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經濟建設>> 區域經濟
 
甘肅採取科學方法種田 綜合生産能力得到提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5日   來源:人民日報

    冬日的黃土高原枯黃千里,甘肅靖遠縣數萬畝日光溫室內卻是瓜紅菜綠,每畝可創收六七千元;定西市成千上萬個地窖內貯藏著數十萬噸“待價而沽”、均衡上市的土豆;極度缺水的民勤縣,一塊塊白膜平行覆蓋土地以“蓄水保墑”,一根根管道如根須般將水分配給每行作物……如今的甘肅,種田這項傳統的“體力活”,正在向科學種田快步轉變。2005年,全省糧食總産837萬噸,僅次於歷史最高的1998年。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1980元,比2004年增長7.3%。

    甘肅“十年九旱”、生態環境脆弱。2005年全省取消農牧業稅,減輕農民負擔6.1億元,大大調動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甘肅省財政拿出500萬元專項資金,繼續實施“科技增糧行動計劃”,並借助“科技入戶工程”,使優質高産糧食新品種、新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白銀市開通了“神農通”電話,供農民查詢技術信息,幫助他們解疑釋惑。2005年,甘肅全省優質專用小麥和優質專用玉米種植面積分別達到624萬畝和345萬畝,比2004年增加20.5萬畝和8.1萬畝。

    水資源不足是甘肅發展農業面臨的最大難題。目前甘肅很多地方已改“漫灌”為“溝灌”、“滴灌”,改“澆地”為“澆作物”。全省有1500萬畝農作物採用了“地膜覆蓋保墑”技術,水分沿膜上的小孔滲入地下後“易進難出”。地膜覆蓋作物由玉米擴展到小麥、土豆、蠶豆、高粱等,全省因此年增産糧食10億公斤以上。

    一些耗水作物逐漸“歸隱”,耐旱作物逐漸“強勢擴張”。張掖市高臺縣將耗水的小麥玉米由20多萬畝減至3萬多畝,將蔬菜、番茄、棉花等節水高效作物面積擴大至30萬畝,年節水5600多萬立方米,農民人均年增收5822元。在唐代被列為貢品的“大紅袍”花椒,已取代其他耗水作物,成為隴南市武都區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産量達510多萬公斤,産值超過2億元。(記者李戰吉、曾華鋒)

 
 
 相關鏈結
· 甘肅省七部門聯合下發通知 堅決查處教育亂收費
· 甘肅省集中管理車輛 嚴禁領導幹部私開公車
· 甘肅計劃兩年內基本完成分離省屬企業辦社會職能
· 甘肅省政府堅定不移加大廉租住房建設力度
· 甘肅省對惡意欠薪企業取消工程競投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