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宏觀經濟
 
發展研究中心韓俊:農産品漲價不會引發全面通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09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目前農産品價格上漲會不會引發全面的通貨膨脹?日前,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他説,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一項研究可以證明,中國過去3次通貨膨脹高峰的根源是農産品價格的上漲。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總的供求關係是供大於求,這個格局在消費品市場沒有改變。只要我們從宏觀經濟的全局通盤考慮,我們可以看出,農産品價格的上漲不會引發全面的通貨膨脹。

    農業發展壓力嚴峻

    問:我國農業生産目前面臨怎樣的形勢?

    韓俊:過去10年,中國的人口增加了9000萬,超過了德國的總人口。中國現在城鎮居民肉類消費人均大約是40公斤,農村只有19公斤,而每年40公斤到50公斤的肉類消費是相對合理的。所以肉的消費還是處在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我們的穀物和糧食消費壓力最大,過去10年是飼料年,但未來更大的壓力來自非飼料糧食加工業需求的持續增長。

    由於人口的增長,收入的提高,城市化的推進,使中國農産品的需求壓力在持續的同時也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嚴峻壓力,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全球氣候變暖及環境的變化,都嚴重影響著中國農業的發展。

    農産品供求平衡偏緊

    問:我國農産品供求狀況如何?

    韓俊:中國目前農産品供和求的平衡是偏緊的。現在中國的小麥、大米供求基本可以平衡,但玉米供求的平衡正在打破。中國對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是嚴格控制的,去年用於這一部分的玉米只有360萬噸,佔玉米總産量的2%。但大豆的進口,1994年佔國內需求量的比重只有1.23%,去年已接近70%。中國人均每年消費食用油16公斤,其中進口油佔11公斤左右,70%的油靠進口。棉花進口量已佔到全球貿易量的一半。

    所以中國農業的發展正進入一個依賴國際市場程度比較高的階段。自中國加入WTO以來,穀物進口大幅度下降,已可以自給,但其他進口的農産品,相當於從國外使用了3000萬公頃的土地,等同於目前中國耕地總面積的1/4。所以,對中國的價格上漲,我們也做過一些分析,和1994年那次價格上漲最大的不同,這次是從生豬開始的,不是從糧食開始,這次上漲還是恢復性的,它與農業的週期波動有關,更重要的是它受國際市場的傳導,大豆和植物油的市場已完全國際化。所以全球的農産品價格正在整體上攀上一個新的臺階。中國也不例外。

    理性看待糧價上漲

    問:對當前的糧價上漲,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韓俊:從政策上來講,我們要理性地看待這種價格上漲。要保障農民能夠從上漲中真正得到實惠。中國改革開放30年,是農民收入增長最好的時期,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時期,都是農産品價格上漲的時期。相反,農業一齣問題,肯定是農産品價格非常低迷的時期。

    中國歷來強調要保持比較高的穀物的自給率,為什麼?中國每年消費的穀物佔到世界的1/5,是世界糧食貿易量的兩倍以上。所以,中國國內小麥的潛力是巨大的,稻穀更要自給,但是,這兩個産品不能依賴進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滿足中國的需求。最不確定的是玉米,現在經濟學家很難對玉米做判斷。如果中國放開對玉米加工業的限制,我想中國有能力進口三四千萬斤的玉米,但是從哪購買這麼多玉米呢?這樣對國際的穀物市場會産生巨大的衝擊。

    所以中國的農業要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但是是有選擇性的。這樣有助於我們採取符合農業多樣性、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在穀物政策上,要強調立足於自給,當然不是完全的自給自足,這樣有利於改善世界糧食的安全狀況,增加世界糧食貿易中的穩定因素。

    最後,在保障穀物安全方面,我國的政策是非常有效的。中國的糧食已連續4年增産,這是對世界糧食穩定的一個大的貢獻。同時,我們還採取了直接補貼、價格支持等措施,特別是在良種的使用、農田水利、機械化、農業技術推廣方面採取的一些政策都是非常有效的。  (高 迪)

 
 
 相關鏈結
· 統計局發佈第一季度全國主要農産品生産價格指數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