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費俊龍、聶海勝攜手飛天記者 江志順攝
神舟六號飛天,兩個鏡頭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裏——2005年10月12日上午8時59分58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船艙內。長征2-F火箭點火瞬間,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不約而同地互相伸出手臂,兩隻手緊緊相握。2005年10月17日淩晨,阿木古朗草原,飛船著陸場。費俊龍、聶海勝走下返回艙,手持鮮花,向歡呼的人們致意。他們的另兩隻手,又不約而同地握在一起。這深情的畫面,詮釋著他們攜手創造世界航天界公認的一次“完美飛行”。——他們是在太空飛行最遠的中國人,行程325萬公里,相當於往返月球4個來回;——他們是在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中國人,歷經5個晝夜,目睹76次日出日落;——他們代表中國航天員首次進入軌道艙,中國從此進入真正有人參與的空間試驗階段;——他們在整個航天飛行過程中,發送上百條指令準確無誤,操作上萬個動作無一差錯。攜手飛天,連袂凱旋。費俊龍、聶海勝,成為中國航天員中兩顆燦爛的“雙子星座”!
●他們一起走進航天員大隊,一起面對國旗莊嚴宣誓——
攜手闖過風風雨雨
1998年1月5日,北京航天城,中國航天員大隊舉行成立儀式。
從全軍優秀飛行員中選拔出來的14名航天員,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
費俊龍和聶海勝,就站在這個行列中。
此前,他倆的航跡似乎不會交叉——費俊龍來自蘭空部隊,飛翔在大漠戈壁;聶海勝來自南空部隊,飛翔在江南水鄉。但是,從這一天起,他們註定要在一條新的跑道上比翼奮飛。
飛向太空,征程漫漫。他們的雙翼,註定要承受新的磨練。
—作為一名特級飛行員,費俊龍對飛機的五臟六腑瞭如指掌。但是,當他坐進神舟飛船的模擬艙,眼前的一切仍然令他眼花繚亂。那時,神舟飛船還處在試驗改進階段,好不容易把密密麻麻的線路和多如繁星的按鍵記熟了,不久艙內的設備又有了許多新改進,只能重新學習、重新消化、重新記憶……
——作為一名從放牛娃成長起來的飛行員,聶海勝一步一個腳印考上了航校,提前拿到了畢業證,被部隊評為“苦練標兵”。但是,當航天員訓練程序圖挂在他面前,他不禁心裏怦怦直跳。專業訓練共有58項,每個專業又有許多分支。僅基礎課就涉及天文、天體、外語、航天醫學、空氣動力學等30多個學科……
——作為從飛行員中優中選優的佼佼者,他們對超重訓練並不陌生。然而,航天員的超重耐力適應訓練,要求他們承受8倍的加速度,持續時間達40秒。低壓缺氧訓練,他們以每秒15米的速度,被瞬間提升到5000米的高空,持續30分鐘……
天梯無捷徑。他們與12名戰友一起,攜手闖過風風雨雨。
2003年7月3日,費俊龍、聶海勝與戰友們經過嚴格考核,一起獲得三級航天員資格,創造了中國航天員訓練淘汰率為零的“世界紀錄”!
那天,他們換上了鑲嵌著三道金杠、一枚軍徽和地球標誌的三級航天員證章。
這枚證章,是能夠獨立承擔載人航天飛行的標誌。也就是説,他們都完全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任務的能力。祖國一聲令下,他們都能摘星攬月,飛天遠航!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騰空而起,中國航天員楊利偉首次叩響天宮大門。
那天,聶海勝作為神舟五號首飛梯隊成員,在酒泉衛星發射場,親眼目擊飛船騰空。那天,費俊龍在北京飛控中心大廳技術支持崗位值班,面對大屏幕,默默為戰友送行……
他們沒有成為第一個飛向太空的中國人,但是他們與楊利偉一樣,經受了艱苦磨礪。
他們的經歷像詩人泰戈爾説的那樣:“太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是鳥兒已經飛過!”
