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訪全國政協委員李德水:謹防壟斷性惡意跨國並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張建平、秦大軍、杜宇)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是“十一五”時期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擴大開放中重視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有關要求引起兩會代表委員的共鳴。3月6日下午,就新時期引進外資戰略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接受了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獨家專訪。

    絕對控股:跨國並購來勢很猛

    李德水委員説,從1979年至去年底,我國累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6224億美元,同時引進了先進的管理和技術,利用外資取得巨大成績,對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功不可沒。這是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

    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並受1995年以來國際新一輪跨國並購浪潮影響,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方式出現一些新情況、新特點。主要是從合資、合作到獨資建廠,再到大舉並購我國發展潛力較大的優秀企業。這是跨國公司一項戰略性的重大舉措,而且來勢很猛。

    必須絕對控股、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預期收益必須超過15%,這三個“必須”是一些跨國公司目前在華並購戰略的基本要求。他們對一般國企拼命壓價,對好企業不惜高價收購。

    從公開披露的外資並購中國企業案例看,來自美國的跨國公司最多(佔30.2%),歐盟企業次之(佔27.3%),其餘為東盟和日本等國的企業。

    一些跨國公司認為,現在是收購中國企業的最好時機,收購價格正像中國的勞動力一樣,比歐美低得太多;還可以利用中國企業原有的銷售網絡、原材料和能源供給渠道以及品牌,再加上外商的資本和技術就可以逐步實現壟斷中國市場的目標。

    據李德水委員介紹,目前,國際啤酒巨頭已把中國啤酒企業和市場瓜分的差不多了;可口可樂通過品牌戰略,已使其飲料、濃縮液在我國市場佔有很大份額;寶潔在中國的公司除上海沙宣是合資企業外,其餘9家已全部獨資;歐萊雅只用50天就整合了中國護膚品牌“小護士”;我國大型超市的80%以上已被跨國公司納入囊中。近年來,跨國公司已開始大舉進軍我國大型製造業,並購重點直奔我國工程機械業、電器業等領域的骨幹企業、龍頭企業。

    惡意並購:任何主權國家都不允許

    李德水委員説,跨國公司來華並購企業原是市場行為,本無可厚非。中國繼續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改變,也不應改變。只要符合雙方利益、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而不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外資來華並購,我們任何時候都歡迎。

    但是,必須堅決制止任何試圖壟斷中國市場的惡意並購。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德國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導致收購方産生或強化市場壟斷地位的並購行為。加拿大規定,超過兩億美元的並購協議必須經過政府批准後方可生效。美國政府和國會對外國並購更是層層把關、多道設防。

    國際分工:我們不能只當打工者

    李德水委員説,如果聽任跨國公司的惡意並購自由發展,中國民族工業的自主品牌和創新能力將逐步消失,國內龍頭企業的核心部分、關鍵技術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國公司所控制,甚至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體——我國企業特別是一大批骨幹企業也將不復存在。

    那樣,我們將會出現核心技術缺乏症。跨國公司只會將商品生産中最沒有附加利潤的部分,比如組裝環節,最耗費能源和原材料、最易造成污染環境的環節放在中國。而公司利潤和新創造財富的絕大部分將會被跨國公司所拿走。在國際産業分工的總體格局中,我們就只能充當打工者的角色。

    在這種發展模式下,看起來GDP增長很快、規模也很大,但卻是“虛胖”。因為GDP是個地域的概念,雖然財富在這個地方(國家)創造出來了,而其所有權和支配權並不完全屬於當地(本國)政府和人民。如果大量利潤和社會財富的控制權掌握在跨國公司手裏,儘管GDP總量很大,而我們國家的利益卻受到損害,廣大人民也得不到實惠,並可能直接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主權。那樣的話,我們到底為誰辛苦、為誰忙?

    對策建言: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李德水委員説,中國今後還將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的道路。新形勢、新情況,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逐步完善利用外資政策。

    轉變觀念,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精神上來。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們要從國家和人民的長遠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去利用外資,要學會外資為我所用,也讓外商得到應有的好處。要著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做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國企改革不能一賣了之。老工業基地也應在改造上下苦功夫,而不是急迫地請外商來並購。

    規範管理方式。引進外資從本質上説是市場行為,主體是企業,政府只是起牽線搭橋和改善外部環境條件的作用。不應把引進外資作為政府的一項硬性指標,不宜以引進外資的多少作為考核幹部政績大小的一個標準,更不能以此去對幹部實行獎懲,以免造成政績觀的扭曲。各級幹部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

    儘快制定外商來華並購企業的法律法規,與國際通用做法接軌。消極地抵制外商來華並購是錯誤的,而是要儘快制定和完善旨在規範外資來華並購行為的法律或條例。特別對以壟斷我國市場為目標的惡意並購行為,要有嚴厲的制裁手段。

    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政策。過去我們實行對外資優惠的政策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在新形勢、新環境下,應與時俱進。要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一視同仁地給予國內外企業國民待遇。實際上,真有本事的跨國公司並不在意什麼“特殊關照”和“超國民待遇”,而是看重公平競爭的環境。

    李德水委員説,我們要認真落實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按照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要求,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完)

 
 
 相關鏈結
· 統計局局長李德水介紹2005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舉行新聞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