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及保護區建設"十五"成就及"十一五"展望
在國家林業局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
(2005年10月31日)
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司長 卓榕生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
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十五”期間我國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及保護區建設情況,以及對“十一五”工作的展望。
一、“十五”期間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及保護區建設情況
“十五”期間,隨著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和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及自然保護區事業取得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自然保護區建設飛速發展,棲息地保護得到大力加強。“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實施4年來,新建自然保護區763處,相當於工程啟動前四十多年建設數量的4/5。截至去年年底,林業系統建設和管理的自然保護區達1672個,面積1.19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2.36%,分別佔全國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的76.3%和80.1%,初步形成了自然保護區網絡,涵蓋了90.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和65%高等植物群類,以及30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和13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主要棲息地。在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同時,各地還因地制宜建立自然保護小區6萬多處,極大地擴展了保護範圍。現在,我國自然保護區面積佔國土面積的比重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的水平。
(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大力加強,物種資源狀況有了很大好轉。隨著保護工程的實施,我國進入了以工程措施拯救瀕危物種的新階段。在國家層面,根據物種拯救的迫切需要,我們選擇了大熊貓、朱鹮、虎、金絲猴、藏羚羊、揚子鱷、亞洲象、長臂猿、麝、普氏原羚、鹿類、鶴類、雉類、蘭科植物、蘇鐵等15大物種納入國家工程予以拯救。各地也確定了重點拯救的上百種物種,積極強化保護。目前,全國建立野生動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處,使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上千種野生植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種群,朱鹮、揚子鱷、野馬等相當一批物種已成功回歸大自然。野生動植物種分佈範圍逐步擴大,物種資源得到不斷發展。最新的全國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對比分析表明,55.7%的野生動植物種資源穩中有升,尤其是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上升的趨勢更為明顯,71%的野生植物野外種群達到穩定生存發展的標準。
(三)濕地保護工作顯著加強,取得了矚目成效。“十五”期間,濕地保護工作每年都有較大加強。2000年,國家林業局聯合17個部門制定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2001年,將濕地保護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建設;2002年,組織開展了濕地保護戰略研究;2003年,組織編制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則》,將戰略研究成果上升為決策,把濕地作為一個專項生態建設予以加強;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把濕地保護納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國家林業局召開了全國濕地保護工作會議,對新形勢下的濕地保護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今年,國務院又批准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批准在國家林業局成立專門的濕地保護管理機構,組織協調全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各地積極採取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濕地公園、濕地多功能利用管制區等各種有效措施保護濕地和恢復濕地功能,僅濕地自然保護區就達473個,使45%的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得到嚴格保護。為表彰我國在濕地保護上的成就,200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將“獻給地球的禮物獎”授予周生賢局長,2004年濕地國際將世界上首個“全球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傑出成就獎”授予我國。
(四)野生動植物資源培育迅速發展,促進了由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利用人工資源為主的戰略性轉變。野生動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利用價值,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來解決保護與利用問題,我們積極採取實行可繁育利用物種名單制度和標記制度等措施支持發展人工培育,支持人工培育利用的産品進入市場,有力促進了人工培育的發展。據統計,全國經濟類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單位發展到2.45萬家,野生植物培育單位發展到1.7萬家,野生動物園、動物園240多個,植物園、樹木園110多個,年經營總産值從2002年的200多億元發展到2004年的逾1000億元。現在,我國已形成了科學實驗用、工業原料用、毛皮用、藥用、肉用、觀賞用野生動植物繁育産業體系,做到經濟利用度大的物種主體上可通過人工繁育解決資源來源,已初步實現從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培育利用人工資源為主轉變,極大地緩解了野外資源地保護壓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
