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十七大特稿:"改革開放"是我國新時期的偉大革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10月15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慎海雄 趙承 丁建剛)當中國改革開放的車輪碾過29個春秋,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再次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10月15日,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開幕式上的報告中鄭重地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洪亮的聲音與如潮的掌聲交相輝映,傳遞著一個共同的心聲: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從新中國成立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七大,兩個29年,是時間的巧合,也是歷史刻度的標記,它記錄著中國共産黨人從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到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創建和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探索之路。前後兩個29年,有曲折更有發展,我們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使改革開放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10月15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乾等出席大會。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9年前開啟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重大抉擇。新時期新階段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民族復興的保證

    今年9月3日,一聲爆破啟動了貫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的拓寬工程。爆破聲讓中國一家民營企業新揚子造船公司發現了商機:待7年後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結束,過往的貨輪比目前的船型可加長近90米、加寬近17米,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於是,公司迅速組織力量向國際上推出一款為未來拓寬後的運河“量身定制”的新巴拿馬型船,結果一下子拿到26條船的訂單,目前,後續訂單應接不暇。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外面的商機再多我們也抓不到啊!”來自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的浙江省台州市委書記張鴻銘代表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理論路線和制定的方針政策,最鮮明的特徵就是改革。我們黨帶領人民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他表示,在現階段,要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代表們認為,胡錦濤同志報告中關於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改革開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歷史地位、巨大作用和偉大意義。它既是對我國29年來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又是對我黨在新時期、新階段更高的政治要求與莊嚴宣示。

    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上海市國資委主任楊國雄代表説,按照既定目標,未來5年,我們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未來15年,我們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唯有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抓住關鍵性體制環節著力攻堅,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近幾年來,針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投資膨脹、重復建設嚴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不足等問題實施了宏觀調控,黨和政府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這些矛盾和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長期關注中國改革發展歷程的王永昌代表認為,之所以屢屢得不到解決,或一時解決後又屢屢出現反彈,關鍵在於體制機制未能理順。

    他説,經過29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距離改革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不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市場經濟也難以高效有序地運轉;不深化改革,經濟結構就難以得到有效調整和不斷優化,經濟增長方式也無法實現根本性轉變,科學發展觀就不能真正落實。

    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必須深化改革開放。最近幾年,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上學貴、上學難,看病貴、看病難,住房價格上漲過猛等問題,無不有著深刻的體制根源。在加大投入、增加供給的同時,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民生的難題。列席代表、祐康集團總裁戴天榮認為,改善民生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打破經營壟斷,擴大轉移支付,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這一切,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緊密相連。”戴天榮説。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必須深入改革開放。代表們認為,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必須進一步推進體制創新,從制度上保障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浙江省發改委主任劉奇代表説,從當前看,制約對外開放水平提高的體制性障礙還較多,要針對這些體制缺陷深化改革,通過體制創新,一方面,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切實發揮我們自己的比較優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加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積極拓展我國經濟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按照擴大開放和發展、保護自己有機統一的要求,健全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在擴大開放中維護我國企業利益和國家經濟安全。

    10月15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改革開放進入縱深地帶後,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牢牢堅持和貫徹科學發展觀這一重要戰略思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一往無前地繼續推進改革開放進程

    今天的中國,改革開放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發展的最強音。

    王永昌代表説,我們是在開放條件下進行的改革,我們的開放也是隨著改革的深化而不斷拓展。經過29年的改革開放,我們需要進一步理清思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指導我們的改革開放順利推進。

