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廣東:全面部署和積極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9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廣東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建設節約型社會有關部署,提出建設“綠色廣東,和諧廣東”的理念,採取有力措施,全面部署和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與社會、資源、環境相協調。具體目標是:力爭到2010年,全省資源生産率有所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減,每萬元GDP能耗下降到1.26噸標準煤,每萬元GDP的取水量下降到200噸,工業用水重復率達到68%

目前,廣東建設節約型社會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一是資源綜合産出率有所提高。2004年,全省每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02噸標準煤,每萬元GDP耗電量下降2.47千瓦時,每萬元GDP耗水量下降14.6立方米,新增建設用地減少6.95萬畝。二是循環經濟已經起步。全省清潔生産企業達52家,涌現出江門拆船、東莞方大、清遠華清、汕頭貴嶼等一批廢棄物綜合利用典型,以及廣州新塘環保工業園、佛山南海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等一批資源循環利用園區。有六個單位列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第一批),目前廣東省試點工作正在研究開展。三是新能源開發和利用有新突破。風能、太陽能、水煤漿等清潔能源得到推廣應用。四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法規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出臺《廣東省節約能源條例》、《廣東省資源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廣東省實施清潔生産聯合行動實施意見》等法規政策。

廣東建設節約型社會採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加強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組織領導。廣東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召開高規格的全省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會議,對廣東建設節約型社會進行動員和部署,並成立省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領導小組,以加強指導和協調。

  二、大力支持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技術開發。重點支持循環利用、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積極發展節能、節水、低耗、環保型裝備。組織開發和示範有重大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循環經濟發展中延長産業鏈和相關産業鏈結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處理技術、綠色再製造技術、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術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等,突破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支持引進國外資源綜合利用的核心技術,組織力量消化、吸收和創新。

  三、出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激勵政策。在項目審批上把循環經濟、資源節約列入各級政府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投資重點領域,對重點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予以資金補助和貸款貼息支持。省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門用於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政策研究、基礎管理、執法監督能力建設、技術推廣、示範項目及宣傳培訓等工作。全面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對水價、電價等資源價格適時進行政策性調整,推進水、電等資源超計劃、超定額加價收費的方式。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電廠、熱電聯産電廠向循環經濟工業園企業直接供熱供電的試點工作。

四、廣泛開展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宣傳、教育和培訓。以“節約能源,發展循環經濟”為主題,開展多方面宣傳;在全社會開展“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的活動,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憂患意識。教育部門將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對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節能節水管理人員和重點用能設備操作人員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廣東省政府辦公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