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時政專題
 
“十五”湖北消費品市場回顧及未來五年展望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8日   來源:統計局網站

    “十五”時期,在國家一系列擴大內需、活躍經濟的宏觀調控措施的持續作用下,湖北消費品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新型流通方式快速發展,商品供應充裕,城鄉居民購買力不斷增強,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以汽車、住宅、通訊為主的消費熱點已經形成,市場供求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國內市場進入持續、健康、繁榮活躍、穩定增長時期。到2004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2667億元,比2000年增長49.1%,年均增長10.5%,成為拉動全省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的支撐力量。展望“十一五”,全省市場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平穩較快發展,穩中有升,市場規模明顯擴大,將構成市場運行的總基調。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年平均增長12%左右。

    一、消費品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市場銷售保持穩定增長,市場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十五”時期,全省消費品市場面對省內、國內、國外許多不可預測因素,克服了種種困難,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勢頭。“十五”時期,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開拓市場、擴大消費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一方面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等,城鎮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者收入預期明顯改善,帶動了城市市場的繁榮;另一方面,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的步伐,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使農村在交通、通訊、用水用電等方面的條件明顯改觀。尤其是“十五”後期,隨著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全省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進一步鞏固,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增強了購買能力,農村消費品市場發展有所加快。同時,通過加大市場開拓力度、舉辦一系列促銷活動、發展現代營銷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等措施,促進了消費市場穩步增長。2004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7.5億元,居全國第六位。在中部省份中,僅次於河南,居第二位。與2000年相比增長49.1%,年均增長10.5%(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1%),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市場大省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提高。其中,2004年全省城市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829億元,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838億元,與200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長12.8%和6.1%,考慮農村購買力的大量流入城市、縣改市和城鎮化建設等因素影響,農村市場的實際增長速度要遠遠高於6.1%。

    “十五”時期,在市場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市場運行質量明顯提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場運行平穩,波幅減小。平穩是近年來市場運行的主要特徵,與“九五”時期形成鮮明對比。“九五”時期,增幅最高的1996年增長高達23.0%,最低的1999年為9.2%,增幅落差達13.8個百分點。“十五”時期,每年大體保持了10%-13%的增長速度,市場在較小的波幅區間內平穩運行,消費品市場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及貢獻率逐步增強。二是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趨於成熟,消費行為更加理性。“十五”時期,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需要,國家相繼深化了住房、醫療、教育等多項改革措施,並逐步建立起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障體系,下崗職工最低生活保障體系以及住房貸款制度,拓寬了城鎮居民的消費領域,增大了消費者的預期支出壓力,分流了城鎮居民的購買力。在巨大的支出壓力面前,全省消費者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成熟和理性,從容化解了各項改革帶來的挑戰,量入為出,合理消費,在個人資産大量增加的同時,消費品的消費量也得到穩步提高。2004年全省城鄉居民人均消費品零售額為4439元,比2000年的3007元提高47.6%,四年間人均每年凈增加消費品零售額358元。

    (二)商品供應日益豐富,消費市場繁榮活躍

    “十五”時期,隨著全省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全省工農業生産勢頭良好,市場上吃穿用各類商品琳瑯滿目。不論是工業品還是農副産品,商品品種更加豐富多彩,質量檔次明顯提高,極大地滿足了居民消費。據測算目前市場上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於求的已達100%,供不應求的商品已很難找到。據有關資料顯示,“九五”期間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商品仍佔一定比重。“十五”期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商品逐漸被供大於求和供求平衡的商品所取代,供不應求的商品目前在市場上已消失。長期以來困擾我們的商品短缺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買方市場佔主導地位的市場格局得到確立,消費者在購物消費方面的自由度和選擇空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此同時,全省上下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組織生産取得豐碩成果,市場有效供給不斷增加,特別是以手機、計算機為代表的IT商品,用於改善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的住房裝飾商品、家用電器等商品大量增加,使市場商品供求結構更趨合理。

    (三)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消費熱點搶眼

    “十五”時期,隨著全省綜合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到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802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890元,年均增長幅度分別為9.8%、6.2%,城鄉居民購買力不斷增強。居民收入增加,促進消費結構的改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以汽車、住宅、通訊為主的消費熱點已經形成。“十五”時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湖北省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

