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2006年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根據對全國25萬多家製造業企業相關數據的測算,2006年全國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為79.98,比上年提高1.00,實現了連續8年穩步提升。
12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2006年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根據對全國25萬多家製造業企業相關數據的測算,2006年全國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為79.98,比上年提高1.00,實現了連續8年穩步提升。
據悉,在29個製造業行業中,行業質量競爭力指數處在較高水平並保持穩定增長的行業依次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85.04,同比提高1.32;儀器儀錶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84.53,同比提高1.11;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84.01,同比提高2.91;橡膠製品業83.34,同比提高3.3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82.98,同比提高0.39;醫藥製造業82.95,同比提高6.03;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82.53,同比提高0.50;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81.15,同比提高1.24;塑料製品業80.63,同比提高7.55;化學纖維製造業80.58,同比提高1.93;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80.04,同比提高0.37。測算結果顯示,我國製造業多數行業的質量競爭力有了較大提升,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0分以上的行業數量達到13個,比2005年增加了6個。
另外,通過對全國31個省(區、市)製造業相關數據的測算,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處在較高水平並保持穩定增長的地區依次為:上海86.78,同比提高2.44;江蘇84.87,同比提高0.38;廣東83.98,同比提高0.16;浙江83.75,同比提高0.89;山東81.49,同比提高0.63;江西81.13,同比提高2.87;四川80.86,同比提高0.05;湖南80.48,同比提高1.08。從區域來看,東、中、西部地區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分別為82.96、77.18和78.05。東部地區繼續保持了質量競爭力的領跑地位。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質量競爭力指數顯示出我國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水平保持穩步提高。“質量水平”和“發展能力”兩個二級指標的得分分別達到83.41和76.55,與2005年相比分別提高了1.50和0.50。“標準與技術水平”和“質量管理水平”這兩個三級指標上的得分增長較為明顯,成為支撐2006年質量競爭力指數繼續提升的重要因素。
指數顯示,多數行業質量競爭力增強,地區質量發展呈現積極上揚態勢,東部與西部之間的差距有所縮小,質量提升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突出。指數還顯示,我國質量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仍然較為突出,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之間質量發展的差距較大,部分行業和地區的質量競爭力出現波動下滑,勞動比較密集、産業集中度相對較低的行業或地區的質量競爭力偏低。
蒲長城表示,下一步,國家質檢總局還將著手研究建立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公報制度,每年定期向社會公佈上一年度全國製造業、各省(區、市)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同時,將不斷提高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發佈工作的有效性,努力把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打造成為引導各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效手段、觀測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輔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