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2月21日電(記者張桂林 楊柳)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重慶市把協調區域經濟作為統籌發展的關鍵,科學規劃、佈局“一圈兩翼”區域發展新格局,通過都市“一小時經濟圈”對渝東北三峽庫區、渝東南民族地區“兩翼”的輻射、帶動,探索出一條區域協調、統籌城鄉的新路,有力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一圈兩翼”佈局區域發展新路徑
作為西部地區的新興直轄市,重慶長期以來就面臨著城鄉差距明顯、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小馬”拉“大車”一直是困擾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道難題。從區域發展來看,重慶市共有40個區縣,以重慶主城區特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車程為半徑的區域,涵蓋了23個區縣,這一區域集中了全市近六成的人口,GDP佔全市總量的80%左右,是重慶的經濟主體和産業聚集區。而以三峽庫區為主的渝東北11個區縣和渝東南6個區縣,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約和歷史條件的影響,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總量偏小、貧困人口集中,還面臨著長期落後與限制開發的雙重壓力。如何協調區域發展、破解發展失衡,是重慶市歷屆黨委、政府關注的問題。
2007年,重慶市提出全市劃分“一小時經濟圈”、渝東北和渝東南“兩翼”,實行“一圈兩翼”互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重慶市市長王鴻舉介紹,渝東北地區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環境承載力較弱,渝東南地區則是重慶市絕對貧困人口高度集中、貧困發生率和返貧率最高的區域。“兩翼”還同屬於我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一小時經濟圈”則是重慶區位條件最好、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強、最適宜人口和産業集聚的區域。“一圈兩翼”互動發展是一個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可以實現互利雙贏。
重慶市“一圈兩翼”發展規劃認為,“一小時經濟圈”要強化引領和率先作用,努力成為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的核心區域和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的主要載體。而渝東北、渝東南“兩翼”是重慶發展中的“短板”,解決“短板”的出路,必須靠全局聯動來改變,通過加快建設“一圈”,以較低的成本吸納“兩翼”勞動力轉移就業,緩解“兩翼”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同時快速提升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能力和水平。
“一圈”帶“兩翼”構建統籌發展新平臺
“一圈兩翼”格局的確立為重慶區域統籌發展構建了新的平臺。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表示,“一小時經濟圈”具有“加快”“率先”發展的條件, “兩翼”地區則是重慶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重點和難點,轉移人口、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任務繁重。著力打造“一小時經濟圈”,是在更高層次上加快“兩翼”地區發展的需要,是從根本上解決“兩翼”地區問題的需要。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儲備了重大建設項目500個,總投資1.28萬億元,“兩翼”地區儲備了重大項目282個,項目總投資5500多億元。為確保區域均衡發展,重慶市在“一圈”率先發展積累起一定實力後,就著手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扶持“兩翼”落後地區。“十五”期間,市財政撥付資金143億元用於“兩翼”建設,“十一五”期間扶持資金有望突破300億元。
重慶還把區域經濟板塊互動進行制度化安排,出臺了 “一圈兩翼”對口幫扶機制,形成“一圈”帶動“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慶育介紹,幫扶機制充分發揮“一圈”的産業、人才、技術、資本、管理等綜合優勢和“兩翼”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等獨特優勢,促進“一圈”産業升級,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兩翼”人口轉移疏解環境壓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一是實行産業對接聯動,共建優勢互補型産業鏈,為“一圈”企業在“兩翼”建立半成品加工基地,發展上下游關聯産業鏈條;二是投融資對接聯動,“一圈”區縣利用自己信用進行融資,投入到對口幫扶區縣搞園區開發,以後幫扶的園區項目落戶産生稅收再予返還;三是基礎設施對接聯動,通過交通、水利、電力3個“大件”的統一規劃,消除幫扶聯動中的“梗阻”現象;四是人口轉移對接聯動,“一圈”區縣通過社會保障補貼、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鼓勵屬地企業積極吸納“兩翼”勞動力,完善轉移人口在就業、就醫、定居、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政策,盡可能多地承接“兩翼”地區人口。
區域協調開啟重慶發展新局面
展望重慶“一圈兩翼”區域協調發展的“藍圖”,“一小時經濟圈”將著眼于“領頭領跑”,提前五年即到2015年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帶動重慶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而渝東北和渝東南“兩翼”地區將著眼于“提速提檔”和“做特做優”,分別建成長江上遊特色經濟走廊、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屏障,以及武陵山區經濟高地、民俗生態旅遊帶、扶貧開發示範區,經濟社會發展人均指標趕上全國平均水平。
目前,重慶“一小時經濟圈”正在集中重大項目和資金,構築清潔環保、競爭力強的現代産業支撐體系,催生1個特大城市、5個大城市、9個中等城市、300個中心鎮組成的“眾星拱衛”的都市經濟群,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兩翼”地區在能源礦産、特色農業、旅遊、勞務經濟等方面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産業鏈。“兩翼”地區還充分發揮長江水道、渝懷鐵路等水陸大通道優勢,增強要素聚散能力,發展通道經濟,構建合理的城鎮體系和産業格局。“一圈兩翼”協調發展的效益正日益凸顯。
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重慶市經濟增長速度超過15%,“一小時經濟圈”繼續發揮著“火車頭”的帶頭作用,僅“一圈”的核心區域主城九區就拉動全市經濟增長6.7個百分點,成為推動重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得益於區域協調發展,全市財政收入增長47.3%。農民收入也實現了快速增長,“一圈”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56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3%,渝東北地區農民收入增速居全市首位,人均現金收入為2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