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張旭東、孟華、張曉晶)3月7日,滬深股市走出了2006年中國股市開盤以來的一條大陰線:滬深指數雙雙跌幅超過2.2%,滬指下跌29.04點,以1259.92點收盤。相比前段時間股指上攻的局面,股市近段時間走勢微妙,滬指在千三關口徘徊震蕩。
中國股市數年持續低迷的狀況,也是近幾年兩會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點話題。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並提出了“加強制度建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搞好券商治理”“強化監管”“營造透明市場環境”“推進股權分置改革”等六個政策點。
這些政策舉措的實施與推進,能否讓中國股市“跨坎邁塹”,步入一個健康發展的軌道?
當務之急:縱深推進股權分置改革
“在這六點中,股權分置改革是當務之急,必須順利實現改革目標。”全國人大代表、工商銀行甘肅分行行長趙鵬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搞好券商治理是關鍵之策,其他政策是著眼長遠,構造市場環境和基礎。”
2005年4月29日,中國股市啟動了自建立以來的最大的制度改革——股權分置改革,旨在解決上市公司股份中三分之二不能流通的局面,以求從制度上根除股市存在的歷史弊端。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皮黔生説:“這一改革對於上市公司來講,將真正置於全社會監管之下,而且對於全流通創造了一個良好條件,對於上市公司今後的規範和科學管理有巨大推動意義。”
在這項改革推出之初,市場人士雖表示歡迎,但也存在畏難情緒,特別是在一些國有控股企業中存在難度。股市也在此期間持續下挫,滬指一度探至998點。幾經磋商,多個部門協調推進,目前股權分置改革已完成了滬深股市市值過半的目標,參與股改的公司總數達674家,股改已取得實質性突破。
不過,對繼續向前推進股權分置改革,也不能掉以輕心,一些特大型國企公司還尚未開始改革,困難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全流通的工作確實是複雜事情。股權分置改革只是使上市公司走向與國際接軌、全流通更規範運作的第一步,但只是滿足了形式要求,離高素質的上市公司還有很大差距。”皮黔生代表説。
夯實基礎:上市公司和券商亟待“強身健體”
上市公司是股市上的“基石”,證券公司是市場中的“龍骨”。“基石”不穩,“龍骨”不健,就根本談不上股市發展。
“我國A股市場雖多至1300多家上市公司,但缺乏一批十分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而證券公司也在不斷尋租,劣跡斑斑。”全國人大代表楊曉堂説,“中國證監會和券商首先要把好上市公司入口關。”
趙鵬代表説,上市公司良莠不齊,而且通過不規範運作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已經成為中國股市低迷不振的關鍵因素。
但真正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並不是一句簡單的話。“股市中一些質量差的公司,還沒有淘汰,而新股目前又難以發行,很多優質大公司都奔赴海外上市了。這樣下去,中國股市整體實力不會得到提高。”全國人大代表、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秦池江説。
伴隨股市低迷,券商這幾年日子極不好過,一批劣質券商被市場淘汰,相當一批公司被重組改革。經過連年治理,證監會表示,到2005年底證券行業風險已大幅釋放,證券公司的違規現象總體上得以遏制,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也已設立。
“不過,要真正恢復券商元氣,仍尚需時日。”秦池江代表説。
亡羊補牢:重在補制度、構建好環境
“亡羊補牢補什麼?就是補制度!”楊曉堂代表説:“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又跑了一隻羊,而是跑出一群羊,還在不停地跑。我們要從制度上把股市的漏洞補起來。”
他舉例説,美國券商成熟、經營結構完善也會出現“安然”事件,但“安然”事件以後,美國證券委制定了300多頁的制度來補這個“漏洞”。
“那我們呢?”楊曉堂反問一句:“我們一定要有制度約束,強化監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管和營造透明市場環境,正是這個意思!”
“股市是市場經濟的晴雨錶,但是在中國是失靈的。因為當前股市不是真正的市場化,有權力參與其中。”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厚健説,在股市中一定要制定公平的市場規則。
“另外,企業和股民信息不對稱,信用缺失,投機者眾。”周厚健接著説:“要強化監管,對弄虛作假、不講誠信的企業和仲介機構,一旦發現就應讓其付出巨大的代價,以制止造假行為。”
趙鵬代表表示,要多方面著手,增強市場公信力。在市場監管方面,應建立對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及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問責制度,規範監管者的行為,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與民主化程度。
全國政協委員朱從玖説,政府工作報告已對發展資本市場提出了明確目標和要求,我們的股市必須是一個規範、透明、有效率、有信心的市場。(完)
中國政府網2006年“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