●他們一起衝入神舟六號首飛梯隊,一起登上發射塔——
攜手迎接祖國挑選
2005年10月8日8時40分,北京,西郊機場。兩架專機相繼騰空而起,飛向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場。
費俊龍、聶海勝坐在機艙裏。這次,他們的身份是神舟六號航天員首飛乘員組。
飛天,夢想就要實現!然而,從“神五”到“神六”,短短兩年間,他們攜手走過了一段更艱辛的航程。
神舟五號航天員選拔,費俊龍落選。他在反思:“落選的原因到底在哪?”他發現,自己雖然對新東西學得很快,但不精。他開始琢磨新的學習方法,把訓練分成很多小階段,一旦發現效果不好,立即糾正。幾千條飛行程序,都清晰地印在他的腦海中。
選拔初試,教員問費俊龍:“如果飛船滯後一天返回,有哪些故障模式?”飛行手冊上列出了5種,要求航天員至少回答4種。結果,費俊龍竟然答出了6種!
原來,他對很多故障現象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提出了一種自己獨到的“備用處理方案”。
對於聶海勝來説,“神六”的選拔更非同尋常。
“‘神六’,你該上了吧?”神舟五號飛行,他作為“備份航天員”,在全國人民面前亮相。兩年來,人們經常這樣問他。
但是,“重新洗牌”的選拔方案,讓他與戰友們又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這意味著,要想圓飛天夢,他必須走出光環,從頭做起。
離心機訓練,訓練要求8倍負荷持續60秒,聶海勝每次都堅持做到80秒,前胸後背像壓了千斤巨石,面部肌肉被強大的離心力拉向耳邊,前額高高地凸起。稍不留神,體重就會超標。這兩年,聶海勝除了控制飲食,一有機會就上跑步機,有時一連跑幾個小時,淌下的汗水浸透了傳送帶……
然而,“神六”不是“神五”的重復。神舟六號乘組的選拔與神舟五號相比,最主要的變化是由過去的單個選拔變為乘組選拔,既要考慮航天員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操作技術水平,又要考慮兩人乘組的整體效能。
如果説,“神五”的選拔是“單打獨鬥”,“神六”就是“強強聯合”。這需要乘員之間默契配合,渾然一體。
於是,費俊龍和聶海勝不管訓練中,還是課餘時間都儘量呆在一起,努力熟悉對方。除了對自己的操作瞭如指掌,他倆還反復換位練習,直到自己進行一項操作後,也清楚地知道對方要做的下一個動作,教員們誇他倆就像“左手和右手”。
2005年8月24日,北京航天城,神舟六號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舉行面試定選。費俊龍和聶海勝的考核成績與戰友們一起,被輸入航天員選拔輔助支持系統。
亮晶晶的數據,像瀑布流過屏幕,終於定格——
總分第一:費俊龍、聶海勝!
10月12日淩晨,瑞雪飄飄。費俊龍和聶海勝如願以償,登上高高的發射塔。
●他們一起操作“神六”飛船,一起在太空留下精彩身影——
攜手遨遊浩瀚太空
10月12日上午9時0分0秒,北京飛控中心大廳。大屏幕上,長征2-F火箭拖著熾熱的火焰呼嘯升空。
1分鐘後,滿座專家都不禁感慨——
攝像頭下的返回艙,平靜得如同置於地面,費俊龍和聶海勝依舊在從容地翻閱著手中的《飛行手冊》!
“神六”飛天,從這一刻拉開了序幕。從這一刻起,費俊龍和聶海勝奉獻給全國人民一個個親密無間、攜手配合的精彩畫面。
——12日17時31分,飛船入軌後第6圈,費俊龍飄離返回艙座椅,聶海勝伸出左手托起費俊龍的腳,輕輕一推,費俊龍身體緩緩穿過艙門,進入軌道艙。
——13日6時10分,飛船飛行到第15圈,兩名航天員首次在太空進餐。聶海勝從食品盒裏舀出一塊食物,讓它飄在空中,費俊龍用手輕輕一碰,食物飛進口中。
——14日16時31分,費俊龍半蹲在艙壁上,用雙手撐住船艙的固定物,連續翻了3個筋斗。這時,聶海勝在旁邊一直為他拍照,兩人不時相視而笑……
地面上的人們看到這一幕幕,可能會覺得太空生活充滿浪漫,但是作為初次飛上太空的航天員,完成這些動作並不輕鬆。
在太空喝水,有一套複雜的加壓程序;吃一頓飯,要花一個半小時;僅僅加熱食品,就有60多個動作。
在太空做前滾翻,前庭功能必須非常出色,如果未經訓練嘗試這個動作,就可能誘發空間運動症。
進入軌道艙,更是被航天專家稱為“穿越生命之門”,這是關係這次飛行成敗的一個關鍵操作。在地面的模擬艙裏開關艙門,費俊龍和聶海勝數不清互相配合訓練了多少回。從艙門密封圈的擦拭到平衡閥的開關,地面上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動作,在太空卻多達幾十個步驟……
在遨遊太空的5天5夜中,費俊龍和聶海勝的配合堪稱完美。
——飛船上升,整流罩與船箭分離的關鍵時刻,他們冷靜監視、正確判斷,分秒不差地向地面報告,同時做好了異常情況下補發手控指令的準備;
——飛船入軌後,他們在地面的指揮下,準確發出一系列指令,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無一失誤;
——太空中,他們成功地發出了太陽能帆板手動打開指令,在失重情況下進行了有效載荷試驗和艙內外攝像,把寶貴的圖像資料成功地傳回地面;
——返回段,在返回艙安全著陸的一瞬間,他們準確判斷,果斷切斷傘繩,確保返回艙呈直立的理想狀態著陸……
百煉成鋼,成竹在胸。在這次任務中,飛船上防止航天員遺忘程序備用的操作指南手冊,費俊龍和聶海勝從來沒有碰過一下!
