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宏觀經濟
 
人民銀行:防經濟由偏快轉過熱 價格上行風險仍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0日 22時21分   來源:新華社

央行報告:要切實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劉錚 張旭東)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表示,央行下一步切實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避免出現大的起落。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高達11.1%,呈現出多年沒有的快速增長。而一季度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7%,其中3月份漲幅達到3.3%,存在著一定的通脹壓力。

    央行報告在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時稱,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強勁,在國際經濟環境總體依然有利,國內居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改善的大背景下,國民經濟將繼續較快發展。

    對當前需要注意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央行表示,主要是經濟增長速度偏快的趨勢有所加劇,固定資産投資存在反彈壓力,貿易順差繼續增加,流動性依然偏多,而在此背後潛藏的是更深層次的經濟結構問題。此外,經濟增長的環境、資源壓力加大,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也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構成制約。

    就下一步將要採取的貨幣政策,央行表示,將進一步改進金融宏觀調控,提高貨幣政策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流動性管理,搭配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方式回收流動性,協調運用好多種流動性管理工具,保持對衝力度,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維護總量平衡。加強人民幣利率和匯率政策的協調配合。

央行報告:未來價格上行風險依然存在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劉錚、張旭東)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指出,未來價格上行風險依然存在,價格走勢值得關注。

    央行報告指出,當前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總需求旺盛,生産資料、投資品和消費品需求將繼續增長,糧食供求總體偏緊,構成價格上行壓力。

    央行報告認為,隨著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主要資源、要素價格呈上漲趨勢,部分上漲壓力還將向下游産品傳導。此外,勞動力價格也將趨於上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呈逐月上升之勢。1月份同比上漲2.2%,2月份上漲2.7%,3月份上漲3.3%,全年調控目標為3%以內。

    央行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有44.3%的居民預期未來物價上升,同比提高15.6個百分點,65.3%的銀行家預期消費品價格上升,提高25.2個百分點。

    央行報告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強勁。企業投資意願總體較高,央行問卷調查顯示,第一季度貸款需求指數高企,同時,認為收入提高的居民佔比達6年來最高。

央行披露一季度外匯儲備“猛增”詳因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張旭東、劉錚、王宇)中國人民銀行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迅猛,3月末已達1.2萬億美元。3個月時間內增長1357億美元,超過了2006年增長總量的50%。

    近年來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熱點問題。對一季度外匯儲備出現“超常”增長,近來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對此,央行10日在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中首次作了明確解釋。

    央行表示,外匯儲備同比多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較快。第一季度貿易順差464.4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倍。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159億美元,同比增長11.6%。二是金融機構和企業境外上市籌集外匯資金結匯也引起了外匯儲備的相應增加。

    順差的持續增大,是近年來外匯儲備不斷攀升的“主因”。央行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收支規模不斷擴大。1993年以前,中國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交替出現,1994年之後,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基本形成。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國際收支順差增長較快。2001年至2005年,經常項目順差累計3282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累計2935億美元,分別比“九五”期間同類項目累計順差增長1.8倍和3.7倍。

    受上述原因推動,國家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截至2006年底,國家外匯儲備餘額已經上升至10663億美元,比2000年底增長5.4倍。

    央行表示,中國國際收支順差規模大,積累時間長,有著深刻和複雜的內外原因。中國工業化不斷深化,勞動生産率不斷提高,製造業生産能力明顯增強,加上勞動力成本低等優勢,出口競爭力不斷提升,貿易順差明顯擴大。在對外開放過程中,中國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和良好的投資機會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國際産業加快轉移,使我國成為世界主要的加工製造業中心之一。由於國內消費增長相對較慢,國民儲蓄持續大於國內投資,導致經常項目長期順差。同時,長期以來我國較為重視擴大出口和引進外資,對資本流出則有一定的限制,加之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勢頭良好,推動了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

    中國國際收支大幅順差和外匯儲備較快增長,這有利於增強我國對外支付和清償能力,提高海內外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防範國際收支風險,為國內經濟發展和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條件。但國際收支持續大額順差和不斷攀升的外匯儲備直接導致央行以外匯佔款的形式被動投放基礎貨幣,對貨幣調控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形成一定的制約。同時,國際收支大量順差意味著大量資源流向沿海外向型經濟部門,不利於産業結構、地區結構的調整。

    央行表示,維護國際收支平衡將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需要綜合採取措施,及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有效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

    面對外匯儲備仍持續增長的態勢,中國已明確表示要積極拓寬外匯投資渠道,並擬組建一個外匯投資機構。

    央行10日還建議可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外匯運用方式,以形成在國家整體意義上的不同層次風險與收益相對應的外匯投資産品線。

央行報告建議從五方面拓寬中國外匯投資方式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張旭東 王宇)面對中國外匯儲備仍持續增長的態勢,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建議,可從五方面入手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外匯運用方式,形成在國家整體意義上的不同層次風險與收益相對應的外匯投資産品線。央行特別表示,中國拓寬外匯運用方式不會影響美元資産。

    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增長迅猛。央行有關數字顯示,今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達到12020億美元,同比增長37.36%。中國的外匯儲備額在2006年2月底躍居世界第一,2006年底已達到10663億美元。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國際經驗,央行報告首次建議説,可以從五方面入手拓寬多元化、多層次的外匯投資方式:一是組建市場化運作的政府外匯投資機構,依照法律經營外匯,有償使用,接受監管,保值增值;二是大力拓寬中國企業和居民的對外投資渠道,鼓勵投資于境外股票、基金、基礎性商品等金融市場,提高外匯投資收益;三是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新建企業的方式促進産業鏈的轉移,加速國內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四是支持民間部門利用國際市場穩定資源供給和投資于先導性産業;五是中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應從全球視角定位商業銀行的發展方向,實施金融企業“走出去”戰略。

