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非公經濟
 
陜西省神木縣:營造發展環境促民營企業快速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7日   來源:陜西日報

    有識之士坦言: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是陜西省的軟肋和短腿,而神木縣近年來民營經濟的發展卻十分活躍,在這裡,一批有理想、有抱負、渴望把企業做大做強的民營企業家正在建設西部強省的征程中顯出不凡的身手。

    走在神木這片開發的熱土上,且走且看且聽,從林立的廠房到機器轟鳴的車間,令人感慨萬千!最強烈的感受是,這個縣的發展正在朝“經濟強、科教強、文化強”的目標有力邁進,而民營經濟的發展在全縣整體經濟格局中更是後來居上,發展的熱浪灼人!

    民營企業方陣脫穎而出迅速崛起

    “十五”初期還名不見經傳的神木民營經濟,經過幾年的迅速發展,已經超過周邊起步較早的縣區,呈現後來居上的強勁勢頭。2006年底,全縣共有私營企業1256戶,個體工商戶8840戶,家庭創業和自主創業的熱潮初現。民營經濟佔到全縣經濟總量的80%,上繳各種稅費19.2億元,佔全縣財政總收入的62%。

    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不斷延伸産業鏈條,組建集團化企業,是神木民營經濟做大做強的基本路徑。位居神木縣十強企業之首的陜西恒源煤電集團,從創辦小鐵廠起步,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創業,逐步向煤炭、電力、煤焦、電石等領域拓展,現已成為擁有四個子公司三個控股公司、資産2.8億元、以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為發展方向的新興企業集團。集團現有從業人員2800多人,年産值2億元,每年上繳稅費6000多萬元。像恒源集團一樣,陜西龍華煤焦電集團、陜西亞華煤電集團、陜西騰龍集團、榆林神通集團等,都是資産過億元的地方企業集團,他們形成了神木民營經濟發展的第一方陣。

    談到創業的體會,省人大代表、恒源集團董事長孫俊良深有感觸地説:“恒源集團能有今天的發展,靠的是誠信經營的理念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民營企業只有突破單純積累個人財富的局限,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才能蓄積不斷發展的動力,真正做大做強。”

    隨著資金、技術和人才的積累,神木的民營企業積極採用現代科技,對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建成了一批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大中型項目。曾在國有企業任職多年的王鳳君,辭去公職創辦了神木電化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又與榆林陽光電力公司、縣國有資産運營公司、神府能源開發總公司合資組建了陜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投資3.5億元,用3年時間,分兩期建設了1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該項目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在全市民營企業項目中具有較強的引領作用。陜西龍華煤焦電集團則在原有發電、煤焦企業的基礎上,正在籌建年産400萬噸的孫家岔龍華煤礦,煤礦將採用現代化的綜合採煤設備,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小煤礦開採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安全無保障等問題。

    國家關於節能、降耗、減排的宏觀政策,既對以能源經濟為主的神木民營經濟形成了很大壓力,也為企業的優化升級創造了機遇。走出粗放增長的模式,重視保護環境,留住綠水青山,正在成為企業家們的自覺行動。陜西玉林集團項目辦主任沈彥向我們介紹,去年以來,集團瞄準縣城環境治理的機遇,與政府和相關企業合作,投資建設南北郊兩個熱電廠和縣城污水處理廠。其中北郊熱電廠投資19.88億元,裝機容量30.5萬千瓦,建成後每年可為縣城節約燃煤50萬噸,節水4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6375噸,煙塵5萬噸,縣城集中供熱率將達到85%以上。此外,恒源、騰龍等公司建設的煤矸石發電項目均已建成投運,全縣藍炭産業“關小上大”的優化升級正在進行之中。

    透過這些企業“脫胎換骨”般的發展壯大,我們看到的是神木民營企業整體水平從“草根”到“榕樹”的嬗變,看到的是該縣民營企業家群體正在把實現個人價值與體現社會價值密切關聯,他們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的創業熱情和強烈的發展慾望,是因為他們不只著意對物質財富的攫取,而更在意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社會責任的擔當。

    營造發展環境促民營企業快速發展

    在神木的民營企業採訪,企業家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民營經濟之所以能快速發展,縣委、縣政府和全社會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縣委書記郭寶成説:“縣一級發展經濟,主要是民營經濟。政府的職責就是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千方百計把民營經濟這篇文章做好。要鼓勵全民創業,鼓勵廣大群眾各顯其能,讓人民群眾在法制的環境下自由地勞動創造,讓社會財富在誠信的環境中充分涌流。”縣長雷正西説:“落實對民營企業的公平待遇,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我們要對民營企業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把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好,把投資者的積極性保護好,讓好的項目儘快建成,發揮效益,竭盡全力把民營經濟這塊蛋糕做大。”

