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2006年中央財政將著力為三項改革支付必要的成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謝登科、顧立林)從預算報告傳遞的信息看,2006年,中央財政將著力支持國企、金融和稅制領域三項改革,促進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一是大力支持國有企業改革。中央財政為此安排資金338億元,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産和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工作。同時,組織開展解決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問題試點。

    二是支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在大力支持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的基礎上,2006年重點研究改革國有金融資産管理體制,促進建立政策性銀行自我約束及可持續發展機制。支持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增強服務功能。

    三是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其中包括:儘快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將企業新增機器設備所含稅款納入增值稅抵扣範圍的改革方案。出臺實施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的調整方案。擇機實施消費稅改革,對部分資源性産品和高檔消費品徵收消費稅。積極推進部分地區實施物業稅模擬評稅試點工作,積極推進資源稅、車船稅、耕地佔用稅等改革。積極推進企業所得稅“兩法”合併改革。繼續大力支持糧食流通、事業單位、外貿、郵政、住房等體制改革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陳義初説,改革的強弱、緩急和成敗決定著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中央財政對三項改革的支持,抓住了改革和發展的關鍵環節,顯示了中央加快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決心,意義重大。(完)

 2005年中央財政拿出上萬億元補助地方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謝登科、顧立林)預算報告顯示,2005年,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不僅保持了快速、協調的增長,而且中央還拿出上萬億元補助地方,佔全國財政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大部分用到了中西部地區。

    2005年除稅收返還和體制性補助4143.71億元外,中央財政安排各類轉移支付補助達到7329.97億元,總額達到11473.68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達到3812.72億元,比上年增長46.4%,用於中西部地區的比例達到90%以上。

    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不斷增加,對地方的補助比例也逐步提高。1994年到2005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佔地方財政支出總額的比重從12.7%提高到29.2%。分地區看,對中西部地區補助比例上升幅度較大,分別從15.2%、12.5%提高到45.7%、49.8%。2005年年終結算時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還會有所增加,轉移支付佔地方財政支出比重也會隨之提高。

    十多年來的實踐表明,轉移支付在均衡地區間財力差異、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增強了財力薄弱的中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為這些地區省級政府有效緩解基層財政困難,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提供了較為充足的財政保障。(完)

財政增收5000多億元緣何不減赤字?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齊中熙、謝登科)預算報告表明,2005年全國財政增收5000多億元,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當年中央財政赤字預算仍接近3000億元。為什麼不用這些增收的錢去補上赤字這個“窟窿”呢?

    一般情況下,財政超收收入的使用方向有兩個:一是增加相關支出。但剛性支出會形成基數。就是説,如果今年給了這筆錢,基數墊上去了,明年和今後就要給得更多。

    二是減少赤字。但減少了赤字,將影響今年支出盤子的安排以及今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一些急需要辦的大事的資金安排。何況,經濟發展中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一些重大的在建工程還要國債資金投入。

    在2005年超收收入的使用安排上,基本沒有用超收部分來衝減赤字,而是主要用於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和解決歷史欠賬,其目的是使經濟和財政建立在更加穩健的基礎上,促進財政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既落實了科學發展觀和穩健財政政策的要求,又體現了統籌兼顧、防範風險的原則,加強和改善了財政宏觀調控,促進了經濟社會平穩協調發展。這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為民理財的具體體現。(完)

 
 
 相關鏈結
· 2006年中央財政將重點從四個方面支持欠發達地區
· 今年全國稅收將超3萬億 十一五加大財政支農力度
· 中央財政將從四方面扶植企業自主創新
· 中央財政將從六個方面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
· 2006年中央將從三個方面繼續加強財政宏觀調控
· 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將從四方面扶植企業自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