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大主題和一個重點,也是貫穿整個報告的一條主線和一大亮點。《政府工作報告》從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強化安全生産工作和整頓規範市場秩序、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等方面作了系統部署。這是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紮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的治本之策,也是有效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條件,對於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至關重要。
2007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認真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各項部署,對於全面完成本屆政府任期最後一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切實維護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為黨的十七大召開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第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是關注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堅持以人為本,積極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當前,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解決得還不夠好。食品藥品安全、醫療服務、教育收費、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會治安、安全生産等方面還存在群眾不滿意的問題。土地徵收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保護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仍未能根本解決,不少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這些問題如不抓緊解決,將直接影響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通過制定和實施科學有效的社會政策,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維護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公正,使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切身利益得到統籌兼顧,讓全體人民得到更多實惠。
第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要前提。實現經濟既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大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避免經濟發展出現大起大落。這需要通過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來創造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尤其是需要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增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構築社會穩定和諧的"安全網";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特別關心和解決城鄉困難群眾的實際困難;繼續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扶持力度,逐步縮小地區間人民生活水平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切實解決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和道德失范問題,等等。只有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才能體現我國社會生産力發展的根本目的。
第三,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是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要保證。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今年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這將繼續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同時也會引起利益關係的進一步調整。譬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求繼續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企業和資源枯竭礦山實施關閉破産和積極穩妥推進企業政策性破産工作;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部分國有企業職工的局部、眼前利益,需要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排查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認真落實各項政策,依法及時解決問題,確保職工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特別是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也要以把國內事情辦好為前提,要求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以穩定保障和諧,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第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促進社會和諧是全社會的任務,更是政府的基本職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多年來,我們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政府職能錯位、缺位、越位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一方面,政府及其部門仍然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另一方面,一些該由政府管的事沒有管或者沒有管好,特別是社會管理體系不健全,公共服務比較薄弱。必須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在繼續搞好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要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把人力、物力、財力等公共服務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把工作著力點更多地放在解決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上,要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注重向公共服務薄弱的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要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方式,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這對於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推動政府全面履行職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管理不到位、公共服務比較薄弱的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國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