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藍圖。
當前,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支持保護的條件和能力。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必須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城鄉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專家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消除體制障礙,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湖北省“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努力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建立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政策體系和運行機制,實行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説,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二元結構特徵非常明顯,要達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點難點都在農村。
這點在湖北省表現尤為突出。湖北省是個傳統的農業大省。6000萬人口中,按城鎮化率44.7%的比例計算,至少還有3300萬農村居民。
他們中的很多人分佈于窮鄉僻壤,承擔著最基礎的物質財富的生産,卻承受著遠遠超出他們承受能力的重負。因為體制上的原因,在廣闊的農村,交通不方便,信息不暢通,醫療衛生教育條件差。總之,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距離城市文明還很遙遠。
他們中的很多人分佈于窮鄉僻壤,承擔著最基礎的物質財富的生産,卻承受著遠遠超出他們承受能力的重負。因為體制上的原因,在廣闊的農村,交通不方便,信息不暢通,醫療衛生教育條件差。總之,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距離城市文明還很遙遠。
如何解決“三農”問題,一直是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五”期間,湖北省農村的狀況已有了很大改善。
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和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經費保障機制基本形成,實現了“農村教育農民辦”到“農村教育政府辦”的歷史性轉變。農村200萬人、95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得到解決。已列入水利血防規劃的投資有13.8億元。有關部門在建築領域基本建立了工資支付保障制度,為農民工追討工資5.5億元。
然而,這僅僅才是開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解決“三農”問題仍然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十一五”期間,省財政用於鄉鎮農業技術推廣、計劃生育、文化事業、中小學生公用經費的投入量均將增長一倍。農村公用事業將得到大力發展。
有30多億元將用於農村安全飲水和水利血防滅螺工程建設。疫區改水、人飲解困、農村安全飲水將迎來大的發展機遇,水土保持和水環境治理將進一步受到重視。
通過興建除氟砷工程、除鹽工程、替代水源工程和其他飲水安全問題工程,基本解決500萬人的飲水安全和飲水困難問題。四湖、漢北河、富水、陸水、荊南四河、通順河等流域水利血防工程建設納入到規劃中來。
以推進100個重點鎮和1000個示範村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全面完成農村公路、通信、廣播電視三個“村村通”工程。不僅硬體要過硬,軟體也得更優良。農民要像城裏人一樣有保障地生活。未來5年,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將會得到積極探索和初步建立。
農民增收也要建立起長效機制。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城鎮特色産業,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農民從事建築、農機、餐飲、服務等職業,可以在鄉鎮進行技能鑒定,更多的農民擁有自己的證書。將農産品加工的産業鏈做長,讓農業實現産業化、規模化經營。
這些探索,會幫助更多的農民順利地從農村轉移出去,也會成為解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十一五”期間,湖北省還將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必然會享受到發展的成果。(記者 張愛虎 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