    1、汽車成為湖北省居民新的消費熱點已顯初現

    “十五”時期,隨著湖北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車的降價及汽車消費貸款的增加激活了湖北車市,汽車銷售活躍,汽車消費成為亮點。許多價格合理,款式新穎的轎車深受消費者青睞,常常出現有價無貨、提前預訂的現象。據對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統計,2004年全省汽車類實現零售額11.49億元,比2000年增長9.8倍,年均增長81.2%,增長幅度在所統計的38個商品分類中遙遙領先,成為“十五”時期增長幅度最快的商品。汽車已由生産資料變成生活消費品,成為湖北省居民的消費的熱點。毫無疑問,汽車消費成為湖北“十五”時期主導型消費熱點。

    2、住房熱銷帶動相關産業快速發展

    “十五”時期,隨著居民收入增加,購買住房,改善居住條件,成為很多居民生活的重要目標,住宅消費形成了日益升溫的消費熱點。2000年,湖北的住宅銷售額僅為73.1億元,2004年達到199.15億元,增長了1.7倍;其中售給個人由2000年的62.48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282.31億元,增長了3.5倍;私人購房比重由2000年的86.5%提高到2004年的93.5%。另據抽樣調查,2004年末全省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27.3平方米,比2000年末增長96.4%,四年間人均凈增加13.4平方米。住房需求的增加帶動了消費品市場中相關商品銷售升溫,湖北省2004年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化工材料類分別比上年增長32.7%和411.6%。

    3、以移動電話為主的通訊器材銷售大幅增長

    隨著通訊費用降低,手機新款不斷推出,手機消費成為“十五”時期又一大消費熱點。據統計,2004年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通訊器材類實現零售額6.49億元,比2000年增長1.59倍。從商品品種看,由於移動電話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款式、品種、功能不斷增多,同時,價格不斷下調,移動電話持續旺銷。另外,率先購買移動電話的消費群體已進入手機更新換代的新一輪消費週期,使市場需求量進一步擴大,市場普及率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的人均佔有率迅速增長。手機已由奢侈品成為居民生活必需品。

    上述結構變化顯示,目前,湖北省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勢頭強勁,以汽車、住宅、通訊為主的新型消費熱點已經形成。

    4、城鄉消費增幅差距大幅度縮小,城鄉市場出現共同發展的可喜局面

    “十五”後期,隨著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全省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進一步鞏固,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增強了購買能力,農村消費品市場發展明顯加快。2004年湖北省農村市場(縣及縣以下)實現消費品零售額達838.05億元,比2003年增長11.0%,增幅較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較稅改前的2001年提高3.9個百分點,為1998年以來最高水平。湖北省城鄉消費增幅在2003年縮小7.3個百分點的基礎上,2004年繼續縮小。農村市場與城市市場零售額增幅差距由上年的4.1個百分點,縮小為2004年的3.1個百分點,縮小了1.0個百分點,與城市市場同步增長。這是近幾年城鄉消費增幅差距最小的一年。這一個可喜的變化,説明城市消費一頭熱的狀況開始改變。其深層意義在於,長期以來國民經濟鏈條中農村消費需求不足的薄弱環節正在彌合。

    5、餐飲業零售額快速增長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

    “十五”時期,全省消費品零售額繼續保持穩步增長走勢,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餐飲、旅遊等服務性消費的快速增長,餐飲業成為消費品市場一大亮點。伴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創新,餐飲業營業收入一路走高,持續增長,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銷售局面。餐飲業在全省各行業中領先發展。2004年全省實現餐飲業零售額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為353.82億元,比2000年增長83.8%,年平均遞增16.5%。餐飲業零售額佔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2000年的10.8%,上升到2004年的13.3%,四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餐飲業增長幅度高出零售總額增幅6個百分點。飛速發展的餐飲業將人們從廚房中逐漸解放出來,其背後的支撐正是城鄉居民收入的日益提高,折射出的正是解決了溫飽,大步奔向小康的百姓生活。

