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産業經濟
 
我國紡織業産業佈局轉移加速 結構調整力度加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0日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2月,上海市和重慶市有關部門達成協定,有著73年曆史,昔日“上海製造”標誌之一的上海三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將整體遷至重慶,上海三毛原有的生産線和技術骨幹將輸送到重慶,另辟新址生産。

    此外,山東如意集團也已收購原重慶海康集團,並計劃投入超過40億元人民幣在重慶建設100萬錠緊密紡生産基地,其中一期工程將於今年完成。廣東順德的五家紡織服裝企業也於今年3月簽約進駐安徽阜陽“中國中部紡織工業城”。浙江維科集團已規劃在江西九江興建紡織工業園,該工業園由維科集團領銜招商,其上下游廠家也將落戶該紡織工業園。

    這些情況顯示,我國紡織業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速度正在加快。

    産業佈局轉移加速

    統計數據同樣表明,雖然在投資增量上中西部地區仍遠低於東部地區,但增速上已遠遠超出東部地區。以今年前2個月我國紡織業完成固定資産投資為例,東部地區完成固定資産投資99.75億元,同比增長27.5%;中部地區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7.29億元,同比增長105.7%,西部地區完成固定資産投資5.71億元,同比增長97.1%。其中,江西、河南、四川、重慶等省市均獲得100%以上的增幅。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淮濱認為,這是成本逼迫下東部地區的理性選擇。因為隨著沿海地區原料、人工、能源、土地資源的緊張以及當地環境要求的提高,紡織企業要繼續保持比較優勢,必然要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轉移。

    目前,我國80%以上的紡織産業集中于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和福建等地。孫淮濱認為,在紡織業産業鏈條上,中西部承接東部地區轉移出的勞動密集型部分,東部地區則應該抓緊自主創新,在品牌、研發等領域上多做文章。

    他認為,這種轉移不是把過剩的、落後的設備轉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種産業升級的轉移,是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大背景下政策所鼓勵支持的方向。

    據了解,“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推進紡織工業梯度轉移。今年十部門下發的《加快紡織業結構調整促進産業升級若干意見》,也同樣強調要促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優化行業區域佈局。要求沿海地區和中心城市適度控制棉紡、化纖常規産品産能的擴張,重點在時尚品牌、研發設計、市場控制力等方面有所突破;中西部地區充分利用勞動力、原材料和土地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發展與東部配套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承接來自中心城市、沿海地區以及國外的産業轉移,形成各具特色、比較優勢明顯的梯度産業格局。

    産業轉移對中西部有無承接這種轉移的體制環境和資源條件提出了挑戰。目前,不少中西部省區市都在積極做好迎接這種産業轉移的準備。如河南提出,要建立全國重要的新型紡織工業基地,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也提出了相應的規劃。

    孫淮濱説,中西部地區要積極創造條件,包括加強工業園區的建設、環境的改善和政策的配套,使紡織業的區域佈局更為合理。

    結構調整力度加大

    應引起重視的是,雖然不少産業的轉移屬於紡織業存量調整,但更多表現在增量上。這也是造成我國紡織業投資增速仍然較高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2003年我國紡織業投資增長高達80%,其後在國家宏觀調控之下,2004年降至30.18%,2005年前11個月為36.22%,增速仍然偏高。不久前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産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中,把紡織業列入了潛在過剩行業。

    但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紡織業投資增長仍達到38.3%,高於紡織業出口及國內消費的增速。這要求紡織業加大資源整合的力度,在結構調整上下工夫。

    紡織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加快技術結構調整,提高産品附加價值。加強對高技術、功能性、差別化纖維和紡織先進加工技術、清潔生産技術以及行業關鍵設備的研究開發,使重點紡織加工技術和裝備製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紡織品服裝供應鏈中的地位,提高産品附加值。

    加大原料結構調整,實現原料的多元化。加大對麻、毛、竹等非棉天然纖維及新溶劑粘膠、聚乳酸等再生資源纖維的研發和産業化推廣;開展廢舊聚酯及再生纖維的回收開發利用,提高天然及再生資源類纖維使用比重。

    加快重點行業調整,推進結構優化。繼續拓寬紡織産品應用領域,大力發展醫用、汽車用、建築和過濾材料等産業用紡織品,培育紡織新的增長點。

    孫淮濱認為,目前我國紡織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全行業研發投入不足銷售收入的1%。高新技術和高端紡織設備大部分依賴進口。此外,品牌設計和自主營銷能力薄弱,産品出口主要是貼牌加工。行業整合應能很好地形成企業的優勢互補和梯度轉移,提升我國紡織品的附加值,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最終使我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

    推進産業升級政策加力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發出通知,採取有關政策措施,促進紡織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在此背景下,紡織業的産業升級速度會呈現加速狀態。

    推進紡織技術進步,關鍵是要落實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增加科技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增強紡織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支持紡織新材料、清潔生産技術、高附加值生産技術和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産業化,支持産業集群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紡織行業自主品牌建設。支持紡織企業加強産品設計、提高産品質量、開拓市場。

    當前,重要的是要嚴格執行國務院關於促進産業結構調整的暫行規定,對限制和淘汰類紡織項目,要嚴格控制,禁止投資;對淘汰類紡織工藝設備,要加快淘汰,禁止轉移,防止低水平産能的擴張。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能降耗和廢舊聚酯及再生纖維的回收開發納入紡織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加大對棉花科研、生産的政策支持力度,適當擴大優質棉區種植面積,努力提高棉花質量和單産水平。

    大力推進紡織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促進産業升級,意義十分重大。不僅是進一步鞏固和發揮我國紡織行業競爭優勢,保持紡織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記者 黃曉芳) 

 
 
 相關鏈結
· 紡織業開局良好 2006年將保持穩步較快增長態勢
· 發展改革委發佈2005年紡織業投資分析及對策建議
· 十五期間紡織業規模以上企業資産總額增六成
· 紡織業成為今年我國經濟前五大利潤增長行業之一
· 紡織行業05年出口額將達1160億美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