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環境保護
 
 
青藏鐵路建設者探索重大工程環保新模式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9月14日   來源:新華網

   初秋的藏北草原依舊綠意盎然。如今,一條綠色“巨龍”已翻越唐古拉山,進入拉薩河谷,而鐵路路基上移植的草皮與周圍的綠草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青藏鐵路建設者正在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生態環保鐵路。

   正在建設的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全長1142公里的鐵路將穿越550公里多年凍土層,沿線分佈5個已建的自然保護區和一個特殊生態功能區,跨越五大水系。如何保護沿線獨特而脆弱的生態環境,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半個世紀前中國由於財力有限,修建的青藏公路還是就地取材。幾十年過去了,修建公路時取土挖的小土坑至今沒有長出綠草,這從一個側面説明這片高原生態多麼需要保護。

   “我國建設青藏鐵路僅環保投資就超過11億元人民幣,投入如此鉅資從事鐵路建設環保工作,這在中國鐵路建設歷史上還是首次。”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指揮長黃弟福介紹説,為了使環保工作貫徹到每一環節,青藏鐵路在中國大型工程建設中首次引進了環保監理,委託第三方對青藏鐵路全線進行全程環保監控。

   嚴格的管理措施使青藏鐵路成為我國重點工程建設環保的典範。首次與鐵路所經省區簽訂環保責任書;投入最高數額的環保投資;首次為野生動物修建遷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區移植草皮……青藏鐵路填補了我國大型工程環保建設領域的多項空白。

   尊重科學,順應自然,已成為青藏鐵路建設者的共識。國家環保總局、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多次檢查後認為,青藏鐵路運用科技手段進行環保的經驗,在國內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居於領先水平,具有示範意義。

   在青藏鐵路建設工地上,流傳著這樣的話:“藏羚羊是老大,環保監理是老二。”由此可見建設者對環保的重視。青藏鐵路沿線共設置了33處野生動物通道,並根據不同動物的遷徙習性,將通道設計為橋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緩坡平交三種形式。對於藏羚羊等中小型動物通道,橋下通道部位凈高要求大於3米;對於藏野驢、野牦牛等大型動物的通道,橋下通道部位凈高要求大於4米。為保證藏羚羊的産仔及自由遷徙,青藏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門多次為藏羚羊停工讓路。記者在鐵路部門拍攝的錄像畫面中看到:2004年秋季,大批藏羚羊從青藏鐵路大橋下自由穿越。

   “青藏鐵路儼然是一條綠色長廊。”為保護藏北草原和濕地,建設者先在原濕地旁邊的植被稀疏處挖出與濕地等高的洼地,將濕地原水引入,營造出人工濕地的環境,然後,再將車站用地上的牧草連根挖出半米深,一塊塊植入人工濕地內。如今,移植的濕地草皮與原濕地草皮連成一片,生機盎然。“為了保護4000多平方米的沼澤濕地,我們在青藏鐵路施工中首次採用加筋擋土墻技術,但增加投資達2000多萬元。”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青藏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任輝民説。

   在保護高原濕地的同時,青藏鐵路在海拔4300米至4500米高度地段種植和移植草皮獲得成功,正在鐵路全線推廣。據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介紹,青藏鐵路唐古拉山以南段大面積種植和移植草皮,對幫助鐵路沿線恢復生態起到積極的作用。

   目前,青藏鐵路鋪軌已進入拉薩市郊,鐵路全線鋪通勝利在望。預計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開始試運行。根據設計,青藏鐵路全線將建立調度集中系統,34個車站,僅有11個站有人值守,把全線運營管理人員壓縮到最低程度,儘量減少人為因素對鐵路沿線生態的影響。

   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指揮長拉有玉説:“青藏鐵路是一條‘工程未動,環保先行’的鐵路,在鐵路的規劃、設計、施工中始終貫徹環保原則。”

   有事實為證。在青藏鐵路開工之前,國家有關部門對青藏高原的氣候、環境、物種和生態進行了專題研究。青藏鐵路確定的環保目標包括:確保凍土環境保持穩定、江河水質不受污染、水土流失防護得力、高原植被有效保護、野生動物遷徙自由、鐵路沿線景觀不受破壞等。

   青海、西藏兩省區環保部門檢測結果顯示,青藏鐵路建設對河流水質無明顯影響,凍土環境未出現明顯改變,沿線野生動物遷徙條件和鐵路兩側自然景觀未受破壞,沼澤濕地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記者拉巴次仁、王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