    (四)購物環境好轉,新型業態蓬勃發展

    “十五”時期,在城市,一座座具有時代氣息和多種服務功能的大型綜合商廈不斷涌現,精美的裝潢,一流的設施,豐富的商品,優質的服務,使廣大顧客在購物的同時,享受著現代生活的時尚。囊括了流行的吃喝玩樂項目銷品茂已有兩家開業,其中武漢銷品茂係華中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購物中心。商業經營形式發生巨大變革,多種零售業態共同發展,如超級市場、便民店、專賣店、購物中心、倉儲式商場、無店舖銷售等,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原有的百貨店等業態,逐漸擺脫舊的模式,煥發出新的生機。尤其是被稱為現代商業“第二次革命”的連鎖經營,是體現社會化大生産的現代流通方式。“十五”時期,連鎖商業從少到多、從小到大,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出現了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多業態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對改造傳統商業模式、發展現代化大型超市、推動湖北現代流通業的發展、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據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省共有限額以上連鎖總公司(總店)76家,比2001年增加24家,其中零售連鎖總店56家,餐飲連鎖總店20家;從業人數62507人,營業面積214.5萬平方米,分別比2001年末增長48.8%和171.5%。連鎖門店數快速擴張,經營規模迅速擴大。2004年全省限額以上連鎖零售業和餐飲業連鎖門店總數達2193個,比2001年凈增1522個,平均每天新開一家以上,增長226.8%。實現銷售額286.13億元,比2001年增長206.5%,其中零售額達225.50億元,增長186.3%。在2004年中國連鎖百強名單上,武漢市武商集團、中百集團和中商集團等三大上市公司名列其中。連鎖商業、餐飲業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2001年的4.0%上升到2004年的8.5%。連鎖經營覆蓋的領域和範圍不斷擴大,已拓展到零售業、餐飲業、服務業三大行業的50多個業種。目前,大型連鎖超市已成為城市居民購買食品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場所。在連鎖經營呈現快速發展的同時,其他新型商業業態也在迅速興起,給全省流通業帶來了現代經營理念、新的營銷方式、新的管理手段。零售業態層次更加明顯,營銷手段多樣化,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五)假日經濟、會展經濟帶動了全省城鄉消費品市場的繁榮活躍

    據統計,“十五”時期,以旅遊、娛樂、餐飲、購物為主要特徵的假日經濟,有力地擴大了全省消費需求,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城鄉居民節假日休閒娛樂消費逐漸成為新的消費時尚,假日消費成為“十五”時期市場發展中一道新的亮麗的風景線。假日消費為零售市場帶來了巨大商機。自從實行“黃金周”制度以來,居民“黃金周”的消費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在“黃金周”的帶動下,“十五”時期歷年“黃金周”期間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明顯高於全年均值。2004年“黃金周”所在的5月和10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5%和14.1%,形成了上下半年的兩個增長高峰。據統計,2004年“十一”黃金週期間,全省接待海內外遊客467.53萬人次,旅遊收入13.17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51%和11.42%,創“十一”黃金周有史以來最好成績。另據統計,武漢市的武商、中商、中百、漢商、工貿5大商業集團2004年“十一黃金周”實現零售額5.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4%。與此同時,“十五”時期,在湖北省大中城市逐步興起的會展經濟,對活躍消費品市場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各種形式的會展不斷在全省各地舉行,吸引了眾多居民和外地客商,人氣足,市氣旺,現場零售增長迅猛。這些會展活動,不僅宣傳了湖北,打造了湖北品牌,而且給旅遊、餐飲、零售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有力地拉動了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

