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環境保護
 
寧夏探索生態農業新模式 示範區人均增收1000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9日   來源:寧夏日報

    “山綠了,風小了,地平了,路寬了,畜多了。”寧夏自治區彭陽縣白陽鎮中莊村主任閆生棟一口氣説出了該村實施農林牧複合生態農業綜合試驗示範5年來的變化。這個5年前人均純收入只有530元的村,通過坡地植被快速營建、雨水資源高效利用等技術集成,如今植被覆蓋率穩定在50%以上,人均純收入增至去年的1530元。寧夏科研人員探索出的一套半乾旱退化山區生態農業建設的新模式,為寧南山區80萬公頃旱作農田的增産增收提供了可靠技術支撐。

    “半乾旱退化山區生態農業建設技術與示範”是“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大項目“中國西部重點脆弱生態區綜合治理技術與示範”的研究課題之一,由寧夏農林科學院主持實施。課題組經過5年的科技攻關與示範,在半乾旱退化山區固原市原州區和彭陽縣,建立了2個集生態、經濟為一體、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示範區,總面積1483公頃。開發出了在黃河中上遊半乾旱生態脆弱區具有廣泛適應性的灌草喬多樹種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配置模式、糧-經-飼-畜綜合高效耦合模式等三個生態農業模式。組裝集成了集雨蓄水雨水資源化工程、節水高效農業、大田和設施農業的水肥一體化管理、林草立體複合配置和半乾旱山區抗旱造林五大技術體系。項目組聯合有關部門,整合力量,將科學研究和技術集成示範與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改善農業基本生産、改善農民生活三者緊密結合,實現了科技攻關出成果、農業生産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同步。

    該課題在5年實施過程中,科技成果示範與推廣總面積達10萬公頃,累計增産糧食2800萬公斤,增加優質牧草2520萬公斤,增加經濟作物428萬公斤,累計實現直接經濟效益6856.8萬元,間接經濟效益29417.84萬元。項目區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分別比2001年提高了84.5%、99.4%、39.3%。(王建宏)

 
 
 相關鏈結
· “生態農業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通過科技部驗收
· 貴州因地制宜 大力發展各種模式的生態農業
· 生態農業造就月柿之鄉
· 天津市大力推廣生態農業60萬畝農田實施保護耕作
· 吳邦國在上海交通大學考察生態農業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