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顧立林、謝登科)3日一大早,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京豫陳學校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北京參加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河南代表團6位全國人大代表相約到這裡,看望家鄉的農民工,了解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情況,對他們計劃向大會提交的議案、建議作最後的完善。
“我們是來討計問策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信陽市委書記劉懷廉開宗明義,“來之前我們收集了不少農民工子女教育的情況,今天想實地再看看在外地打工農民的子女教育怎麼樣,有沒有地方上學?能不能上得起?還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我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準備在會上提出專門建議。”
大興區京豫陳學校是目前北京市農民工子弟學校中軟硬體算得上一流的學校,佔地15畝,有3棟樓房24間教室,還有多媒體等專用教室4個,從學前班至初中共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00人,51名教職工。創辦十年來,有23000多名適齡兒童在這裡就讀。記者現場見到,因房子緊張,一間辦公室裏擠了20位教師,每位教師只能在不足一平方米的格子裏辦公、改作業。
京豫陳學校校長陳復耀是河南新縣人,自己沒有上過一天學卻累計投資上千萬元來辦農民工子弟學校,目前學校是北京市四五百所農民工子弟學校中為數不多有《辦學許可證》的學校。
“我不想讓農民工的下一代像我一樣不識字,受人欺負。打工農民從心眼裏歡迎農民工子弟學校,我們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關懷,也吃盡了苦,受盡了氣,作了太多的難。”陳復耀介紹説,目前農民工子弟學校面臨著生存難、發展難、穩定難。一費制、低收費受到農民工歡迎,但教師工資和房租就要花去所有收入的80%,每年他都要從其他收入中往學校貼幾十萬元。民工學校經常被城管等部門追趕著跨區搬遷,他們就搬了五次,每次搬遷都要流失一二百學生。目前老師多數為退休教師和剛剛畢業的學生,工資收入只相當於公辦學校教師的三分之一,在職稱評定、工齡連續計算和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等方面,都存在許多問題。而且這些農民工的子女根本不能享受國家規定的“兩免一補”政策。
劉懷廉、熊維政、竹學軍、姚中良、曹家富、梅秀波等幾位全國人大代表儘管此前對農民工子弟教育有所了解,但還是對校長和教師們介紹的情況感到吃驚。劉懷廉代表説:“農民工子弟學校是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解決了許多打工農民的現實難題,有較強的生命力,我們將在提交的建議裏重點強調各級政府應該盡到責任,人大機關對政府的不作為行為要進行認真督察,我們不希望20年以後,這些為城市做出貢獻的農民工子女,成為新一代盲流。”(完)
中國政府網2006年“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