    堅持經濟領域改革的同時,應當注重社會領域的改革。來自中央金融系統的徐新橋代表認為,市場經濟的深化,必然要求加快社會體制改革:如國企改制加快,導致單位體制的消解;市場交易增加,呼喚社會誠信的建立;經濟利益的多元,促使新生社團的涌現。他認為,解決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問題,必須通過改革。只有通過加大投入社會事業,加快健全社會保障,加緊完善社會管理,加強培育社會力量,加快改進社會政策等努力,才能在改革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並讓全社會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實現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增強對內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地處浙北的湖州市德清縣近年來依靠與杭州相鄰的優勢,開闢了臨杭工業帶,大力承接來自杭州的工業梯度轉移項目,去年吸引的杭資在當地工業的貢獻率達到38%以上。湖州市委書記孫文友代表認為,現代意義上的發展,是普遍聯絡的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內”“對外”兩個開放是不可分割的。總體上看,我們相對於在外貿與海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成果而言,對內開放的力度還要增強。他認為:統籌城鄉、區域發展,需要更好的對內開放的制度環境;拉動內需,環境保護,需要更多的對內開放的政策舉措;甚至奧運會、世博會,其人才、項目、技術、資金等要素,也需要在對內開放條件下實現共建共享。

    堅持體制創新與機制創新的統一。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試驗田,浦東新區近年來通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舉措,將行政審批項目從原來的700多個削減到200個。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杜家毫代表認為,改革的關鍵是制度創新,制度創新的重點是政府。要真正實現科學發展,首先要在改革和創新行政體制、機制上著力。他認為,公共決策民主化、公共服務職能化、公共治理社會化等,都需要通過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創新來解決。只有堅持體制與機制創新的統一,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造就強大動力。

    實踐無止境,創新無止境。改革開放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要堅持在實踐中完善,在發展中提高,保證改革開放事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推向前進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十七大報告對未來5年和更長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作出了新的謀劃。一場新的涉及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的改革開放又將開啟大幕。

    “這是我們事業進一步發展的不竭動力。”黃志平代表説,“改革開放這條道路,我們認定了!”改革開放不會一勞永逸,只有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使我們的事業長青。河南地方鐵路局通過這幾年的改革,把一個瀕臨破産的企業變為贏利能力很強的企業,他們嘗到了改革的甜頭。河南省地方鐵路局局長張清源代表説,十七大報告為我們的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他們正在考慮採取上市、發行企業債券、引進戰略投資者、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等方式,把企業做得更強更大。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開放在帶來社會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必然或多或少地會付出各種代價,有時還要冒風險。但是,只要我們堅持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在發展中把握規律,在前進中不斷提高,就能夠確保改革開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道上勝利推進。

    要把增進人民的福祉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大目標。“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很多措施都致力於改善民生。福建代表袁啟彤説,十六大以來的五年農村改革進展很大,關鍵是為老百姓謀取了利益。“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最近幾年興起在全國各地的林權制度改革,在林區廣受歡迎。正是因為改革,讓老百姓定了心,護林防火等問題迎刃而解,亂砍濫伐的頑疾也得以根治。

    在加快市場化取向改革的同時,必須加強政府與社會的保障功能,確保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孫衛國代表認為,報告中提出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既是發展的方向,更應該成為改革開放所要達到的目標。事實上,最近幾年,對於普通群眾的基本需求的保障已經越來越多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在城市和農村實行的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回顧我們走過的歷程,保障越有力,市場化的改革就越徹底,開放的步伐就越快,改革開放就越能順利地達到我們的目標。

    面向未來的五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新畫卷正在展開。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摘要)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改革創新的事業。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十六大以來黨員隊伍不斷改善 黨員已達7336.3萬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李亞傑、衛敏麗)來自中央組織部8日公佈的全國黨內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6月,全國黨員總數為7336.3萬名,比2002年黨的十六大時增加642.2萬名,平均每年增加142.7萬名,平均每年增長2.1%。全國現有黨的基層組織360.7萬個,比2002年黨的十六大時增加14.2萬個。

    來自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三所幹部學院的報道

    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了建設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三所幹部學院的重大決策,目的是要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特別是培養造就大批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領導人才。

 
 
 相關鏈結
· 特稿:黨的十七大代表縱論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 十七大代表:改革開放譜寫出中華民族的壯麗史詩
· 十七大廣西團開放討論小記:國情·民意·黨心
· 胡錦濤同江蘇代表團代表一起審議黨的十七大報告
· 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熱烈祝賀中共十七大召開
· 海外媒體高度關注十七大召開和胡錦濤所作的報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