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發展規劃
 
第六次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在上海舉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22日   來源: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從21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六次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上獲悉,三省市近一年來各項合作事項有序推進,特別是在區域大交通體系建設、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共同推進自主創新、區域能源大平臺建設、區域誠信體系建設、區域旅遊合作以及區域人力資源合作等各領域,取得許多階段性成果。

    區域規劃初稿完成

    眾所矚目的長三角區域規劃的編制工作順利推進。據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區域規劃初稿已經完成。

    據介紹,規劃初稿將長三角的區域功能定位為:一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之一,二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三是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四是我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域。

    規劃初稿還確立了長三角“一核六帶”的區域總體佈局框架:“一核”即強化上海發展核心;“六帶”即優化和提升滬寧杭沿線發展帶,重點建設沿江發展帶,重點建設沿杭州灣發展帶,積極開發沿海發展帶,積極培育寧湖杭發展帶,引導發展沿太湖生態服務帶。

    據了解,為配合國家制定長三角區域規劃,一年來,三省市對事關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多次進行溝通和協商,並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建議,要求對重大項目建設予以統籌協調安排,重要資源配置和相關政策措施能與區域發展進程相適應。三省市配合完成了長三角區域規劃各自省市的研究報告,為規劃編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三省市共同做好相關規劃對於長三角規劃的銜接,注重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對接、空間佈局的協調。

    高速路網、高等級航道網漸成形

    在區域大交通體系構建方面,繼續推進了省際高速公路通道建設,打造長三角區域高速公路網絡;根據國家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推進長三角重大鐵路項目建設,京滬高速鐵路項目有望在年內開工;發揮水運資源優勢,協同推進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根據國家機場佈局規劃,重點推進了浦東國際機場、無錫碩放機場、杭州蕭山機場等項目的擴建工程等。

    跨界合力治污

    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抓好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合力保護太湖水環境。“十一五”期間,規劃新、擴建135個污水處理廠(項目),以削減流域內城鎮生活污染物總量;開展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生態調查,著手編制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碧海行動計劃;繼續深化跨界污染聯防機制,聯合開展環保專項行動,逐步建立和完善跨界污染應急預案;抓緊實施環境平臺建設,已完成《長三角三省市環境保護合作協議》討論稿的編寫工作。

    構建誠信旅遊區

    區域旅遊合作方面,以構建滬蘇浙旅遊經濟圈為目標,推進區域旅遊規劃編制和資源整合;在旅遊交易會上共同推出“同遊江浙滬、休閒好去處”的主題,強化三地旅遊市場在國際國內宣傳促銷方面的合作;建立長三角誠信旅遊溝通機制、工作聯動機制和完善三地旅遊管理工作聯絡會議制度,在建設長三角無障礙旅遊區的基礎上,努力構建長三角誠信旅遊區。

    人才數據庫走向一體

    區域人力資源合作方面,共同完成了《長三角“十一五”人才發展思路研究報告》,提出長三角未來人才發展的戰略構想、主要途徑和對策建議;完善了長三角網上人才市場,三省市人才網站由簡單鏈結向數據庫的部分相互開放和建立統一的商務職位搜索引擎推進;加強人事爭議仲裁協助工作,逐步縮小仲裁實體依據的差異;開展區域間人才合作,加大人才資源交流,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內容豐富的合作項目。

    聯合攻關推進科技創新

    共同推進自主創新方面,明確了共同編制區域創新規劃、推進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聯合攻關和政策研究等工作;繼續推進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目前,三省市科技交流、大學科技成果推介與轉化、區域科技信息資源共享、自主創新工作信息溝通和任務督察等方面都有良好進展;“2006長三角中俄科技與創新活動周”、“長三角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論壇”等活動的舉辦,推動了三省市自主創新合作的深入開展。

    打造“信用長三角”

    區域信用體系建設方面,明確了新時期區域信用合作重點,通過舉辦高層研討會,明確目標,攜手打造“信用長三角”;依託浙江省企業信用發佈查詢中心,開通運行區域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積極推進信用仲介機構合作發展。

    産業信息網試運行

    區域信息資源共享方面,開展了專項規劃的對接和交流;深入推進三省市地理空間信息資源共享,逐步建立定期基礎地理數據採集、更新機制;啟動區域物流一體化合作,長三角通關一體化改革已啟動;繼續做好區域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初步建立了匯集各類産業信息的“長三角産業信息網”並已試運行。

    聯手監控赤潮

    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三省市進一步完善了海洋災害共同防禦體系,組成東海大型浮標監測系統,為有效開展長三角區域海洋災害預警預報、應急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基本形成赤潮監測及海産品安全保障網絡,盡可能減小赤潮對海洋環境的損害;合作開展海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監測數據實現資源共享。  (記者 勵漪)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