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環境保護>> 綜合
 
鄱陽湖濕地符合國際重要濕地標準的湖泊增加28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3月22日電(林艷興、俞長好)最近進行的鄱陽湖越冬水鳥調查有新發現,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達到國際重要意義地點標準的子湖泊增多了,面積“長大”了。全湖37個子湖泊達到這一標準,鄱陽湖有望整體納入國際重要濕地之列加以保護。此前,鄱陽湖區只有9個湖泊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面積僅佔鄱陽湖的5%。

    環鄱陽湖區越冬鳥類調查是由全球環境基金項目提供經費支持,國家林業局鳥類環志中心和江西省野保局聯合組織,主要對湖區鳥類種類、數量及棲息環境等進行同步觀察研究。此類調查在鄱陽湖區已經連續進行了7年,此前幾次觀測到的候鳥數量為30萬隻左右。這次調查引進新設備,觀測精確度顯著提高,使觀測到的鳥類數量明顯增加,達到72萬隻。

    《國際濕地公約》組織認為,有2萬隻或更多的水鳥經常性棲息,或某一水鳥物種或亞種全球種群數量的1%以上經常性地利用的濕地,均可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經所在國政府申請,可列為國際重要濕地。這次調查涉及鄱陽湖區子湖泊49個,結果顯示有37個子湖泊達到這一標準。

    此次調查另一新發現是,鄱陽湖經濟價值較高的雁鴨類水鳥數量龐大,統計到的雁、鴨類水鳥近40萬隻,發展特种經濟動物産業具備良好的種源基礎。當然,珍稀鳥還是鄱陽湖的“老品牌”。去冬今春在鄱陽湖越冬的全球瀕危鳥類有9種9萬多只,其中有白鶴3944只、東方白鸛3789只。鄱陽湖仍是名副其實的“候鳥天堂”。(完)

 
 
 相關鏈結
· 我國濕地數量仍在減少 保護工程已正式啟動實施
· 安徽含山縣發現沿長江地區保護最完整的原始濕地
· 江西出臺文件對濕地和自然保護區管理作出新規定
· 陜西省第一個省級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日前成立
· 新疆可可托海濕地成為國家地質公園
· 蘭州市區黃河濕地的生態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