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宏觀經濟
 
防汛抗旱防災減災:以人為本科學防控 打贏硬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09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當前經濟形勢述評:

防汛抗旱 防災減災

    今年以來,我國氣候異常,極端氣候事件頻繁,淮河流域、長江上遊、珠江上遊以及西北、華北的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東北的東北部、內蒙古中東部和江南、華南的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夏旱。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經過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有效地減輕了洪澇災害和嚴重旱情造成的損失。但目前全國防汛抗旱形勢仍十分嚴峻,大江大河隨時可能發生大洪水,山洪、泥石流、颱風、乾旱等多種災害易發突發,抗災救災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各地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抗大旱、救大災,有利有序有效地做好各項工作,力爭打贏防汛抗旱救災這場硬仗,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國雨情多、汛情大、災情重

    入汛以來,我國呈現先旱後澇、南澇北旱和旱澇併發的格局。受降雨影響,淮河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於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長江中游幹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長江上遊部分支流和中游支流丹江及洞庭湖水系沅江、澧水發生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韓江發生較大洪水,重慶、雲南、貴州、山東、河南、陜西、山西、新疆等地部分中小河流發生超警或超保洪水,其中貴州曹渡河、重慶壁南河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與此同時,進入6月份,北方地區降雨稀少,東北西部和內蒙古中東部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特大夏旱。目前,黑龍江西部、內蒙中東部和江南華南地區伏旱持續發展。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分析説,今年以來,全國汛情、旱情、災情呈現五個特點:

    一是降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6月份以來,淮河、嘉陵江、漢江流域和黃河上中游地區的降雨量比歷史同期偏多5成到1倍。其中,淮河流域6月29日至7月25日累計降雨量達370毫米,較歷史同期偏多2至3倍。7月17日,重慶市主城區24小時降雨266.6毫米,創該市115年有氣象記錄以來之最。

    二是洪水漲勢猛,量級大。自6月30日起,淮河干流王家壩站水位4天上漲了7.48米。之後,淮河干流上中游和洪汝河等支流全線超過保證水位,幹流王家壩、潤河集兩站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均超過2003年,潤河集站還超過了歷史最高水位。淮河王家壩出現四次洪峰,超警時間累計達26天。四川嘉陵江支流渠江羅渡溪站7月初僅4天水位就上漲了20.57米,洪峰水位超過實測歷史最高水位。

    三是山洪災害頻發,損失嚴重。入汛以來,我國西南、江南、華南和西北等地山洪災害頻發,其中發生死亡3人以上的較大山洪災害60起;因山洪災害死亡人數佔洪澇災害死亡總人數的70%。7月底至8月初,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陜西商洛市等地因局部山洪災害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

    四是南方地區旱情重,發展迅速。受副熱帶高壓控制,7月中旬以來,江南華南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伏旱發展迅速。東北的東北部、內蒙古中東部、南江大部基本無有效降雨,旱情持續。7月下旬至8月初,全國耕地受旱面積增加8000多萬畝,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新增300多萬人。

    五是洪澇乾旱災害損失重。截至8月5日,全國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全國農作物受災12655萬畝,成災6937萬畝,受災人口12279萬人。與此同時,全國耕地受旱面積發展到1.64億畝,有753萬人因旱發生飲水困難,受旱程度重於常年同期。

    國家防總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災情總體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重,多項災害損失指標均高於2000年以來的同期平均值。

    以人為本科學防控 災害損失有效減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汛抗洪和抗旱救災工作。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級黨委、政府把防汛抗洪和抗旱救災工作作為頭等大事,加強領導,靠前指揮,奮力抗災搶險,妥善安全群眾。各有關部門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控、依法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針,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有效地減輕了災害帶來的損失。

    國家防總今年以來及時啟動級響應1次,級響應1次,級響應2次,級應急響應50多次。

    各級氣象、水文部門面對複雜多變的氣象、雨情、水情,密切監視天氣和汛情的變化,尤其是加強淮河流域監測力量,加密測次,及時準確地作出淮河洪水的滾動預報。

    各級防汛部門針對嚴重的汛情和災情,及時研究,加強與有關部門和重點地區的會商,為指揮決策提供了有利支持。在淮河防汛抗洪中,科學調度石漫灘、宿鴨湖等上游水庫,攔洪錯峰,有效減輕了中下游防守壓力;及時啟用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等主要泄洪河道,降低洪澤湖水位,以利上中游洪水下泄;及時運用行蓄洪區,降低中下游河道水位。先後運用老王坡、蒙洼、姜唐湖等10個行蓄洪區,累計分洪約15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淮河干流的防洪壓力。

    國家放防總、水利部向淮河流域派出各類工作(專家)組42個,指導和協助地方做好抗洪救災和險情搶護,並商財政部緊急下達特大防汛抗旱經費16.68億元,緊急調撥了50艘衝鋒舟、530隻橡皮舟、100萬條編織布、80萬平米編織布、24萬平米土工布、15000件救生衣等防汛搶險物資。

    民政部門及時啟動了救災應急預案。今年以來,共啟動應急響應36次,先後向災區派出35個工作組。與此同時,及時下撥了救災款物。截至7月31日,民政部會同財政部下撥中央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14.4億元,並向西藏、貴州、雲南、山西、重慶和四川等6個省區市緊急調運3.35萬頂救災帳篷。

    農業部先後5次召開防汛抗旱領導小組辦公會議,部署一系列具體措施促進了受災地區夏糧、旱稻生産的穩定發展。截至7月31日,農業部已派出農業生産救災工作組和生産督導組42個,分赴重災區和糧食主産區,調查了解災情,幫助地方做好防災救災工作,向21個省區市下撥農業生産救災資金1.2億元,組織動員10多家種子企業向災區捐贈種子,支持災區抗災救災和儘快恢復農業生産,有效減輕了災害損失。