    二、消費品市場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十五”時期,湖北消費品市場運行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態勢。但同時,從湖北消費品市場運行情況看,仍然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全省消費率偏低。根據相關統計資料測算顯示,“十五”時期,湖北消費率增長偏低,消費率逐漸呈現出下降趨勢。2001年至2004年,全省消費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生産法GDP)分別為42.4%、42.8%、43.7%和42.3%。2004年為4年裏最低的水平,一年內下降了1.4個百分點。從最終消費率看,2000?2003年全省平均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GDP)為54.0%,而全國消費率為58.7%,比湖北省高4.7個百分點;發達國家消費率一般在70%-80%,全省低出20多個百分點。這表明湖北省消費率不僅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也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根據國際上一般規律,在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時,世界各國居民消費率一般為61%。2002年全省人均GDP已達到1000美元,但全省的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GDP)卻僅為43.5%,比國際平均水平低17.5個百分點。如此低的消費率,導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2004年全省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只有34.0%,比2000年低7.2個百分點,反映出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不夠突出,對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減弱。目前湖北經濟發展水平已處於工業化中期,顯然消費水平與經濟發展階段是不相適應的。導致消費率水平過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湖北省居民收入水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4年湖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99元。二是居民對未來收入、支出預期不太樂觀,同時居民購買力的分流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時期內制約著湖北消費品市場的發展。此外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消費增長不快,城鄉消費水平差距明顯,目前湖北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僅相當於城鎮居民的四分之一,成為影響湖北消費率水平偏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十五”時期,一些國際著名零售商和省外大型連鎖企業紛紛搶灘湖北市場,給湖北市場帶來巨大衝擊,與這些“國際國內巨鱷”相比,湖北商貿企業現代化程度偏低,經營方式相對落後、企業規模小、競爭力不強的弱點暴露無遺。全省流通企業“小散弱”的傳統組織形式依然存在,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特別是國有流通企業産權不清,機制不活,經濟效益得不到根本改善。另外,湖北消費品零售額佔全國比重有所降低。由2000年的5.2%,降低到2004年的4.9%。與全國比較,“十五”時期湖北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長率低1.6個百分點,2004年名義增長率在全國31個省市中與雲南並列排第22位;在中部六省中,“十五”時期湖北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長率分別比河南、湖南、江西低1.5、0.5和0.2個百分點。

    (三)市場的規範化程度不高。具體表現為:一是市場競爭行為不夠規範,降價促銷愈演愈烈,這對生産經營者的後續發展十分不利。二是消費市場秩序比較混亂,假冒偽劣商品,特別是危及人們生命安全的食品藥品等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消費信心,抑制了消費需求。同時大城市消費瓶頸問題越來越突出,如交通堵塞、電力和水資源緊張、公共消費設施不配套等問題影響了消費結構升級。三是市場的佈局規劃還不夠規範,零、亂、散的現象還比較突出,缺乏必要的監管制度。特別是廣大農村市場,市場容量較小,商業網點分佈極不均衡,且流通成本高,農村居民對大件商品的“買難”還普遍存在。四是消費環境也是制約消費需求的另一重要因素。如目前農村廣播電視轉播設施落後及缺電、缺水等原因,造成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難以在農村普及。

    三、“十一五”全省消費品市場發展展望

    展望“十一五”,全省市場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平穩較快發展,穩中有升,市場規模明顯擴大,將構成市場運行的總基調。根據最新的投入産出模型預測及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年平均增長12%左右。從中長期看,湖北省消費市場保持較快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部分農民正處於從溫飽到小康的轉化過程中,居民的消費水平並不高,耐用消費品擁有率也比較低,服務性消費的份額還較小。另外,湖北省經濟現已步入新的發展時期,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內生經濟增長的活力進一步增強,內需將會進一步擴大,消費政策、消費體制、消費環境也會得到進一步改進,這些都將為消費增長帶來巨大潛力,國內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消費熱潮。

    第一,隨著建立和諧社會各項政策逐步到位,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有利於城市居民購買力水平總體提高,從而促進消費需求的實現和市場規模的擴大。今後一段時期,國家將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創建和諧社會,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整頓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於消費總水平的提高。

    第二,農村市場可望得到較快增長。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今後一段時期,國家繼續加大“三農”的支持力度,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促進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取消農業稅,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和保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這些政策措施將有利於提高農村居民消費信心和農民收入的逐步提高,為農村市場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將會帶動農村市場加速發展。

    第三,控制投資總規模,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係有利於提高消費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調整投資結構,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購買力,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培育和擴大消費熱點,積極促進消費增長。這些政策將極大提高湖北省消費能力。湖北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這標誌著湖北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的空間更大了。消費率特別是居民消費率的提升將改變全省消費率水平長期偏低的狀況。在經濟增長中,消費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支撐經濟增長的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增長都將逐漸降低,而消費需求增長率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從而消費需求成為經濟增長的主發動機。