●他們一起經受心靈洗禮,一起分享祖國的光榮——
攜手走向未來航程
茫茫太空,費俊龍和聶海勝在攜帶的《工作日誌》上寫下了這樣的話語:“遙看地球,心繫家園,五星飛翔,母親驕傲!”
下方,是他們的簽名:“費俊龍,10月13日,航天時01天8小時32分20秒。聶海勝,航天時04天11時02分30秒。”
擅長繪畫的費俊龍,還給聶海勝畫了一幅素描——海勝身著航天服,打開面窗向前眺望。
茫茫太空,考驗著航天員的技能,也陶冶著他們的心胸。5天5夜,每當飛船經過祖國上空,費俊龍和聶海勝都癡癡地守候在舷窗前,忘情地俯瞰——
視野中,祖國大陸的圓弧輪廓,像彩虹一樣絢麗;寶島台灣,像一塊翡翠漂浮在大海上;祖國的海岸線曲折蜿蜒,雪山上的積雪閃著銀光;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雄渾遼闊……
在他們的眼裏,就連祖國上空飄浮的雲朵,也似乎格外美,那是家的雲彩,是裝點家園的花朵!
10月13日上午11時,飛船飛越青藏高原上空,費俊龍和聶海勝把《歌唱祖國》的樂曲從飛船傳送到喀什測控站。
那一刻,一種莊嚴的神聖感瀰漫在他們的胸中——
人類偉大,科技偉大,祖國偉大,是祖國用火箭飛船送他們來到太空,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遨遊在太空,身體可以失重,但是心靈不會失重。5天5夜,來自祖國的無數真情,在小小的飛船中匯聚,讓他們充滿自信和勇氣。
——5天5夜裏,胡錦濤主席兩次來到北京飛控大廳。10月12日飛船發射當天,胡主席來到這裡,目送他們飛上太空。10月15日,胡主席再次來到這裡,與他們親切通話。
——5天5夜裏,12名航天員戰友在指控大廳輪流值班,與他們通話。他們每一個操作前,總有戰友輕輕提醒。疲倦時,戰友們用幽默為他們解乏。看到他們操作成功,鼓勵的話兒馬上飛到耳邊。
——5天5夜裏,遊弋在三大洋上的“遠望”航天測量船,不知疲倦地跟蹤著他們的每一個圈次;與他們一起遨遊太空的,還有20多顆祖國發射的衛星,它們忠實地聯通天地,送來祖國的指令……
——5天5夜裏,環視飛船裏的一切,他們想起了那些一代代像火箭一樣燃燒自己,把他們送上太空的航天人。如今,無數航天人在地面默默值守,奮戰在測控崗位、陸海應急搜救點……
10月12日晚,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的首長安排費俊龍、聶海勝與家人通話。那天,正是聶海勝41歲生日,女兒祝福的歌聲,甜甜的,穿越漫漫長空,傳入飛船……
那一刻,聶海勝熱淚奔流!
儘管天路漫漫,祖國和人民心繫太空,伴隨他們一起飛翔!
10月17日4時39分,神舟六號返回艙安然穿越大氣層,平穩地降落在內蒙古阿木古朗草原著陸場。
披著霞光,費俊龍和聶海勝驕傲地挺立。
攜手飛天,連袂凱旋。他們一起擁抱鮮花和掌聲,一起分享祖國的光榮。
宇宙無涯,事業無垠,他們一起回到嶄新的起跑線,一起走向未來!(記者 趙波 武天敏 特約通訊員 楊永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