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重慶直轄十週年>> 直轄前大事記
 
重慶成為全國首批計劃單列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8日   來源:近代以來重慶100件大事要覽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批准重慶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通知

    1983年重慶成為全國計劃單列市之前,重慶曾經歷過兩次國家計劃單列。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併若干省、市建制的決定》,將重慶等11個中央直轄市改為省轄市。7月1日,重慶並人四川建制,成為四川省轄市。隨後即取消了重慶市實行的直轄市計劃體制。但是,鋻於重慶經濟、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對重慶市實行了國家計劃單列體制。1954 1958年,重慶市第一次實行國家計劃單列體制。

    第一次計劃單列時期,重慶市計劃管理接受中央和省的雙重領導。作為省轄大市,重慶的計劃仍然直接納入全國綜合平衡,實行中央、省、市、縣(區)四級計劃,但以中央和市的計劃為主。重慶作為省級計劃單位參加全國計劃會議和全國性的各種業務會議。國家下達計劃採取“先一後二”辦法,即把四川省作為一個計劃單位列出後,再把重慶市的計劃從四川省單列出來,直接下達到重慶市。但重慶市在計劃管理職權上只享有省轄市的權限。

    1964年,為適應國民經濟調整的需要,中央強調經濟管理要集中,根據全國第一、二次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國家對重慶等7個全國重要中心城市進行直接管理。1964-1967年,重慶市第二次實行國家計劃單列體制。

    第二次計劃單列時期,重慶市的計劃管理模式基本如第一次計劃單列體制時的模式。這一時期,國家只是對重慶市的工業生産、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資金、主要商品分配、主要物資調撥、外貿、財政收支、職工人數和工資總額、大專院校畢業生分配等8種計劃實行單列,經濟、科技、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許多方面的計劃仍由四川省統籌安排。重慶市仍屬於省轄市計劃管理權限。

    1983年2月,中央批准重慶市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為了搞好這次試點,發揮重慶作為長江上遊經濟中心的作用,從1984年起,對重慶市實行國家計劃單列體制。隨後,武漢、瀋陽、大連、廣州、哈爾濱、西安等城市先後也實行了計劃單列。1985年9月,國家體改委和國家計委在瀋陽召開計劃單列工作會議,會上形成了《關於繼續落實和完善大城市計劃單列工作的報告》,後經國務院國辦發[1985]89號文正式下發,促進了重慶市計劃單列的進一步完善。 

    這一次重慶成為全國首批計劃單列城市,與前兩次計劃單列相比,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其一,重慶市實行國家計劃全面單列。

    從1984年起,在全國的工農業生産、交通運輸、郵電、固定資産投資、主要商品購銷和分配調撥、能源和主要物資分配調撥、外貿進出口、勞動工資、財政信貸、科學技術以及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計劃中,對重慶市單列戶頭(外貿從1983年起實行計劃單列)。重慶市單列計劃指標根據全國計劃綜合平衡的要求,結合重慶市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要求進行統籌安排。計劃單列中,能源的分配調撥、主要物資和商品的分配調撥、固定資産投資、財政和信貸等指標,按不同情況區別對待來劃定基數,並作為單列計劃的基本依據。重慶市的財政收入按商定比例,一部分上繳中央,一部分上繳四川省,一部分留市。1984年的比例為中央49.5%,四川省13.5%,重慶市留37.O%;1985年調整為中央39.5%,四川省23.5%,重慶市留37.O%。

    其二,重慶市作為相當於省級計劃單位在國家計劃中單獨列戶頭。

    國家安排計劃時,按“先二後一”的原則進行,即先把重慶市作為一個獨立的省級平衡單位平衡,然後再加入四川省並在國家計劃中單列出來。屬於國家計委主管的計劃由國家計委單列,屬於其他部委的計劃由國務院其他部委單列。

    其三,重慶市享有了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重慶市在保證完成國家計劃和省下達計劃的前提下,有權統籌安排全市的生産、建設、流通、分配。重慶市視同省級單位參加全國計劃會議和全國性的部門、行業計劃會議以及工業排産、商業供貨、物資訂貨會議。不屬於國家計委和國務院其他部委主管的計劃,原則上由重慶市和市級主管部門安排,其中涉及到全省綜合平衡部分,由省市雙方協商解決。

    與此同時,中央在重慶的部分經濟管理機構提高級別,擴大權力。在重慶建立了海關、商檢、檢疫、外輪代理、中國銀行口岸管理分行等機構,並享有省級機構的權限。中國各家銀行的重慶分行也視同省級行,並享有其同等權限。

    其四,四川省屬在渝企事業單位下放到重慶市管理。

    省屬在渝的工業、商業、交通、建築企業、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下放到重慶市管理(大專院校下放但未實施)。省下放的商業、物資批發機構同市公司合併,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和商品的合理流向,統一組織商品、物資的收購、調撥和供應。

    其五,重慶市行政上的四川省省轄市建制不變。

    第三次計劃單列的實施,對於重慶經濟、科技、社會的發展産生了積極作用。與計劃單列前的1982年相比,1985年,全市工農業産值增長47%,國民收入增長46%,財政收入增長45.3%,3年中共向國家和四川省上繳利稅25.64億元,年均增長10.38%。

    計劃單列,加強了重慶成為長江上遊經濟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賦予了重慶市相當於省的經濟管理權限,下放了省屬企業,實行了市帶縣體制,調整了軍工企業和港航企業的管理體制,這些相互配套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重慶經濟內部的部門分割、城鄉分割、軍民分割,使重慶的中心城市經濟功能與經濟體制極不相稱的狀況有所改善,有利於重慶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組織、管理經濟的作用。 (殷 智)