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貿組織五年來,我國對外經貿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進出口規模每年上一個大臺階。2001年,中國進出口規模是5097億美元,其中出口2661億美元,進口2436億美元。到2006年,進出口達到17607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28.1%。進出口世界排名由第6位上升到第3位。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不僅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利用外資也達到630億美元,增長4.5%,對外投資161億美元,增長32%。2006年,我國對外開放取得的新成績主要有:
一是對外開放持續擴大。我國關稅水平不斷下降,從2001年的15.3%降到現在的9.8%,其中農産品平均稅率由23.2%降到15.2%,工業品平均稅率由14.8%降到8.95%。進口配額和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全部取消,大宗農産品關稅配額達到承諾的最終水平。服務貿易市場準入進一步放寬,運輸、電信、分銷、保險、證券等行業開放程度大大提升。2006年12月11日,《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開始實施,銀行業的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在世貿組織分類的160個服務貿易部門中,我國根據承諾開放了104個部門。
二是著力提升對外貿易質量。落實農産品出口促進政策,通過出口信用保險、公共信息服務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支持農産品擴大出口。積極應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歐盟新食品法等新技術標準對農産品出口帶來的影響。2006年全年農産品出口310.3億美元,同比增長14.1%,首次超過300億美元;進口319.9億美元,增長11.6%。積極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産權、高附加值的産品出口,大力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對首批認定的18家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給予政策支持,促進發展軟體及相關信息服務出口。開展“品牌萬里行”活動,圍繞品牌評價、促進、保護、推廣四大體系建設,創新品牌促進機制,在全社會營造了品牌建設的良好氛圍。在活動期間,我國紡織服裝企業還參與了國際著名專業展會,提升了我國品牌的價值和形象。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各地區、各部門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抓住國際服務業分工進一步深化的趨勢,推動我國服務外包産業發展,確定大連、西安、成都、深圳、上海等11個城市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積極推動文化産品走向世界,我國服務貿易促進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引導和規範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依照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和産業結構調整要求,修訂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在湖南長沙成功舉辦了首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共有54個國家和地區的316個境外代表團、6400名境外客商到會,為中部六省搭建了對外開放的新平臺。不斷完善吸收外資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規範外國投資者的戰略投資和並購活動。認真執行國家6部門出臺的有關規範房地産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政策措施。2006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全球排名由上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13位。我國對外投資合作大項目明顯增多,跨國並購活躍,其中中石化股份公司收購俄羅斯烏德穆爾特石油公司投資高達35.6億美元。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公共服務,全面啟動我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
四是穩步推進自貿區建設。2006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再結碩果。中國—東盟自貿區服務貿易談判宣告成功,這是雙方2004年簽署《貨物貿易協議》以來,自貿區談判進程中的又一里程碑。雙方正在開展投資談判,爭取為雙向投資提供更加穩定、透明和便利的條件。其他自貿區建設也邁出新步伐。自2006年10月起實施中國—智利自貿協定,啟動了服務貿易和投資談判。根據中智自貿協定,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我國先後取消2806種和1947種對智利産品的關稅,智利也于2006年10月起,對我國5891種産品實行零關稅。同時,我國繼續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海灣合作委員會進行自貿區談判,啟動與新加坡、冰島的自貿區談判,分別與韓國、印度開展自貿區聯合研究。迄今,我國正在建設的自貿區已達11個,涉及28個國家和地區。
五是中非經貿合作成果顯著。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召開。非洲48個國家的35位元首、6位政府首腦、1位副總統和6位高級代表率團,200多位部長和聯合國、非盟等24個國際及地區組織的代表與會,國內外各界代表逾5000人。這是我國建國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級別最高、與會國家和領導人最多的外事活動,開啟了中非合作的新紀元。峰會期間,中國政府提出深化中非合作的8項經貿舉措,贏得了非洲國家的廣泛讚譽。目前中國已同29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8個非洲國家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協定,這將為中非企業開展合作創造更為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
六是不斷改善經貿環境,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從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的目標出發,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磋商,穩妥處理貿易摩擦,維護我國企業利益。反傾銷大要案應訴成效顯著,如歐盟皮鞋反傾銷案取得較好結果。有針對性地應對國外貿易壁壘,積極應對和交涉日本對我農産品的“肯定列表制度”。加強與有關國家的産業對話,2006年與巴西、南非等國家簽署了有關經貿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舉行中日、中美、中歐間的鋼鐵政策交流,增進與有關國家的交流和合作。全面部署實施了“知識産權保護網工程”,已經在全國50個中心城市建成了舉報投訴服務中心並投入運行。加強知識産權的國際合作。通過召開中美知識産權圓桌會議、中歐知識産權對話和工作組會議等數十次多雙邊會議和國際交流,積極闡明我國保護知識産權的堅定立場。由於我國海關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2006年6月,全球反假冒組織授予中國海關“全球政府機構嘉勉獎”。(國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