    央行表示,從各經濟主體的需求出發重新配置外匯資源,有利於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結構,還可以緩解外匯市場供求不平衡,加快實現外部經濟均衡。

    對於中國拓寬外匯運用方式是否影響美元資産。央行報告對此解釋,中國是在外匯持續流入的背景下研究拓寬外匯運用方式,因此主要是解決新增外匯的運用問題,不會涉及既有外匯資産,更不會大量出售美元資産。

    央行表示,目前美元仍是各國外匯儲備持有的主要資産,美國的貨幣和資本市場是世界上最具廣度、深度的成熟市場之一,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美元資産仍將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和民間對外投資的主要組成部分。

央行報告:居民更傾向於活期存款 消費貸款顯著多增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王宇、張旭東)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指出,一季度金融機構存款繼續呈現活期化趨勢,居民戶存款增速減緩,更傾向於活期存款;同時消費貸款顯著多增。

    報告顯示,3月末,金融機構居民戶人民幣存款餘額17.5萬億元,增速同比降低5.7個百分點,同比少增836億元。其中,居民更加傾向於活期存款,居民戶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065億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2901億元。

    對此,報告解釋認為,居民戶存款增速減緩的原因一方面來自於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消費意願的增強。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繁榮使居民選擇收益相對較高的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或理財産品的意願增強,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大幅增加,分流了部分居民戶存款。

    報告同時指出,居民戶貸款特別是消費貸款顯著多增。報告數據顯示,3月末,居民戶貸款同比增長23.2%,增速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321億元。其中,居民戶消費性貸款比年初增加1629億元,同比多增1199億元。

央行報告:我國將採用“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價體系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張旭東、劉錚)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在談及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時透露,我國將採用“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價體系,政府將逐漸放棄補貼。

    央行報告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提出,新的成品油定價體系以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加上煉油企業一定的成本和利潤而産生國內成品油價格。

    此前,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德銘4月初曾透露,中國正緊密關注國際油價走勢,將選擇合適時機,實現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

    央行報告認為,資源價格改革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的迫切需要。由於國內資源價格長期被人為壓低,多數價格低於國外,刺激出口快速增長,導致貿易順差擴大,帶來結匯壓力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國際投機資本也因此迅速流入,造成資本項目順差,最終帶來國際收支失衡和人民幣匯率上升壓力。

    央行報告指出,從長期看,資源價格改革有利於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改善貨幣政策實施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但在短期可能會帶來價格總水平一定程度的上漲。要合理把握價格改革的力度和節奏,充分考慮價格上漲和出臺調整價格措施對低收入群眾生活的影響。

央行報告:一季度購房貸款增速加快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王宇、劉錚)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稱,一季度購房貸款增速加快且呈上升趨勢。

    報告顯示,3月末,購房貸款餘額2.4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424億元,同比增長19.9%,增速同比加快3.7個百分點;其中,個人購房貸款餘額2.40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471億元,同比增長20.3%。

    報告同時指出,3月末,房地産開發貸款餘額達到1.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597億元,同比增長27.9%,但比1月和2月末分別下降約5.54個和1.83個百分點,延續了2006年8月以後逐月下降的趨勢。

    報告稱,第一季度,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加快,房地産開發資金充足,國內貸款和利用外資增速較快。房屋銷售價格漲幅趨於平穩,但部分中心城市房屋價格仍然偏高且上漲過快。統計數字顯示,3月份房屋價格同比上漲較快的城市有:北海(13.7%)、深圳(10.7%)、長沙(10.1%)、北京(9.9%)和廣州(8.6%)。

    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加快,開發結構有所改善。第一季度,全國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3544億元,同比增長26.9%,增幅同比加快6.7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速1.6個百分點。其中,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投資佔比較小,僅為11.2%,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作為市場供應主體地位尚未確立。

    報告指出,一季度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大於竣工面積,空置面積有所下降,市場需求旺盛。第一季度,新建商品住宅面積大於竣工面積2.2倍,與上年基本持平,且銷售面積增幅快於竣工面積增幅3.3個百分點。3月末,商品住宅空置面積6900萬平方米,下降1.2%。

央行將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張旭東、劉錚)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闡述貨幣政策趨勢時説,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流動性管理,搭配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方式回收流動性。

    “協調運用好多種流動性管理工具,保持對衝力度,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維護總量平衡。”央行報告表示,加強流動性管理主要是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認為,今年第一季度,貨幣、信貸增長出現放緩跡象,但總體依然偏快。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7.3%,增速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但比上年末加快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長19.8%,增速提高7.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長16.3%,增速提高1.5個百分點。

    針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寬鬆的情況,第一季度,發行央行票據1.8萬億元,同比多發行0.5萬億元;兩次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共凍結流動性約3300億元;3月1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央行報告指出,當前在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的同時,應繼續強化貨幣政策與財稅、貿易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採取以擴大內需的一攬子結構性政策為主、匯率政策為輔的戰略,著力促進國際收支趨於平衡。

    央行提出,加強人民幣利率和匯率政策的協調配合。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價格杠桿的調控作用。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繼續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附:

    二○○七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pdf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