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0月12日電(記者劉錚、何廣懷)建設10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改變産業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國外局面,新建、完善50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促進産業技術整體進步,支持300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到2010年,中國將初步建立創新能力支撐體系框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12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八屆高交會上,介紹了發展改革委“十一五”期間對增強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進行的系統安排。他為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進行了授牌。
國家工程實驗室是為突破制約産業發展的重大裝備和關鍵技術、實現原始創新而建設的。2005年,發展改革委啟動了下一代互聯網寬帶業務應用、生物冶金、真空冶金等首批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以扭轉當前産業基礎技術供給能力弱化的不利狀況,增強中國優勢産業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發展改革委安排,“十一五”期間,將建設10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促進改變産業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國外的局面,增強中國産業持續創新能力。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是為解決産業共性技術的集成創新問題而建設的。截至目前,發展改革委累計安排40億元,建立了124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顯著提升産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開發及工程化能力。例如,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已建成國際一流的生物芯片綜合研發和産業化平臺,與全球前十大藥業公司中的5家簽約成為合作夥伴,年産3000萬套分子快速診斷産品出口歐美。
根據發展改革委安排,“十一五”期間,將新建、完善50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促進産業技術整體進步,增強中國産業國際競爭力。
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主要是為解決企業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問題而建設的。截至目前,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已達438家。以昌河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為例,這個中心先後研製、開發、生産了三個系列、13種機型的直升機産品,其中直八運輸型直升機、直十一直升機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根據發展改革委安排,“十一五”期間,將再支持300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培育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地位。
“到2010年,初步建立中國創新能力支撐體系框架,形成科學合理的創新能力設施佈局,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張曉強在授牌儀式上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