(五)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進一步加強,促進了野生動物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國家林業局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非常重視,將其作為新時期林業工作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予以大力加強。根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提出了整合現有資源、建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的意見,被納入了《全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為適應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形勢任務的要求,率先啟動了全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建設,在全國候鳥主要遷徙通道、遷徙停歇地、繁殖地、越冬地和野生動物集中分佈區域,依託自然保護區、鳥類環志站、森林病蟲害防治站以及有關科研、教學等單位,建立了第一批覆蓋全國重點地區的11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點,投入監測工作。制定了《國家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技術規範》和應急預案,保障監測防控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在野生動物遷徙季節,全面強化監控工作,及時掌握遷徙動態和疫情信息,制止人員、畜禽進入重點區域與候鳥等野生動物接觸或從事干擾活動。同時,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上述工作的開展,確保了監測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發現疫情,以便及時採取措施,將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有力地配合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
總的來講,通過多年努力,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穩中有升,棲息地不斷擴大,棲息環境不斷改善,濕地面積減少和功能退化的趨勢得到緩解,初步實現從利用野外資源向利用人工資源為主的歷史轉變。但是,也要看到:尚有一部分物種還面臨極度瀕危,相當一部分經濟利用度大的物種野外資源惡化問題還很嚴重, 52%的野生動物和48%的野生植物還因過度利用面臨嚴重威脅。濕地資源還存在面積減少和功能退化問題。自然保護區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性還很突出,保護區面積超過本省區總面積10%以上的只有5個省區,低於5%的有15個省區 ,有些省區甚至不到1%。
二、“十一五”工作展望
保護事業面臨的形勢使我們進一步看到,一是保護事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些資源面臨枯竭或瀕危,急需加強搶救性保護;二是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數量普遍不多,相當多物種已不具備作為經濟資源條件,必須將野外資源作為生態資源對待,實行積極保護;三是必須用發展觀點做好保護工作,大力發展人工資源培育,促進向利用人工培育資源為主轉變。“十一五”期間,我們將按照“擴大保護,減少破壞,促進發展”的要求,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加快自然保護區發展,擴展棲息地和典型生態系統保護範圍。要適應“相持階段”保護工作的要求,研究制定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突出一批亟待搶救性保護的物種和具有重要意義的生態關鍵區域,在最需要保護的地區抓緊建立一批自然保護區,擴大保護範圍。同時,科學整合現有自然保護區,積極從系統、從網絡的角度採取擴大保護區面積,建立相互聯絡的生境廊道,以及改善保護區周邊環境等措施,努力提高保護效率。要開展自然保護區示範區建設,提升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水平。
(二)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遏制資源破壞。一是強化珍稀瀕危物種拯救。全面抓好大熊貓、朱鹮、蘇鐵、蘭科植物等15大物種的保護拯救。同時,對新反映出來的極度瀕危物種,尤其是僅剩個、十、百、千株(只)的物種,一方面強化棲息地保護,一方面組織拯救繁育,儘快建立人工種群,首先做到在人工狀態下不滅絕,進而補充野外資源。二是加強對野外資源的普遍保護,防止過度消耗導致新的瀕危物種的出現。對經濟利用度大的物種,嚴格控制商業性獵捕和採集利用,對確需要利用和需要種群平衡性獵捕的,實行資源論證和限額制度。三是規範重點物種利用管理。對因科學研究、衛生醫藥、傳統工藝等特殊需要的利用,加強宏觀調控,做到重點配置資源,規範有序管理。
(三)強化濕地保護,擴大濕地保護面積。總的思路是,要優先保護好現有的自然濕地,在此基礎上在適宜地區再恢復一部分濕地。一是要千方百計擴大濕地保護面積。對有條件建立自然保護區的,要積極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不具備條件的,採取建立濕地公園或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多種形式加強保護。二是要做好濕地保護工程建設規劃的實施,尤其圍繞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周圍水源涵養、南水北調水源水質保護等,組織一批濕地保護骨幹項目。三是要做好濕地保護的協調工作,積極支持各有關部門共同搞好各類濕地保護。
(四)發展野生動植物培育利用,控制野生資源消耗。促進由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利用人工培育資源為主轉變,是相持階段保護工作的客觀要求。要進一步探索既符合市場經濟管理要求,又體現野生動植物保護特點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促進培育利用業發展。一要嚴管野外資源,在此前提下,不斷促進資源的人工培育。二要進一步推行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物種名單制度和實行相應的激勵機制,扶持資源的人工培育。三要從行政許可、運輸流通、市場準入、産品出口等方面對人工培育利用提供便捷有效的管理,使人工培育利用産品順利進入市場。
(五)加強野生動植物疫源疫病監測,保護資源健康發展。國務院高度重視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我們適應形勢的要求,對防控工作進一步進行研究,發出了緊急通知,對積極配合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進一步作出部署。要進一步完善監測體系,加強監測防控,強化對監測區域的巡護,努力做到勤監測、早發現、嚴控制。要加強對野生動物馴養繁育基地檢查,督導做好衛生防範工作。要進一步完善應急機制,確保各項監測防控措施落實到位。要強化鳥類保護管理,制止非法獵捕、經營、運輸、走私野生鳥類的行為。要結合監測,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深化對野生動物疫病疫情形成和防控的認識,做好對高危季節、高危區域、高危物種的監測預警工作。
(六)加強宣傳教育,加強執法監管,提高全社會保護的認識,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的違法行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