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宏觀經濟
 
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陶禮明:面向“三農”開展業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17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不久前在京成立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與我國現有的眾多銀行相比,由郵政儲蓄轉型而來的郵政儲蓄銀行具有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同時也存在由於歷史原因而造成的問題,就此我們採訪了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陶禮明。

    擁有3.6萬個服務網點

    問:郵儲銀行與其它商業銀行相比有什麼優勢?

    陶禮明:郵儲銀行擁有得天獨厚的網絡優勢,所提供的基礎金融服務已經深入人心,享有“綠色銀行”的美譽。郵政儲蓄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已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網點面最廣、交易額最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網絡。目前,擁有儲蓄營業網點3.6萬個,匯兌營業網點4.5萬個,國際匯款營業網點2萬個,其中有近60%的儲蓄網點和近70%的匯兌網點分佈在農村地區,成為溝通城鄉居民個人結算的主渠道。其絕大部分網點已經實現計算機聯網,可以實現全國通存通兌。郵政儲蓄銀行真正實現了“綠卡在手,走遍神州”。這是目前其它任何一家商業銀行都不具備的。

    面向“三農”開展業務

    問:與其它商業銀行比較,郵儲銀行的經營重點、市場定位是什麼?

    陶禮明:郵政儲蓄銀行將充分依託和發揮網絡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為主,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

    截至2006年底,全國郵政儲蓄存款餘額達到1.6萬億元,存款規模列全國第五位。持有郵政儲蓄綠卡的客戶超過1.4億戶,每年通過郵政儲匯辦理的個人結算金額超過2.1萬億元。其中,從城市匯往農村的資金達到1.3萬億元。投保的客戶接近2500萬戶,佔整個銀行保險市場的1/5,本外幣資金自主運用規模已接近1萬億元。

    郵儲銀行將專門設立農村金融服務部門,積極完善網絡服務功能,面向“三農”開展業務。考慮到郵政儲蓄有2/3的網點分佈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郵政儲蓄是當地居民唯一可獲得的金融服務。因此,從滿足廣大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基礎金融需求,完善農村金融服務角度出發,未來郵政儲蓄銀行的農村網點要從服務“三農”的大局出發,農村網點要通過完善功能,充實業務,加強與政策性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全面合作,進一步加大郵儲資金支農力度,進一步擴大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滿足度。

    發展多樣化金融産品

    問:郵儲銀行在今後的發展中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陶禮明:歷史上由於郵政儲蓄長期作為郵政的一個內設機構進行經營管理,內部控制和風險防範機制相對薄弱,人才儲備還比較缺乏,這些都將對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造成一定制約。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後,將加強專業化管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些問題仍將不同程度地存在。

    學習現代銀行的管理經驗,將是郵儲銀行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務。風險監控是下一步郵儲銀行的著力點。郵儲銀行成立後,將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建立、健全以資本為核心的約束機制,在業務深化中,全面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因此,從穩健經營出發,郵政儲蓄銀行的業務範圍,將從為城鄉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和從事低風險的資産業務起步,通過不斷加強銀行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逐步拓展新的業務。

    問:郵儲銀行今後的發展方向怎樣?

    陶禮明:郵儲銀行將繼續依託郵政網絡,按照公司治理架構和商業銀行管理要求,不斷豐富業務品種,拓寬經營渠道,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致力於建設溝通城鄉覆蓋全國的金融服務網絡,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營運安全、競爭力強的現代銀行。

    郵儲銀行今後將注重開發多樣化的金融産品。目前形成了以本外幣儲蓄存款為主體的負債業務;以國內、國際匯兌、轉賬業務、銀行卡、代理保險及證券、代收代付等多種形式的中間業務;以及銀行間債券市場業務、大額協議存款、銀團貸款和小額信貸為主渠道的資産業務。 (沈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