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經濟建設>> 區域經濟
 
 
長三角地區解決同構競爭 滬放棄低端製造業爭奪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1月12日電

    新華社記者姜帆、徐壽松、裘立華

    日前,上海在閘北區正式啟動中心城區內最大的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有專家認為: 此舉表明,上海開始放棄對低端製造業的爭奪,改而向高端生産、服務業融合領域進軍,併為長三角世界級製造基地提供服務支撐。長期以來困擾長三角的同構競爭問題終於開始改變。

    上海:悄然放棄低端製造業的爭奪

    “競爭—合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永恒主題。作為我國首批國家級區域經濟規劃,長三角區域規劃即將於2006年3月新鮮出爐。而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在宏觀層面獲得解決路徑之前,長三角16個城市已經開始悄悄改變産業佈局,以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閘北是上海傳統的工業區。隨著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增大,這裡的傳統工業耗費資源多、附加值低的比較劣勢凸顯。因此,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利用原有工業基礎,引進相關産業的研發、銷售、採購、工業設計、諮詢和創意中心,為高端製造業提供生産性服務,就成了它實現産業升級的新路。

    這個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規劃面積為6000余畝,總建築面積達390萬平方米。閘北區副區長劉春景説,截至9月,這個集聚區已吸引世界最大的自動扶梯製造商瑞士迅達電梯中國總部等大企業落戶。新興的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空間在不斷拓寬,一改傳統工業佈局零散、低效高能耗的局面。

    閘北區的變化只是上海著力打造8大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的一個縮影。據悉,目前上海發展“3+5”生産性服務業的規劃業已形成並逐步實施。其中,3個重點專業性服務業是汽車服務、工程裝備配套服務和工業信息服務,5個公共性服務業為技術服務、現代物流、工業房地産、工業諮詢服務和其它工業服務。

    可是就在數年前,上海還通過“173計劃”等手段,與周邊城市爭奪製造業投資。同質競爭現象愈演愈烈,製造業結構雷同已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最大難點和障礙。

    “現代服務業基地+産業集群”:長三角發展新格局

    對發達國家大城市經濟發展的研究表明,一幢高級商務樓裏眾多生産性服務公司所産生的效益,與城鄉接合部7.8平方公里區域所産生的經濟效益相當。這“誘使”上海不僅要為自身製造業的發展提供支持,而且要發揮科研院所和研發、諮詢、培訓、物流等方面的優勢,為長三角世界級製造基地提供服務支撐。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師”就為蘇南、浙北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術服務。上海口岸也一直是長三角製造走向世界的窗口。

    “現在,‘滬店臺廠’‘滬腦臺廠’成了台州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模式。”台州市市長張鴻銘説。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10萬台州人在上海經商。他們往往一手緊抓上海的技術、資金和市場,一手依託台州的“塊狀經濟”。

    在物流體系方面,2004年,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達到3.7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455萬標箱,分別達到世界二、三位,對促進長三角製造業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未來的定位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這4個中心再加上科研院所、高端製造業的技術優勢,使上海成為長三角製造業高地上最突出的現代服務業平臺。

    城市功能定位:破解長三角産業同構的支點

    國家發改委長三角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上海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鬱鴻勝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們將通過城市本身的差異化發展,帶動各地産業的差異化發展。明確城市功能定位,將成為“十一五”規劃中調整長三角産業佈局的點睛之筆。

    長三角的主要城市都圍繞在上海周圍,支撐著上海大都市圈的形成。然而同時,這些城市間在産業方面的同構競爭也從未停止過。

    無論是在《上海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行動方案》,或是《浙江省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綱要》,還是江蘇的“沿江開發戰略”中,汽車、石化、電子信息産業等均為未來發展的主導産業。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選擇汽車作為重點發展産業的有11個,選擇石化業的有8個,選擇電子信息業的有12個。

    要避免由産業同構造成的同質競爭,如果完全依靠市場的優勝劣汰,則成本太高;如果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則可能“一放就亂,一管就死”,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産業結構趨同的背後是行政分割造成的城市功能趨同。”鬱鴻勝説,“各個城市沒有在區域經濟中形成明確、合理的功能定位,大家都是什麼對地方經濟有利就做什麼,城市之間就是同構化競爭,因此才會形成産業同構競爭的局面。”

    以江蘇南通為例,南通市發改委對南通“十一五”乃至更長時間在長三角的功能定位是:上海大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長三角重要的基礎工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長三角北翼的現代物流中心。按照這個定位,依託南通的交通、用水、土地、環境資源優勢發展的重化工、造船、現代物流等行業成為重點。“這些是我們的優勢。”南通市發改委副主任戴澤暉説,“所以要大力發展。如果我們撇開這些優勢,卻去與上海在金融服務方面競爭,與蘇州在IT産業方面競爭,就背離了我們的定位,實際上也走不通。”

    這樣的觀點,已日漸成為長三角區域經濟規劃中的主流。充分考慮到城市在長三角區域中的位置、本身的資源稟賦以及發展現狀的城市定位,在未來將對長三角新的産業佈局産生深遠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