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重點工程
 
世界第一跨徑斜拉橋蘇通大橋通車 創4項世界紀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6月30日電(記者 鄧華寧 王雅楠)30日上午,擁有1088米世界第一跨徑的蘇通大橋正式通車。這是中國建橋史上建設標準最高、技術最複雜、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橋梁工程,創造了四項世界紀錄。

    蘇通大橋位於江蘇蘇州與南通之間,總投資為78.9億元,于2003年6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整個線路全長32.4公里,其中,跨江大橋長8146米,由主跨1088米雙塔斜拉橋及輔助和引橋組成。據交通部專家組介紹,蘇通大橋共創造了四個世界之最:

資料圖片 新華社 發

    最大主跨。蘇通大橋跨徑為1088米,是當今世界跨徑最大的斜拉橋。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跨徑斜拉橋為主跨890米的日本多多羅大橋,國內已建成橋梁最大跨徑為648米。

    最深基礎。蘇通大橋主墩基礎由131根長約120米、直徑2.5米至2.8米的群樁組成,承臺長114米、寬48米,面積有一個足球場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達300米的軟土地基上建起來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樁基礎。

    最高橋塔。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高橋塔為多多羅大橋224米的鋼塔,蘇通大橋採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為世界最高橋塔。

    最長斜拉索。蘇通大橋最長斜拉索長達577米,比日本多多羅大橋斜拉索長100米,為世界上最長的斜拉索。

    交通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原總工程師鳳懋潤等專家指出,蘇通大橋坐落在長江入海口,地質、氣候、水文條件十分複雜,比國內以往任何一座橋梁遇到的困難都要多。面對抗風、抗震、防船撞、防沖刷等技術考驗,需要攻克超大群樁基礎設計與施工等關鍵技術難題。大橋先後有近70位兩院院士、200多位各界專家參加科研設計等工作,開展百餘項科研專題攻關,取得了豐碩的科技創新成果。 

蘇通大橋創造10項世界關鍵技術

    新華社南京6月30日電(記者 林紅梅)6月30日通車的世界第一斜拉橋——蘇通大橋創造了10項世界建橋史上新的關鍵施工技術。

    蘇通大橋建設現場副總指揮姚蓓介紹説,這10項關鍵技術內容如下:

    一是千米級斜拉橋結構體系。蘇通大橋首次採用橫橋向限位、縱橋向阻尼約束的方法進行了半漂浮體系的千米級斜拉橋工程實踐,成功解決了特大跨徑斜拉橋動荷載位移過大,抗風與抗震安全性難以保證的技術難題。

    二是抗風技術,開發了成套抗風減振措施,成功解決了特大跨徑斜拉橋抗風安全問題,拓展了斜拉橋空氣動力學理論。

    三是抗震技術。通過採用減、隔震和消能措施,成功解決了松、軟地層條件下特大跨徑橋梁基礎抗震安全問題。

    四是臨時鋼套箱與永久防撞相結合。對施工臨時結構鋼吊箱進行改造,作為永久防船撞結構。採用這種方案減少鋼吊箱水下拆除和浮箱製作安裝,提高了吊箱的整體剛度和結構安全性。

    五是超長大直徑鑽孔灌注樁施工技術。開發了集成PHP泥漿循環系統和懸臂定位導向系統,解決了深水流急環境中軟弱地質條件下超長大直徑鑽孔灌注樁施工控制技術難題。

    六是永久沖刷防護,創立了沖刷防護工程成套施工工法,降低了施工風險,節約了今後大量工程維護費用,提高了樁基承載力。

    七是300米高塔施工控制技術。創立了高聳結構施工與控製成套施工工法,開發了複雜環境下高聳結構施工追蹤棱鏡測量方法,成功解決了300米超高混凝土索塔施工與控制技術難題。

    八是斜拉索製作、架設與減振技術。創立了超長斜拉索製作工藝,使斜拉索精確製作長度達到了580米,壽命達到50年。

    九是大節段鋼箱梁架設技術,形成了大節段寬幅箱梁製作、架設施工工法。

    十是施工控制技術。成功進行了幾何控制法的千米級斜拉橋嘗試,形成了千米級斜拉橋鋼箱梁製作、運輸、架設成套技術和千米級斜拉橋幾何控制工法,成功解決了千米級斜拉橋施工控制技術難題。

 
 
 相關鏈結
· 奧運聖火在江蘇南通新落成的蘇通大橋上完成交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