    第四,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將帶動消費需求的擴張。人口的自然增長必然將對消費需求産生一定程度的拉動作用。從人口城鄉結構來看,隨著城市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2004年全省城鎮人口已經達到2627.8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比例已經提高到43.68%,比上年增加53.1萬人,相當於增加了一個中等縣市的人口。據專家預測,全國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5%左右,湖北省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市人口的增長必然帶動消費需求的增長。隨著湖北省投資力度的加大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必定會加快城市化進程,從而增加對水、電、路、通訊發展的巨大拉力,擴大消費需求新的增長空間。

    第五,消費結構升級將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國外一些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當人均國民收入超過1000美元、恩格爾系數降至40%左右時,是居民消費行為和消費結構發生重要變化的關鍵階段。湖北目前的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消費水平將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重點和結構從傳統的滿足基本生活消費的溫飽型開始向以追求提高生活質量和發展為主的小康型轉變,圍繞住、行和消費者身心發展與健康的消費支出開始成為消費需求的重點。

    從房地産市場看,隨著房價的逐步穩定和經濟適用房建設規模的擴大,住房消費仍將保持高速增長。住房消費的增長將帶動建材、裝飾、家居、家電等相關領域消費的增長。

    從汽車消費看,近兩年,汽車才開始大量進入普通家庭,與電腦、移動電話等耐用消費品的擁有量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發達國家的發展也證實,汽車將拉動經濟增長20-30多年,因此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支撐消費品市場增長。

    通訊、信息消費進一步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手機消費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旅遊消費成為消費熱點。按照國際經驗,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旅遊消費將進入快速增長期。從旅遊市場看,隨著各級政府對旅遊業扶持開發力度的加大,旅遊業將成為湖北的一大優勢産業、富民産業和生態産業,加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休閒消費將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消費也將成為湖北省消費品市場的主要推動力量和新的消費亮點,對整個消費的拉動將逐漸增強。

    餐飲消費正在興起。餐飲消費的興起,是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又一個重要標誌。在“十一五”時期,其發展速度將會更快。舉家外出就餐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將來在外就餐的頻率將會更多,消費水平將會更高。

    保健和健康消費起步。現在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了,投入保健和健康方面的資金正在迅速增長。近年來,人們更加重視保健品和健康類商品的消費,特別是綠色食品備受歡迎。

    此外,隨著零售業的對外開放,各種便利、優惠、快捷的新興業態和服務方式,以及消費環境的進一步優化都為消費提供了便利,也將給消費品市場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現代流通方式的推進和流通體制改革的完善將為市場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發展對策與建議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湖北省消費品市場發展的宏觀環境日漸趨好。可以預見,“十一五”時期的消費品市場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是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升級步伐的加快,消費結構正處在變化的關鍵時期,如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已成為市場發展的關鍵。二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別是零售業的全面對外開放,如何迎接挑戰,重新構築全省新型的商貿流通體系,加快流通産業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提高市場競爭力,已成為流通工作的當務之急。三是市場規範化勢在必行。加強立法和制度建設,加快與國際通行做法的接軌,也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如何採取相應的對策措施,抓住發展機遇,應對挑戰,我們認為重點要採取以下措施:

    (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增強消費者信心。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關係、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為增加城鎮居民收入,要努力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大力發展社區服務、餐飲等勞動密集型産業,鼓勵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加強勞動職業培訓,引導職工轉變就業觀念,發展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落實好最低工資制度,確保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要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要徹底消除進城務工農民的歧視性政策和障礙,簡化各種手續,防止亂收費。努力構建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市場,為農民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最大限度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大發展。

    (二)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提高,必然會擴大消費需求,消費水平會相應提高。推動居民消費增長,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體現以人為本,著眼于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通過發展農業生産、減輕農民負擔、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措施,使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加大對職工最低工資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督促企業按時足額發放職工工資。進一步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完善公務員職級工資制度,推進國家公職人員福利待遇貨幣化,保證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及時足額發放。使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提高最終消費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要加大對低收入階層的收入轉移支付力度,縮小貧富差距。

