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銅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江銅”)是中國最大、現代化生産程度最高的銅生産基地,也是國內最大的金、銀及稀有金屬和硫化工生産基地之一。2006年,江銅形成年産45萬噸銅的綜合生産能力,位列世界銅企業前十強。截至2006年6月,擁有總資産226億元,凈資産121億元,員工3萬餘人。
“觀念就是財富,創新就是原動力。”這是江銅人在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形成的理念。他們用世界眼光尋找與國際一流銅企業的差距,圍繞綜合利用資源,降低“三廢”排放,培育新的産業,每年增加銷售收入30億元,形成了有江銅特色的資源循環節約型産業群發展模式。
資源有限 節約無限
在江銅採訪,黨委書記戚懷英的“資源有限,節約無限”觀點很特別,她舉例向記者證明她的觀點。
德興銅礦含銅品位在0.25%— 0.3%的礦石約佔總儲量的20%,共1.48億噸。按照江銅原有的設計標準,含銅品位低於0.3%的礦石作為廢礦石棄而不用。看著堆積如山的礦石被丟掉,江銅人心痛了。於是,江銅進行了《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銅礦床採選綜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的課題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研究成果使江銅的礦石入選品位由0.3%下降到0.25%。可別小看這0.05%,它可使日處理量10萬噸礦石的德興銅礦延長服務年限4年半,可多回收銅金屬量38.3萬噸,黃金28噸。1995年至2005年,江銅共處理含銅品位0.25%—0.3%的礦石6035萬噸,成功回收銅金屬量16.2萬噸,黃金12.8噸,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對於含銅品位在0.25%以下的礦石,江銅也捨不得丟棄。他們研究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堆浸—電淬取—電積”濕法冶金提銅技術,使江銅低品位“含銅廢石”也變廢為寶。1997年,江銅開始對德興銅礦低品位原生硫化銅礦運用濕法冶金技術,成功從“含銅廢石”中提取出合格的商品銅,並使之産業化,建成年産商品銅2000噸能力的濕法煉銅工廠,8年共産出合格商品銅6700噸。
“這些都是江銅依靠自己1500多名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取得的科研成果。”戚懷英説。
與此同時,江銅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技術,尋找新的出礦點,增加了5000多萬噸礦量。在回收稀散稀貴金屬方面,江銅還依靠自主創新走出了“科技成果—産品開發—技術改造—産品升級—産業化”的路子,形成了一個新的産業。經過多年的科研,江銅礦山新技術公司將“選鉬預處理技術”這一研究成果成功轉化為生産力,2005年生産出品位44.95%的鉬精礦2250噸,實現産值4億多元。江銅新材料公司積極利用煉銅後的“廢渣”,回收稀散稀貴金屬,成為全國最大的硒、碲、錸等稀散金屬産地,每年為集團貢獻銷售收入6億元以上。
以廢治廢 變廢為寶
在江銅,“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廢棄物,只有沒有充分利用的資源”的觀念深入人心,“資源—産品—廢棄物”的傳統觀念,正在變成“資源—産品—再生資源—再生産品”的行動。
目前,江銅冶煉過程中的爐渣實現了100%的利用。在江銅的貴溪冶煉廠,每年就可回收銅金屬8000噸,相當於一個中型礦山的産銅量。貴溪冶煉廠還採用先進的“二轉二吸”法回收二氧化硫,使總硫利用率達到97%,每年生産硫酸100萬噸,成了江銅的一個新型産業;此外,該廠通過技術改造,在空氣中制氧的同時,將外排的氮、氬製成液態氮和液態氬回收,每年創經濟效益1700多萬元。
廢水治理與利用,是江銅“以廢治廢,變廢為寶”的又一成果。目前,江銅的工業總用水量為3.6億噸,其中工業用水復用率8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每年節約水資源3億噸,節約取水資金2000萬元。
此外,利用閃速爐和轉爐煙氣餘熱回收發電,每年餘熱發電量約為1億千瓦時,佔目前工廠總用電量的14.4%左右。今年,江銅的自發電量將從1億千瓦時上升到2.1億千瓦時,佔整個企業總用電量的10%左右,按現行電價計算,每年可節約電費1.1億元。
貴溪冶煉廠還建成餘熱回收裝置,每年節約標準煤5萬噸,按現價折算效益約3000萬元以上。
發展循環經濟,江銅收穫了沉甸甸的果實:一噸銅礦石經過冶煉後産生的價值,從過去單純煉銅收益160元增加到目前綜合利用後的600元。
目前,江銅各項環保指標達到或者超過國家標準,先後獲得“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工業污染防治十佳單位”等多項榮譽。為表彰江銅在中國環境保護事業中做出的突出貢獻,今年3月,國家環保總局和中華環保基金會授予江銅第三屆中華環境獎———“綠色東方獎”。(廖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