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用“四個強化”提供溫情服務
將告知書變為“明白紙”
依申請公開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獲取政府信息的重要方式,山東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同志多次作出批示,強調這項工作意義重大,難度較大,要求認真對待,不斷提升。省政府辦公廳作為全省政務公開的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法規規定和領導指示精神,強化制度建設、業務指導、考評督導和宗旨意識,推動全省各級政府依申請公開辦理水平不斷提升。
一、強化制度建設,規範辦理程序。一是實現了流程的規範化。在總結多年來依申請公開辦理經驗的基礎上,省政府辦公廳制定了《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規定》,明確了從登記管理到存檔等12個環節的程序、標準和責任劃分,並規定了接收移交、審理、調查辦理等環節的辦理時限。規定實施以來,依申請公開辦理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升,平均辦理時限較實施前縮短了2~3個工作日。二是實現了答覆的標準化。省政府辦公廳制定下發《政府信息公開標準文書樣本》,在全省範圍內對依申請公開中各類文本進行了統一規範,並根據新的形勢要求進行動態的調整更新。目前,省政府各類信息公開告知書均按照事實認定準確、法律適用正確、各類要素齊全、答覆格式規範的標準進行製作。三是實現了會商的常態化。針對具體工作中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要求越來越高、辦理難度越來越大的現狀,省政府辦公廳建立了三個層面上的會商機制。具體工作處室定期開展業務會商交流,研討遇到的新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對於同一申請事項涉及多個部門、涉及重大項目建設、制發信息主體變更等申請件,啟動部門間會商機制,召集有關業務部門及省政府法律顧問進行專題會商。對於特定事項公開的法律適用問題,通過聯席會議與省法制辦、審判機關進行會商,共同推進了行政與司法的良好銜接、良性互動。先後召開10余次聯席會議,對於黨政聯合製作信息、信訪舉報類信息、土地審批申報類信息的公開明確了具體的工作標準。
二、強化業務指導,提高能力水平。一是加強業務培訓。每年至少舉辦1次省級培訓班,邀請上級主管部門、知名學者及法律工作者對依申請公開進行培訓。聯合省法制辦,圍繞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典型案例,定期開展研討培訓,提升工作人員依法履職的水平。依託行政學院、黨校等培訓機構,將依申請公開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開展各類專題培訓。二是打造交流平臺。建立了“山東省政府信息公開交流微信群”,為各市及省政府各部門提供了業務交流、問題解答、政策諮詢的溝通平臺,通過交流統一了工作標準、規範,有效避免了同類申請件答覆不一致的問題。目前已有150余位信息公開工作人員加入,交流解決各類複雜疑難問題1500余個。三是編制工作指引。由於政府信息公開涉及法律法規規章較多,領域分佈廣,省政府辦公廳匯總國家及省政府有關信息公開的法規、政策及法律解釋、典型案例,編制了《政府信息公開文件彙編》,方便工作人員查閱使用。會同省法制部門,認真梳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和疑難性問題,在借鑒兄弟省市做法、研究相關法律政策的基礎上,對政府信息公開中的重點問題進行解釋説明,編輯形成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必讀》,成為各級各部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有力參考。
三、強化考評督導,促進依法行政。一是納入考核評估。山東省從2015年起開展全省政務公開考核和第三方評估工作,今年省委組織部把政務公開考核納入全省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依申請公開作為考核評估的重要內容,分數佔比超過30%。通過審查各市各部門已做出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和委託第三方真實模擬申請等方式,發現依申請公開中存在的問題點,並逐條進行反饋,今年以來已反饋整改100余條。經過兩年的努力,各市各部門的答覆格式基本規範,特別是救濟渠道告知全面,不僅有訴訟復議的時效,並且標注訴訟復議的受理單位和地址,方便申請人獲得救濟。二是建立依申請公開向主動公開轉化機制。針對依申請公開中發現的較為集中、涉及範圍廣或者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信息,可轉為主動公開的,在答覆的同時主動公開,以主動公開作為減少依申請公開壓力的有效手段。針對涉及徵地事項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較多的情況,省政府辦公廳積極會同省國土部門,通過聯合調研、實地座談等方式,制定了農村土地分配、農地徵用、徵地補償等方面信息公開的措施。一方面擴大公開範圍,推動各市縣國土資源局在“徵地信息”專欄中,將上級徵地批文、“一書四方案”、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等五項內容全部納入主動公開的範疇,另一方面減少未公開的存量信息,對2008年以來形成的徵地、供地信息積極開展補充公開工作。目前,山東省已開通運行全國首個省級徵地信息公開查詢系統,將全省擬徵收土地公告、擬徵收土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後徵地信息等內容集中統一公開展示。
四、強化宗旨意識,提供溫情服務。一是豐富告知內容。堅持既講法理也講情理,在信息公開告知書中盡力講清調查檢索過程、申請內容的情況,對於申請的信息不屬於本機關公開範圍的,告知公開機關和聯絡方式,將告知書變為生動的“明白紙”。對於較為複雜的申請件,主動與申請人溝通,了解群眾需求,講清法律規定、職責邊界和事實情況,避免因誤解引起行政復議或訴訟。二是暢通溝通渠道。充分運用“互聯網+”,完善電子化申請渠道,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目前全省17個市都開通了包含市直部門和縣區政府在內的政府信息公開平臺,省級平臺正在籌備建設當中。同時省政府辦公廳開通政府信息公開諮詢熱線,向群眾宣傳解釋有關法律法規知識,並建立值班制度,確保工作日無漏接,開通以來累計接聽電話1000余次。三是提供精細服務。對於申請需求較大的申請人,指定專人負責,確保了工作開展的連續性。定期開展滿意度回訪,詳細了解申請人需求是否切實得到解決,認真傾聽對這項工作的意見建議,耐心解答有關政策問題,回訪滿意度連續三年都在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