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十七大新華時評:"人均GDP翻兩番"新要求意味深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張建高)“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連日來引起海內外輿論熱議。與十六大相比,雖然只增加了“人均”兩個字,但意義大不相同,意味深遠。

    人均GDP翻兩番,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GDP總量反映的是國家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人均GDP反映的則是國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講綜合國力的同時,注重國民富裕程度,既是從百姓視角來衡量發展質量,也是要求經濟發展摒棄片面追求數量和規模的方式,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造福百姓。

    人均GDP翻兩番,展現了我們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致力於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奮發有為精神。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用人口因素看經濟發展成果,才能看得更清晰、更準確;把人口因素納入發展目標,才能促使我們增強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發展就必須有新的更高要求。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才能擁有的崇高覺悟和精神面貌。

    人均GDP翻兩番,宣示了我們黨領導人民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前景的自信。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長速度只要保持在7.2%以上就可以實現這一目標。而實際上,從2003年到2006年,我國經濟連續4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2006年底人均GDP已經超過2000美元,是2000年的2.34倍。

    人均GDP翻兩番,表明我們黨對國情的清醒認識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決心。中國的事情要“加減乘除”一齊算。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升到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卻在100位以後。我國的經濟發展還面臨著自主創新、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等壓力。強調“人均”,就是要認清國情,理清思路,走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之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人均GDP翻兩番,是一個更高的目標,更是一個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目標。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個宏偉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新華社貴陽10月19日電(記者 趙鵬 李忠將)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把生態文明寫入黨代會報告,這是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

    生態文明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係,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成果的總和。它體現了人們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形態。把生態文明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是黨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執政理念的一次昇華,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理念的重要體現。

    當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近幾年,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由環境惡化引發的種種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影響社會和諧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導致這種現象産生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單一追求GDP的畸形發展觀,是扭曲的政績觀,是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為代價的粗放增長方式。實踐證明,以污染環境和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的增長沒有前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建設生態文明,首要的是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下,緊緊抓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個中心環節,調整産業結構,推進科技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低成本、低代價的綠色産業,實現綠色增長。要執行更為嚴格的環保政策,千方百計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對那些抱著傳統增長方式不放、不顧環境代價的地方,要有更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就要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推進生態現代化。要從我國生態狀況仍十分嚴峻的現實出發,調整政策導向,加大對生態環境的傾斜力度,用宏觀調控手段引導生態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和建設投入,著力建設和保護好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抓好造林綠化和森林資源保護,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從尊重自然規律、尊重科學的角度出發,加強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態問題的治理。

    建設生態文明,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生活得更舒適、更幸福,也只有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要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的要求,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環境保護意識,構建生態文化,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提倡從我做起,倡導綠色消費,形成節約消費光榮、揮霍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

    各級政府既要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更要身體力行,做出榜樣。要倡導“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政績觀,把生態建設和保護成效納入幹部考核評價體系之中。

    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為中國人民謀福祉,也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中國共産黨人的鄭重承諾,必將對中國和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産生積極而重大的作用。

    “格外關注”需要格外落實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李斌、王攀)十七大報告在談到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時明確提出:“格外關注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地方努力工作的幹部,注意從基層和生産一線選拔優秀幹部充實各級黨政領導機關。”

    這句話引起了黨代表們的“格外關注”。“我們感到非常溫暖,非常振奮。”來自甘肅平涼的十七大代表馬學軍説,“這表明黨中央沒有忘記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地方努力工作的幹部,這一句話,就是我們工作的強大動力。”

    在現代漢語中,“格外”是個副詞,含有特別、十分、非常、突出之意。“格外關注”凸顯了我們黨對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地方努力工作的幹部的重視,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使用這樣的詞彙是極其罕見的。這是一個用人制度上發出的強烈信號,是一種正確的用人導向。

    長期以來,在幹部用人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數字出官”、“跑部前進”甚至“買官賣官”的現象時有發生,屢禁不絕。一些幹部嚮往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不願到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去;有些幹部把到條件艱苦、困難較大的地方工作當作仕途上的跳板,只想鍍金,早日離開,早日升遷。這與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地方努力工作的幹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兩個務必”,大力倡導艱苦奮鬥精神,倡導求真務實的作風。今年4月,胡錦濤同志在寧夏考察時強調,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地方工作的幹部要格外關注,對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幹事的幹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幹、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幹部不能虧待。

    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努力工作,更能檢驗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更能鍛鍊幹部的意志和毅力。“格外關注”和“注意選拔”,有助於把各級幹部的注意力引導到艱苦奮鬥、幹事創業上來,有助於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和領導作風建設,有助於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有助於加強條件艱苦、問題突出和困難地方的工作,促進改革發展。

    一些十七大代表認為,“格外關注”需要“格外落實”,這需要我們黨的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幹部考核體系,制定相應的幹部選拔政策,採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這也需要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認真貫徹落實這一精神,在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中將天平向“格外關注”傾斜,以引導良好黨風政風的形成,使黨的自身建設落到實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事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幹部保障。

 
 
 相關鏈結
· 十七大新華時評: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建設是關鍵
· 十七大新華時評:十七大情係百姓 百姓情牽十七大
· 十七大新華時評:經驗給人啟示 歷史昭示未來
· 十七大新華時評:民生話題折射公僕心愛民情
· 黨的十七大新華時評:方向、信仰、希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