    (三)儘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居民購買力的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改善人們消費取向,提高居民購買力實現程度的關鍵。繼續鞏固“兩個確保”,規範和完善城市“低保”工作。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的社會保險參保率,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辦法。完善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妥善解決關閉破産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問題。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從社會保障體系上和各項政策措施上讓居民對自己未來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數,從而增強居民即期消費行為,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對於養老、醫療、就業等涉及城鄉居民切身利益的改革,要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合理把握改革的力度和節奏,提高改革的科學性和透明度,避免居民負擔過快加重,降低人們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促進居民購買力實現。

    (四)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係。解決投資率較高,投資與消費的結構失衡的問題,關鍵不在於簡單地壓投資,而在於通過積極地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切實不斷提高各階層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不斷擴大消費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相匹配的基礎上,使消費增長真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宏觀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同時,使投資和消費的結構關係趨於合理。因此,必須重新認識消費對經濟的重要作用,在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宏觀調控政策等方面,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將消費需求提到投資需求、出口需求的前面,放在政策的首位,儘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主導型的重大轉變。

    (五)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積極發展信貸消費。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立足省情,借鑒國際經驗,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産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十五”時期,信貸消費雖然在湖北省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逐漸開展起來,但由於“門檻”較高,難入尋常百姓家庭,在整個消費品支出中所佔份額很小。信貸消費發展潛力很大。利用信貸促進消費,要從改變居民消費觀念入手,普及信貸消費知識,同時提高信貸消費吸引力,確定合理的利率水平,簡化貸款手續,延長貸款年限,增加貸款種類,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利用信貸進行消費。

    (六)大力發展消費品市場。適應消費需求發展趨勢,搞好城鄉零售市場的規劃佈局。合理佈局城市商業中心,形成能夠帶動消費升級和創造都市商業氛圍的消費中心。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開拓農村消費品市場,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投資農村商業設施建設,支持國內外大中型流通企業向小城鎮延伸經營網絡,採取直營連鎖和特許經營等方式改造提升農村集貿市場和代銷店,形成以縣城為重點、鄉鎮為骨幹、村為基礎的農村消費品零售網絡。加快發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立新型農村市場流通網絡,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加快發展貼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綜合超市。發展專業性較強的家電、食品、建材等專業連鎖超市。重視發展倉儲式商場、專業店、專賣店等新的業態形式。適度發展大型綜合超市,控制發展大型購物中心。

    (七)繼續培育和擴大新的消費增長點,激發大眾消費熱情。“十五”時期,住房、汽車、電子通訊、旅遊等新消費熱點的快速增長對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需求穩定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但從整體來看,?方面這些新的消費熱點在整個消費中所佔比重較小,另一方面還沒有形成廣泛的大眾消費效應。為了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加快消費結構升級,必須繼續努力培育和保護新的消費增長點,發揮住房、汽車等新的消費熱點在拉動消費結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要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增加經濟適用房的供給,滿足廣大中低收入者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要儘快開放住房二級市場,活躍住房交易。控制部分城市住房價格的過快上漲。在城市住宅區規劃中要考慮停車場的建設。制定鼓勵經濟型轎車使用和發展的有關政策。進一步擴大消費信貸,要重點發揮消費信貸對普通大眾家庭的支持力度,使住房、汽車等消費熱點大眾化;盡可能地增長經濟型住房(包括廉租房)的供給,激發中低收入階層的購買能力。

    (八)加大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工作力度。加快研究制定規範市場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加快商業誠信體系建設,儘快建立和完善統一公平、規範有序的市場體系,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積極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業態的發展,研究解決跨地區發展連鎖企業在稅收、管理等方面的制約因素,積極穩妥地發展電子商務,擴大電子信息網絡消費,加快流通現代化建設步伐。大力推進中部地區商貿圈的合作和發展,取長補短,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業集團,促進湖北市場做大做強。(湖北省統計局)

 
 
 相關鏈結
· 從“十一五”規劃看2006年消費增長趨勢
· 9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至0.9%
· 湖北:縣域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