    國土資源、建設等部門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及時指導了各地防治工作。

    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奔赴一線、抗洪救災,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減輕災害損失,作出了重要貢獻。

    防災救災、抗災救災工作初見成效。據統計,今年淮河行蓄洪區淹沒耕地為59.01萬畝,比2003年減少18%,比1991年減少57%;今年行蓄洪區共轉移1.03萬人,比2003年減少95%,比1991年減少99%。

    打贏防汛抗旱救災這場硬仗

    當前,全國正值防汛關鍵時期。從歷史上看,我國大江大河的大洪水多發生在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長江支流漢江、黃河支流涇、洛、渭河等北方河流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前期颱風登陸我國個數偏少,後期颱風登陸頻率將趨於密集,不排除有強颱風登陸的可能,防汛防颱風形勢相當嚴峻。

    此外,淮河發生大水的年份往往伴隨著江南、華南地區的乾旱,據氣象預測分析,未來十天我國江南、華南大部仍將維持高溫少雨天氣,江河來水少、蓄水不足的形勢近期難以改觀,南方旱情呈進一步加重趨勢。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當前防汛抗旱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部分地區存在麻痹鬆勁情緒,同時應對洪澇和乾旱災害困難多,病險水庫和水電站隱患突出,水利工程水毀修復、重建任務重。進一步做好防汛抗旱救災工作需要重點把握好六個方面。

    一是加強大江大河防汛抗洪。目前雖然淮河流域幹流水位已全面退至警戒水位以下,但據預報,淮河流域近期還有較強降雨過程。同時黃河、海河、松花江等北方河流也隨時有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應加強預測預報,科學調度洪水,加強防洪工程的搶護,確保大江大河安全度汛。

    二是加強水庫、水電站安全度汛。水庫安全度汛是防汛抗洪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今年入汛以來,我國部分地區水電站安全事故頻發,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應針對水庫病險嚴重、防洪隱患多特別是中小水電站監管不力等問題,切實加強水電站安全度汛工作,落實管護責任和預警措施,加強值守和巡查,及時發現和排除險情,提前轉移下游群眾,確保水庫安全度汛。

    三是做好山洪、泥石流和颱風防禦工作。近幾年來,極端天氣事件引發的山洪災害日趨頻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應強化山洪災害監測和預警,認真落實各項應急預案和防禦措施。同時,完善防颱風預案,密切監視颱風動向,加強預測預報,提前做好防禦颱風的各項準備工作。

    四是加強抗旱工作。對地方工作加強指導和服務,千方百計保證群眾基本生活用水。加強水庫、河道和灌區的調度,優化用水計劃,突出抓好重點地區、重點環節的抗旱用水,做好抗旱水源和抗旱物資的調度,及時興建應急抗旱水源工程,購置抗旱機具,落實抗旱用電、用油和信貸等保障措施。

    五是搞好應急排澇和水毀工程修復。目前,全國水利工程水毀損失已達上百億元,大量水庫、堤防、水閘等防洪工程損毀嚴重,亟需修復。有關地區要高度重視水毀工程的修復,制訂修復計劃,落實修復資金,儘快恢復工程的防洪能力。

    六是統籌兼顧,抓好生産。在做好防汛抗旱救災工作的同時,千方百計抓好農業生産,統籌做好農村各項工作。當前正值秋季農業生産關鍵時節,應努力擴大秋糧面積,抓緊受災農作物的搶種、補種和改種,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搞好田間管理和生産技術服務,力爭秋糧有個好收成。

回良玉:防汛抗旱救災處於關鍵時期 切實加強調度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呈現先旱後澇、南澇北旱、旱澇併發的格局。淮河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於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長江中游首次發生超警戒水位,珠江上中游和黃河中游的部分地區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局部強降雨等致災性天氣和山洪泥石流災害頻繁發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同時,東北和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罕見伏旱。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回良玉就當前防汛抗旱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回良玉主持防總緊急辦公會議部署淮河減災救災

回良玉強調:堅決打好當前防汛抗洪救災這場硬仗

    在全國防汛抗洪的關鍵時刻、淮河抗洪救災的緊要關頭,國務院于7月17日召開全國防汛抗洪救災電視電話會議,認真分析當前汛情災情,進一步動員和部署全國的防汛抗洪救災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意見

    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颱風、暴雨(雪)、雷電、乾旱、大風、冰雹、大霧、霾、沙塵暴、高溫熱浪、低溫凍害等災害時有發生,由氣象災害引發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災害、生物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也相當嚴重,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以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近年來,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各類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不斷加重,為進一步做好氣象災害防範應對工作,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六點意見。

氣候異常10多省份出現洪澇災害 考驗我應急體系

    今年,特別是入夏以來,我國極端氣象災害頻發,東北部分地區遭遇罕見的乾旱,雷擊、龍卷風等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全國南北方共計10多個省份出現了洪澇災害,氣候異常情況對我國的應急體系提出嚴峻考驗。

做好充分準備 確保安全度汛——當前經濟工作述評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時提出,要搞好防汛救災工作。會議指出,目前全國陸續進入主汛期,要立足於防大災、抗大災,做好充分準備,確保安全度汛。

    今年入汛以來,特別是6月份以來,全國降雨範圍和強度逐步加大,主要雨區位於江南南部、華南大部,其中廣東東部、廣西東北部、福建西南部、江西和湖南南部降雨200毫米至30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三成。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南方部分河流發生了洪水。一些地方的局部地區發生了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717千公頃,其中成災面積443千公頃,受災人口1424萬人。

 
 
 相關鏈結
· 當前經濟形勢述評:落實科學發展 堅持宏觀調控
· [當前經濟形勢述評]利用外資不能盲目追求數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