    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為民營經濟發展鼓勁助力,2001年制定出臺了《關於扶持非國有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和《關於鼓勵外來客商投資的若干規定》兩個文件,解決了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問題。今年3月又出臺了《促進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60條,依據發展環境的變化,從産業引導、企業培育、品牌建設、服務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政府投資建設園區,吸引民營企業集中發展是神木縣扶持民營經濟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該縣已建成錦界工業區、燕家塔工業區和店塔工業區,另有4個工業集中區正在建設。在這些工業集中區,政府投入了大量建設資金,同時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為入園企業提供週到的服務。

    民營經濟在發展的初始階段,融資困難的問題比較突出。神木縣創新思路,大膽成立了縣國有資産運營公司,通過經營國有資産和銀行授信,採取入股和提供借款等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從2003年創建到2006年底,國有資産運營公司累計投入國有股本2.46億元,扶持上馬規模在億元以上的企業14家,累計為各類企業提供借款5.2億元,扶持帶動了一批電力、煤化工、建材、農産品加工的骨幹企業。

    神木縣成立項目開發辦公室,組織專門力量,由政府出資進行産業項目的調研儲備。2003年以來已調研儲備項目50多個,去年又委託山西省煤科院對煤化工産業鏈投資機會進行系統研究,為民營企業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縣上還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推行“限時辦結”、“一站式服務”等制度,努力創造高效的服務環境。今年4月該縣舉辦了首屆民營經濟博覽會,縣內1000多家民營企業參加和展示了自己的産品,吸引了包括哈薩克斯坦、蒙古兩個國家的一些企業和周邊省份的眾多客商參加。

    技術創新的先行者,和諧社會的建設者

    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之本,嚴酷的市場競爭規則催迫著神木縣民營經濟走上創新發展之路。

    在人們的印象中,縣一級民營企業與技術創新相距較遠,但神木縣三江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卻在2005年9月向哈薩克斯坦出口了成套的煤乾餾生産線。此次總價620萬美元的業務,成為我國首次低溫煤乾餾生産技術出口,也填補了榆林市成套技術和設備出口的空白。這是三江公司董事長尚文智長期研究試驗的科技成果,也是神木縣民營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推進産業發展的成功實踐。目前,該公司已在國內率先研製出年産60萬噸新型環保節能焦化爐,為全縣藍炭産業的升級換代提供了技術支持。致力於有機食品和生物技術開發的陜西心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進的酵素菌生物技術,開發出有機酵素菌生物預混料等有機飼料20多種,公司經理王維廷告訴我們,公司已經獲得了國家西部認證中心發放的有機玉米、有機飼料等4個有機證書,預計2007年將實現生産總值1000萬元,實現利稅200萬元。

    企業管理是企業的核心戰略資産。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神木縣民營企業在不經意間邁出了管理創新的第一步。恒源集團下屬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公司,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是公司的主人,因為每一個人都多少不等持有公司的股份。”股權的多元化和社會化帶動和激活了民營企業的投資能力和投資熱情,也促成了民營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據了解,目前神木的陜西騰龍集團、陜西亞華煤電集團、榆林神通集團、陜西榆林玉林路橋集團、陜西龍華煤焦電集團等都已具備了現代企業的産權結構,並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

    隨著發展領域的拓展,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重視品牌的經營。神木縣四妹子農産品開發有限公司以市場創新為理念,加大廣告宣傳和市場營銷力度,通過樹立“四妹子”這一品牌概念來開拓和佔領市場。目前,“四妹子”小米年産銷能力達到一萬噸以上,營銷網絡遍及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國內大中型城市,“四妹子”系列禮盒産品已成為陜北乃至陜西著名旅遊土特産産品。

    神木縣民營經濟的迅速崛起,快速躍升,是對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西部強省、構建和諧陜西宏偉目標的有力詮釋。神木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對全縣經濟發展形成新的推力,而且這支生力軍對社會和諧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在促進就業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上表現得最為明顯。神木縣總人口為37.8萬,其中在民營企業從業的人數即達15萬人以上,農村剩餘勞動力在民營企業所得收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該縣民營企業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積極參與也同樣令人倍感欣慰。現在,在神木已經很難找到因貧失學、因貧退學的個案了,因為在神木有一個樂善好施的民營企業家群體,一些民營企業家已開始進行有計劃、成規模的社會公益投入。神府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維軍擬定了一個“百人工程”計劃,即在他60歲時所資助的貧困大學生達到100人,目前資助的人數已達60多人。除此之外,民營企業家對新農村建設和地方文化開發保護等公益事業也十分熱心。2006年,神木縣楊家將文化研究基金會成立時,民營企業捐資達1800多萬元。今年,全縣有180多個民營企業自願參與幫扶貧困村活動,已開工建設的項目達100多個,僅女民營企業家劉銀娥一人就投資300多萬元,為11個村建設到村公路。

    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實現和諧發展,已經成為神木民營企業界的共識。在神木,民營經濟正在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力軍,農民增收的主渠道,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擴大就業的蓄水池,社會和諧的穩定器。(本報記者 劉仲平 本報通訊員 賀和平 劉志強 黃琪勝)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