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勢洶湧的野生動物疫病威脅,全面、系統了解和掌握野生動物到底攜帶有哪些可能危及人類生産生活的病原體、野生動物活動與分佈規律、野生動物疫病的傳播機制等,已成為科學應對、及時預警、果斷處置野生動物疫病,加強野生動物應急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
有關部門積極組織科研攻關力量,開展了大量有針對性的研究工作。1982年,成立了全國鳥類環志中心,開始組織開展旨在全面掌握我國範圍內候鳥遷徙動態的鳥類環志工作,目前已累計環志候鳥130多萬隻。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國暴發後,及時組織專家對我國20多年的候鳥環志及遷飛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分析,摸清了我國100多種候鳥的分佈、遷飛規律,基本掌握了國際候鳥在我國遷徙路徑上的動態分佈。2005年,啟動“青海湖禽流感疫源地重要候鳥的遷徙動態與預警機制研究”課題,採用衛星跟蹤技術對在青海湖疫源地繁殖候鳥的遷徙行為、遷徙線路進行即時跟蹤,開展野生候鳥的禽流感病毒抗體檢測方法研究,並準備在GIS信息集成平臺的支持下,建立候鳥禽流感預測預警的數字化信息平臺。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組織開展了“野生動物禽流感病毒生態學研究”等專題研究,在侯鳥的禽流感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經過多年艱苦的研究攻關工作,我國已初步積累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應急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礎研究資料和信息,監測信息的準確性、時效性和種群動態的預見性已得到了較大提高,為開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等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為科學評估疫病風險、實現早期疫情預警和跨區域聯防聯控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林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