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重點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
 
加強農民科技培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7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1999-2005年,有關部門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對農村優秀青年開展以農業科技為主的綜合性培訓。工程實施7年來,為我國農村培養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帶頭人,加速了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為下一步開展農民科技培訓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成效:

  一是為廣大農村培養了一大批覺悟高、懂科技、善經營的致富帶頭人。7年來,相繼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256個縣(市、區、旗及團場,下同)開展培訓工作,覆蓋了全國總縣數的50%,共培訓青年骨幹農民350萬人。80%以上的學員掌握了一門以上的實用技術,近5%成為當地種、養、加能手和營銷大戶,近40%成為科技帶頭人,近20%成為村、組幹部。學員已成為當地的生産骨幹、農民的致富帶頭人。

  二是促進了農民增收。通過培訓、扶持和服務,提高了農民配置有限資源的能力和生産水平,促進了家庭經營收入的增加。據廣西2002年的抽樣調查,90%受訓農民的家庭收入同比增加909元;據江西省德安縣跟蹤調查,受訓農民戶均農業純收入同比增長36%,人均增加520元。

  三是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各地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模式開展培訓,加速了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促進了農業産業化經營和産業結構調整,加快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河南省夏邑縣通過實施"跨培工程",開辦蘋果、溫室蔬菜、食用菌、養豬、養雞等專業的培訓班200多期,培訓農民5000多人,建成各類專業村135個,形成了生豬、肉雞、蘋果、蔬菜、食用菌等五大支柱産業。

  四是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積累了寶貴經驗。"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作為農民科技培訓的示範工程,有效地帶動了各地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為農民科技培訓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包括:以項目為依託開展培訓,能較好地保證農民培訓工作落到實處;圍繞産業開展培訓,能有效解決農民生産中的難題,增強培訓的針對性;以鄉村辦班為主開展培訓,可以方便農民,提高培訓實效;在利用現有公共教育培訓資源的基礎上,吸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民技術協會等積極參與,可以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力量等。這些成功經驗的取得,為今後大規模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奠定了基礎。

  從2006年起,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以村為基本實施單元,按照"圍繞主導産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原則,主要對務農農民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務農技能,促進農業生産發展,增加農民收入。2006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在全國300個縣、10000個村開展培訓工作,中央財政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同時要求省級財政增加投入、擴大培訓規模。各省根據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規劃和地方特色、農業發展要求和農民需求,選擇項目實施縣和培訓示範村。圍繞地方主導産業和"一村一品"的發展要求,招標確定培訓機構,進村開展培訓工作。各村的培訓工作在實行整村推進的基礎上,確定40名以上主要從事農業生産和經營、農業生産經營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的專業農民作為基本學員,登記註冊,開展系統培訓。培訓機構進村開展集中培訓的時間不少於15天,根據農時季節現場指導不少於15次。通過進村培訓指導,使受訓農民基本掌握從事主導産業的生産技術及其相關知識。到"十一五"末,力爭培訓工作覆蓋全國20萬個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農業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