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産業經濟
 
浪費豈能持久——我國煤炭資源回採率問題調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11月6日電(“新華視點”記者劉文國、武勇、儲國強)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而記者最近在陜、寧、黔等地採訪時發現,這些省區開採煤炭過程中吃“白菜心”的現象比較普遍,全國一年因開採被浪費掉的煤炭超過10億噸,這與節能降耗的嚴格要求形成了強烈反差。

    回採率只相當於發達國家的一半

    我國煤炭資源開採在有關回採率的規定上,只對所採煤層有具體要求,如薄煤層要求回採率不能低於85%,中厚煤層不能低於80%,厚煤層不能低於75%,而對煤田整體回採率卻沒有明確要求。

    據貴州省煤礦設計研究院院長楊振東等人介紹,受煤價上漲因素的影響,我國煤炭資源的回採率正在逐步提高,但全國各省區煤炭資源的回採率平均只有30%左右。而發達國家煤炭資源的總體回收率達60%至70%。

    楊振東説,2006年我國原煤産量為23億多噸,以這一産量推算,我國去年煤炭資源因開採不充分造成的不合理的損失量,應該在23億噸左右。“即使打五折,去年我國煤炭資源因開採不充分造成的不合理損失量,仍將超過10億噸。”

    “2006年我國萬元GDP能耗為1.206噸標準煤,與發達國家相比差好幾倍,如果將我國煤炭資源因開採不充分而造成的損失計入GDP能耗的話,這一差距就更大了。”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石英説。

    “採一丟一”影響未來能源安全

    我國煤炭開採通常使用的國産綜採支架一般高度為2米到3米,進口支架目前最高為4.8米。陜西、內蒙古、新疆的大部分煤礦煤層都屬中厚到特厚煤層,有的煤層厚達十幾米。出於效益最大化考慮,許多企業開採是從煤層中間開挖,只吃“白菜心”,從而導致大量的資源白白浪費了。

    陜西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白宏説,由於全省煤炭資源回採率平均達不到30%,從儲量看一些可開採上百年的煤礦,實際開採年限只有三四十年。

    記者調查發現,陜西省建設的一個現代化礦井,設計服務年限為108年,但由於“採一丟一”,未按設計規範開採,投産10年就用去了三分之一的資源量。

    小煤礦的浪費更加驚人。陜西省煤田地質專家范立民介紹説,陜西省有一個地方小煤礦資源量800多萬噸,開採不到4年就因井下巷道混亂而停産,累計採煤不到6萬噸,資源回採率還不到1%。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寶通説,我國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能源消費量按4%的年增長率計算,204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就將增長到約70億噸標準煤,相當於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一半。從絕對量看,我國現有的能源資源恐怕難以支撐。

    有償取得改革亟待加快

    以現有的技術水平,我國煤炭資源回收率達到60%以上是沒有問題的。一些煤炭企業“採富棄貧”主要是經濟原因,如寧夏一些煤礦對厚度1.5米以下的煤層不開採,開採這些煤層的成本比開採10米厚煤層高出5倍左右。

    貴州省煤炭管理局一位部門負責人説,我國煤炭資源回採率低,既有法律法規不完善、政府部門監管缺位的原因,也有煤炭産業集中度低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我國煤炭資源採礦權的有償取得改革進展緩慢。

    據分析,我國多數煤炭生産省區的採礦權是通過行政劃撥的方式取得的。同時,國家不按資源儲量而按實際産量來計徵稅費,如貴州省通過行政許可方式取得採礦許可證的礦井,開採1噸煤只需向國家交納0.8元的資源補償費。“與近年來市場煤價每噸上百元的漲幅相比,這點補償費簡直少得可憐”。

    西北大學博士生導師曹鋼説,這種不合理的資源配置方式,導致煤礦業主尋求最快回報,於是“吃肥丟瘦”“有水快流”成為一種必然。

    為了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國家有關部門2006年10月起,先後在山西、內蒙古等煤炭主産省區進行煤炭資源探礦權、採礦權的有償取得試點,山西省煤炭資源補償費改為按儲量計徵,並提高到每噸煤按5元的標準徵收,在提高煤礦回採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業內人士建議,要改變我國煤炭資源開發“採一丟一”的浪費現狀,必須加快探礦權、採礦權有償取得改革步伐,只有這樣我國煤炭資源開發才能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相關鏈結
· 山西省煤炭企業正在全面涉足新疆地區煤炭産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