際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體制機制的創新,和我國整體的頂層規劃,整體的管理架構,甚至跟社會組織都有和諧的地方和相衝突的地方,需要一點點的摸索。最後張司長把在部委層面、決策層面的思考講出來了,相信這些問題會逐步的得到解決。第31次文津圓桌研討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領導和專家的參加。

責任編輯:劉嘯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